更新日期:2009/12/23 22:18:07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09/12/23 22:05:01   編輯部 報導

世俗譬喻與解甚深義──《解深密經》譬喻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一標博士 

本文主要是以《解深密經》之譬喻為研究對象,《解深密經》是一部重要的唯識典籍,阿賴耶識、三性思想、唯識所現等唯識主要思想都奠基於這部經典。歷來研究唯識的專家大都以法相分析為主,因此唯識思想往往予人煩瑣的感覺,不易令人親近;其實佛陀善以譬喻說法,再艱深的義理,世尊都能以簡單的譬喻令眾生理解。本文從譬喻的角度進入唯識的法義,希望能從世俗譬喻解開佛法的甚深義理。


本文重點主要是探討《解深密經》的譬喻內涵,因此首先整理、分析《解深密經》中出現的譬喻,其次以幻師幻事喻為主,為其探源,並考察《解深密經》與《般若經》之關聯;此外,探究幻師幻事喻與勝義、三性的關係。同時,深入三性、三無性中的譬喻,藉由眩翳喻、頗胝迦寶喻、虛空喻之研究,窺探唯識思想之起源與演變。


由幻喻、眩翳喻的探究,可以發現《解深密經》企圖承接《阿含經》對緣起的解釋,而深入幻喻、空華喻等的內涵,得知《解深密經》所欲解開的甚深密意就是《般若經》的空義,初期的瑜伽行派可以說是繼承《般若經》對空的理解。而從頗胝迦寶喻、虛空喻的研究中,可清楚地見到瑜伽行派雖想承繼《阿含經》、《般若經》以來的說法,但在實質的內涵已有所開展,有所轉變了。從探究《解深密經》中的這些譬喻,可以看出唯識思想的流變,因此,世俗譬喻是能解開佛法的甚深義理的。
簡易查詢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95/碩士/研究生:方台蘭    指導教授:陳一標博士  宗教學系-- 陳一標老師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範圍及方法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範圍及方法 4
第二節 現代研究成果
第二章 譬喻與解深密
第一節 譬喻的語義、類型與作用
一、譬喻的語義與類型
二、譬喻的作用
第二節 《解深密經》之譯本與內容
一、《解深密經》之譯本與語意
二、《解深密經》之內容
第三節 解甚深密意
第四節 《解深密經》中之譬喻
第三章 幻師幻事喻之研究
第一節 《解深密經》之前幻喻的運用
一、《解深密經》的幻師幻事喻
二、《解深密經》之前的幻喻
第二節 幻師幻事喻與勝義
一、勝義的語義
二、幻師幻事喻與離言無二相
第三節 幻師幻事喻與三性
第四章 三性、三無性譬喻之研究
第一節 眩翳喻與般若空義
第二節 頗胝迦寶喻與阿賴耶識
第三節 虛空喻與圓成實性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參考文獻
一、原典資料
* 《大正藏》代表《大正新修大藏經》,高楠順次郎(1866-1945)等編,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35,台北:新文豐1983年影印。
* 《國譯一切經》,東京:大東出版社藏版,1937年出版/ 1978年改訂發行。
 
(一)中文
《中阿含經》六十卷,曇瞿僧伽提婆譯,《大正藏》第一冊,No.26
《雜阿含經》五十卷,求那跋陀羅譯,《大正藏》第二冊,No.99
《五陰譬喻經》一卷,安世高譯,《大正藏》第二冊,No.105
《佛說水沫所漂經》一卷,曇無蘭譯,《大正藏》第二冊,No.106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五百卷,玄奘譯,《大正藏》第六冊,No.220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二十七卷,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八冊,No.223
《妙法蓮華經》八卷,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九冊,No.262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佛駝跋陀羅譯,《大正藏》第九冊,No.278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一卷,提雲般若譯,《大正藏》第十冊,No.306
《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一冊,No.310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曇無讖譯,《大正藏》第十二冊,No.374
《維摩詰所說經》三卷,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十四冊,No. 475
《深密解脫經》五卷,菩提流支譯,《大正藏》第十六冊,No.675
《解深密經》五卷,玄奘譯,《大正藏》第十六冊,No.676
《佛說解節經》,一卷,真諦譯,《大正藏》第十六冊,No.677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一卷,求那跋陀羅譯,《大正藏》第十六冊,No.678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一卷,求那跋陀羅譯,《大正藏》第十六冊,No.679
《佛說佛地經》一卷,玄奘譯,《大正藏》第十六冊,No.680
《大智度論》一百卷,龍樹著,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二十五冊,No.1509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五百大阿羅漢等造,玄奘譯,《大正藏》第27冊,No.1547
《阿毘達磨俱舍論》三十卷,世親著,玄奘譯,《大正藏》第二十九冊,No.1558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眾賢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二十九冊,No.1562
《中論》四卷,龍樹造,鳩摩羅什譯,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冊,No.1564
《般若燈論釋》十五卷,清辯造,波羅頗密多羅譯,《大正藏》第三十冊,No.1566
《大乘掌珍論》二卷,清辯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冊,No.1578
《瑜伽師地論》一百卷, 彌勒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冊,No.1579
《成唯識論》十卷,護法等造,玄奘纂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585
《唯識論》一卷,世親造,般若流支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588
《攝大乘論》三卷,無著造,真諦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593
《攝大乘論本》三卷,無著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594
《辯中邊論》二卷,世親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600
《顯揚聖教論》卷六,無著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602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七卷,無著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1605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十六卷,安慧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606
《大乘成業論》一卷,世親著,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609
《因明入正理論》一卷,商羯羅主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二冊,No.1630.
《成實論》十六卷,訶利跋摩造,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三十二冊,No.1646
《妙法蓮華經文句》十卷,智顗說,灌頂筆錄,《大正藏》第三十四冊,No.1718
《瑜伽論記》四十八卷,釋遁倫著,《大正藏》第四十二冊,No.1828
《眾經目錄》七卷,法經等撰,《大正藏》第五十五冊,No.2146
 
(二)日文
深浦正文、二宮守人譯《解深密經》五卷,收於《國譯一切經》經集部三。
寺本婉雅譯註,1977,《梵藏漢和四譯對照‧安慧造唯識三十論疏》,東京:囯書刊行會。
 
二、專書著作
(一)中文
A.K.Warder,《印度佛教史》下〈大乘與密教〉,王世安譯,《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33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8年。
E.J.D.Conze,《佛教的本質及其發展》,胡國堅譯,《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2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6年。
丁敏,《佛教譬喻文學研究》,台北:東初出版社,1996年。
上田義文,《大乘佛教思想》,陳一標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年。
于凌波,《唯識學入門六記》,台中:李炳南居士紀念文教基金會,2004年。
山田龍城 ,《梵語佛典導論》,許洋主譯,《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79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8年。
井上玄真,《唯識三十論講話》,白湖无言譯,台北:世樺印刷公司,1994年。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莊崑木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2年。
竹村牧男 ,《覺與空-印度佛教的展開》, 蔡伯郎譯,台北:東大圖書,2003年。
呂澂,《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原作《印度佛學源流略講》),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林崇安,《因明與辯經──佛教邏輯的現代運用》,桃園:圓光出版社,2006年。
林鎮國,《空性與現代性》,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
林鎮國,《辯證的行旅》,台北:立緒文化,2002年。
高崎直道等著,《唯識思想》,李世傑譯,《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67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年。
勝呂信靜,〈唯識說的體系之成立──特以《攝大乘論》為中心〉,李世傑譯,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67冊《唯識思想》,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年。
袴谷憲昭 ,〈瑜伽行派的文獻〉,李世傑譯,《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67冊《唯識思想》,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年。
程恭讓,《解深密經》,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黃慶瑄,《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萬金川,《中觀思想講錄》,嘉義:香光書鄉,1998年。
趙國森,《解深密經導讀》,台北:全佛出版社,1998年。
歐陽漸編,《解深密經》,《藏要》第一輯第六種〈支那內學院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29年。
橫山紘一,〈唯識思想的空〉,宏音譯,世界佛學名著譯叢62冊《中觀與空義》,台北:華宇出版社,1988年。
橫山紘一,《唯識思想入門》,許洋主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年。
韓廷傑,《唯識學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釋太虛,《法相唯識學》,《太虛大師全書》第六編,台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1998年。
釋印順,《印度之佛教》,台北:正聞出版社,三版,1992年。
釋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正聞出版社,十五刷,2003年。
釋印順,《如來藏之研究》,新竹:正聞出版社,七刷,2003年。
釋印順,《空之探究》,台北:正聞出版社,六版,1992年。
釋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台北:正聞出版社,三版,1981年。
釋印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修定一版,1992年。
釋印順,《唯識學探源》,新竹:正聞出版社,新版一刷,2000年。
釋印順,《辨法法性論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四版,1989年。
釋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台北:正聞出版社,七版,1991年。
釋印順,《攝大乘論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新版二刷,2003年。
釋法舫,《唯識史觀及其哲學》,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釋悟殷,《部派佛教》上編:實相篇、業果篇,台北:法界出版社,2003年。
釋圓測,《解深密經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4年。
釋演培,《解深密經語體釋》,高雄:演培法師全集出版委員會出版,2006年。
 
(二)日文
中村元,《空の論理》,東京:春秋社,第四刷,2001年,。
田边和子,《パーリ聖典に見られる物語文學の世界》,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7年。
田中順照,《空觀與唯識觀》,京都:永田文昌堂刊,第四刷,1976年。
平川彰等,《唯識思想》,《講座‧大乘仏教》8,東京:春秋社,1982年。
片野道雄,《インド唯識說の研究》,京都:文荣堂書店,1998年。
竹村牧男,《唯識三性說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95年。
宮本正尊,《根本中と空》,日本:東陽堂書店,1943年。
高崎直道,《唯識入門》,東京:春秋社,第六刷,1999年。
梶山雄一,〈《解深密經》の論理學〉,《講座‧大乘仏教》9《認識論と論理學》,東京:春秋社,1984年。
常澤實導,《瑜伽行思想と密教の研究》,東京:大東出版社,1978年。
深浦正文,《唯識學研究》上、下,京都:永田文昌堂刊,1954年。
袴谷憲昭,《唯識の解釋學──《解深密經》を讀》,東京:春秋社,1994年
富貴原章信,《護法宗唯識考》,京都:法藏館,1941年。
 
 
三、期刊與學位論文
(一)中文
李玉珍,〈佛教譬喻(avadAna)文學中的男女美色與情慾──追求美麗的宗教意涵〉,《新史學》第10卷,第4期,1999年。
林韻婷,〈雜阿含經譬喻故事研究〉,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梁曉虹,〈佛典譬喻的形式〉,《普門雜誌》第243期,1999年。
梁麗玲,〈《出曜經》動物譬喻研究〉,《文學新鑰》第4期,2006年。
陳一標,〈他空說的系譜與內含──論印順法師對唯識空性說的理解〉,《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11期,台大佛學研究中心,2006年。
陳一標,〈賴耶緣起與三性之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陳麗珊,〈佛經譬喻之廣泛性與通俗性〉,《大仁學報》第17期,1999年。
謝大寧,〈譬喻與詮釋──從法華經的譬喻看牟宗三先生的天台詮釋〉,《台北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2006年。
譚惠文,〈妙法蓮華經譬喻文學之研究〉,中正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釋純因,〈漢譯中阿含經譬喻之基礎研究〉,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1995年。
釋圓貌,〈瑜伽行派的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釋嚴慧,〈漢譯雜阿含經中譬喻的種類與運用〉,圓光、福嚴第二屆聯合論文發表會,2002年。
 
(二)日文
三穗野英彥,〈《解深密經》における止觀修習と三性說の関係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49卷第2號,2001年。
上田義文,〈三性說類型的考察──原始唯識說の根本立場〉,《佛教研究》第2卷第6期。,1938年
丹治昭義,〈眼翳の譬喻〉,《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32卷第1號,1983年。
氏家昭夫,〈唯識三性說について〉,《密教文化》85期,1968年
伊藤秀憲,〈《解深密經》における玄奘・流支の縁起理解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3卷,第1號,1984年。
伊藤秀憲,〈玄奘譯《解深密經》における密意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2卷第1號,1973年。
西尾京雄,〈無著造‧解深密經疏について 特にその第一品〉,《大谷學報》第20卷,第1號,1939年。
西尾京雄,〈無著造‧解深密經疏に就いて(三)〉,《大谷學報》第22卷,第3號,1941年。
西尾京雄,〈無著造‧解深密經疏に就いて(二)〉,《大谷學報》第22卷, 第1號,1941年。
西尾京雄,〈解深密經の成立構造の研究〉,《大谷學報》第24卷,第1號,1943年。
西尾京雄,〈解深密經の成立構造の研究(二)〉,《大谷學報》第24卷,第3號,1943年。
西尾京雄,〈解深密經の成立構造の研究(三)〉,《大谷學報》第24卷,第5號,1943年。
岩田諦靜,〈真諦譯《攝大乘論世親釋》における菴摩羅識說につぃ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49卷第 1號,2000年。
竹村牧男,〈轉依―二分依他 《攝論》金・土・蔵の譬喩の解明を通路と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5卷第1號,1976年。
服部正明,〈夢の譬喻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3卷第1號,1954年。
金子方夫,〈大乘涅槃經に於ける如來藏の譬喻〉,《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42卷第1號,1930年。
長澤實導解,〈解深密経分別瑜伽品の鏡喩の一問題──ジュニャーナガルバの教学を中心と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七卷第2 號,1959年。
高橋晃一,〈《解深密經》と五事說の関連について〉,《佛教學》第44號,2002年。
高畠寬我,〈åvAdana と îtivuttaka 〉,《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 3 卷第 1號,1954年。
徐 徳仙,〈円測の《解深密經疏》における八識説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44卷第2號,1996年。
福原蓮月,〈大般涅槃經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3卷第1號,1974年。
薊 法明,〈三性說につぃて———「幻術の譬喻」における見解の相違につぃ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49卷第1號,1937年。
薊 法明,〈依他起性について──saMkleza、vyavadAna、vizuddhi を手がかかりと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50卷第 2 號,2002年。
橘穿智昭,〈圓測撰《解深密經疏》における一乘論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45卷第1號,1996年。
藤田祥道,〈楔の譬喻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39卷第1號,1990年。
 
四、工具書
《CBETA電子佛典》,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出版,2005年。
丁福保,《佛教大辭典》,1921年。
平川彰 編,《佛教漢梵大辭典》,東京: 凸版印刷株式會社,1997年。
森章司編,《佛教比喻例話辭典》,日本:東京堂出版,三版,1990年。
塚本善隆 編《望月佛教大辭典》,東京:世界聖典刊行協會,1973年。
藍吉富 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台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2000年。
鎌田茂雄主編,《大藏經全解說大事典》,東京:雄山閣出版株式會社,1998年。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97/碩士/研究生:鍾金                

 簡易查詢 

 

◎本文延伸閱讀與佛法研究資料庫- ◎本文延伸閱讀與佛法研究資料庫-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政治大學圖書館NCCU網站 

國立成功大學數位論文全文 系統     台灣師範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NTU LIBRARY

佛教高階經營師與講師培訓班-國際學士院主辦〈一年培訓 後可銜接 國際學士院營管理碩士﹝一年取得﹞-資格大專畢* 三年以上工作經驗*不限科系*只酌收成本及材料費*利用星期六或日半天上課*2009年3月開課*電話報名     02-27196686 

◎經營研究高階人才培養 搖籃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