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標記野放,每個代碼就如同密碼一般,就以在花蓮和尖石發現的兩隻斑蝶為例,「M32」所代表的是台東蝶區,「○12○」則是野放當天的日期,所以只要發現斑蝶身上的標記,就清清楚楚知道什麼地方及時間野放的。
每年三四月是越冬斑蝶的盛事,趙仁方教授表示,這幾年因為很多人的努力,讓斑蝶「越冬」與「遷徙」漸漸有點眉目。
趙仁方說,台灣斑蝶的遷徙路線研究,只是剛具雛型,兩隻斑蝶在同一天同一個地方野放,竟然可以在距離三百公里之遠處發現,至少可以研判他們的飛行路徑。
以這次在新竹尖石鄉發現的斑蝶為例,一月廿日在台東標記野放之後,有可能花了近三個月才飛到新竹尖石;另外一種可能則是先飛到台灣北部之後,再往南折返,並在尖石鄉被發現。無論是那一種可能,都將作為日後研究的重要參考。
趙仁方還說,過去研究都以為,斑蝶北飛有固定路徑,但透過這次發現,這些斑蝶飛過中部八卦山後,分頭找適合的地方產卵繁殖,有呈扇型擴散趨勢,這個發現在生態上同樣具重大意義。
出身台東的趙仁方六、七年前開始調查家鄉的自然資源,在二○○三年無意間發現大武的紫蝶幽谷,萬千閃著幻色的蝴蝶聚集之後,讓他下定決心,展開長達七年之久的紫斑蝶保育工作。
今年他們共在台灣標記五萬餘隻斑蝶,由於這些斑蝶,只有短短幾個月的生命周期,一旦錯過了發現,這些標記就隨著蝴蝶的死亡,明年必須全部重頭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