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0 編輯部 報導
經理人 盧廷羲
在職場上,領導者有「監督者」「教練」的身分,本質上很難與員工平起平坐;但另一方面,如果員工與主管太過親近,員工不把主管的交辦任務、該做的事情當一回事,組織很難運作。
而在嚴格管理和寬鬆處事之間的拿捏,也就是「我到底該管多少?」都是管理者經常要面對的難題。老子則指出: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道德經》
這裡的意思是,統治者要有悠然自得的氣度,就算很少發號施令也無妨,因為一切的成就,都是出自百姓的自然貢獻。
《道德經》裡提及,最高明的統治者,是讓人民幾乎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是人民願意親近他、愛戴他;再次一等的,是人民畏懼他;而最差的統治者,則是人民根本看不起他。但,
要讓百姓自動自發地做事,關鍵就是上位者是否獲得民眾信賴。
轉換在現代職場中也是一樣,一個團隊失敗或成功的關鍵,往往在於領導者是否做到公平與互信。舉了一個例子,有一間生產手機的小公司負責人,為了擴張組織,找來親朋好友擔任經理、主管,但企業營運不順,負責人開始聘請專業人才,營運情況逐漸好轉。
不過,這名老闆頂不住親朋好友的壓力,沒有將這批「老員工」資遣,甚至要這些老鳥(他的親友)管理菜鳥(專業人才),造成組織分崩離析、互不信任,最終又走向失敗。
員工與雇主要如何做到互信?指出,適時授權,是建立信賴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謂授權,並不是把太困難或太簡單的事情直接「丟」給部屬執行,而是給予有點挑戰、卻又在他能力所及內的事,讓員工承擔之後,感受到你對他的信任與期許,自然會全力以赴表現。
重要的是,在你授權之後,不論結果是好是壞,領導者還是要扛起最終責任,才是好的授權模式。
因此,要做到老子所說的「功成事遂」,管理者必須要信任部屬的能力,懂得適時放權,才能使員工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最後才能達到「我無為而民自化」(統治者什麼也不做,人民仍可以自然地往好的方向發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