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8/03/11 16:01:27 NPO  編輯部 報導

從金剛經說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星雲大師講演集》-從金剛經說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時間:西元一九七五年十月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對象:法師.居士(學生文空記)
  
  一.金剛經的主旨
  
  二.金剛經的空理
  
  三.從有上認識空
  
  四.生活上的般若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陰雨綿綿,但雨水阻擋不住各位求法的熱情,我們數千人濟濟一堂,這都得感激佛陀的慈光加被,大家才肯歡喜來領受甘露法水。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從金剛經說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昨天談禪,禪本來是不可說的;今天講空,空本來也是不可說的。不過為了實證般若,為了求取空性,無論是般若,是空性,也不得不方便而說。雖然說出來的非般若,非空性,但只要是相似的般若空性,也夠我們非常受用了。
  
  一.金剛經的主旨
  
  佛法裡這一部有名的聖典《金剛經》,可以說已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程度,一般人只要提起《金剛經》就知道佛教,提起佛教就知道有《金剛經》。現在佛教信徒大都用讀誦《金剛經》來祈求消災、增福、延壽,甚至有人亡故後想超度他,也誦《金剛經》作為度亡之用。唐朝僧徒得度,需經過政府考試,考試的主科就有《金剛經》,當初五祖弘忍大師將禪宗法統傳給六祖時,誦的也就是《金剛經》。
  
  社會上一般人都很喜歡《金剛經》,因為《金剛經》在學術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無論高僧大德或是一般社會大眾,都以受持研究《金剛經》為學佛必備的功課。《金剛經》所以普及的原因,因為具有深奧的哲理,並且有流暢的文字,更可用來作為實踐的法門。
  
  《金剛經》全文一共有五千多字,梁昭明太子將它分成三十二分。我們在這短短的時間裡當然無法詳述,不過這部經的主旨,我們可以先說明一下,現在我用十六個字來概括本經的主旨,這十六個字是:無相佈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證而修。
  

  ()無相佈施
  
  無相佈施,就是佈施時沒有能佈施的我,受佈施的人,所佈施的物,當然佈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大功德。
  
  過去中國廣播公司曾經播出一出廣播劇,內容是說有一對夫妻從雪中撿了一隻流浪的小狗,見牠無家可歸就帶回去飼養。因為是雪中撿來的,所以就取名雪來。久而久之,狗與主人之間有了感情,每天一到主人下班的時刻,雪來就會準時到車站去接主人回家,所以大家就又叫這只狗為標準鐘
  
  有一天夜裡,家裡來了小偷,雪來十分機警,一口咬住了小偷,等到主人訊問詳情以後,乃知小偷是因為母親生病無錢買藥,無法可想才出此下策。因為此一舉動出發點是孝,所以主人就原諒了他。不但原諒他,又順便拿些東西送給他帶回去。事情過去很久,主人根本忘記了這件事。但是世事無常,有一天主人上班的工廠火藥爆炸,主人不幸因公殉職。這麼突然一死,家裡沒人賺錢養家,生活馬上發生困難。男主人的太太只好向親戚朋友借錢暫時維持下去,但是借久了,大家都討厭她,親朋故意疏遠,以致家境更加窮困潦倒。
  
  有一天,從鄉下來了一個人,牽了一隻羊,又帶了很多的菜和很多的柴、米、油、鹽來,贈送給生活陷入困境的那位太太。原來這人就是以前的那位小偷,由於他深深感激他們夫妻倆的恩情,一直苦無償還之日。現在知道他們家中有了變故,正是報恩的好機會,於是從此不斷的濟助吃的用的,一直連續了好幾年,才使婦人沒有陷入絕境。
  
  這位婦人就想,以前先生在世時,擁有那麼多的親朋往來,先生一死,親朋也相繼離去。倒是這位小偷,當初放他並送他東西,只是一念之慈,根本無心想得報償。而今卻得到這樣多的幫忙,因此感慨的說道: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像這種不求報而做的善事,就是無相佈施。
  

  為了求名,為了求利,為了怕墮入惡道,甚至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佈施,就叫有相佈施,是屬有限的功德。不求任何利益,不計任何代價,以及有無報償都不計較,完全為了別人的需要而行的佈施就叫無相佈施。無相佈施的功德是無限的。
  
  《金剛經》雲: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講話、做事、吃飯、穿衣,只要心存慈悲,處處可以幫助別人,造福大眾。但是不可斤斤計較於人我,不可罣礙佈施多少於心上。
  
  只有無相佈施才有無限的功德,才能與金剛般若契合。
  
  ()無我度生
  
  佈施有相,佈施的功德就大不起來了;度生有我,度生的慈心就發不起來了。必須發無我的大悲心,才能廣度一切眾生。《金剛經》雲: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眾生種類很多,數量無限,度眾生不是只度一部份而已,應該要發廣大心度盡所有的眾生。
  
  我們發心度眾生,並不是說:眾生沒飯吃就給他飯吃,沒有衣服穿就給他衣服穿。像這種以物質的往來,以情感的交換,是不會長久的。真正的度眾生是要使人人皆能進入無餘涅槃,使人人皆能達到了脫生死的境界。要度那麼多的眾生,且要度到無餘涅槃的境地,如此度眾生的發心,就須抱著無有眾生可度無對待心才是真度。
  
  《金剛經》雲: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因為菩薩度眾生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才是真度。度眾生要發廣大心,要發無對待心,要發最上乘心,要發無顛倒心。只有在無我的精神之下方可發大心來度眾。根據《金剛經》所雲,無我度眾生才能與般若相應,才能證入般若的空性。
  
  禪宗有一個公案,有一人問惟寬禪師:
  
  道在何處?
  

  師曰:只在目前。
  

  又問:我何不見?
  

  汝有我故,所以不見!
  

  我有我故,所以不見,和尚還見否?
  

  有我有汝,輾轉更是不見!
  

  無我無汝還見否?
  

  無我無汝,阿誰求見?
  

  我們說無我,並非說沒有我這個人。無我是思想上和智慧上的一種境界,擺脫有形的對待關係的束縛,把自己安住在無人我無對待的上面,使自己與虛空和宇宙同等,心佛眾生原無差別,一切眾生是我心中的眾生,一切諸佛是我心中的諸佛,一切萬物皆在我心中,除心之外,哪裡裡還有眾生呢?能如此想,雖度眾生,而無有一個眾生可度,如此超越的思想,那就是般若性空的實踐者。
  
  ()無住生活
  
  無住生活就是不要迷執五欲六塵的外境,在一切衣食住行的生活上不要貪著。像維摩居士雖處在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室,常修梵行,他過的就是無住生活。
  
  無住生活並不是叫我們不要生活,而是要我們能抱一種生活態度: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無住生活就是能使我們達到猶如木頭人欣賞花鳥一樣,根本不會因外境而動搖自心,能如此,在生活上也就不會貪著了。這是說,只要我們在生活上無心,那世間上的功名富貴、人我是非、利害得失種種,對我們又能奈何呢?那時,我們就能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了,那時我們就會安禪不須山水地,只要滅卻心頭火自涼了。
  
  對於世間上的一切,不要去比較、分別、計較,這種作風並非就是傻瓜,而正是使自己進入無住生活的境界。心靈一旦到達無住境界,內心就會開闊得如宇宙虛空一樣;如果能到達這種境界,那就再也不會把日常中的小事放在心上了。所以《金剛經》所說的無住生活,實是一種最為美滿的生活。我們不要以為《金剛經》所說的生活是一種玄妙深奧出世的生活,其實它也是幫助我們追求超然物外的平常日用間的生活。至於如何淨化心靈並改善我們的生活,這就要我們自己從生活中去親自體驗無住的般若了。
  
  ()無得而修
  
  無得才是真得,無得而修才是真正證悟而得。《般若心經》中說: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如此無到最後,才是菩提薩埵
  
  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並不須有所增加或改變才會光明。自性本來清淨,自性本來光明;我們本來的面目與佛平等,假如有修、有證、有得,就不是本來的面目了。只有無得而得才是真得,無修而修才是真修,無證而證才是真證。
  
  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其實無用之用才是大用。現在我說一個有趣的故事給大家聽聽:
  
  有一天,眼睛、鼻子、耳朵、舌頭開了一次會議。眼睛首先發言說:以人的整個身體而言,應該是我眼睛最重要,無論任何東西,都要經過我看了才會知道漂亮不漂亮,是大是小,是高是低。若沒有我眼睛,連走路也不方便,可見我這眼睛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這最有用的眼睛,卻偏偏長在最沒有用的眉毛的下面,實在很不甘願。
  

  接著鼻子就說:我這鼻子應該是最重要的啦,聞香、聞臭須靠我,呼吸更必須靠我。如果我一口氣不來,大家都要死,所以我才是最重要的。但我這麼有用的鼻子卻偏偏要在最沒有用的眉毛下面,我也不服氣。
  

  接著嘴巴也說:人的身體應以我為最重要。我能說話,如果沒有我,人與人之間就無法相互瞭解。我要吃飯,如果我不吃飯,大家都要餓死。這麼有用的嘴巴偏偏放於臉部的最下面,而最無用的眉毛反而高高在上,這一點我更不服氣。
  

  這裡一句,那裡一句,眉毛只好等到大家攻擊完了,才慢慢的說道:
  
  大家不要吵了,我眉毛是最沒有用,我承認輸了。現在,我願意放在你們的下面。於是眉毛就跑到眼睛下面。可是這麼一來,眼睛一看,不像一個人。於是眉毛就跑到鼻子下面,再看,還是不像人。於是眉毛再跑到嘴巴下面,一看,更不像人。大家沒辦法,只好再度聚在一起商量,結論還是請眉毛放回原來的位置才最妥當。因為眉毛放在原來的地方才像個人,由此可知,最沒有用的就是最有用的。
  
  《金剛經》的宗旨是:無我、無相、無修、無證。這個就是,但空並非世間一般所謂什麼都沒有叫空,,才是建設的,空,是涵蓋空有不二的無,這個真空,才是真正最究竟的般若的主旨。
  
  二.金剛經的空理
  
  《金剛經》所說的真空,不是世間一般所謂空空如也的空。一般人的觀念是把空有分成二邊,凡是有的東西你不能說空,凡是空的東西你不能說有,這種空有對待的空並不是《金剛經》所說的空。《金剛經》所說的空下麵有兩個東西,一是,一是,而統一了。一般人的想法是,之內絕對沒有之內絕對沒有。但在《金剛經》內所說的,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皆是同樣的東西。有無只是空的二面而已。
  
  用我們的拳頭來作譬喻,握拳時明明有個拳頭在,但當五指伸開,拳頭又在哪裡裡呢?明明看到的拳頭現在卻沒有了。你說沒有嗎?可是五個指頭合起來一握,又是一個拳頭在這裡。所以《金剛經》說有無是一件東西,有的就是無的,無的就是有的。
  
  《金剛經》講空,是要說明世間沒有不變性的東西,沒有實有性的東西,沒有獨存性的東西。所謂空者,實在就是因緣的意思。
  
  空,是很難明白,很難把握的真理。空,究竟是什麼呢?
  
  空,是宇宙之體,是人生之本,是萬有之源。空,用具體的比喻,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空。因為阿彌陀佛就是真理,真理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就叫做空。拿阿彌陀佛的名號來說,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具有無量的意義。比如我們佛教徒的嘴邊可以常常掛著一句阿彌陀佛。看到王先生打從前面過來,馬上就說王先生阿彌陀佛,表示:嗨,王先生你來了。早晨在路上遇到李先生,就說李先生阿彌陀佛,表示:李先生你早啊!又如我們到人家家裡作客,告辭時就說:噯,我要走了,阿彌陀佛;表示各位再見了。看到人家跌倒了,哎呀!阿彌陀佛;表示關心別人。看到媽媽打小孩,甚至看到殺豬、殺牛、殺羊,唉!阿彌陀佛!表示憐憫同情。人家給我東西,表示謝謝,口中就說阿彌陀佛。
  
  這句阿彌陀佛涵義非常廣,一句阿彌陀佛,代表一切言詞,這個空,就如阿彌陀佛,把什麼都包括了。譬如皮包空了才能裝入東西,車廂空了才能載運乘客。鼻孔不空就不能呼吸,口腔不空就不能吃東西,毛孔不空人會死亡,人要有空間才能生存活動。阿彌陀佛就是空,所以才能包含廣大無限,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空。所以說: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
  

  有的人害怕談空,天也空,地也空,世事皆空,兒女皆空。糟糕!這麼一來什麼都空空的,我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不然,就好像我們出家人,雖然出家無家,但又處處可以為家。沒有兒女不要怕,只要你有天下父母心,天下人皆可做你的兒女;沒有財產不要怕,只要你肯發心,天地萬物皆是你的財產。只要你能與空相應,就能與真理相應。不要以空為沒有而害怕,正好相反,因空而有,因空而在。只有生活在虛空中才能擁有天地萬物。所以《金剛經》要我們生活在無住的境界裡,才是真正的依空安住。
  
  有一段時期,我稍體驗到空的生活意義。民國三十八年,我從大陸來到臺灣。由於我是在兵荒馬亂中匆匆忙忙擠在人群中出來的,所以初到臺灣身邊什麼東西也沒有。我的一雙木屐穿了兩年,連底也見地了。僅有一件短褲,一直穿了二、三年。在這沒有半點東西的生活中,各人處理的方法就不一樣。同參中有的出去做佛事,有的趕法會,回來時就一包一包的帶回來,他們的生活就不再艱苦了。當時我要一張紙一支筆寫文章都很困難,但我一點也不羡慕他們。別人都認為我很可憐,但我自己一點也不覺得窮,一點也不覺得痛苦。
  
  當時,我的心裡只感覺到非常的充實,非常的富裕,因為天地與我同在,山河大地供我遨遊,花草樹木讓我欣賞,芸芸眾生作我的朋友。所以處在那樣困苦的生活裡,我一點也不覺得可憐,不覺得貧窮,不覺得孤單。假如當時在那樣艱困的環境裡,我覺得困苦,覺得貧窮,覺得很可憐,如何堅守佛教的生活呢?
  
  但是為什麼我能感覺充實而又快樂呢?這就要感謝佛法,感謝般若的空性了。因為我的思想和觀念,認為出家的福德因緣,是非常殊勝的,我所感受到的一切,完全是由佛法栽培成的,使我體會到與山河大地融為一體,與諸佛菩薩的希望相應,在般若的空性中,我們富有了三千大千世界,我們每一個人,實在一點也不孤單,一點也不貧窮啊!人生真正的富裕是在精神上的充實,而精神上的充實,是須靠佛法和般若空理來印證的。
  
  三.從有上認識空
  
  剛才所說的是從空中建設有,現在要從有上認識空。有怎麼會是空呢?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前面這張桌子圍了一塊布。你們大家說有這塊布嗎?我相信大家都不敢說沒有,因為眼前事實的確是有。但若用金剛般若智能來看,這布是空(因緣)的,因為你所認識的這塊布只是你所認識的假相,是你錯誤的認識。究其實,這東西的本來面目並非布而是棉紗。
  
  但是我們不要誤會,以為分析成棉花就是布的本來面目,就是空。其實錯了,這並非空。因布由棉紗來,而棉紗由棉花來,棉花又由種子來,種子又須經過土地、日光、空氣、水份、肥料的營養灌溉才能萌芽、生長、成熟而成棉花。如此,棉花是結合了宇宙萬有的力量而後成有,所以我們說布是空的,是因緣的。
  
  每一樣東西的本體就是空,而每一樣東西又都與宇宙萬有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說空並不是東西沒有才說四大皆空,而是東西好好存在的時候,它的本體就是空──不是獨存性的空。
  
  再用黃金來作比喻:空,是黃金的本體;有,是黃金做成各式東西的相狀,如戒指、耳環、項鍊等。這些形形色色的黃金製品就是有,而其本來的面目黃金就是空。
  
  再舉一個比喻:空如水,有如波浪。水本來是平靜的,但風一吹就起波紋。這就與人一樣,人的本性本來是平靜的,但被無明一攪動,妄念就動起來了。當波濤洶湧的時候,不容易看出水性的平靜,同樣的道理,當人生在以無明為生活的時候,自家清淨平等的本來面目,就不能顯現了。有智慧,不必等到波浪靜下來才看出水性是靜的,應該在波浪起伏中就明白水性本來就是靜的;有般若,也不必等無明煩惱去除了才知道自己本來面目是平等清淨的,因為在有中就可以看出空性啊!
  
  有人解釋空是精神,有是物質。又有人說空是理,有是事;有人說空是一,有是多;理事無二,一多不異,所以空有無礙。有人說空是性,有是相,性相不異,所以空有不二。有人說空是平等,有是差別,但平等中有差別相,差別中有平等性,平等與差別無二,所以空有無二。
  
  空和有究竟是什麼關係?現在我再舉個例子,空等於父親,有等於母親;父親嚴格,而母親慈悲。父親以嚴威教導子女,母親以慈悲養護孩子,目的都是使兒女成材。嚴格也好,慈悲也好,主要的還是使兒女成器;空有亦複如此,彼此相輔相成。父嚴如日就是空,母慈如露就是有。《禪林寶訓》雲:姁之嫗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長也。意思是說,有了露水的滋潤和太陽的照射,萬物才能成熟。同樣的道理,空有相輔相成,才構成了宇宙的一切。
  
  當然,空有之理不是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說得完的,也不是如此簡單的譬喻所能透解的。《金剛經》的空理,須靠我們平常的修持與體會,才能真正瞭解他的意義。
  
  要如何才能真正瞭解空呢?要修行到證悟了般若波羅蜜多時,才能照見五蘊皆空;為了明白空,我們不能沒有般若。金剛般若就是用來證悟空理的,因此我們應對般若有所體認。
  
  四.生活上的般若
  
  離開生活就沒有般若,也沒有空。今日佛教最大的毛病,在把佛教與生活分開。信佛教信了幾十年,但貪、瞋、癡還是非常的重;深入經藏的道理能說一大堆,但對人我是非得失就是不能放下。這個般若,並非一定要關在般若關中才有般若,並非在念《般若波羅蜜多經》時才有般若,般若乃是從吃飯穿衣之中而來,由行住坐臥之中而來,在平常待人接物處世之中就要有般若。
  
  在禪宗,經常有人因參話頭而悟佛法。龍潭崇信參訪天皇道悟禪師,一住就是二十年,但他認為沒有得到一點佛法,於是就去告假離山。
  
  天皇禪師就問他:
  
  你要到哪裡裡去呢?
  

  龍潭回答說:
  
  我要去參訪佛法。
  

  這裡就有佛法了,你還要到哪裡裡去參訪呢?
  

  我來了十幾年都沒聽到你為我開示佛法,這裡怎麼會有佛法呢?
  

  哎唷,你可不能打妄語呵!天皇禪師說:怎麼說我這裡沒有佛法呢?平常你端茶來,我就接過來喝;你拿飯來,我就接過來吃;你向我合掌問訊,我就向你點頭回禮;這些處處都在告訴你佛法,怎麼說沒有呢?這些就是佛法,就是生活中的般若啊!
  

  哦!這就是般若啊!龍潭說:讓我想想看。
  

  天皇禪師說:
  
  你不能想,想就有分別心,就不是般若了。
  

  龍潭言下終於大悟了。
  
  所以在生活裡,處處都有佛法,處處都有般若。下面我要向各位介紹佛陀在世時生活中的般若,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般若生活。《金剛經》的經文一開始就有般若,經文雲: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是《金剛經》開頭的經文,我相信各位都有念過。一部這麼有名而尊貴的佛經,開頭盡說些佛陀洗足啦,穿衣啦,吃飯啦等等,生活上的瑣碎事情,與金剛般若空性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如果一卷《金剛經》你能懂得,光是前面這幾句話你就能悟道,因為這幾句經文把《金剛經》中的般若風光都說盡了。
  
  譬如:著衣持缽,說明持戒波羅蜜;入舍衛大城乞食,說明佈施波羅蜜;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說明忍辱波羅蜜;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是說明精進波羅蜜;敷座而坐,說明禪定波羅蜜。所以,佛陀在日常生活中就配合了六度去實行佛法。佛陀因奉行六度生活才證悟涅槃,和般若相應。因此,我們也應將六度實踐在自己的生活當中。
  
  這段經文,是說明佛陀的般若智慧照耀著大家。著衣持缽,是手上放般若光;入舍衛大城乞食,說明佛陀從路上經過,每個人都可看到,是身上放光;於其城中,是眼中放光;飯食訖,是口中放光;洗足已,是腳上放光;敷座而坐,是通身放光;爾時世尊,是說在當時佛陀時時刻刻都在放著般若之光。
  
  我們要把佛法用在生活中,各位有了金剛般若,生活就可改進,等於一個人行走在黑暗的路途上的時候,忽然有了光明,就可以看清前程了。因為般若可以使我們從煩惱中得到解脫,從人我是非中獲得自在。我們平常生活在人我是非、功名富貴之中;如果將般若應用在生活之中,這些事情就不會罣礙在心,生活情況就會大不相同。有一句話說: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一樣的平凡生活,有了般若,生活就完全不同了。
  
  有了般若便能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譬如前幾年有一場轟動世界的足球比賽,在巴西舉行,觀眾有十萬人以上。大家在看球的當時,有個人抽煙不小心,把旁邊觀眾的衣服給燒著了。被燒的人感覺身體熱燙就叫了起來。抽煙的人趕快就說:對不起,對不起!那人因為一心在看球,就說:沒關係,回去再換一件好了。
  

  但是這位先生的衣服繼續不斷的燃燒而延伸到前排另一觀眾的頭髮,這位觀眾被燒了就叫起來說,我的頭怎麼這樣熱?這個人趕忙回答說:對不起,對不起!是我剛才抽煙不小心引起的。那個頭髮被燒的人因為一心想看球,就說:沒關係,回去再買一個。
  

  所以說做人只要專心一意,忘卻自我,所謂用般若照見五蘊(我)皆空,對人我之間就不會過分的計較,對社會大眾就不會爭吵不休。如果能認識空,能得般若智慧,就能看出宇宙一切皆是假相。如能看出世間一切皆是假相,那何處有是非?何處有人我?何處有對待呢?所以般若是要我們遠離分別,遠離對待,如能這樣,那就沒有人我煩惱痛苦了。
  
  昨天講禪,禪不易學;今天講空,空不易懂。明天所要講的非禪亦非空,而是要講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黃金布地,有寶閣幢旛,有七寶池,有八功德水,讓我們寧可起有見如妙高山,不可起空見如芥子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