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前世是個怎樣的人?
剛接觸佛教的人,可能受到一些民間傳說和影視劇的影響,對三世因果心生好奇:
“我前世是個怎樣的人?”
“有沒有可能是轉世?”
“說不定我是下凡來渡劫的仙人。”
佛陀在經典《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中,宣說了眾生前世今生的因果規律,以下是其中部分內容的白話轉述,不妨通過今生的境遇,觀一觀自己前世是個怎樣的人 。
今生:大富大貴,有錢任性
前世樂行布施
今生:身強體健,安康長壽
前世嚴持戒律
今生:顏值爆表,百看不厭
前世修習忍辱
今生:精勤不懈,樂於培福
前世精進不懈
今生:舉止安詳,言行審慎
前世修習禪定
今生:通達真理,善說妙法
前世修習智慧
今生:整潔清淨,無病無災
前世為人慈悲,不傷害眾生
今生:身材高大
前世對人恭敬
今生:人見人愛
前世見人滿心歡喜
今生:身材矮小
前世傲慢,輕視他人
今生:容貌醜陋
前世喜歡生氣、怨恨
今生:生來愚鈍
前世不喜歡將所學分享給別人
今生:受人奴役
前世欠債不還
今生:身患惡瘡
前世喜歡鞭打眾生
今生:不招眾人待見
前世見到人厭惡不悅
關於三世因果的常見誤解,你了解自己的前世曾是怎樣的人了嗎? 事實上,佛法中所說的一切都與智慧相關,而非滿足好奇心。 如果將佛陀的開示當成一場熱鬧看,那實在誤會了他的一番良苦用心。 以下是關於因果的常見誤解,不妨對照看看,自己是否存有此類疑問:
1. 這些因果規律,猜都猜得到,是不是太平淡無奇了? 因果甚深,錯綜複雜,之所以會覺得理解起來很簡單,一方面,是因為“不走心”,未與自己的生命現實發生聯繫;另一方面,是因為不了解佛法揭示的普世真理, 需要放在“十方三世”無限的時空中去觀察。 比如,同樣說“善有善報”,一般人想到的是“好人一生平安”之類的論斷,空間範圍不超過地球,時間範圍不超過人類歷史;而佛法面向的是十法界一切眾生,無論對 六道有情,還是聲聞、菩薩聖者都適用,從無窮的過去生,到無盡的未來均如此。 哪怕酷熱時感受到的一絲涼風,都是善因的招感。 相比之下,人類觀察、討論因果的深度、廣度、透徹程度,實在膚淺得很,對因果的深信程度也極其有限,很容易被動搖,因而常常心懷僥倖,自欺欺人。
2. 佛教說因果,是不是為了讓我們信佛而做的一種恐嚇? 這不是不信因果的問題,而是不了解佛陀說法的本懷。 佛陀已經徹底斷除我法二執,何須通過眾生崇拜滿足私慾? 同時他成就了圓滿的慈悲,沒有一個眾生不是他慈悲的對象,又怎會用恐嚇來加重眾生痛苦? 佛陀之所以開示因果的道理,是為幫助眾生究竟離苦得樂。 因為,眾生的苦,來自因無明所造的惡業,想避免苦果,唯有斷除苦因。 就像父母告訴孩子,把手伸進火中會燙傷,為了防止燙傷,不要做這種危險動作。 兩者是一個道理,不是恐嚇,而是預警和保護。 3. 有些事情符合因果,但也有些是偶然吧,不然,怎會有“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首先,因果論和偶然論是無法並存的。 如果認為有些事情是偶然的隨機事件,那麼所謂的符合因果規律,不過是“純屬巧合”罷了。 其次,佛法所說的因果,是緣起因果,不是機械因果。 由因感果的過程需要“緣”的和合,如同種子(因)在水分、陽光等(緣)具足時,才會生根、發芽、開花,最終結果(果)。 這個過程有長有短,可能是“現世報”,也可能是百千萬億劫之後才顯現。 一個業因形成的果報,又會成為另一個因果變化中的助緣。 因、緣、果共同作用,無限疊加,如同一張巨網,關係甚深微妙,“唯佛能證知”。 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不是因果不確定,而是我們的智慧實在太有限。 4. 因果很有道理,但“三世因果”有點玄幻,人真的有過去世和未來世嗎? 如果相信因果不虛,卻不相信生命有過去、未來世,認為“人生如燈滅”,這是說不通的。 這一期生命結束後,若就此斷滅,那未感果的業,就成為有因無果,如何符合因果的規律呢?
5. 有因必有果,既然一切已經註定,那還有什麼可努力的? 這是典型的宿命論、機械因果論,並非佛法所說的緣起因果。 雖然“業不做不得”,“業作已不失”,但由業因感業果的過程,需要緣的和合。 這是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的。 比如過去世雖造作惡業,但今生皈依三寶,深信因果,精進修行,發菩提心,努力懺悔對治,惡業的種子就難以成熟或重業輕報。 所以,真正懂得佛法因果道理的人,一點都不會消極悲觀,而是會積極智慧地改善生命。 6. 如果造了惡業,懺悔之後就“消業”了,是不是就不符合因果規律了?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真正的懺悔不僅僅是懺悔不善的果報,更是對內心貪嗔 痴煩惱和往昔所造一切惡業進行追悔、對治,永不再造。 懺悔是在創造一種善因善緣,是了解因果規律後的智慧努力,本身也是一種因果。
佛說一大藏經
無非“因果”二字
信佛,就是信因果
因果不是獵奇,不是恐嚇,更不是宿命
它是開啟智慧、解脫輪迴的鑰匙
願一切眾生都能深信因果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常懷慚愧,常行懺悔
清淨宿業,早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