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淨土法門從哪兒入手
佛弟子文庫
問:法師,對於初學者,尤其是想修淨土的人請您給一些建議。
宏海法師答:學佛講“解行並進”。“解”的過程,就是我們對佛法不管是從名相詞彙上或者義理上熏習的過程。這個熏習的過程,就是慢慢瞭解的過程,最好再配合著你有一些“行”的體驗,當這種體驗慢慢積累得有點兒感受的時候,再返回來聞思法義,你會感覺這個風光是不一樣的。這跟我們先教條地學習一些佛教知識,然後再模仿牽強地去找那個感受,它是不一樣的。並進肯定比一瘸一拐走得好,所以我建議大家真正想發心學佛,初入門時不管多少都需要安排一些定課。
我們也不要想、也不敢說一口吃成個胖子,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發心很勇猛,甚至想要去閱藏,恨不得一下子把釋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所有的教法,所有的經典都得了然於心,這種心態其實是挺危險的,也是不現實的。真正能夠通達三藏教典的三藏法師,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根器來講,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我了,包括很多的大法師自己也說,佛說的經典裡面,有些他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所以從這點來講,我們能夠抉擇一些適合自己的,契合當下時代環境的,能夠最好、最簡單、最快得利的一個法門長期專修才是一個明智之舉。
如果大家能夠以“淨土為歸”的話,那我們該怎麼學呢?一定是從“信願行”入手。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此國太苦、彼國極樂,願意往生;老老實實持名念佛,執持名號。這就是淨土化繁為簡最精練的修學訣竅,就這三樣。你只管念,但是你念,一定是建立在信願之上。
具體來講,從解門上一定是一門深入。最好能夠把淨土五經一論及淨土宗祖師大德的著作熟讀,來建立淨宗正信正見,如是方可獲得真實利益,不致走錯路頭。等到你對淨土的信心已經很堅固了,念佛行持上也有了功夫了,這時候你可根據個人情況旁涉其他大乘經典,以廣見聞。
當然對於淨土經典和論著的學習,一定也要立足於對淨土法門的修學。也就是說,我們求生極樂世界的本位,要怎麼樣成功?因為學了要致用的,學這麼多經典,怎麼學?能不能學對?確實學習佛法、學習佛教的義理,是需要悟性的,它跟知識也沒多大關係。那我們學修淨土用功方法體現在哪裡呢?諸佛諸祖從中總結出來千古不變的鐵案,唯一的修學原則就是——“信、願、行”三資糧。
對於初學淨土者,最最主要就是以培養堅固信願為要務。信有事信與理信二種。“信”《佛說阿彌陀經》中:“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從事上信這“二有法門”,相信有佛有淨土,這也叫仰信。
我們在學習《阿彌陀經》這部經典時,就會發現,最後講到的四個菩薩很有意思 。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他是大智慧,才能承擔淨土門,它就是表“信”的;第二個菩薩是阿逸多菩薩,翻譯過來就是彌勒菩薩,將來發願當來下生,就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在龍華三會樹下成佛,那麼他就表的是“願”的。最後是乾陀訶提菩薩(即不休息菩薩)和常精進菩薩,這兩人作為同修道友,他們有一個特色是精進不懈怠,可以為了度一個眾生,生生世世隨行六道,不生疲厭心地去度化,那就是表大“行”的呀,一心不亂之行。所以說,《阿彌陀經》裡面四位菩薩當機者,就是表“信願行”的。
《無量壽經》裡面,它的核心內容除了法藏比丘在因地,以及後面的“五惡五痛五燒”給我們陳述得特別到位,中間最主要的是什麼?是四十八願。這部經典的第十八願是核心眼目,“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第一句話是“至心信樂”,表的“信”;“欲生我國”表的是“願”;“乃至十念”完全表的是“行”。所以說這部經還是表的“信願行”。
在《觀無量壽經》裡邊我們可以瞭解到,韋提希夫人跟頻婆娑羅王他們平常也會請佛陀王宮裡來應供,有時候六齋日還受個八關齋戒等等,這些善法修行他們也會隨緣做。可是直到後來他的家庭發生戲劇化的悲劇,人世間最慘莫過於殺父殺母,韋提希夫人當時已經絕望了!可是不把她逼到絕路上來,她發不起來厭離心,不想求生極樂世界,這也是願力的一種襯托,所以在這種心境下才致使她發願“願生無憂惱處,不聞惡聲,不見惡人”。學過《觀無量壽經》後你就知道這部經典把厭離娑婆發願往生的思想發揮到極致。
《念佛圓通章》唯說“憶佛念佛,都攝六根”,就是表念阿彌陀佛這一個單純甚深之“行”的。包括《觀無量壽經》裡面講了十六妙觀和淨業三福,就是非常有操作性,讓你去具體實施的行門,都是表“行”的。
具體“行”門的話,雖然這三部經典裡面都講到,也有十六妙觀,也有三輩往生,可是最後落腳處,《阿彌陀經》裡邊只講執持名號。《無量壽經》的宗旨是一向專念,“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在《觀無量壽佛》裡面,後來的注釋講到說“觀雖十六,言佛便周”,就是雖然有十六種觀法,最後念一句阿彌陀佛全部具足了,還是持名妙行。所以我們修淨土法門每日堅持念佛號這是必須的功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一個數量要求,越多越好,以數量求品質,不可自瞞自欺。
對於上班族的中青年人來說,時間上實在不允許你安排定課,你在早晚固定的時間把心調到最清淨最虔誠地狀態,最保底最保底你早晚用慈雲懺主傳的十念法。一呼一吸為一念,隨著自己的肺活量,既不拉長也不憋短,每一念也可以是數遍佛號,乃至只能念一聲亦可,或六字或四字,念滿十念即可。剩下的時間隨自己的因緣散念,不管是正心打坐攝心,或是上、下班途中,哪怕是在做飯的時候等等這些時候,只要不影響工作或安全,你都可以持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你也不要管它打不打妄想,打妄想也繼續念,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要從數量當中慢慢念出功夫來。因為我們修淨土主要的功夫是從信願上入手,要生真信切願,還要常常地聞思淨土的經典,當你越來越能感受到阿彌陀佛為我們所發的那些大願,慢慢你內心的信願生起來,念佛號的感覺也會越來越不一樣,心也不容易散了。
那麼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每天做完了功課一定記得回向,把今天的功課能夠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同生西方淨土中,同證無上菩提,這樣的話就是簡潔莊嚴,比較圓滿。
最後還想強調一下的就是,不能光說我做了多少功課,還要保證功課的品質。功課的品質取決於你的心,你的心是否“誠”,虔誠的誠,不是沉重的沉,好多人越做功課越沉重,覺得遙遙無期或者懷疑有沒有效果。所有的弊病都出在我們的心不夠誠。印祖給我們開示做功課時“但須懇切至誠,不可潦草粗率。”
很多時候潦草粗率是我們做功課的一種常態吧,馬上要上班了,早飯還沒來得及做,或者洗漱地超了時了,哪記得說早上要先上香,念十念,很多時候是粗率的呀,而且一旦進入到潦草粗率中,他會越來越潦草,走著走著,最後就走的沒邊沒沿兒了,這個至誠懇切的心,就跟到三九天的水一樣,即刻就凍上了。你心誠的話就不要說專修做功課了,隨意在哪裡行走,只要把這個心念提起來當下就是道場,當下就可以做功課,念念都在精進勇猛,所以在這個心態上還需要常常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