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元年間,唐玄宗病中夢見一小鬼盜走玉笛以及楊貴妃的繡香囊。玄宗大怒,忽見一大鬼奔進殿來。此鬼蓬發髯,面目可怖,頭係角帶,身穿藍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個小鬼,剜出眼珠後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駭極,忙問是誰?大鬼向玄宗施禮,自稱是終南山鍾馗,高祖武德年間,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里,觸殿前階石而死。幸蒙高祖賜袍葬之,遂銘感在心,誓替大唐除盡妖魅。唐玄宗醒後,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畫家吳道子按其夢中所見畫一幅鍾馗圖。圖成,玄宗在畫上批曰:“靈祇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益靜妖氛。乃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將吳道子《鍾馗捉鬼圖》鏤板印刷,廣頒天下,讓世人皆知鍾馗的神威。

這段故事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鍾馗的來歷,版本來自明朝人所引的《唐逸史》。後來的《平鬼傳》等小説,更是將鍾馗“相貌奇醜”這一標誌性特點發展為“鍾馗便因貌醜而被唐德宗嫌棄,未能高中狀元,憤而自殺”的情節。因此,唐代是否已有這個故事流傳並不一定。但是皇帝賜給大臣鍾馗畫像作為新年禮物,的確是盛唐以來的慣例,如開元時的名人張説及其後的劉禹錫等,都有謝賜鍾馗圖的作品傳世。另外,人們還在敦煌遺書中發現了唐寫本《除夕鍾馗驅儺文》,是為鍾馗已在大儺儀中扮演主角的實證。所以,也有人估計鍾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對於玄宗夢鍾馗的故事,北宋沈括已經提出質疑。他在《夢溪筆談》之《補筆談》中説,宋仁宗皇祐年間,金陵上元縣曾發現一處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將軍宗母鄭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有妹名叫鍾馗。此外,後魏有李鍾馗,隋將有喬鍾馗、楊鍾馗。因知“鍾馗之名從來亦遠矣,非起自開元之時”。

明人郎瑛、胡應麟等多從其説,但結論有別。郎瑛認為鍾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堯暄,其人本名鐘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訛傳,由於他表字“辟邪”,所以後人才附會出捉鬼的故事。胡應麟提出,鍾馗捉鬼的傳説“蓋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堯暄曾取名鐘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時名叫鍾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義於此。

明楊慎和清顧炎武、趙翼等根據《周禮考工記》“大圭,長三尺,終葵首”、《方言》“齊人謂椎為終葵”等資料,認為所謂鍾馗係由“終葵”演變而來。“終葵”是一種利器──椎,“大圭”是古時天子的儀仗,上端形狀像椎,故雲“大圭終葵首”。齊人説話遲緩,把“椎”的發音拖成了兩個音節,乃成“終葵”。古人以椎為作戰的利器,故《後漢書馬融傳》中有“終葵,揚關斧”的描繪。“蓋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儺之為耳”(《日知錄》卷三十二《終葵》)。南北朝時許多人取名鐘葵或鍾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終葵那樣,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這種意義到了唐代最終演變為人格化的“鍾馗”。近年來隨著秦漢文書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擊鬼的事實已被證明。如秦簡《日書詰篇》雲,人被哀鬼纏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則不來”;西漢帛書《五十二病方》也記有用鐵椎擊鬼治病的法術。故有人認為顧炎武對鍾馗起源的解釋是可信的。

關於鍾馗,今人也有不少獨到的研究。不過綜觀古今諸人的見解,應該説諸説並立,鍾馗之由來仍然還是中國民俗文化史上的一個大謎。

 中國網
  責任編輯: 悠悠

 


上一篇(達摩祖師皮囊歌) 回目錄 下一篇(色情的東西一眼都不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