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遺骸考證葬紫閣寺
【本報駐陝西記者李陽波西安6日電】5日,由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和戶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玄奘與紫閣寺學術論證會”在陝西戶縣召開,來自北京、南京、臺灣等地的玄奘研究專家以及中國佛教界權威人士——中國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黃心川、臺灣玄奘人文學院、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黃運喜、臺灣法鼓山僧伽學院研究員蔡伯郎等經過廣泛的考察和論證,正式確定玄奘葬於陝西省戶縣紫閣山上的紫閣寺。
大唐高僧玄奘被世人尊稱為“中國之佛”,堪稱中外聞名的哲學家、旅行家、中外交流使者。他西行求法,歷盡艱辛,求得“真經”,使中國佛教盛極一時。一部美麗的神話故事《西遊記》更讓玄奘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朝廷曾拒玄奘取經
玄奘俗姓陳,名禕,生於西元600年,洛州(今河南洛陽)緱氏人,官宦世家。玄奘5歲喪母,10歲喪父,家道敗落後,隨二兄長捷到洛陽淨土寺學佛。因他天生聰慧,13歲被破格受度為僧,法號玄奘。玄奘先參學洛州,後到長安莊嚴寺修行。為求高師,他輾轉成都、揚州、趙州等地,先後師從13名宿。在參學修身中,玄奘“詳考其理,覺得其中歧義頗多,而驗之於佛典,亦隱顯有異,無可適從。”因此立志要“一睹明法,了義真文”,“誓遊西方,以問所惑”。他曾上表奏請去西方遵求佛法,被朝廷拒絕,而並非小說《西遊記》中唐王李世民送寶馬,賜美酒,錫杖與紫缽盂的描寫。
玄奘圓寂于玉華宮
西元629年,玄奘孤身一人冒死踏上兇險莫測的取經之路,西行17年,旅程5萬餘裏,所履110國,傳聞28國,帶回佛肉舍利150粒,佛像7尊,梵文經卷520夾,657部。回國後,玄奘翻譯了《大菩薩藏經》、《大般若經》等,還寫成了《大唐西域記》等遊記。西元664年2月5日,玄奘圓寂于玉華宮,先葬白鹿土原,後遷少陵土原畔,再遷終南山,然而他的遺骸究竟密藏于何處,成為千古之謎,引起了海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和重視。經過玄奘研究中心、陝西省社會科學院以及戶縣專家學者多年的反覆考證和踏勘,謎團終於被揭開。
紫閣寺處戶縣東南
據瞭解,玄奘下葬之地紫閣峰為終南名山,位於陝西省戶縣東南二十餘公里的草堂鎮紫閣峪村,海拔2150米,山體挺拔高峻、風景秀美。因山頂有三道紫色石層,每年晚春到早秋的晴朗之日,陽光照射,紫氣升騰,峰面渾然如紫色樓閣而得名。
葬紫閣寺六證據
1、據文獻資料記載,西元880年、玄奘遺骸被興教寺僧攜至終南山紫閣寺安葬。
2、南京出土的石函文字證明,玄奘頂骨由紫閣寺遷來。
3、紫閣寺敬德塔所建時間與遷骨時間吻合。
4、重簷七級塔與玄奘的身份相符。玄奘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是“大遍覺”,即完全覺悟者,其身份接近釋迦牟尼,因此才能享受七級塔禮遇。
5、紫閣峪是佛門淨地。
6、敬德塔是一座無主塔,符合玄奘臨終“裹遣”、“擇山澗僻處安置”的遺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