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品及其他
《中國西藏(中文版)》 作者: 華銳·東智
佛前點燈是藏族僧俗經堂禮佛的一種儀式,而佛殿佛堂又是進行這一儀式的主要場所。除寺院和佛殿外,僧舍和居民家中均設有佛龕或佛堂。
宗喀巴及其美妙的夢境
西元1409年,宗喀巴在今達孜境內創建了甘丹寺,並駐寺納徒弘揚佛法,從此形成了藏傳佛教的一個新教派——格魯派(意為“善規”)。宗喀巴,格魯派的創始人,信徒尊稱其為“傑仁布欽”即“至尊寶”,稱建在甘丹寺的宗喀巴靈塔為“金靈塔”,信徒以能朝拜供養為幸。
格魯派的許多教義以及眾多宗教禮俗都與宗喀巴大師有聯繫,本文所談酥油供燈也不例外。
據傳西元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拉薩首創萬名僧侶參加的盛大祈願法會,盛況空前。一天晚上大師做了一個夢,夢見滿地雜草枯木變成了鮮花,荊棘變成了明燈,明燈鮮花間,千千萬萬顆珍寶在閃爍,燦爛奪目,五光十色,極為美麗壯觀。大師醒後,依照夢境,組織僧人用酥油在釋迦牟尼像前點了燈,同時用酥油塑造了各種花草樹木和珍奇珠寶,一同供奉於佛前,佛前供燈這一禮儀從此形成,並為民間俗人所接受。大師圓寂後,眾多供燈又供奉在他的像前,稱為“五供燈”,時逢藏曆十月二十五日又稱“燃燈節”。
佛前供物及其含義
佛前供物很豐富,主要有:供燈,燃料多為酥油,其容器有金銀銅等不同金屬製成,還有把石頭鑿成凹形的;清水,盛在大小不同的黃銅甚至更貴重的金屬製成的碗狀容器內,象徵身、語之清淨;鮮花,冬天一般用塑膠花替代,象徵美好;大米或糧食作物同樣是美好之意;藏香象徵無所不入的佛法;供奉水果是對佛的虔誠和謝意。每逢節日、初一、十五,信徒們都手提酥油去寺院、佛殿點燈,在自家佛龕前也獻上供品、點燃酥油燈祈求平安幸福,平時只供清水。
拉蔔楞寺的燃燈節
聞名遐邇的甘肅拉蔔楞寺始建於西元170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拉蔔楞寺燃燈節是從第四世嘉木樣?尕藏圖旦旺徐(1856—1916)時期開始的,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因宗喀巴的兩名大弟子嘉樣曲傑和仙欽曲傑(即釋迦益西)分別於十月廿四和廿六日圓寂,而第二世嘉木樣在十月廿七日圓寂,所以該寺的燃燈節為期3天。屆時僧眾要誦《宗喀巴大師頌》等相關經文,並有長號等法樂伴奏。十月廿五日這天,拉蔔楞寺的經堂、佛殿全部開放,並置換了新的供品,僧俗群眾拿著酥油盒、糌粑、藏香、柏枝,絡繹不絕地走堂串殿,煨桑焚香,添油叩首,頂禮膜拜,轉經輪。夜晚,全寺經堂、佛殿、囊欠(僧舍)等建築物上都點燃佛燈,若登山眺望,滿眼是燈的世界,猶如九天之上俯視繁星,靜穆而燦爛,真真的奇觀!寺內佛燈競燃,香煙繚繞,朝拜者如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