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 講記(165)

       

[藏]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六十五節課

 

此課音頻下載地址:

http://www.zhibeifw.com/audio0/rpsxl165.mp3

 

此課視頻下載位址:

http://www.zhibeifw.com/video0/rpsxl165.WMV

 

思考題

 

880、假如證悟了空性,那一切都不存在了,菩薩怎麼樣救度眾生?菩薩對輪回的態度,與小乘聲緣、平凡世間人有何不同?菩薩長久住于世間利他,會不會有痛苦煩惱呢?為什麼?

881、什麼叫煩惱障?什麼叫所知障?請從因、本體、作用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882、空性包括哪些方面?為什麼說破斥空性是不合理的?我們在修習空性時,應該避免何種誤區?

883、有些人只看了一兩本密宗書,對有些高深境界接受不了,就開始對密宗興師問罪。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請具體說明。

884、我們對什麼樣的法應該畏懼?什麼樣的法不該畏懼?最終可得出什麼結論?對此,你有哪些感觸?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醜二(修勝義之功德)分二:一、成辦二利;二、斷除二障。

寅一、成辦二利:

 

為度愚苦眾,菩薩離貪懼,

悲智住輪回,此即悟空果。

 

有實宗發出疑問:“如果證悟了空性,一切都空了,就像聲聞入滅一樣,那麼菩薩不應住於輪回救度眾生,也不應精勤于修習大乘道果,這樣一來,對自己和他人有什麼利益呢?”

 

作者回答說:證悟了空性以後,不但不會有這種過失,反而對自己、對他人、對天下無邊的眾生有無窮利益。因為大乘菩薩通過精進修持,證悟空性之後,能夠看破一切,遠離貪懼二邊,對輪回中的色聲香味、五欲六塵,不會像凡夫俗子那樣貪執,也不會像聲聞緣覺那樣恐懼。菩薩依靠大智慧和大悲心,雖住於三界以各種形象利益眾生,卻不會像聲聞一樣墮入寂滅邊,中斷了利他的相續;也不會像世間人一樣墮入有邊,沉溺在輪回的惑網中,不能自拔。

 

對大乘菩薩來說,雖已了知萬法皆空,但不會因此捨棄救度眾生的事業,這即是證悟了空性的結果。沒有證悟空性的話,會像聲聞一樣,認為輪回火坑特別可怕,度化眾生難如登天,一想到凡夫人的污言穢語、邪見如山,他們唯恐避之不及,寧願獨自一人趨入安樂的涅槃。然而菩薩不會這樣,他們雖住於世間,但以勝義空性的加持,於世間不斷救度有情,而不會為輪回煩惱所染。如《華嚴經》雲:“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蓮華生長在淤泥裏,卻純潔無垢,出淤泥而不染;日月住在虛空中,但能自在灑脫地運行,不滯於任何一處。(有些論師認為,假如日月住在一處,當地人就會生起酷熱之感、厭煩之心,不斷運行才不會有這種後果。)又雲:“不離於世間,亦不著世間,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菩薩不會離開世間,也不會耽著世間,他的一切所行毫無障礙,猶如空中的風。所以,證悟空性的大乘菩薩,在智悲力推動下,永遠不會捨棄眾生,如地藏菩薩所發之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乃至輪回未空之前一直住於輪回。

 

既然如此,那菩薩會不會有痛苦煩惱呢?絕對不會。因為他已證得了遠離四邊八戲的勝義大空性,並通達世俗萬法猶如幻化八喻,如夢、如幻、如陽焰等,有了這樣的境界,即使入於地獄,也像逛花園般自在快樂,沒有絲毫痛苦。彌勒菩薩雲:“觀法如知幻,觀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無怖。”了悟諸法如幻的聖者,在惡趣中流轉投生,也像入於花園一樣快樂,縱遇興盛衰敗,也不會被煩惱染汙。(不說菩薩和佛的這種境界,甚至在座有些道友,經過長期對空性的聞思、觀修,對一切苦樂也看得特別淡,這就是體悟空性的結果。)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說:“好如凡夫吵鬧纏,其心不隨順逆轉,仿佛空谷之穀聲,此等行人定無居。”證悟空性的聖者,無論遇到什麼環境,都把它當成空穀傳出之聲,不會隨之而起貪嗔癡煩惱。就像有些證悟空性的大智者,表面上看是凡夫人,被嘈雜、熱鬧束縛著身心,在人群中搞世間八法,但因為證悟了空性的緣故,不會被逆境、順境所轉。他的存在就是為了利益眾生,只要有利益眾生的機會,任何地方皆可隨遇而安,猶如日月不住空。反之,假如對空性一無所知,即使你做的善法極其廣大,但因為有強烈的實執,拋不開自私自利,最終也無法成為無漏的善根。

 

因此,從長遠利益來看,學習空性對自己的解脫很有幫助,而且斷除了自私自利、離開執著束縛之後,度化眾生也很容易、很方便。否則,抱著一個大大的“我”去幫助眾生,可能有點不太現實。就像現在有個別領導,口口聲聲說為“人民”服務,但實際上一直是為“我”服務,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利益他人相當困難。因此,我們一定要修持空性,如果你連一根頭髮都空不了,想度化眾生無疑是天方夜譚。

 

寅二、斷除二障:

 

空性能對治,煩惱所知障,

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

 

空性不僅可以成辦二利,還能對治成佛路上最大的障礙——煩惱障和所知障。這兩大障礙如同黑暗,般若空慧如同陽光,黑暗唯一要靠日光來遣除,而對治二障的唯一武器,即是般若空慧。

 

對我們而言,超離輪回火坑,獲得無上圓滿佛果,以之利益無量眾生,是每個大乘行人的究竟願望。若想儘快實現此願,用不著考慮其他途徑,只要兢兢業業修持空性法門就可以了。在此過程中,首先要搞清楚煩惱障和所知障,根據麥彭仁波切的教言,這兩大障礙可從三方面來分析:

 

1)二障之“因”:佛於《楞伽經》中說,以我執產生的執著為煩惱障,以三輪法執產生的分別心及習氣為所知障。

 

2)二障之“本體”:彌勒菩薩于《寶性論》中雲:“三輪執著心,許為所知障;吝等惡分別,許為煩惱障。”六度之違品皆為煩惱障的本體,此外的三輪執著皆為所知障之本體。

 

3)二障之“作用”:小乘《俱舍論》雲:“主要對獲得暫時解脫作障礙的同類噁心,皆為煩惱障。”大乘《俱舍論》雲:“對獲得一切智智之究竟解脫作障礙的同類執著習氣,皆為所知障。”

 

儘管還有其他分類,但二障主要是從這三方面來分析的。現在有極個別的人,對煩惱障、所知障沒有系統地分析過,雖然如麥彭仁波切在《辯答日光疏》中所說,在廣義上,一切煩惱無明都叫煩惱障,但是具體分析時,二障各有不同的定義,這個最好不要搞錯。

 

有些法師說:“七情六欲均為煩惱障,妄想執著均為所知障,因此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無量的法門、方法、手段,無非是把我們的妄想、執著打掉而已。”當然,這種說法在有些老年人、沒聞思過經論的人面前,也許可以過關,但嚴格來講是不行的。

 

還有些法師說:“知識份子的所知障很重,因為他們學的知識太多。”如果知識份子只剩下一個所知障,而沒有煩惱障,那倒是非常不錯,畢竟所知障只是一種細微的習氣,但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很多人對什麼叫所知障、什麼叫煩惱障,自己也搞不清楚,給別人講解的時候,經常依文解義,在自己能理解的範圍內,隨便挑一個意思貼在上面,這是不合理的。道就是道,空性就是空性,障礙就是障礙,它的含義不能隨分別念而轉。

 

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孟子的弟子問孟子:“您所講的道非常高深、完美,就像頂天一樣,但是修起來特別困難,您可不可以把它降低,以適應我們的想法呢?[1]”孟子回答說:“這是不可以的。道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降下來,你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努力達到道的境界。[2]”所以,障礙也好、空性也好,它們的概念是固定的,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來解釋,否則將會喪失它的本義。

 

我們學佛一定要打好基礎,不管講經說法,還是聽經聞法,都應懂得最基本的術語,要不然,溝通起來非常困難。如果你的理解離題千里、不符合佛教,那聞者、講者獲利都不會很大,反而可能有一些過失。當然,我在這裏並不是說誰不對,而是在提醒大家——講經說法必須要嚴格,千萬不能信口開河、隨隨便便。學院的輔導員也好、法師也好,平時務必要注意這一點。假如有一句話你不懂、解釋不來,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畢竟十地菩薩也有不懂的地方,我們凡夫人不懂很正常。但如果你不懂裝懂,在別人面前故作權威,把佛法的意思亂講一通,這完全是自欺欺人。

 

此處講凡是想成佛解脫的人,一定要修持空性。因此,大家有時間的時候,最好能觀修人無我、法無我(具體修法會在下文介紹),如此殊勝的道理,務必要再三串習、思維。如果你平時不修行,光是理論上懂了,也不一定能消除執著。前段時間有個人就說:“《安忍品》的頌詞,我能倒背如流,可遇到怨恨的敵人,我還是氣得不得了,怎麼辦哪?”我說:“這是因為你沒有修行。很多道理不是懂得就夠了,行為上一定要儘量做到。”

 

同樣,對人無我、法無我的道理,我們現在文字上是明白了,但關鍵要看自己修了沒有。你修的時間越長、越深、越有力度,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到了最後,你的心量會完全打開,什麼事情都能包容,原來狹隘的執著也會漸漸消失,這就是空性的力量。

 

現在好多人聞思的時候,覺得萬法皆空,可是遇到一個小小的問題,不但空不了,反而越發龐大,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沒有修行。諸佛菩薩、高僧大德一再強調修行的重要,因此大家有時間的話,還是應該多觀修空性,這樣的功德非常大!

 

醜三、攝義:

 

不應妄破除,如上空性理,

切莫心生疑,如理修空性。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講了證悟空性的功德、沒有證悟空性的過患,現在可得出一個結論:空性是一切佛法的精華,破斥空性是不合理的。

 

為什麼呢?因為空性詮釋的是萬法真相,如同火是熱性的一樣,任何人都破不了。有些人聽到空性法門,就覺得不合理,但不合理的原因也舉不出來,這是他對大乘教理沒有系統聞思過,或者自己前世的因緣、根基所致。

 

空性,從意義上講,就是大乘經典中所說的諸法本體皆空;從文字上講,指般若經典、中觀論典等大乘法寶。這些空性法非常殊勝,我們不應該因無知而妄加懷疑,或者因朋友和“善知識”的見解不如法,就對它生起邪見、大肆駁斥。

 

如果捨棄了空性,想獲得解脫是不可能的,龍猛菩薩在《菩提心釋》中說:“何人不識空,心無解脫時。”無我空性是萬法的真理,不識空性則無緣解脫。其實在一切空性中,不管法空還是我空,只是根據所度眾生而分類的,比如為度化聲聞緣覺,佛陀講了人無我空性;為度化菩薩,講了人、法二無我空性,因此《入中論》中雲:“無我為度生,由人法分二。”對於這樣的空性,縱有成千上萬的智者駁斥,也是無懈可擊的。過兩天就會講到法無我和人無我,裏面有很多辯論,中觀宗說萬法不存在、人我不存在,對方絕對找不出它存在的理由。現在有些人覺得自己很有智慧,但無論你持唯物論還是唯心論,在中觀面前都沒辦法站得住腳。因此,每一個希求解脫者,對空性不應有任何懷疑,如果你心存懷疑的話,則無異於自掘墳墓,自己阻斷自己的解脫道路。

 

空性雖然是萬法真理,然而在修習的時候,必須依止正確的方法,若不能做到如理修習,《中觀根本慧論》裏說過:“不能正觀空,鈍根則自害,如不善咒術,不善捉毒蛇。”若把空性當成實有的東西,或者認為一切都沒有了,包括名言中的善惡業報也不存在,這種見解十分可怕。因此,認識空性一定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做什麼都會失敗的。只有依靠善知識的教誨,通過對空性不斷認識串習,到了一定的時候,才能體會到這甘露妙法的殊勝。

 

在座的很多道友,一直在學《中觀根本慧論》、《中觀四百論》、《入中論》等論典,對空性法門不僅有所認識,而且覺得唯有依之修持,方能徹底了達佛法。所以,空性法門極符合真理,如果不符合的話,不可能有其生存空間。我們有幸聽聞空性法理,不應像小乘一樣害怕,而應如聖天論師所雲:“若知佛所說,真空無我理,有亦無所欣,無亦無所怖。”對現有諸法無所欣喜,因為在名言中如幻如夢;對無我法也無所怖畏,畢竟空中可以顯現妙有,顯現一切業果規律,如龍猛菩薩雲:“知此諸法空性理,一切業果依緣起,稀有又此極稀有,稀奇又此極稀奇。”

 

假如你對空性法門成見很重,生起非理懷疑,這樣會很可憐。但如果能生起合理懷疑,覺得“空性也許是存在的”,就可以斷除三有的根本,如《四百論》雲:“若誰略生疑,亦能壞三有。”當然,不僅對空性法門應如此,對所有的大法,包括藏傳佛教的密宗,也一定要有信心,不能妄生邪見。

 

現在末法時代,有些人真的智慧不夠,只看了一兩本密宗書,就興師問罪要去遮止密宗,這種行為非常可笑。現在譯成漢文的密宗書,連1%都不到,你看了一兩本就下結論,是沒有這個資格的。如果你真想破密宗,最起碼要用5年以上的時間,先到藏地一些密宗學院中去聞思,研究一下密宗到底說的是什麼,然後再決定從哪個角度下手。

 

當然,倘若你能破得了密宗,那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大半都被推翻了。我以前寫《密宗斷惑論》時也涉及過這些內容,佛陀所說的教法,有咒語和密法兩方面:咒語,大多分散于《楞嚴經》、《華嚴經》、《般若經》、《心經》等大乘經典中。密法,有一部分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傳講的,如給香巴拉國王月賢宣說《時輪金剛》,給鄔金國王恩紮布德宣說《密集金剛》為主的法要。後來印度傳承上師也造有一些密宗論典,如龍猛菩薩的《五次第論》、聖天論師的《密行明燈論》、月稱論師的《密集金剛大疏明燈論》等,如此一代一代地傳下來。

 

有些學者研究表明:藏傳佛教《大藏經》中,“甘珠爾”(佛說部)共108函,其中密法有398種,占51%;“丹珠爾”(注疏部)218函,密法有1747種,占74.8%。這些密宗的經典論典,都是從印度傳下來的,並非隨意捏造。如果你只看一兩本書,就開始遮破密宗,那是非常荒唐的。打個簡單比方,你從來沒有學過物理,對經典物理學牛頓的“絕對論”、現代物理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的概念一竅不通,卻妄想一一破掉它,試問你有沒有這個資格?

 

同樣,你連密宗基本的邏輯推理都不瞭解,就肆無忌憚地駁斥一通,實在是不合理。當然,對惡狗狂叫般的個別愚者,我們也沒必要搭理他。有些人不叫的時候,別人不知道是青蛙,一叫出來,大家才明白“哦,原來有個青蛙在井裏”,這時候自己的醜陋面目、愚癡形象,在眾人面前暴露無遺。

 

所以,不管對密宗也好、對空性也好,大家不要隨便去譭謗。甚至對有些高僧大德,你不是特別瞭解的話,也不要開口閉口就“這個上師是非法的,那個上師是假的……”修行人應該觀清淨心,如果那人對佛法危害非常大,對眾生的慧命有直接威脅,我們發了菩提心的人也不得不說。但在說的時候,作為凡夫人,辨別補特伽羅還是很困難的,佛陀也說過:“像我和我這樣的人,才能了知補特伽羅的相續,一般人則難以徹知。”有時候我到一些居士團體中,有些居士特別喜歡說過失,整天講“這個法不對,那個法不對,某某上師不對……”,我聽了以後特別害怕,只有默默地念“嗡班匝爾薩埵吽”。因此,大家不要喜歡談論是非,而應該好好地修空性法門。

 

癸三、攝共同之義:

 

執實能生苦,于彼應生懼,

悟空能息苦,雲何畏空性?

 

對人的執著、財物的執著、感情的執著,不管是什麼樣的執著,都能產生極大的痛苦。薩哈巴說過:“貪執縱有芝麻許,竟引苦難無邊際。”縱然相續中只有芝麻大的貪執,也能引生無量無際的痛苦。痛苦,是誰都不願接受的,害怕它是合情合理,但空性能息滅一切痛苦,為什麼對它也害怕呢?

 

世間人和小乘行人,聽到空性就接受不了,但仔細想一想,空性能將三界難忍的痛苦統統息滅,這應該是值得高興的,為什麼還要怕它呢?我們怕的,應該是令自他產生痛苦的法,就像花語巧言的敵人,能給自己帶來各種危害,怕他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有人不但不會給你帶來痛苦,反而將你的一切痛苦去掉,天天幫助你、饒益你,那你為何不親近他呢?(現在社會真的很顛倒,最好的朋友不去依止,卻喜歡跟最壞的人同流合污。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最好的空性妙法不願意求,興趣索然,而對沒有什麼利益、產生實執痛苦的一些相似法,往往趨之若鶩,歡喜若狂地去追求。)

 

實有的執著對自他都不利,若能遠離它的束縛,生活就會很快樂,即使親人離開了,心裏也不會太難受。昨前天有個道友的母親死了,我問他是不是很痛苦,他告訴我:“如果在以前,肯定會很痛苦,但現在依靠空性法門的加持,好像沒有什麼特別感覺。”這就是通過聞思看破世間的一種結果。

 

沒有聞思過空性的人,對親人、地位、感情、名色特別執著,一旦失去了,就活不下去了。為什麼愚笨的人天天跳樓自殺?就是他把外面的事物看得特別重,沒有破除實有的執著。一旦能夠打破實執,到時候讓他跳,他也不想跳。真的,已證悟空性的話,喜歡的人離開了也無所謂,地位沒有了也無所謂,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可縈懷的,這一點只有從修行中獲得。

 

中觀法理真的很有益,可凡夫愚者往往對其不屑一顧,反其道而行之。《中觀四百論》雲:“生死順流法,愚夫常習行,未曾修逆流,是故生怖畏。”我們整天在順修生死,卻一直沒有逆修過,對世間的實有法,每個人都修得非常不錯,而解脫的空性法,很多人一聽到就害怕。其實你根本不用害怕,要想遣除痛苦的話,只有依靠空性才可以。

 

《八十四大成就者傳》中,有位吉嘎力巴尊者,他原來屬於平民階級,娶妻後享受著家庭的幸福快樂,對解脫道從來沒生起過任何想法,完全只有對世俗的追求。可是有一天,無常到來,他妻子死了。他帶著屍體來到屍陀場,心中卻一直割捨不下。

 

相當傷心之際,有一個瑜伽士經過這裏,問:“你在屍陀林裏做什麼?”他回答:“難道你看不到我的悲哀嗎?如同盲人失去了導盲者一般,我失去了我的妻子,我的幸福已結束了,世界上還有誰比我更不幸?”

 

瑜伽士告訴他:“有生即有死,生的結束即是死,聚的結束即是散。諸行無常,在輪回中無非只有痛苦,輪回即是苦,你何必悲傷?你應捨棄對已死妻子的執著,以無我為妻,沉浸于非空非樂之中,依此來禪修。”

 

於是,他依之禪修了六年,對妻子的執著融入大樂與空性中,真正見到了清淨法性,得到了證悟。後來他的聲名遠播四方,度化了無量眾生,不舍肉身而前往清淨刹土。

 

其實我們只是不努力而已,如果真的努力,也能達到這種境界。倘若長期聽聞空性法門,對家人、生活、身體的強烈執著,就會慢慢磨掉,明白一切都如夢如幻。不要說證悟菩薩的境界,只要稍微了達空性,就沒有什麼好執著的,無論你生病,抑或失敗,都不會流下眼淚。現在有些人淚水特別多,好像汪洋大海一樣,不知不覺就“嘩啦嘩啦”下來了。這個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對空性的串習特別少,而相續中的實執又特別強。

 

實執不僅會給生活帶來痛苦,對修行也是極為不利。如果你在觀本尊時,沒有通達空性,那很容易誤入歧途。有些沒有學過般若、沒有修過中觀的人,對所做的功德特別執著,這樣修行是不會成功的。《金剛經》中說過:“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我們平時的修行,一定要以空性來攝持。

 

當然,能否做到這一點,也跟自己的前世有關。假如你前世積累過資糧、觀修過空性,今生一接觸空性法門,就會生起無比的歡喜心;假如你前世資糧不是特別圓滿,聽到般若空性會很不高興,甚至像佛陀時代的個別聲聞一樣,口吐鮮血而亡。我們有個別的修行人,一聽到空性法,心裏就有一種恐懼感,或者特別討厭,這就是因為你前世沒有串習過空性。現在遇到以後,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心態,都一定要專心修學,若能如此,才可以保證下一輩子有福報接受空性法門。

 

般若空性,本身有兩種力量,誠如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所言:“般若之威德,能動二種人,無智者恐怖,有智者歡喜。”世間愚者聞後會生大恐怖,就像學唯物論的有些人,聽到《金剛經》的教義,特別害怕——“啊!眼耳鼻舌身全部空了?這絕對不可能!”其實如果你深入細緻地研究,眼耳鼻舌身肯定沒有,以前我們學《中論》時就講得很清楚,這沒有什麼可怕的。反之,有智慧的人聽到空性法門,會特別歡喜。我們這裏有個別出家人和居士,每次聽到空性法門,臉上就笑眯眯的,我見到後也生歡喜心,覺得大家的信心這麼大,自己講起來很開心。如果你們每個人都愁眉苦臉的,那我心裏會特別傷心。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你看,現在每個人都裝作很有空性善根的樣子。(眾笑)

 

好,今天講到這裏。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1][1] 公孫醜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2][2] 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相關文章:
入行論智慧品略釋 卡智仁波切 緣氣:(6373)

上一篇(八十四大成就者傳〔31~) 回目錄 下一篇(密教“四歸依”淵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