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小昭寺

文成公主自上路以來,每日清晨都要在白綾帳中,把佛祖像安放在鋪著織錦墊的金銀寶座上,獻上一缽神饌,虔誠供養一番。一路上山重水複,歷盡艱險,公主常常不得不棄駕徒步行走。途中在康區(今四川甘孜州一帶)丹瑪地方的一處青石岩壁上,勒石刻寫了《廣論首卷》和《普賢行願》等經文。在夏德朗納造立了一尊80肘高的釋迦牟尼佛像。她在途中馴鹿墾田,為群眾打造水磨,有時也迷路徘徊在深山峽谷之中。 快到吐蕃境內時,松贊干布率群臣親自到江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迎接文成公主一行,並以子婿之禮謁見了江夏王李道宗,然後與公主一道返回邏娑(即今之拉薩)。即將到達拉薩時,松贊干布讓逃脫長安先行到達拉薩的祿東贊組織了隆重的迎迓慶典。祿東贊傳令吐蕃千家萬戶說:“文成公主具有神通,不知她將取道何方而來,故所有山川道路須通達無阻。” 衛藏四如(古代吐蕃把轄區劃分為上、中、下三區,上區阿裏,中區衛藏,下區青康。據《賢者喜宴》所載衛藏四如的劃分是:以乃東昌珠寺為中心的夭如,以拉薩小昭寺為中心的烏如,以南木林為中心的藏也如,以哲地的杜瓦納拉為中心的運如)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皆聞風而動,將條條道路整修一平。拉薩城裏的人們,男女老少都穿戴打扮一新,爭先恐後湧向舉行迎接文成公主與釋迦牟尼佛像盛典的地方。

  拉薩附近四面八方的人們,都說他們親眼目睹了文成公主到來的情景。住在拉薩南面的人們說,公主自芝普河陰而來,還說公主手揮銀鞭指著山上的結冰說:“那冰塊好似右旋白螺,這裏的天空仿佛‘萬’字旋轉”;住在東面的人們說,公主從東面的卡爾那當吉曲河渡口渡江而來,故此地又名“嘉冒熱卡”—公主渡口;住在北面的人們說,他們在北面的果普村迎接公主,所以果普村又叫“拉斯村”—迎公主村;而住在西面的人們則說,公主從堆龍山口穿過巴瓦察石山與支森沙丘而來。此處地門洞開,山形猶如豬鼻;天門敞啟,峭壁形似利劍。公主命漢唐工匠在這裏勒石作“姊妹護法圖”,人稱“岩神怙主”。 文成公主千里迢迢遠嫁松贊干布,不僅為藏民族請去了極為殊勝難得的佛祖12歲等身像,而且親自堪輿了大昭寺的修建,主持建起了最初供奉佛祖12歲等身像的小昭寺。她對藏民族的恩德,如山高,似海深;她對漢藏友誼團結的貢獻,永載史冊,萬古流芳。

  我們眼前的小昭寺,僅距大昭寺500余米,門樓就在熱鬧的商業街邊。門樓到正殿大門之間的小廣場,正在鋪換新的石板。在滿地擺開的石板、石塊中,工人們正認真地拉線砌貼,叮叮咚咚的敲打聲不絕於耳。我們小心翼翼穿過石料空隙,來到殿門前,先沿著主殿外轉經回廊所建的300個黃銅嘛呢筒(藏語稱“古拉”)順時針轉了一圈“古拉”,然後進入正殿。 神殿高3層,底層是佛殿、經堂、門庭。門庭配殿內供有用石榴樹枝塑的神像,中間是四柱寬的過廊,柱頭小拱兩側各雕一大力士作承托支撐狀;柱頭大拱上雕有獅子、升雲紋、花瓶。門上是二龍戲珠圖案,橫樑上書寫著梵文六字真言。經堂進深7間,面闊3間,30根大柱,柱下皆有石柱礎。其中有4根大柱直通2層之上,撐起高敞的天窗,柱頭皆雕有寶珠、雲紋、蓮花紋。集會堂天井正對的一排檁頭原雕有28頭臥獅,現存27個,底座裝飾有四瓣和八瓣蓮花。據介紹:集會堂四壁原繪有千尊佛祖像,西後淨室門口南面供有釋迦牟尼兩大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的靈塔及銅鎏金密集金剛(密宗無上瑜伽部的五大本尊佛之一)塑像,其他方向也供有贊巴拉(財神)、四大天王等塑像,可惜均已散失。

  一樓大經堂後殿最主要的供奉,便是著名的佛祖8歲等身不動金剛像,藏語稱“米居多傑”。由尼泊爾赤尊公主請到西藏的這尊極為珍貴的8歲等身像,原供奉在大昭寺。西元712年,唐金城公主聯姻吐蕃時把文成公主從大唐請來的佛祖12歲等身像供在大昭寺,8歲等身像便移到小昭寺供奉。在社會動盪變遷的風雲歲月中,這尊佛像也歷盡滄桑:“十年動亂”中,佛像不翼而飛,下落不明。1983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幫助下,從文革時運至內地準備化銅的西藏倖存銅佛像中發現了這尊佛像,又被重新請回西藏。1983年5月12日,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專門在大昭寺為這尊佛像重新舉行了開光法會。我們來到供奉著8歲等身像的佛殿,只見佛像前巨大的酥油供燈明亮閃爍,銀質曼紮等供品十分醒目。佛祖塑像安坐在高高的蓮臺上,頭戴用金、銀、珊瑚、綠松石等等珍寶做成的高高的五佛冠,身著綢緞佛衣,上面是同樣華美的裝飾。我凝神仰望佛像,但見佛像金黃色的面部上,除了洋溢著孩童特有的純真稚美外,還透出隱隱的憂鬱的神情,這是與大昭寺的12歲等身像所不同的。我想,以佛祖8歲做太子時的形象為藍圖所塑的這尊像,是充滿了靈性和神力的,佛像雖然是孩童的面容,但其對眾生的慈悲之心,加持護佑之力是完全與佛祖一體的。我們通過右邊的側門向佛像依次敬獻哈達,接著在大昭寺覺臥佛像面部塗經的那位工匠小心翼翼站到佛像前,代我們向佛祖8歲等身像的面部塗經。我們一行的喇嘛們則站在殿門口,齊聲誦經。在佛祖塑像的兩側,塑著高大的8大菩薩和兩尊憤怒護法神像,天衣佛冠上珠光寶氣,鎏金面部神態各異,莊嚴肅穆,十分精美。

  小昭寺的二樓是僧舍、經堂,佛殿,供奉著佛像和《甘珠爾》佛經。第三層是達賴喇嘛的6間寢宮和金頂殿。金頂殿面積55平方米,為漢式風格,屬飛簷翹角的歇山式;殿內門窗壁畫、柱子則為藏式風格。據介紹,現在的金頂是“文革”後重修的。

  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語稱“舉堆巴紮倉”,意為“續部經堂上院”。它成為格魯派專弘密法的最高學府之一,是從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傑尊•喜饒僧格的弟子舉欽•貢嘎頓珠(意為“大密乘師•喜慶義成”)開始的。貢嘎頓珠於西元1419年(宗喀巴大師圓寂年)出生于後藏乃甯地方,幼年於納塘寺出家,先後拜宗喀巴大師的密法承繼者喜饒僧格及一世達賴根敦珠巴、敬巴白等為師,廣學顯密教法。後來到昌都強巴林寺住持法座,成就甚豐,著有《宗喀巴大師傳》、《傑尊•喜饒僧格大師傳》。

  長期住持強巴林寺後,他來到由上師喜饒僧格在前藏堆龍寺興建的麥舉紮倉(即下密院)時,此紮倉正由敬巴白主持講聞。其後由紮桑瓦繼任法座。紮桑瓦之後委任的達瓦堅贊(月幢)因病未能出任法座時,續部的全體比丘都希望貢嘎頓珠住持法座,但由於領誦師頓悅(意為“不空”)之權力所使,委任了紮西堅贊(意為“吉祥幢”)為下密院堪布,貢嘎頓珠稍感不悅,遂於1464年取續部的內所依護法神軸畫和顱骨,帶領6名弟子來到衛堆窮木達的塞瓦龍山洞(今西藏墨竹工卡縣境內)修習密法,後來逐漸聚集了律師32人,吻合了等同密集本尊諸尊數目的吉兆。此大師便於年56歲即藏曆第八饒迥木馬年(西元1474年)興建了前藏的舉堆紮倉,即著名的上密院,功業極為宏大。後來下密院住持協桑瓦雖然前來迎請,但他始終未去,在上密院廣做講聞達13年之久,聚集了很多僧眾。

  西元1484年,拉薩上游吉曲河(即拉薩河)洪水氾濫,危及拉薩市民。後請貢嘎頓珠來到吉曲河邊以密法制止了拉薩大水災,帕竹地方政權的溫薩•達隆巴為感謝他治水的恩德,將小昭寺封給他作為弘傳密法之所。因他原在拉薩河上游弘傳密法,因而把小昭寺增名為“上密院”。到西元1711年,藏王拉藏汗又頒發了將小昭寺、釋迦牟尼佛像、拉章、所屬經堂等永遠歸屬上密院的封文執照。西元1486年2月6日,68歲的貢嘎頓珠圓寂于強巴林寺,遺體留下心臟、舌頭、腦骨後火化。後將其心、舌裝藏到一尊新塑的金佛像內供奉在小昭寺,腦骨放在直貢地方的“拉孜袞薩寺”內。他圓寂後,上密院停止兩年密法講聞,從西元1488年起,才恢復講聞。 小昭寺規定僧員500人,設堪布一人,統管全寺政教事務;設喇嘛翁則一人,專管密法修行;格貴一人,專管寺規教規的執行;強佐6人,分管屬寺36個莊院及僧眾的生活供應。其堪布、翁則、格貴,均由拉薩三大寺取得“格西拉然巴”學位的僧人擔任,其任免必須經過達賴或攝政王的批准。 上下密院是格魯派的最高密宗專修寺院,必須在其他寺院學完顯宗畢業的僧人才有資格進入上下密院繼續深修。哲蚌、沙拉寺附設的阿巴紮倉屬於低級密宗學院,沒有學完顯宗的僧人也可以進入學習。但甘丹寺沒有阿巴紮倉,上下密院便是甘丹寺的阿巴紮倉。甘丹寺的絳仔、夏仔兩紮倉的堪布,就分別由上、下密院的堪布來升任。

 

相關文章:
迎娶文成公主 緣氣:(6250)

上一篇( 走進藏密繪畫世界) 回目錄 下一篇( 簡單的漫談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