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熱貢藝術中唐卡的視覺張力

  姚輝

  摘要 唐卡屬於熱貢藝術形式之一,是藏傳佛教繪畫中最輝煌的畫種,唐卡藝術自從形成以後,在藏族宗教、藝術、建築、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文章從藝術設計中的構成和色彩中所形成的視覺張力論述了唐卡為何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鍵字 佛教;熱貢;唐卡;構成;張力

  一、熱貢藝術與唐卡

  (一)熱貢藝術的起源及發展現狀

  “熱貢藝術”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頗具廣泛影響的藝術流派。發祥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隆務河流域。西元十四世紀前後,藏傳佛教開始在同仁地區流傳,特別是隆務寺的建成,成為藏傳佛教活動的中心,同時也逐漸形成了融建築、繪畫、雕塑等為一體的藏傳佛教藝術。至十五世紀以後,隨著格魯派(黃教)在同仁地區的迅速發展,各地區大興寺院,隨之大量藏族、土族僧俗投入到繪塑佛像,裝飾寺廟的活動中。數百年來,這裏有大批藝人從事民間佛教繪塑藝術,其從藝人員之眾多,群體技術之精妙,均為其他藏族地區所少見,被譽為“藏族畫家之鄉”。同仁地區在藏語中稱為“熱貢”,因此這一藝術形式便統稱為“熱貢藝術”。

  幾個世紀以來,熱貢藝人四處作畫,足跡遍及青海、西藏、甘肅、四川、內蒙古及國外的印度、尼泊爾、泰國、蒙古等國,給這些地方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精美藝術品,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並從西藏繪畫藝術、敦煌壁畫、漢畫和國外的同類作品中吸取了豐富的藝術養料,結合青海本地民間藝術的總結和提練,因而技藝日臻嫺熟,影響廣泛,在中國西南、西北及東南亞一些國家久負盛名。

  在分類上,熱貢藝術包括繪畫(壁畫、卷軸畫即藏語稱唐卡)、雕塑(泥塑、木雕)、堆繡(刺繡、剪堆)、建築彩畫、圖案、酥油花等多種藝術形式。內容主要有釋迦牟尼傳、菩薩、護法神、佛經故事及仙女之類的佛像。

  熱貢藝術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樸,色彩單純,繪畫帶有較典型的印度、尼泊爾風格。其筆調雄邁,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生動傳神,畫面給人以雄渾、博大之感。至十七世紀中葉,熱貢的匠師們技藝日趨精妙,線描簡練流暢,剛勁有力,採用工筆重彩,莊重沉穩,設色清新濃郁,勻淨協調,所畫人物形神兼備,畫風趨向華麗、精細,同時開始注重畫面的裝飾效果,成為熱貢藝術承前啟後的輝煌鼎盛時期。經過幾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很多早期、中期優秀的繪塑作品已不復存在,但現在仍能零星地在隆務寺、年都乎寺、吾屯寺院裏見到早、中期匠師們留下的氣勢宏偉的巨幅壁畫和技術精湛的唐卡。

  十九世紀以後為熱貢藝術的近代時期。這個時期的作品色彩鮮豔,筆法細膩,特別追求裝飾趣味,同時大量用金,使畫面呈現出金碧輝煌的效果和熱烈的氣氛。近期的代表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讓等,他們的作品構圖疏密有致,人物造型嚴謹又不顯刻板,色彩鮮麗和諧,富於裝飾性,畫面既有統一感,又顯得生動活潑,藝術效果不同凡響。熱貢藝術作為藏傳佛教藝術中的一個流派區別於其他藏族地區藝術,也是這一時期表現得最為突出,作品一經拿出,即知是熱貢地區的佳作。

  熱貢藝術自產生至今的幾百年歷史中,逐漸提煉、發展,成為獨具一格的民族藝術。其作品造型準確生動,工筆精細絕美,色彩豔亮,富於裝飾性,充分發揮了線條的節奏感、運動感和立體感,強調了整體的完美性。質樸的畫風、勻淨、協調的設色,惟妙惟肖的神態刻畫,充分體現了藏族人民創造的光輝燦爛的宗教藝術和文化,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二)唐卡及其繪製工藝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它是繪畫或刺繡在布、綢或紙上的彩色卷軸畫,是富有藏族宗教文化特色的一個畫種。

  唐卡涉及內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態的佛像、菩薩、金剛等,也有反映藏族文化歷史和民族風情的畫面。唐卡構圖嚴謹,均衡,豐滿,多變。畫法主要以工筆重彩和白描為主。唐卡家族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壯大,從製作工藝上可以細分為國唐、止唐兩大類。“國唐”指絲、絹、綢、緞等材料或繡或織或拼貼縫合等方式製作的唐卡。其中又包括“唐故”,是寺院曬佛用的大型“國唐”。“止唐”即指最為多見和普及的手繪唐卡,這一類手繪唐卡又因背景用色的不同分為金唐、赤唐、黑唐等多種形式。

  在唐卡的繪製過程中,首先要選擇好的畫布畫料,一般用亞麻布或粗棉布為底布,也有獸皮為底布的,較珍貴的還以絲綢為底布。作畫前,先將畫布四周用麻線穿起來,撐繃在特製的木框上,使其具有彈性又平展不皺,再用骨膠和滑石粉調成漿糊狀塗抹畫布,將布上的小孔全部封死,抹勻後用蚌片或光滑石子將糊狀刮平磨亮。經過幾次打磨最後形成既有韌性,又有柔性;既防腐防蟲,又防潮防黴的特殊畫布,被當地藝人形容為“色如白雪平如鏡,敲如鼓鳴柔似錦,牢如牛筋薄似翼,著色力強有光澤”。其次在畫布上作畫時,作為畫師必須嚴守戒律,保持心靈上的潔淨,以一種虔誠的朝覲心態繪製唐卡,以達到苦修佛法的目的。在起稿階段,先用朱砂粉畫出主要的定位線,包括中心垂直線、兩條對角線和其他任何需要標出的輪廓線。按照度量模式先畫主佛,後畫上下佛像、菩薩、上師、護法神等的輪廓,再添加周邊裝飾性景象的輪廓。在此基礎之上上色、勾描到最後的裝裱。裝裱時用錦緞鑲邊,配有卷軸,並用黃色細絲綢布覆蓋其上,配以紅色緞帶,最後請喇嘛高僧書寫經文真言,並誦經開光,才算完成。這時的作品已是形神兼備,獨具一格的藝術珍品。

  二、唐卡藝術中的視覺張力分析

  張力本身所指的運動,是“不動之動”。在靜止的畫面中所看到的是不斷的運動感而形成的“擴張的力量”。這種“不動之動”是視覺藝術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性質。“在藝術中,人的心靈調動一切因素去接收外部世界的資訊,以尋求並建立藝術家自身特有的形式系統。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本質,最終都應該歸結為‘力’的作用。繪畫作品中的‘張力’,所強調的是視覺衝擊力。即將內部的心靈張力推向視覺,將外部的視覺張力延伸至畫面的最後效果。”“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繪畫,倘若繪畫語言不足以傳達視覺張力,那它就不利於表現畫面以最終喚起視覺張力來增強作品的精神力度。”當面對唐卡時,唐卡會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張力和心理震撼,這種力量通過眼睛延伸至大腦以及神經,讓人駐足關注、產生興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驚歎於其技藝絕倫,敬畏于其意境超然。筆者從下面四個方面對唐卡進行視覺張力的分析:

  (一)結構嚴謹穩定

  雖然唐卡畫面內容富麗堂皇、畫面眾佛千姿百態,但在構圖時畫師必須嚴格按照特定的形式進行規劃和佈局,按《造佛度量經》的比例確定主尊的身體各部、五官比例,然後以中心人物開始展開著色和繪畫,擴展到四周人物和背景。每一尊佛像被安排在特定的佈局裏,讓整體上尋找到一種穩定性,但在局部又略有變化,疏密有致,自然生動。縱覽其各式唐卡中的構圖,都基本以佛祖諸神為中心;以中心、菱形、橢圓、交叉、對稱、散點透視等構圖法則處理畫面結構,反映在唐卡構圖中將以上諸點又稱為中心構圖、三界構圖、五壇構圖、風俗畫構圖

  和壇城畫構圖。如唐卡《三世佛像》,是以佛祖釋迦牟尼為中心,周圍配以五光十色的身形光圈和頭形光圈圖案,在神聖莊重中突出了佛祖釋迦牟尼的莊嚴和法力無邊,而背後的空間則用天龍圍繞、鮮花繽紛的六靈寶座裝飾。背景圖案中則繪有蔚藍的天空,明亮的日月,鮮豔的五彩祥雲,青山碧水,把萬里高原的風情習俗,山光水色,盡收於畫中。這幅圖案顯示了佛界與凡間的與眾不同。主佛像較大,而周圍其他佛像則較小,這使畫面中心更加突出,主次分明。在嚴謹穩定的結構中蘊涵著藏傳佛教的莊嚴和神秘。

  (二)形態豐富多變

  大多數唐卡是以藏傳佛教為主要表現對象,所描繪的諸神都形態豐富、神情各異。《佛祖釋迦牟尼像》被供在六靈奉座等各種珠寶綴飾成的蓮花、皓月等圖案的寶座上,其神態莊嚴肅穆,表情祥和自如。《六臂大黑天護法神圖》中,大黑天頭戴火焰冠,背靠火焰屏,足踏象首人身怪,巨口大張,三目怒瞪,其六臂各持有兵器,神情怒如熊熊烈火,正在降伏惡魔。《白度母如意‘轉輪像》中,白度母穩坐在月型蓮花臺上,肌膚雪白細膩,戴著珠光寶氣的耳墜,烏髮黑亮,挽成髻狀,略垂左側,髮辮上飾有各種珠寶,身著用非常華麗的錦緞縫製的白色披肩及衣裙,右手施願印,左手拇指與無名指於胸前撚白蓮,白蓮盛開於耳際。無論任何一幅唐卡,畫面中都呈現出形態豐富、造型多變的主體。而在局部細節的刻畫中,又出現眾多重複排列的菱形線塊、虛點圓形、曲線和波浪線,花紋圖案等,讓其細節形態更加精緻生動,大量使用平面設計中的重複構成以及四方連續紋樣,具有非常強烈的裝飾性效果。

  (三)色彩對立誇張

  唐卡所使用的顏料大都來自各種礦物質,如朱砂、銅礦、黃鐵礦、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把取材于藏地的這些呈現不同顏色的礦物質充分研磨後與調製好的畫膠溶合進行繪畫。因而在顏色的種類上有限,在繪製過程中,就自然出現各種細緻加工的凝重飽滿的高純度色彩,即使歷經幾百年的洗磨和侵蝕,畫面仍然鮮豔奪目、光彩照人。為了表達宗教的至高地位與至尚精神,又大量使用很多貴重的寶石顏料,如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等。這些顏料色澤豔麗、對比強烈,使整體畫面色彩統一和諧、渾然一體,繪製完成的唐卡,金碧輝煌、雍容華貴,無形中增強了畫面的視覺美感,形成一種外延的張力之美,傳遞到觀者的眼裏,對其視覺神經進行刺激,將觀者的虔誠引向無限的空間,也使其信眾在絢麗多彩的唐卡世界裏尋找來世的一方淨土。

  (四)題材神聖莊嚴

  唐卡是藏傳佛教的產物,既是繪畫藝術,又是宗教用品,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幾百年來,一直服務于藏民族的文化和生活,藏學家王堯先生這樣歸納唐卡在藏族生活中的作用:“認識的、通過形象給人以知識和力量;審美的,通過形象給人以情感和信仰;行為的,通過形象給人以道德和教育。”唐卡繪畫題材大都以佛、菩薩、密宗本尊各神、觀音度母等來描繪,因而,其傳播過程與宗教信徒的頂禮膜拜密不可分,唐卡最主要在寺院和佛堂裏供列,也大量在藏民居所供奉,而藏傳佛教顯密宗的神秘性賦予唐卡莊嚴和肅穆的意境。唐卡以“強烈的宗教氣氛引起信徒的心靈共鳴的同時給人思想洗禮,達到淨化心志的目的。”在信眾面前,唐卡是頂禮膜拜、祈求佑護的諸神;在大眾面前,因其本身題材內容的獨特性和潛意識中對宗教、佛法的敬畏,不但在視覺上造成一種強烈的衝擊力和感染力,還會形成一種潛在的精神張力。

  三、結語

  熱貢唐卡藝術經歷了數代藝人相容並蓄、博採眾長的發展,不但是藏傳佛教不可或缺的信物,而且已經成為受世人矚目的偉大的東方藝術珍品。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國內外遊客來到熱貢;欣賞寺廟牆上精美絕倫的壁畫和唐卡,並進入藝人家中研習唐卡的內涵精神和製作工藝,把包括唐卡在內的熱貢藝術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們不斷地為其藝術魅力驚歎的同時,也需要用心領悟、深入研究,在21世紀,希望能夠更多融合現代元素,充實唐卡的時代特徵,為其能夠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創造新的天地。

  出自: 《神州民俗》 2008年7期

 


上一篇(聖地西藏) 回目錄 下一篇(熱貢藝術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