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選擇 二、念死無常
念死無常,同樣是生起猛利皈依之心的強勁動力。“觀無常,足以得道”,佛陀關於修習無常的精闢總結,是每個佛子應當深深銘刻在心的。或許有人會不解:活得好好的,念死,豈非自尋煩惱?也有人會因此產生誤解,以為佛教使人消極避世。事實上,佛教所以強調念死無常,是為了使我們充分認識現實的嚴峻,時刻準備應付一切意外。即使在死亡突然來臨時,也能從容面對,自在把握。從這個意義上說,念死正是為了鞭策我們積極利用今生來修法,使之成為改造生命的轉捩點。
在這個世間,多數人的生活無非是謀求生計,進而追逐名利、沉溺享樂。且不說追求過程中的不斷掙扎和身心付出,即使最後獲得成功,又為人生增添了什麼呢?不過是一時的滿足,暫時的意義。當死亡來臨,這一切能使我們無憾地告慰此生,欣然地視死如歸嗎?
有生則必有死,就象陽光下甩不掉的影子,無人能僥倖逃脫。可怕之處在於,死期卻是不定的。有的剛出生就意外夭亡;有的百年後才壽終正寢;有的病魔纏身而死;也有的突遭橫禍離世。誰也不能保證明天一定活著,即使我們這些今天還健康活著的人,一口氣不來,轉息便是來生。死亡,是行蹤不定的幽靈,不知何時就將我們逮個正著。
誰也無法預料,今生可以蹉跎的時間還有多少,或許是幾十年後,或許就在明年乃至明天,便措手不及地失去了唯一可以自主的機會。甚至來不及歎息,就已被淘汰出局。那個無價的暇滿人身,也隨之過期作廢。世間還有什麼損失比之更讓人痛心疾首的呢?
當死亡來臨,地位無法拯救我們,財富不能幫助我們,親人無力挽留我們。大千世界,茫茫宇宙,有什麼能給我們以勇氣,使我們無畏地直面死亡,自在地超越生死?從生命延續而言,唯有佛法,才具有永久、真實的意義。此外的一切,皆是夢幻泡影。其實,不必等到死之將至,老人們回憶起青春往事,又何嘗不感慨人生如夢,世事虛幻,了無痕跡?
所以說,念死能使我們看清自身在輪回中的險境,認識佛法于生命的意義,自然生髮尋找救護之心,就像落水者期待強者施予援手那樣迫切,這一前提非常重要。試想,落水者面臨滅頂之災時,還可能思緒紛飛、雜念叢生嗎?若有幸在此時遇到救援者,又有誰不拼死抓住、決不放手呢?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天不思維死亡,這天就很可能空過。因為我們會在不經意間回到往昔習氣中,被串習左右。習慣有著巨大力量,必得以念死這般猛利的手段作為對治。
念死無常,仿佛警世的震耳鐘聲,每一聲,都在提醒我們珍惜現有的每分每秒,用來完成今生最重要的使命,就像臨終者珍惜所剩無多的時光,不敢稍有懈怠。所以,念死無常不僅對於修習皈依,同時對於未來的一切修行都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