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燦古今-從敦煌藝術探討佛相繪畫之美

本論文之創作研究範圍,主題佛畫人物為 :(1)佛祖(2)觀音,觀音又分送子觀音、竹林觀音、十一面觀音、蓮子觀音等。(3)菩薩菩薩又分地藏王菩薩、供養菩薩。其他尚有天王、射手、羅漢、飛天、樂伎等。將各圖以現代水墨技法處理,背景配以山水、花卉、圖案、漢畫像磚,現代時空、城市、捷運,相互交錯異時同圖,呈現各種轉換,並將中西畫名作連結.為佛相畫賦予新生命。
創作理念「以形寫神」「遷想妙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學理為基礎。並且透過水墨寫意,以美化、簡化、誇張、重組的提煉手法,增加審美的意趣,提高佛相畫的藝術純度,實踐「神形兼備」、「工中帶寫」之意旨,破除工筆佛相畫似顯單調僵硬的概念。 筆者之創作方法,承續傳統工筆人物佛相的繪畫理論及技法,再加強光影的表達。以具象、意象和抽象的形色與空間作合理的組合,反應現代人心靈世界的多樣性,及理想與現實的調和美。突破以往工筆佛相畫的技法,期待在東西繪畫法則與理念的融合下,能展現世界觀與現代感。

參考書目:
丁明夷。《佛教與中國繪畫》。台北:中華書局,民國84年。
巴東。《張大千紀念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國77年。
王克文。《現世前塵-敦煌藝術》。台北:書泉出版社,民國81年。
王惠民。《敦煌寶藏》。甘肅:甘肅美術出版社, 民國84年。
王遜。《中國美術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民國86年。
吳言生。《佛教故事》。台北:藝緣堂,民國91年。
沈以正。《人物畫法1 2 3》。台北:幼獅圖書公司,民國73年。
沈以正。《敦煌藝術》。台北:幼獅圖書, 民國66 年。
施萍婷。《敦煌莫高窟藝術》。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 民國69年。
段文傑。《敦煌石窟藝術的特點》。甘肅:甘肅敦煌研究院, 民國84年。
胡同慶。《敦煌石窟藝術概述》。甘肅敦煌研究院,民國82年。
范瑞華。《中國佛教美術源流》。香港:國際文化公司,民國85年。
奚淞。《心與手》。台北:雄獅美術,民國90年。
孫家勤。《孫家勤畫千佛》。台北:官林藝術中心,民國82年。
秦孝儀。《佛菩薩的故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84年。
秦孝儀。《張大千先生紀念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72年。
高萬佳。《佛相繪畫》。安徽:安徽美術出版社,民國91年。
常書鴻。《敦煌莫高窟藝術》。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 民國67年。
常書鴻。《敦煌藝術》。甘肅:甘肅美術出版社,民國40年。
張劍華。《漢傳佛教繪畫藝術》。台北:今日中國出版社,民國81年。
傅申。《張大千的世界》。台北:義之堂,民國87年。
勞榦。《敦煌藝術》。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47年。
楊雄。《敦煌藝術與以形寫神》。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民國84年。
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民國76年。
寧強。《敦煌佛教藝術》。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81年。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上一篇(本生蜜經的起源及其開展) 回目錄 下一篇(唯識的三性與二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