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漢譯龍樹論典「大智度論」有關「十八空」之詮釋為研究主題。全文約三十
萬字。
第一章:「導論」,先就龍樹學的特色以及梵、漢、藏譯佛經所保存的龍樹論典做一
介紹,同時就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提出說明。
第二章:以下五章係將十八空依其思想內涵分為五類進行探究。
第二章:探究初三空(含「內空」、「外空」、「內外空」)與「空空」。初三空重
在以雜阿含經的「四念處」觀來詮顯我法二空。筆者特別引進龍樹的「四悉檀」說,
將四念處定位於「對治悉檀」。「空空」重在破除「空見」,同時以此顯示佛教的如
實觀。
第三章:探究「大空」與「無始空」,前者討論空間的極限及其本質,後者討論時間
的肇始問題。依龍樹之主張,空間與時間為世俗境界中之相對性假名,本身並非絕對
之實在。
第四章:探究「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與「畢竟空」。所謂「第一義空
」,意謂諸法實相空,涅槃亦空。空在此意謂捨離而不取者,故「第一義空」並非否
定諸法實相與涅槃。關於「有為空」與「無為空」,龍樹依「有為實相即是無為」一
命題闡明此二空相待而一貫的本質,由此說明有為、無為兩俱不可執著,不執著即是
空。「畢竟空」意在顯示一切法畢竟清淨。畢竟空中無所得,此無所得乃是不以得為
得,非謂欲得而不能得。
第五章:論述「散空」、「性空」、「自相空」、「不可得空」。「散空」意謂散壞
故空,筆者特別引進大品般若經的「蘊空相即義」拓深其義蘊。「性空」與「自相空
」互為表裡,此二空強調一切法從因綠生故無自性、無自相,無自性、無自相即是空
,故空不從分破而來,亦不從觀破而來,當體即空。「不可得空」意謂不可得故空,
空亦不可得。筆者綜合龍樹論典的蘊含,發現不可得空實即方便般若。
第六章:論述「一切法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筆者認為
龍樹論述「一切法空」時,隱含有西洋哲學範疇論的思想,因此逐項加以推衍,並依
各種範疇的特性論證其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主要係依三相
、三際、二法皆不可得來證成一切法空。
第七章:論述「十八空的基本架構及其開合」,並就佛教思想史上有關十八空的不同
主張予以綜合評論。
第八章:「結論」,筆者特就空之道德形上學的建立與開展提出六項陳述,同時探討
龍樹學研究的世界性前瞻。筆者確信, 以龍樹學內含之豐富,今後必能在世界性的
研究領域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尤其是龍樹論典中僅存於漢譯藏經中的大智度論,更將
光大龍樹學的精神義蘊。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73/博士/研究生:游祥洲 指導教授:羅光;印順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上一篇(漢譯《雜阿含經》緣起說之) 回目錄 下一篇(普照禪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