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有好生之德,而佛教界以「戒殺放生」為美德。放生的目的,在使受禁錮、
即將面對死亡苦難的生靈得到一線生機。大部份的人以崇高的善意來從事放生工作
;但善惡之間,並不是單純以動機就能判別分明。時代在改變;當「愛」被人惡意
利用時,則其能殺人千萬而不自知。就有君主以愛國及愛上帝為名義,號召國內熱
血青年為己從事侵略戰爭。相信諸位佛教徒絕不希望自己一片誠意變成殺生工具,
因此請聽我們道來吧!


一、放生的意義

  相信諸位都很清楚,佛教對眾生都有慈悲愛護之心,為了拯救淪為畜生道的靈
 魂,以放生及誦往生咒來助其超生。佛教禁殺生,以素食為消極的方法,而放生
 為積極的做法。為何要素食﹖佛說大乘入楞伽經上說得很清楚:「凡殺生者,多
 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因此,在佛教上,是連
 間接殺生都不允許的。

  在古代,放生規模小,又無外來種問題,所放生的動物可說是真正做到佛教上
 護生的意義。但在交通發達及金錢掛帥的今天,在這些不容忽視的外來因素影響
 下,我們必需更審慎地看待此一問題。就從比較熟悉的狗的放生談起吧!因為牠
 們就在我們周遭,既是馴養動物乍然送到野外的例子,也是個典型「外來種」的
 狀況。

二、狗的放生

  筆者第一次面對「放生」的震憾,是在「流浪動物之家」。筆者因喜愛動物而
 應徵義工,面對一群被主人「放生」狗。那些主人以為狗被放生後,就可過著幸
 福快樂的生活。實際上,這些狗通常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1、茫然期:牠們的反應是不明白自已犯了什麼錯,為何被敬愛的主人拋棄。對
  如何覓食、搶地盤都毫無所知,牠們的苦悶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甚至因之絕
  食。
 2、競爭期:牠們須面對一連串極殘酷的優勝劣敗的生存競爭;除了與其它狗競
  爭外,還要面對一些無聊人士。筆者就見過鬍鬚被人用火燒盡,或是小型狗被
  人毆成重傷的例子。經歷過此一階段,狗一被拉去見人就嚇得屁滾尿流;對牠
  們而言,世界上沒有再比人,類更可怕的生物了。
 3、適應期:經歷前兩期大量淘汰後,最終適應環境的生存者,則反過來變成人
  類的浩劫。因為狗有服從的本能;服從人時是忠心耿耿,服從狗時,則與狼差
  不多。犬科動物又多半用極暴虐的凌遲來對付牠們的獵物--包括人。中南部
  就有雞場數千隻雞被狗群凌掠至數百隻,而兒童被咬被吃更是駭人聽聞。
  所以基本上,把狗放生,不論對牠自己還是社會,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三、野生動物的放生

  雖然佛教團體放的是魚、龜、鳥等生物,放生的地點是在野外。但牠們實際的
 遭遇,適應後的影響,與在都市叢林中奮鬥的野狗差不多。分述如下:

 1、茫然期:被圈養已久的動物,通常已習慣「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毫無自
  行覓食的能力,也不了解如何躲避天敵。對肉食獸而言,須學會一切捕獵技巧
  ;對草食獸而言,須先學會分辨有毒與否,及如何處理堅硬的外殼。這一切技
  巧原本是由牠們的母親負責,但商業養殖為求經濟效益,多半將幼獸盡早與母
  親分離,何況牠們的母親也不懂這些;而為寵物市場所捕的野生動物,也是以
  幼獸為佳,甚至屠殺母獸奪取幼獸。對於較高等的哺乳動物而言,更有精神疾
  病的問題存在。在綠島,給新來的大流氓下馬威,就是關一週不給半張報紙的 
  禁閉。表面上無任何虐待,但對高等如人類而言,無聊就是最恐怖的虐待,沒
  有一個流氓不伏於此招的。而圈養的動物往往是終生關禁閉。筆者為農委會做
  過人工飼養食肉目及靈長目瀕臨絕種者的調查,凡飼養方式以圈飼為主的,以
  動物行為學的觀點來看,鮮有精神正常的。食糞、食子、食同伴尾巴、自殘等
  不一而足,看了令人非常痛苦難過。也許大家會說正因為這樣,所以才要放生
  。但把無謀生能力,甚至已發瘋者放野外,試問,能活下去嗎﹖對這些動物做
  心理行為的調養是絕對必需的。在印尼,人猿的放生,正是按著這樣的程序。
  在放生地點有養育中心,食物供給逐漸由精而粗、由多而少,讓牠們逐漸適應
  自行覓食;新來人猿跟老資格的人猿混在一起,逐步學會在樹上築巢休息的本
  領。等到野性日益變大後,自然就會離開養育中心。如果對野放的程序與知識
  有進一步的興趣,「獅子與我」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2、競爭期:如果被放生的動物是在原產地,生態系的自然力量會解決一切。如
 果是外地種,首先,牠們很容易產生水土不服的情形而大量死亡。台灣高溫多
 濕,一些耐寒耐旱的動物極難存活。中部某家遊樂園引進企鵝,雖然裝了冷氣
 ,依舊大量死亡。家畜方面,綿羊、馬、沙皮狗都是引進台灣失敗的例子。最
 常見的,就是得不明原因的怪病死亡,而皮沙狗的皮膚皺折因濕熱而易生皮膚
  病,也是料想不到的。但其實上述結果還是生態學者所期待的,因為外來種適
  應生態後,也如同野狗一樣帶來許多麻煩。大自然並不容許任何珍貴的資源被
  浪費,因此一個生態系經過長久演化後,會盡可能地繁衍出最大的生物量。但
 一份資源不可能充足供養兩倍的生物量;因此,放生大量動物至某一森林後,
  牠們勢必與原產動物競爭,待弱者被淘汰殆盡,動物數量減至可維持生態平衡
  方歇,結果放生只是引起一場生存戰,並沒有多營救任何生命。在佛教徒心中
  ,任何生命都彌足珍貴;但在大自然眼裏,則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大自然不看個體,只看整體。常有人以進化論「優勝劣敗」為理由,而為己荼
  害眾人;但事實上,若有一種生物為了自己而不斷謀害同類,整體上看來是註
  定滅亡的。同樣地,既要在大自然中拯救更多的生命,就要按照它的規矩來,
  不能為單一生命害了整體,要救整體而非個人。

3、適應期:若是瀕臨絕種動物在詳細規劃下有此成果,真是高興都來不及了;
 但外來種動物在本地生存繁衍,則為所有生態學者的惡夢。例子不勝枚舉,如
 山羊啃地成荒、八目鰻使美國五大湖漁產劇降、澳洲兔災、台灣福壽螺事件等
 。生態原本經千萬年的演化而達到平衡及最大生物量,一旦人們將外來種任意
 丟入一生態系中,其破壞平衡所產生的問題可能要再一個千萬年才能自然解決 
 ,而且整體生物劇減是必然的結果。自然的安排是極精巧而不容破壞的,一種
 生物必須有其天敵來維持族群數量,外來種最大的問題正是缺乏天敵,無限制
 繁殖漫延,而排擠掉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比如澳洲兔大量繁殖,將綠地吃成
 沙漠後,讓自己與其它原產生物一同活活餓死在荒漠上。這絕非我佛本意,因
 這是極為嚴重的間接殺生!

三、結論

  最後,需注意商人是因為有人買才抓野獸來賣,更有人大批捕抓放生專用生物
 (如海龜),從捕捉到上市的過程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動物在途中死亡,剩下的
 三分之一才能市售。也就是說,當您買一隻動物放生時,同時也屠殺了兩隻。根
 本救生之道,還是不買;商人無利可圖,自不抓了。這樣積的功德將遠勝於買動
 物放生。在現代,如果真正要依佛教本意護生放生,將財力投注於與放生相關的
 研究計畫,使人們放生成為真正的救生而不是變相的殺生,將會有更深遠的意義
 。




上一篇(逆緣是修心的良藥) 回目錄 下一篇(禪詩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