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裡看佛 佛教與中國的物質文化
2004.1.11 中國時報

§ 前言 §

今佛教雖然講究「四大皆空」,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
宗教與物質文化的關係,密不可分;
譬如:椅子,很可能是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
清代朝廷官員胸前戴的「朝珠」,和印度的念珠一樣,都有108顆珠子…。


 一般而言,我們不會把佛教和「物質」聯想在一起。佛教不就是提倡超越物質生活、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嗎?佛經不是不斷地勸我們不要執著於紅塵中的財富嗎?

根據佛教經典,出生貴族的釋迦牟尼,捨棄豪華的衣著與車輛,離家在外過著苦行的生活,最終成佛。佛陀的傳記很清楚地說明,如果當時釋迦牟尼沒有出家則無法成佛,因為富裕的物質生活與佛法是互相對立的。佛經中,闡述這種對立的文字相當多。

除了強調物質的享受為修行的障礙外,佛經更進一步指出:一切物質皆為不真實的幻想。阿含等早期經典常用「夢」來比喻物質的世界。此外,印度佛教的〈論書〉常用「五蘊」的說法來說明我們周圍的世界只不過是幻想。大乘的經典也格外強調「一切皆空」的義理。根據這些說法,一切「物質文化」的基礎都是錯覺的產物。總之,無論是經、律或論,從早期的經典到晚期的經典,佛教不斷地批判物質的世界。

或許正是由於佛教這種恬淡脫俗的形象,以往學者探討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時,比較重視思想、信仰與儀式的層面,較少觸及佛教對中國物質文化的影響。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注意到,在佛教傳播發展的過程中,物品是非常具體而重要的媒介。
相關文章:
990~尊貴 索南諾布仁波切 烏金蔣措 緣氣:(3812)

上一篇(981~十六空) 回目錄 下一篇(989~防禽大作戰 治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