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貢噶舉 南卓仁波切關於忍辱波羅蜜之問答錄

Q:請問仁波切,末法眾生在修忍辱時應注意什麼,才能將忍辱修得圓滿?
A:首先,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瞭解忍辱的功德。瞭解之後,才知道要如何修忍辱及為什麼要修忍辱。如果不能瞭解其功德力,在任何時候都容易發脾氣,起嫉妒心,各種不好的事情就特別容易發生,所以必須修忍辱。忍辱修得好的人,縱使不認識他的人對他百般不好,他也不會與之計較,根本不放在心上。這樣的修行者,其忍辱的功德力甚至可以使對他不好的人自覺羞愧;也只有修忍辱者,才能平息種種紛爭。一個容易發脾氣、起嫉妒心的人,是很難有朋友的,就算交到了朋友,很快的就會失去,即使是對於家人親友也一樣很難圓滿。如果你常行善事、善業,而不修忍辱,就如同終日持善,一但遇上不如意事而發脾氣,當下所持的功德都因一把嗔火而毀滅了。譬如一點星火,卻可輕易燒盡一座高山。忍辱有如功德山的守護神,不讓憤怒的火苗將之燎燃。



Q:‘忍辱’與‘忍耐’的本意相同嗎?
A:本質是一樣的。忍耐是在修行中能吃很多苦而不怕,其修行的目的非求得利養;忍辱的物件是大眾,非如母親只愛護自己的子女,而是平等的對待其他人的子女。剛開始當然比較困難,面對不同的人,就有許多不同的事考驗,但忍辱就是學習如何去平等對待不同的人事物,及所發生的種種際遇考驗而不動氣、不動心,逆境這正是修忍辱最好的地方,也是成就修行人的最佳時機。如此,面對任何人、任何事,都能生起歡喜心。



Q:初修忍辱娜耍詰畢履莧蹋鬧械腦蠱滴雌較ⅲ緔耍瀋碸諞饃先雜泄Φ麓嬖諑穡?br>A:當然還是在。面對別人的謾駡,一種反應是馬上就回罵;其二是雖然沒有回罵,但在態度上表現得非常明顯不悅;其三是口未言,態度亦未表現出來,但心中很生氣,這是比較好的人;其四是更好的人,他認為這樣的事對他是好的,為什麼要反抗、生氣?反而會很歡喜的去接受、面對這樣的事情。



Q:如果面對好的事情,是否更要修忍辱?
A:一般眾生都是希望有好的、快樂的事物,但如果能徹底的了知其最究竟的快樂是成佛果,那麼眼前的美好何足在意?而在成就佛果之後,也就不須欲求好的或快樂的事物了。因此,對於好的事情也要修忍辱,舉例來說,如同一個小偷偷了別人的東西,他很快樂啊!但別人卻因此非常痛苦。而小偷的快樂也很短暫,因為他可能因此而坐牢。真正的快樂是,你快樂,他也快樂,大家都能得到快樂。美好的事物大家都喜歡,但沒有持久性,終會毀壞,你又會掉入不快樂之中。



Q:忍辱在家中修得好嗎?
A:在家中修忍辱很容易,很快樂,很快修成,因為都是自己最愛、最親近的家人,最終仍然要進入群眾中來修忍辱才行。



Q:仁波切的意思是說,在家中修忍辱很好,但也要到群眾中生活,才能知道自己的忍辱學到什麼樣的階段?
A:當然!



Q:請問弟子們在修忍辱時,如何讓自己不覺得自己是在修忍辱、行忍辱?
A:首先必須先瞭解智慧波羅蜜,由智慧帶領你修忍辱,瞭解最終的目的為何。如果只著眼于功德上,很難得大成就,但也不可忽略其功德在忍辱基礎的次第性,而必須瞭解忍辱必須在智慧的帶領下,才能完全的進入六度波羅蜜中,成就菩薩的修行。修忍辱的人在修行的路上,很快就能成就。如果你在生活上很富裕,一切也很順利,你就很難有密勒日巴的成就,因為密勒日巴所面對的是極苦的修行,至痛的歷練,才有如此的成就。就拿八關齋戒而言,第一天入關,只有早上、中午可以吃飯,之後就不能進食、飲水及言談。我(仁波切)舉行過這樣的齋戒,但人很少,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很困難,大家吃、喝、說話慣了,所以覺得難。但有一種人,認為這課程將來對自己成佛有幫助,他可以不怕吃苦的去用功學習。如果大家能想通八關齋戒是在積聚福德資糧,就明白這是更須要來修持的。



Q:顯教中有一句話‘無生法忍’,其義為何?
A:就是用智慧波羅蜜去包容忍辱波羅密,同樣的也運用智慧波羅蜜在其他四波羅蜜。智慧如同眼睛一般,它可看到方向、目標,可以指引人們去做正確的修行,走正確的道路。



Q:仁波切之前所開示,雖然心中很氣,但沒有發作於言語上,是否就是因著智慧慢慢的開導,讓我們明白所遇的逆境只是在幫助我們?
A:是的!智慧可以教導我們去觀察、去思考,並且如何去修持。一般人很容易將觀察用在別人身上,卻不是用來觀察自己。觀察有如一面鏡子,很清楚的將自己的內心顯現,找出煩惱、缺點而後去對治它,忍辱自然能修得很好。



Q:在世間法上,對他人的誹謗、謾駡,當如何去面對?
A:如果對方年紀比較小,你必須想,他如同你的小孩般,因為不懂事,才會如此;如果對方是長輩或年老者,就如同你的父母一般,你如何去對如父、如母的人生氣呢?我們心中更不可有一絲不快,當祈願他們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才是。不論他們心中、口中如何說,只要自心清淨就可以了。



Q:我們在六根上要修忍辱,不貪好聲、好色;那麼對於六塵、六境也以不貪之心處之,是否即符合忍辱的要求?在意念上是否要做無常觀?
A:這是當然的。在六根上,是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多數人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話,對於不好聽的勸言,根本無法接受。‘滿足心’是很重要的,六根永遠不會滿意任何事物與欲望,但關鍵在於六根的欲望是由心所養成的,若能懂得從心上控制,學得滿足,六根就不會有這些需求。人生只要吃飽、穿暖、睡得好,就已經很滿足、很好了,如果將全世界的財物都給了你,而你還是覺得不夠,那你將是全世界最貧窮的人。密勒日巴就說他是最富有的人,但別人看他卻是個窮乞丐,什麼都沒有。他的富有來自於他自心的‘滿足’。



Q:最後,希望仁波切能為大家開示忍辱的次第。
A:先要修好自心的忍辱,再去對外修持忍辱。如同一位修行的人,先對治自己的貪嗔癡,才能入群眾共同生活,也才能知道自己的忍辱修到什麼程度,進而繼續自己的修習課程,學習本來就是沒有止盡的。
********************

關於忍辱波羅蜜

相關文章:
1105~尊貴盛噶仁波切新書發表翦影 編輯部 緣氣:(4217)
1059~佛子行三十七頌講授 編輯部 緣氣:(3926)
1058~事師法50頌 編輯部 緣氣:(3507)
1057~六字大明咒 編輯部 緣氣:(6745)
1056~尊貴法王噶瑪巴四臂觀音灌頂開示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緣氣:(9123)
1055~金剛乘的外相和內在意義 編輯部 緣氣:(4045)
1053~桑巴倫珠瑪 編輯部 緣氣:(4111)
1052~勝義諦與世俗諦的論爭 編輯部 緣氣:(4138)
1051~大 智 文 殊 菩 薩 十 大 願 編輯部 緣氣:(3491)
1050~尊貴梭巴仁波切開示錄 編輯部 緣氣:(4034)
1050~尊貴梭巴仁波切開示錄 編輯部 緣氣:(3791)

上一篇(略談灌頂) 回目錄 下一篇(1053~桑巴倫珠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