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頌講授
噶千仁波切

南無羅格秀惹亞
誰見諸法無來去
唯一勤行利眾生
殊勝師及觀自在
三門恭敬恆頂禮 利樂之源諸圓覺
從修正法而出生
彼亦依賴知其行
是故當說佛子行
正文講釋
我們每天至少要念一遍這個誦文,因為經
常念誦之故,所以能將此一誦文牢記於心。
因為牢記於心之故,當我們遇到痛苦逆境之
時,就能馬上將誦文的意思想一想。為了希
望大家都能每日念誦的緣故,所以我將他做
成一部小書便於大家方便去念。

佛子行講解的方式有二;一是善巧者實修
的方式,這種方式已經有各種論著流傳,我
今天採用的是一般凡夫的實修方式,這種方
式主要是抓住總體大綱,在心中思維箸來進
行。至於善巧者的實修方式內容很廣大,而
且很細密,這種方式我既不能夠了解,也不
能向大家講授,因為我既不是大學者,時間
也不夠用。

今天所要教導的是配合自己實修的經驗,
純粹從自己內心中流露出來的感受,來向大
家講解。

南無羅格秀惹亞

首先是第一個句子「南無羅格秀惹亞」當
我們念誦這個句子之時,要一面念誦一面思
維其意義。這句話的意義是「頂禮觀世音菩
薩」從外表看來,觀世音菩薩是各式各樣的
本尊形象。就他的意義言,指的就是內道佛
教的菩提心。所以我們眼睛要看的不只是觀
世音菩薩外在的形象,更要看到菩薩內在的
菩提心,假如缺乏這個內在的菩提心,那麼
外表的形是沒有意義的。

觀世音菩薩就是一切諸佛的心,所謂一切
諸佛的心指的就是對六道一切眾生的大悲心
。在三界之中,存在著諸佛與眾生,佛是不
會真正趨入六道的,但是眾生卻是是在六道
之中的每一條道路上,他們走在人道、天道
、修羅道、地獄、惡鬼道、畜生道。如果造
作惡業就走在下三道中,若是造作善業就走
在上三道中,眾生就是在這其中來來去去。

誰見諸法無來去
殊勝師及觀自在
唯一勤行利眾生
三門恭敬恆頂禮

但是諸佛為什麼沒有真正的在六道之中呢
?因為他們是無來無去的,他們如同虛空一
般的並未安住於來去之中。是誰了解這一點
呢?觀世音菩薩了解這一點。故誦文中說「
誰見諸法無來去,唯一勤行利眾生」。

觀世音菩薩看見了諸法本無來去的真貌,
但他還要繼續的去利益眾生,跟我們在一起
,而我們是在六道之中來去,為了使我們能
了知不要墮入六道輪迴的方法,觀世音菩薩
化現了無量的化身來教化我們。

殊勝的上師和觀世音菩薩是完全相同的,
他也是如此精進的在利益我們。由於上師心
中具有大悲心,所以他也是恆常的在利益一
切眾生,當一個人具有大悲心時,不一定要
有很多頭,很多手,很多腳,具有悲心之時
他就是觀世音菩薩。我們所看到的觀世音菩
薩可以說是一個假象,他所代表的就是大悲
心。因此之故,誰的心中具有悲心,誰就是
觀世音菩薩,大家就應該對他產生恭敬和信
心。上師及善知識因為具足大悲心的緣故而
恆常利益眾生,所以和觀世音菩薩是沒有差
別的,既是如此,我們就應當恆常的以三門
來恭敬的向他們頂禮。

身的恭敬是做禮拜,語的恭敬是常念誦讚
誦文,意的恭敬是了解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功
德,經常與我的心不離,這就是以身語意三
門恆常做頂禮。
利樂之源諸圓覺 從修正法而出生
彼亦依賴知其行 是故當說佛子行
能夠講述開啟利益一切眾生的道路者,就
是一切諸佛,是故說一切眾生利樂的泉源是
從佛而來,而諸佛又是從何而來呢?諸佛最
早時與我們一切眾生是完全相同的,但他們
經由修習佛法之故,所以成就了佛果,因此
說諸佛是「從修正法而出生」。

學習佛法時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實修的方式
,實修的方式有各種念誦,觀想,咒語,然
而這一切實修的根本是什麼呢?就是菩提心
。念誦有菩提心的念誦,觀想有菩提心的觀
想,日常生活亦有菩提心的行持,所以說菩
提心是一切諸佛的命脈,菩提心的實現即是
佛果。

是故要成佛必要實修,而實修之前要知道
修法的方式,如果不知道修法的方式,因為
修法而墮入地獄道的,這也是在所多聞,所
以知道修法的方式是極重要的。因此誦文中
說「彼亦依賴知其行,是故當說佛子行」

「利樂之源」的利樂指的是暫時的和怛久
的安樂,這兩種安樂是真實的從佛而來,念
完這個句子之後,大家要好好想一想。這個
世界上有人喜歡佛法,也有人討厭佛法,學
習佛法者有很多人遭遇到痛苦,而反對佛法
者當中有很多人得到財富與快樂,總之不論
任何人都是苦樂相半,因此很多人對這句話
產生很大的疑惑,認為知道佛法之後,並沒
有解決一切的痛苦,知道與不知道佛法,並
沒有特別的差別。

實際的狀況是不是這樣子呢?不是的。因
為我們這個身是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早在
上輩子就準備好了,所以有一句話說「欲知
前世因,但看今世身」現在的一切在我們的
上輩子早就準備好了。我們現在所得到暫時
的安樂有許多種,包括長壽、無病、財富等
,甚至有非常好的朋友,這也是一種世俗的
安樂,能夠得到這個殊勝的人身寶,自然就
能得到許多安樂。

不過我們應當思維一下,這些安樂是從何
而來的?首先了解:因為布施能夠累積廣大
的財富;如果執持清淨的戒律會得到一個人
身與莊嚴漂亮的外貌;如果忍辱做好了,會
有很多好朋友,可以獲得無病、長壽的果報
。這些都是指世間暫時的安樂。而禪定與智
慧能讓我們得到究竟的安樂,以上這五個項
目都要加上精進。精進無論在佛法或世俗的
事情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六項是佛陀所教導的六種如意寶樹,也
就是我們要學習的道路。六度就好像樹木的
分支花、果、樹葉、而智的基礎,就是它的
樹根也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涵攝六度,如果
缺少菩提心,六度就不會具足,如果有了菩
提心就能具足這六度,故說菩提心是這六度
的基礎。

我們要了解一切世俗與究竟快樂的泉源都
是從佛而出生的,但是也要了解我們在未來
也會遭遇到各種苦與樂,佛陀早就說過了:
輪迴之中都是苦樂相伴的,而善道比起惡道
是有更多安樂。但是佛亦說「天人安樂如毒
食」吃的時候很甜美,吃完之後就死掉了,
其實三界中的安樂都是如此。所以我們在未
來,無論是遇到快樂,或遇到痛苦,或是苦
樂反覆之時,心裡要想一想,徹底斷除痛苦
的方法是什麼?要知道只有佛法才能達到這
個結果。因此我們今天學習佛法,要思維暇
滿人身難得,好好的努力精進修習正法,觀
想菩提心趨入六度,使痛苦徹底斷除掉。
我們在進入佛法之門以後,就應當努力的
來實修,而實修必須從基礎做起,這個基礎
是前行四法,所以第一個偈誦的內容就是思
維人身暇滿難得。

南無羅格秀惹亞 .......從修正法而出生

相關文章:
1105~尊貴盛噶仁波切新書發表翦影 編輯部 緣氣:(4214)
1058~事師法50頌 編輯部 緣氣:(3503)
1057~六字大明咒 編輯部 緣氣:(6738)
1056~尊貴法王噶瑪巴四臂觀音灌頂開示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緣氣:(9112)
1055~金剛乘的外相和內在意義 編輯部 緣氣:(4037)
1054~關於忍辱波羅蜜 編輯部 緣氣:(4260)
1053~桑巴倫珠瑪 編輯部 緣氣:(4106)
1052~勝義諦與世俗諦的論爭 編輯部 緣氣:(4132)
1051~大 智 文 殊 菩 薩 十 大 願 編輯部 緣氣:(3486)
1050~尊貴梭巴仁波切開示錄 編輯部 緣氣:(4031)
1050~尊貴梭巴仁波切開示錄 編輯部 緣氣:(3787)

上一篇(1060~四 諦—脫離生) 回目錄 下一篇(1058~事師法50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