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心性論」研探二篇

佛教「心性論」是著重闡述「」與「」的關係,心的本質以
及心性的作用、意義的學說。從根本上說,就是論述人的本性的理論
,即「人性論」。佛教教義最關切的問題是人類受苦的根源,以及如
何解脫痛苦的途徑,而對解脫問題的探討,始終是與主體精神世界(
知、情、意)的核心的心性問題相關聯的。佛教對於心性的意義,不
只從它和煩惱的關係上去立論,而且更從具備成佛的因素方面去闡揚
。一般地說,佛教「心性論」具有心理自然、道德修養、宗教情感、
宗教實踐和萬物本源多個層面的含義,涉及了心理學、生理學、倫理
學、主體論、價值論、實踐論、境界論和本體論等廣泛領域,是佛教
學說,尤其是佛教主體價值論的根本內容。


    從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角度看,佛教「心性論」實質上是一種在主
客觀世界中追求自覺和自由的學說。這種學說在歷史、地理和宗教等
因素的制約下具有非常複雜的內容,而其中所反映出來的人在宇宙中
的主體作用,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對主觀世界的開拓和完善,精神對
主客觀世界的覺悟等方面的思維成果,同樣蘊涵著人類的深邃智慧,
值得開發、借鑒。


    中國佛教學者繼承了印度佛教「心性論」的概念、範疇、命題和
思想,並加以發展,進而構成了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複雜而龐大的佛
教「心性論」體系。要從整體上剖析和把握中國佛教「心性論」思想
,最根本的途徑之一是找出「心性論」體系的範疇,揭示其涵義與實
質,並分析範疇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就是要通過研究「心性論」體系
的思想因素及其相互關係,來把握整個體系的結構與內容。
    中國佛教「心性論」範疇網路是以「心」和「性」兩大範疇為基
點,向多方面展開的:「心」的內在外在展開,「性」的內在外在展
開,以及「心性」的聯結展開。這種輻射式的展開涉及了「心性論」
的各個方面,從而交織成「心性論」不同層次的範疇網絡結構。
    「心」、「性」是一,還是二?這是佛教內部長期探討爭論的問
題之一。中國佛教「心性論」研探二篇More

相關文章:
582~中國佛教邏輯體系的建立 沈劍英主編 緣氣:(3506)
【No277】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 陳英善論作 緣氣:(5099)
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 陳英善 緣氣:(4006)
從"佛陀觀"看中國佛教思想之開展 指導教授:李志夫 緣氣:(3100)
中國佛教人物 一 呂征等著 緣氣:(3618)
中國佛教人物 二 呂征等著 緣氣:(4118)
中國佛教人物 三 呂征等著 緣氣:(3759)
中國佛教人物 四 呂征等著 緣氣:(4424)
印度·笈多王朝 傳印法師 中國佛學院副院長 中國佛學院副院長 緣氣:(4798)

上一篇(論心性) 回目錄 下一篇(心性本淨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