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31 06:56:41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期:2010/03/31 06:51:12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六度哪一度最重要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有人說佈施在前面,所以六度之中佈施最重要,不對。
六度之中般若波羅蜜最重要,離開般若波羅蜜,其餘五個波羅蜜都不能圓滿。
為什麼呢?因為般若波羅蜜即是智慧,其餘五度屬方便,方便與智慧的雙運才能圓滿六波羅蜜。如果離開般若智慧,就象失去眼睛一樣,其餘的五度就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般若波羅蜜是出世智慧,離開它,僅僅靠這顆有所求的分別之心,要圓滿廣大不可思議的菩薩大行,是不可能的。
那麼,是不是只修般若波羅蜜就夠了,不需要其餘五度了呢?不是。
因為般若波羅蜜如虛空,無可捉摸,無從下手,我們只有通過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逐漸積累自己的福慧資糧才有辦法真正明瞭自心本具的般若智慧。
我們所學的顯密教法,都是修行的方便法門,通過修習佛法,認識自心本具的般若智慧。在金剛乘的密法之中,更有無邊的方便,讓我們能即生圓滿諸佛的無量智慧,其中最大最直接的方便,就是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師,生起堅定,清淨的信心,能夠與上師相應,由上師直接加持,獲得悉地。
佈施波羅蜜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佛法中有六波羅蜜多,為什麼稱之為六波羅呢?因為只有通過這六種殊勝的方法,菩薩才能到達究竟的彼岸。前面五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是方便,最後一度是智慧,是方便與智慧雙運之義。而六度中任何一度都含攝了其他五度,所以整個六度就象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一樣,缺一不可。以下我們就來粗淺地談一談關於六度。
佈施波羅蜜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佈施的意義並非在於濟貧。如果是為了濟貧,那諸佛的佈施波羅蜜就還未圓滿,因為現在還有這麼多的窮人呀。但為什麼說諸佛的佈施波羅蜜已經圓滿了?因為他佈施的心已經圓滿了。我們通過佛陀往昔捨身飼虎、為鴿子而割肉與鷹,心無悔恨等等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佛陀的舍心和悲心已經真正圓滿了。所以佈施的圓滿與否應看佈施者是用什麼心態去行,而不在於物質上有多少。
佈施最低的限度應當是發起舍心。我們無論有多少財富,臨終時都帶不走,但我們這顆貪著之心執持於外境,不能放下,使我們流轉於生死,在無始的輪回中不得解脫。由於我們沒有舍心,善知識沒辦法接近我們,對佛的無量智慧和大悲也覺受不到。
由是我們應該常常觀照執持的過患而發起舍心。告訴自己既然死時必定要捨棄一切,為什麼現在不用來佈施以積累善業功德呢?畢竟我們臨終時真正如影隨形的只有自己的善惡之業!
首先不應以一種希望對方回報、帶有目的性的心態去行佈施。今天舍出去一點,希望明天可以成倍成倍地回收,這樣的佈施沒有太大的功德。因為沒有舍心,你只是希望通過佈施使自己的東西越來越多而已,這就象賭博和做生意。
也不要用不歡喜心勉強佈施,應把佈施的東西觀想為本來就屬於受者,如是歡喜無悔而施才是清淨的佈施。
在西藏,有句俗語:“你有什麼東西,請你佈施給水裏的動物,牛羊和狗吧!奉勸你千萬不要佈施給周圍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是在告誡那些佈施時沒有舍心,希望對方回報的人。因為你給了某人佈施之後,將來那人如果不知恩回報,甚至對你不好,你肯定會覺得他忘恩負義,更增加了對他的嗔恨心。如此的佈施反而成為結怨的工具,還不如佈施給動物的功德大,因為你心裏起碼存有真正的舍心。
有弟子曾對我說:上師你給我加持加持,讓我的股票多漲漲,我再為佛法多做功德!
你看,這樣的心態離佈施的意義有多遠!什麼是財施?無貪之心才是最大的財施。
作為一位大乘的行者,單單有舍心還不夠,還應以菩提心去行佈施。如果沒有菩提心,佈施只能說是一種善行,而不能說波羅蜜,因為它不能成為引導眾生到達究竟彼岸的工具。
真正最上的佈施是通達了空性的佈施,了達外境的一切原本如夢如幻,安住如如不動的本性中,雖然不斷地佈施,心裏卻絲毫不起人我分別執著的念頭。
一般的眾生做不到這一種佈施,那就應真正想到每一位受佈施者都是自己無始以來的父母,看到他們所受的苦,發願讓他們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安樂而行佈施。最後還應把佈施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心裏不執持佈施的功德。這樣的佈施才能稱為佈施波羅蜜。
許多人往往以為六度是顯乘的修法,不是密乘的修法,這是不正確的。密乘中任何一種修法都離不開六度,只不過在方便上與顯乘有所不同而已。
在密乘中,往往把佈施波羅蜜和禪修結合在一起。在修持中廣行六度。譬如把六道的眾生觀想在自己的周圍,把十方三世諸佛祈請到自己面前的虛空中,然後再以自己的虔誠心和菩提心,把內、外、密的一切全部供養佈施,並以悲心祈請,觀想上師、本尊、空行加被,淨除六道眾生的痛苦和業障。三種曼達,會供等等都是圓滿自己佈施波羅蜜的殊勝方法。
所以我們應當明白:佈施不一定是物質上直接的佈施給眾生。當你未能真正體悟清淨現分,也就是原本清淨的自心之前,最好還是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修持上。先度自性的眾生(即自己的貪嗔癡),後度外面的眾生。不要沒有福報就到處奔波賺錢,來做功德。做功德要隨緣去做,自己有多少的能力就做多少。只要具足虔誠心,即便沒有錢財,一樣可以用觀想來圓滿你的供養、圓滿你的佈施波羅蜜。現在佛法真正缺的不是錢,也不是幾個大殿,而是真正能靜下心來修持的人。
也不要急著到處去講開示、講法。你能夠精進修持,再把修持的功德平等地佈施給每一位眾生,這就是真正的法施了。
可能有人心裏還在懷疑,這樣光靠觀想有用麼?應當知道八萬四千法門歸於心。一切的福德、罪過也都是從心生出來的。佛陀曾經說過你能生起一念代無量眾生受苦,給眾生畢竟的安樂,這一念就圓滿無量的功德了。所以顯也好,密也好,心圓滿了,那內、外的一切當下也就圓滿,六度也會一樣的圓滿。從究竟上講,六道亦是我們執著心態中的幻覺而已。在清淨現分中圓成佛道卻無佛道可成,度盡眾生卻無眾生可度,一切都遠離了二元的對立,所以對一個密乘行者來說,能夠離戲安住于大圓滿、大手印、大圓勝慧的境界中,那就是對上師三寶最大的法身曼陀羅的供養,亦是對眾生最大的佈施。其次的供養是如法地精進修持。再下一等是奉侍承事上師的供養,最下的供養才是錢財的供養。應當明白這一點。
問:譬如對方以某種藉口來向我要佈施,實際上卻是要拿這些錢去做壞事,這樣的人是否應給予佈施呢?
答:不應給予佈施。我們剛才已經說過佈施的真正目的不在於濟貧,而是為了成就自己的悲心和舍心,你不佈施給他,非出於慳吝,而是悲心。當你佈施錢財而增加了對方的惡業,這樣的佈施是不應取的。譬如對方是吸毒者,你佈施錢給他不是害了他嗎?他拿著你的錢去作惡,你一樣也要負一定的因果。
現在末法時代的眾生什麼樣的都有,什麼樣的事都可能發生。所以一定要先調查清楚,對方拿你的錢究竟是為了什麼,再去佈施。一方面我們不要有慳吝之心,另一方面,我們要把錢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
此外,有些東西是不適合用來佈施的。譬如上師賜予的法器和一些對你修法有特別幫助的東西。
(未完,待續。以上為 2000 年 3 月仁波且在晉江關於六度的開示,我們將陸續在網上刊登仁波且關於其餘五度的開示,請留意。)
關於忍辱的開示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論雲:世出世間的一切成就無不成於慈忍;世出世間的一切失敗無不來自於不忍。
遇到好的境界就歡喜執著,遇到不好的境界就抱怨喪氣。這樣的人不僅學佛,就是做世間的事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另一方面,眾生無始以來流轉於生死苦海之中,妄執有一個“我”在,為了保護這個虛妄的“我 ”,彼此互相殘害,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妄受無量大苦。我們作為佛弟子,既然懂得世間的一切原本就是虛妄,就不應當再與眾生計較,一方面我們不應當再傷害他們、與他們結惡緣;另一方面還要能忍受他們的傷害與功擊,慈悲寬容他們,同他們結善緣,以圓成佛道。所以我們要修忍辱波羅蜜。
許多人往往把忍辱波羅蜜單純地理解為忍受別人的傷害,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
忍辱不單單是對逆境,其實順境有時更容易令我們動心,更不容易忍。有些人別人譏諷也許能忍,別人稱讚他幾句,就不知身在何處了。所以對順忍也應當下一番功夫才行。對一切好壞、損益、苦樂、得失等一切順逆境界心裏不起嗔恨貪欲等執著之念,而能以慈悲心坦然忍受,這樣的功夫才能稱為忍辱波羅蜜。
在修行的過程中,必須遭遇的身心的苦樂、外境五欲六塵以及饑寒交迫之境,我們要能安心忍受,不產生退卻之心。密乘行者在修氣脈明點過程中要經歷各種不淨現分,必須承受種種身心的苦樂;對於自己修證的覺受、神通和功德能夠秘而不宣;特別于上師的口耳傳承能堅信彼為正法,而深信不疑。這也要修忍辱(安受苦忍。功德忍。甚深法忍)才行。
對一切緣起之法不起任何分別執著念頭 ,連忍與不忍之心亦不可得,這是忍辱的最高境界。
當一個人習慣了別人的讚譽時,別人的批評就一點無法接受,一句不好聽的話就會大發脾氣。也有弟子說:“ 上師,我有什麼缺點,請上師對我說。”我不敢說,你沒有忍辱的心,說了你不僅不知改正,反而對上師三寶生起了邪見怎麼辦。
忍辱說起來容易 ,但要修起來卻十分困難。凡夫沒有下一番功夫是根本就不可能的。真正要修忍辱,首先要先學會把一切事都與世間人相反來看,世間人認為不好,你都歡喜地接受。別人不喜歡批評,喜歡讚美;你反過來,喜歡批評,不喜歡讚美。別人都希望自己好;你就把不好的歸給自己,把善樂都給眾生。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困難,但慢慢總能習慣成自然,對一切境界都能用智慧來透視,不會再被它欺騙,忍辱波羅蜜也會慢慢成就。應當多思惟忍辱的功德和不忍的過患。
具足信心的密乘行者應把一切順逆之境都視為上師的加持和恩賜,這也是密乘行者修忍辱波羅蜜的最殊勝方便。
對於逆境,行者應想這些違緣逆境是上師的加持,激發我更深感輪回的苦;另一方面,自己無始以來造作的種種惡業,曾經傷害過無數的眾生,與無數眾生結過惡的因緣。而今幸得上師的加持,使我得以重業輕報的機會,能以現世的一點苦而消無量劫本應在地獄中受的苦,為什麼不甘心承受呢?對於傷害自己的眾生,應把他視為善知識來成就自己的忍辱。
對於現世所遭的一絲一毫的順境和安樂,更應視為上師的恩惠,念上師的恩,更增加對上師的信心。若能以這種堅定信心修忍辱,自然能破一切我慢煩惱,轉逆緣為修行的方便。
問:明明知道發脾氣不好,可是還是常常會忍不住,上師能否傳我一個不生氣的方法 ?
答:眾生都有煩惱。沒煩惱那就是聖人了。嘴上發脾氣可以,但心不能生氣。如果心生氣了也不能耿耿於懷。有些人早上生的氣到下午,甚至明天那口氣還堵在那裏,有的一氣就是十天。這樣自己修行的功德林不一把火燒光才怪呢.
能做到不生氣最好,如果做不到,那就應當少生氣。生氣就只能在 10分鐘以內生氣,超過10分鐘就不能再生氣,生氣過程中要趕緊懺悔,趕緊祈請上師,告訴自己我這樣生氣除了懲罰自己以外,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我何必生氣呢?
然後,從對方的立場來看看,想想我如果在他的立場,也許也會這麼做。這樣慢慢訓練,減短時間,今天生氣 10分鐘,慢慢可以把生氣控制在1分鐘之內,直到以後做到任何事來了,心都能平靜地對待。
無始以來的業障習氣深重,有時即使是一個人坐在那裏都會生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生的氣存在第八意識的銀行裏,積久了還會加息。現在上師給你 10分鐘生氣的時間,超過了這時間就不能再生氣了!
關於精進的開示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這裏,先講一個佛經裏的故事:一次,幾位新學的比丘有問題要請教佛陀,當時佛陀剛好臥病在床。阿難尊者就在屋外對幾位新學比丘講法。當阿難講到“精進”時,恰好被屋裏的佛陀聽到。佛陀立刻從病床上坐起,恭敬地聽阿難講法。
“阿難,你剛才在說精進麼?” 佛陀歡喜地問阿難說。
“如是,世尊!”
“阿難,你剛才在讚歎精進麼?” 佛陀又再問了一遍。
“如是,善逝!”
佛陀反復問了三遍,然後無比讚歎地對阿難說:
“阿難!你應當常行,常修,常念精進,乃至令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陀所以如此示現正是要告訴後來學佛者精進的無比重要!作為佛陀的弟子,我們應當記住佛陀這段教誡。許多人常說密乘好,密乘可以即身成就。即身成就靠什麼呢?一個是對上師生起與佛無二的堅定信心;再一個就是精進的修行。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方法。一點苦也吃不了,一點精進之心也不沒有卻想即身成就,純粹是異想天開。為什麼在藏地人們把文殊、觀音、金剛手稱為根本三尊呢?因為他們代表成佛不可缺少三大法寶:智慧、慈悲和勇猛精進。這三個缺了任何一個都無法圓成佛道。
也有的弟子對我說:“上師,我也想精進,可總是提不起來?”其實不是沒辦法提起,而是我們錯誤觀念在作怪。如果你能把追求世間名利、五欲那份“精進 ”的一半轉化為追求佛法和善知識上,修學佛法怎麼會不成就呢?
首先,我們應當瞭解什麼是精進?精進就是說為了達到既定目標而發起身口意勇猛而無厭的努力,精進的反面就是懈怠。精進還可以分為小乘的精進和大乘的精進。小乘的精進是指見到輪回的苦覺得自己一分一秒也呆不住,而一心一意尋找解脫;大乘的精進才是真正的精進波羅蜜,就是為了一切如母有情早日解脫而精進修持,這就象一位慈母見到唯一的兒子得了不治之症,象瘋了一樣找尋無上甘露妙藥(無上菩提)來解救自己的兒子,只有象這樣的心態,才能稱為精進波羅蜜。
要發起真正的精進必須克服幾種心理。
第一種是推延的心理。許多人早上的時候總想著中午的時候會有時間再修,中午到的時候想著晚上修。到了晚上又想推到明天再修,或者想等我賺了多少的錢,幫助兒女完成婚事之後再修等等。可是他就沒想過誰能保證我還有明天呢?如果明天死了怎麼辦?所以我們應當多念生死無常、人身難得來克服這種推延的心理。
第二種,畏難的心理。許多人叫他好好修法,總是說我不行,人家是大根器,我業障深重,我福報不夠。表面上聽起來是一種很謙虛的說法,其實是一種保護我執的極可怕的藉口。明知自己業障深重就更應該比別人更加百倍的努力才是!
我們學佛的人(特別是修密法的人)應當有佛慢,佛陀說連最小的蟲蟻都有佛性,只要肯努力精進,一樣可以成佛。我得了這個人身為什麼不能成佛?要堅信自己的佛性和上師諸佛是一樣的。佛陀可以做到、上師可以做到,我只要肯努力也一樣的可以做到。
第三種,急躁的心理。學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應當存有長遠之心。不要急於求成,強迫自己去做現在能力所達不到的事。明明只有十斤的力卻讓自己去扛百斤的東西,只能把自己壓垮。過分躁進的結果只會加倍的退縮而已,對修行沒有好處。
不要過緊,也不要過松,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制定長期的修行計畫。因為精進本身就包括恒心在裏面。
其次,我們應當思維祖師大德的故事,思維佛法不可思議的功德來策勵自己。古往今來,任何一位大成就者無一不是依靠精進而得成就的。佛陀的六年苦行、密勒日巴祖師終身閉關等等。我們應當常想:世間的人如果一夜之間丟失了百萬的家財,他會象瘋了一樣拼命想要追回來。我們輪轉於生死苦海之中而迷失了自己原本自性。丟失無量劫可以受用自在的法身之財,我們為什麼不象瘋子一樣一心一意、不畏艱難地把它追回呢?
應當時時觀察佛果的功德和輪回的苦,來警策自己一定要在這一世內就有所覺悟!
精進一方面包括勇猛的心,另一方面還包括不達目的決不甘休的堅固願力。我們平常發願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發了願之後就應當按照願意力努力去做,不能做到一半一遇到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就放棄。這樣天人護法會不歡喜,慢慢養成了習氣,將來做任何事都會一事無成。
現代工業社會中,每個人都十分忙碌。但大家應該利用節假日多閉關。平常我們應該修生活瑜伽,把修行和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既便忙碌也不會妨礙精進。修行的關鍵在於如何調伏自己的內心,而不在於外在的事相。所以精進關鍵是意的精進,而不是身的精進。身體應當調節好,不要讓它過分勞累。但行、住、坐、臥都應當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內心,保持正知正念(特別是密乘行者應當時時憶念上師和菩提心),一發現自己與善法不相應就應趕緊拉回來,安住於正知正念中,這就是修行,就是真正的精進。
許多人精進是精進,但由於方法不對。他所謂的精進就是一天念多少咒,磕多少頭,而真正與菩提心相應的念頭一個也沒有,整天就在枝葉上轉,把握不住根本。這樣的精進,養成不良修行的習氣,反而成了自己證悟的最大障礙。修行一開始就要養成好的習慣,以後慢慢就容易了。一開始沒有養成好的習慣,以後什麼也沒有。真正精進修行的人他懂得把修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的每一細小環節,不會讓任何的一分一秒無意義的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