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行證
修行成佛的四個指針
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九二年八月三十日於臺北市禪學會
在個人功利至上,物質享受第一的今天,各位冒著颱風天的強風大雨,到禪學會來,追求安祥的喜樂和心靈的解脫,首先我要表達對各位由衷的祝福。
今天我要跟各位簡單說明一下在修行成佛道路上的四個指標,按照著這個指標走就不會走錯路。
成佛之道是漫長的,佛經上說要三大阿僧祇劫,但是有個快捷方式的法門,那就是見性成佛。不管你修學任何宗派,都離不開信、願、行、證四個字,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所有修行法門共同的成佛指標。
一、信
在「信」字上分三點說明:
(一)相信自己有佛性
佛說「眾生皆有佛性」,又說「人身難得」。法華經裏有個「貧子衣珠」的比喻,說我們的佛性,就像衣領中藏珠似的,藏在我們的身體中,佛性也就是我們生命的核心。
我們從一出生就進入了二元的生活領域,根塵相對,加上六識如膠似漆的糾纏不清,分別不息,於是迷失了真實的自我,把本有的佛性給埋沒了。我們學佛,一定要相信自己有佛性,如果不相信自己有佛性,我們還學什麼佛呢?
佛在法華會上告訴大眾:只有一乘是真,餘二皆方便……結果法華會上有五千人退席,有的貢高,有的自卑,過與不及都不對。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有佛性,把佛性從五欲六塵中開發出來,只要佛性一抬頭,自己就是佛了。佛是什麼?佛就是覺,生命覺醒了就是佛。覺悟了的人,心態改變了,一切都隨之改變。古人說得好:還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人還是原來的人,但生活的感受上完全不一樣了。人有了覺悟,心量放大後,抵抗力加強了,生活上縱有小小的不如意,對佛性抬頭的人來說,不會造成壓迫感。因為他的生命力加強,影響力、感染力擴大,親和力提升了,就會發揮同化力。什麼是同化力呢?就是能夠把別人變成自己,也即是禪宗所謂的「以心傳心」。
六祖見五祖時,五祖問他「你來幹什麼?」六祖說「唯求作佛,不求餘物」我來的目的只要作佛,別的都不要。為什麼要作佛?因為自己本來是佛,只是被六塵埋沒了,自己本來有個無價寶珠,卻忘記了它的所在,想藉佛法把它開發出來,如此而已。
我一向勉勵大家要熟讀六祖壇經,在禪刊上也曾經陸續刊出了會友們研讀六祖壇經的心得報告,因為壇經裏面的文字講得很坦率、很明白,每一句話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得到,讀了照著去做,就可以減少煩惱,增加生命力,使你充滿喜樂。
所以,我們修行學佛,第一個是「信」字,要肯定自己已具備甲種公職候選人(總統)的資格,然後去參加競選,有佛性的人,只要努力得夠,都可以成佛。至於有些人不能成佛,是因為他沒有得到方法和要領。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方法對了,就能成佛,並非像公職候選一樣,只能選出一個人來做總統。
佛陀說法,說的都是成佛的方法,佛是不談理論的。惠明追趕六祖,領悟以後問六祖:除了以上的吩咐,還有什麼密語密意沒有?六祖說:汝若反照,密在汝邊。如果有的話,也在你那邊,不在我這裏。
法華經裏有「三車」「窮子」的比喻,其他如華嚴經、涅槃經、金剛經等,由於我們看不懂,就認為它裏面有密語密意,實際上對佛來說,並沒有什麼密語密意。相反的,佛還唯恐我們不懂、不明白。不僅是佛經,其他的宗教經典也是一樣,因為他所體悟的生活境界,和常人的生活境界大不相同,所以即使他用很明白的話對你說,還是沒有辦法溝通,因為我們和聖者的境界有差距。
在祖師語錄裏說「你有柱杖子,我給你柱杖子;你沒有柱杖子,我奪卻你柱杖子。」在基督教馬太福音十三章裏,耶穌說「你們有的,我給你們更多;你們沒有的,我奪走你們僅有的」,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懂,就認為這是密語。老子說「谷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懂,是因為我們有障,如果照著成佛的方法,消業去障,見性成佛,把境界提升了之後,就不難懂了。
總而言之,首先要肯定自己有佛性,自己已具備成佛的條件,不成佛是自己埋沒了自己,自己污蔑了自己,是自己的覺性不夠,不成佛是自己的罪過。
(二)要正信因果
我有個朋友,曾經研究佛法多年,他說:佛所說的很多話,是可以立竿見影的,但是佛講的因果法,我覺得是不能立竿見影的。他又說:我曾看過你的講詞,你說你講的話,都是可以求證的,因果你能求證嗎?我見很多人做壞事,既不道德又不榮譽,但是他卻財大氣粗,享受不義之財,還很神氣,這種人為什麼不見他遭受惡報呢?
我說:果報通三世,你看不到因果報應,是因為你粗心大意,如果你是個修行人,很誠敬、很細心,像老子所說的「虛極、靜篤」,你就會看到了。
我們學佛法,不能不相信因果,不信因果將會給自己製造煩惱、帶來痛苦、造成毀滅。修行人是活在因果裏,你做每件事,都是立刻就受報,「錯誤必生煩惱」──你只要有錯誤,立刻就有煩惱。好像有人專門在一旁輔導你、教育你、不要你犯錯似的,所以當自己犯錯受報時,那是大大的榮幸,那是好事,不要氣餒。曾經有不少學法的朋友說:沒學法以前,做了錯事還沒關係,現在一做錯,馬上倒楣。我說:恭喜你!你是佛祖的選民,你被佛陀選中了,你的前程光明遠大,你應該高興才對!
這個朋友又說:你講的那些道理我都懂,你說的因果如何立竿見影呢?
我說:這是可以求證的。譬如現在住的公寓,並排或上下兩戶規格相同,一戶是用勞心或勞力的血汗錢所購買的,另一戶是用昧良心,做壞事的黑心錢所買的,兩戶的格局相同、燈管相同,但是室內的氣氛卻不相同。用黑心錢買的房子,裏面燈光暗淡、晦澀,是低氣壓、不開朗、不調和,有點陰慘慘的。他如果感覺不對,再換個房屋,搬了家仍是一樣,因為他的錢來得不道德、不仁不義,那是罪惡的象徵,所以住下來便不順暢、不健康。不只是他這一家,任何一個人用黑心錢去買房子住,都有這種現象。你想驗證我的話,現在是科學時代,你拿個測光儀,去測量他家的燈光,就知道有差距,如果不是這樣,你可以朝我臉上吐口水。他問:還有沒有?我說:有!他家的小孩子會跟他越來越不調和,原來是很乖巧的,現在處處跟他作對,為什麼?因為人人都有佛性,在表面意識雖感受不到什麼,但由潛意識裏會感受到他父母的行為拖累了他、玷污了他,於是發生了反抗的意念,為什麼反抗?他自己也莫名其妙,就那麼自然地發露了。如果你老兄不粗心、不大意,不心浮、不氣躁,可以細心的去考察、去驗證啊!
他還要我再說,我說:太多了,我說了你也不會照著去做的。
很多人不信因果,等報應到自己頭上來的時候,才知道可怕,那時已經晚了。歷史上有很多因果的紀錄,絕不是我們在強調,如果我們很細心去觀察的話,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果的聚合,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因緣果的網狀交叉所形成的。我們人人都活在因果裏,我們怎麼能不相信因果。凡是不信因果的人,對他的生活、生命就處理不好,處理不好,便遺禍給他的後代,想想這是多麼愚昧的事,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
(三)要信佛的真實語
前面說的那位朋友,他的兒子在大學當助教,也曾對我說:佛的話是對的,但是得研究透徹以後才能相信,研究不透徹就不能相信,因為那叫迷信。
我說:你這話很理性,在邏輯上沒錯,可是在事實上通不過。佛法是不是迷信,最好的辦法是看那些有學識、有道德、值得你尊重的人,看他是不是信佛?如果他信佛、學佛,你就跟進,那是不會錯的。因為佛法無量無邊,人生有限,無常迅速,如果等你研究透徹以後才去信,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他說:你舉個例子給我聽。我說:可以!比如義大利的物理學及天文學家伽利略,他首先發現太陽黑子,證明地球繞日運行;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首創地動學說,著「天體之運行」一書,此二人皆因觸怒當時的教廷而冤死獄中,這還是近幾百年前的人。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說世界有恆河沙數那麼多。佛又指著一杯水說:這裏面有八萬四千隻蟲……那時候沒有天文學,沒有天文望遠鏡,沒有電子顯微鏡,誰會相信有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世界?一杯水裏又怎會有八萬四千隻蟲?當時的恒河中,死牛、死馬、死人……都往河裏拋丟,若講細菌何止八萬四千?經過二千幾百年以後,今天科學不斷的演進,人類發現宇宙中的銀河星系,據說有四萬個以上,還有些科學家卻說:這些只是零頭。我們暫且不說宇宙的銀河系有多少,就以我們住的這個銀河系來說,只看正面的星球就有二千萬個,如果拿二千萬再去乘以四,加上幾個零,那豈不是超天文數字了嗎?華嚴經所說的梵網世界也無法道出佛的宇宙觀,何況你想要完全研究明白以後再去相信,那怎麼可能呢?
所以,我們要相信佛的真語、實語,因為佛所說的話,不但是合乎科學,而且是超越科學的,不必一定要等懂了之後才去信,只要看看那些學問、道德比我們強的人,他都已經相信,我們就可以省心省力的跟進了。
二、願
願是心願、願力,是一種生活意願的嚮往。玄奘大師西天取經,來回總共十七年;去程花費了六年,回程也走了六年,在印度學梵文停留了五年。過去到印度去取經的,不止玄奘大師一位;同樣的,外國人也有到中國來的。由於絲路之旅艱險困苦,來時已是九死一生,回去更是難以倖免,有人乾脆把先前的意願打消,就地落籍了。在華北及新疆一帶就有波斯人、希臘人、以色列人……最古老的猶太教,他們用羊皮寫成的聖經,就是在中國的河南開封發現的。玄奘大師為什麼不畏艱險困苦,拚死也要回來?這是他老人家的願力,支持著他完成了最偉大的使命。
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而且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普賢菩薩稱大願王,彌陀大願……都是榜樣。修行若沒有願力,就不能激發心力,也就不能發揮生命的最高價值;不能發揮存在的價值,人活著便沒有什麼意義,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有深宏大願。
有些人我問他:你學佛法為什麼?他回答說:好玩啊!看到別人學,我閑著也是閑著……這樣的動機是不大容易成功的,一旦遇到困難、遭到挫折,他就會起退心,他就不學了。必須是認定目標、下定決心、堅持願力、百折不回的人,才能終抵於成。
修行發願,雖是我們生命的嚮往、修行的使命,但隨著個人的根器,而有著不同的成就。發願為眾生而學佛法者,成佛的機率就高;決心為了斷除自己的煩惱而學佛法,效果也很大。不管發什麼願,一定要全身心、全人格、全感情、全理智的投入,如果沒有這種意志和願力,做什麼事都不會成功。
願力加上意志,力量是很大的。民國以前有位乞丐名叫武訓,他雖是個要飯的,但感受到不認識字的人太苦了,於是他立下大願要辦個義學堂,這在當時不是癡人說夢嗎?自己連三餐溫飽都有問題,那有力量辦義學堂?但是憑著他的願力與意志力,結果他真的把義學堂辦成功了。他每天將乞討所得的錢,丟進一口井中,經過了十年、二十年,有一天,他請人把井裏的錢都撈上來,地方上的士紳受了他的感動,大家都伸出贊助之手,於是武訓義學堂就辦成功了!
越王勾踐為了復國雪恥,臥薪嚐膽,身為一國之君,他原本可以享樂,卻選擇了吃苦,他是有願力的。佛祖釋迦牟尼更是因為有大願力,拋棄王位,雪山六年苦行,最後於菩提樹下成佛。所以說人活著要有使命感,要有願力。最高的願力是悲天憫人,是眾生與我一體的願力,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從大圓覺海之中流注出來的,自己和一切眾生同一根源,生命的本質完全一樣,我們要善用原本自心的能源。在修行的途中對境起意,那並不是罪惡,因為我們就是要來世間學習、鍛煉的,只要不執著即可。因為有了執著的人,所有願力都是為自己,這是一大錯誤。有人說「我要發財,我要超過某某人,有了錢可以做很多功德!」這是個妄想,這是不可能的。你看某某大財主很有錢,但你並不曉得他祖上所累積的功德,以及他前世的修持,說不定他是個墮落的天使呢!事事都有因緣果,你怎麼能輕易發大財?這種我執的願力必然落空,那叫自不量力。如果我們的願力是宏大的、是大公無私的,是理想而不是妄想,那是可能實現的。你的所做所為如果能使鬼服神欽,那你一定會成功、會圓滿,因為佛天都會護佑你。
三、行
行就是實行、實踐,去做才會有結果,才會成功。所謂「行者常至,為者常成」,一切的創新、發明,都是做出來的結果。你若是只說不做,怎麼可能有成呢?
(一)學法是唯一的興趣
我常說學法不難,你只要把學法看成唯一的興趣就會成功。對自己的工作,不管有沒有興趣,你都得做,人是活在責任義務裏,不工作怎麼行呢?你有了家庭、孩子,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得照顧,那是你的責任嘛!
除了責任以外,你如果還有時間,還有別的興趣;有人喜歡下圍棋,有人喜歡打保齡球……有的人興趣更多,喜歡美術、書法、唱歌、跳舞、游泳、打棒球……那表示他的精力很旺盛。假如有人把學禪當作他唯一的興趣,學禪就可以使他改變氣質、改變心態,感覺很舒暢、很自在,沒有任何興趣可以取代,那他這一生就能成佛。什麼是上上根器?這個就是,上上根器就是他有心力、有意志力,他能夠全身心、全感情、全理智的投入。
所以行就是去做,而且是恒常不斷地做。有些會友有時間就抄寫老師的講詞,越抄精神越好,安祥度加深。有人打電話問我:老師啊!這件事我很難理解!我說:我也不知道,你做了你就有體會,這與我無關,你如果不做就不會有這種感受。所以「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知道了而不去做,那和不知道有什麼兩樣呢?
修行,保持安祥的唯一要領就是不著相,只注意自己的責任、義務,應該做的就去做,那不會影響安祥;如果不該想的你去想,安祥遭到了破壞,它就消失了。
(二)常見自己過
行可以從近處、小處著手,有些人眼高手低的說:我要救蒼生於水深火熱,愛說笑!你沒有那個力量,你不如從救自己做起。我記得幾年前,我把六祖壇經摘錄了一段,現在已譜成安祥禪曲了: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你要學道的話,沒有什麼妨礙,你昨天怎麼過,今天還是怎麼過,過去吃什麼,現在還是吃什麼,無須改變,沒有關係的。
「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學道要常見自己的錯誤,不要挑剔別人的毛病,你常說別人的不是,會給你自己帶來煩惱;如果常常發現自己不對、改正自己的錯誤,自己便會減少煩惱,丟掉一個錯誤就減少一分煩惱;你發現別人一個錯誤,你就增加一分煩惱,你發現所有的人都錯,那你煩惱大了,簡直就活不下去了。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把一切是是非非的心都去掉,煩惱就沒有了。你很多年沒有反省,累積的錯誤沒有消除,煩惱一大堆,你如果老早把錯誤改正的話,既不耽誤你的工作,也不影響你的正常人生,你何必自尋煩惱呢?
(三)力行杜漏
我們修學安祥禪,雖然不講戒定慧、貪瞋癡,不制定很多戒條,但我認為只要做到「不可告人之事,斷然不為」,這個就足夠了。
曾經有人對我說:老師啊!安祥真難保持!我說:你會不會生氣?他說:會!我說:生氣怎麼能保有安祥呢?在杜漏歌詞裏講:怒火能燒功德林,你知道了就不應該生氣才是。你叫我老師,就要如說而行,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你照著我的話去做,若是吃了虧,你可以向我抗議;你沒有依照我的話去做,你也不必叫我老師了,你叫老師幹什麼呢?
你們回想一下,當你生了氣以後,照照鏡子看,你的相貌都改變了,身上也好像加重了東西,走起路來,絕不會輕飄飄的,而且呼吸粗濁,吃飯沒有味道,說話不對勁,看什麼都不順眼,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那多難過啊!
生氣、發怒,會使生命力立刻降低,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好處,生氣能改變什麼?什麼也不能改變,不如注重調和,保持安祥,發揮佛性,學習包容,去掉個性,不和任何人作對;只要自己心態能夠改變,外在的一切就會跟著改變。我這樣說,是實在話,一點都不誇張,你自己改變了多少,就會發覺別人變了多少,你用安祥心態去看當初你所討厭的人,看起來也變得很可愛,不討厭了,做了就會知道。所以「行」是很重要的。
四、證
證是由信而發願,從發願而實行,認真去履行之後,證明了修行不會落空;證明了信、願、行有了結果,是圓滿成功的,這個證在佛法來講便是證果。修行得到結果,就是有了果位,果位是聖人的境界,凡夫不知道,無法推測。但站在「有學」的立場,對「證」應有三點認知:
(一)真獨立
聖人證得了什麼?從佛經上做個簡單的說明,聖人進入了不二法門,他是真獨立的。真獨立就是物我一如,宇宙萬物都是一體的,都是自己,除了自己沒有別的。也可以說沒有我;有我、無我,在不二法門裏是相等的。
為什麼我們強調不二法門?西方學者說生命的最初形態是「靈子」。現在的英、美、德等國學者也都有這種說法;在希臘的哲學家叫它做「生元」──生命的單元。生命的單元是什麼呢?這很難說明,用電子顯微鏡也看不見。如果我們用借喻法來說明生命的單元是什麼,就很容易明白了。比如說,我們生命的單元是一粒水分子(H2O),這個氫二氧的水分子,到處都是,而且不論遠近,所有時空中,都是全同,完全一樣,毫無差別,如果說有差別,那是異化現象。水有三態,人有幼、少、青、壯、老、死,但在人的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別,一如水不論是液體、氣體、固體,H2O的濕性永遠不變。
所以,嬰兒房的嬰兒差距就很少,再向上推到父母未生他以前,那就完全沒有差距,因此,自他不二,人人都是自己。
見性成佛的人,他只認同佛性,佛性是金剛不壞的,是在塵不染的;雖然我們的表層意識很複雜,但是沒有污染到自性,沒有污染到佛性。能夠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指的就是佛性,當佛性突出的時候,就是真獨立。真獨立者沒有一樣東西跟我是對立的,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我,沒有一樣東西跟我有差距,全體都是我,到了這個境界,他的親和力、同化力能夠高到頑石點頭,器世間不會動的東西,偶而也會動。
中國的哲學家說「一本萬殊」,佛法講「一多不二」──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現象有多,本質是一,這很接近本體哲學的概念,但它比本體哲學更精細,已到了自他不二,完全不分別、不執著的心態。現象界種種差別,來自我們的執著心,如果不執著自我本位,不以自己的好惡心去衡量外在的一切事物,一切外在的事物便都很調和。
各位在修行過程當中,總有心境最好的時候,當你心態最好時,會發現家中每一種東西,都有淡黃色的後光,它都有生命,那是沒錯的。所以一個修行成功,證了果位的人,他是真獨立的,真獨立所發出來的情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所有眾生無條件的同情,對眾生的痛苦,有感同身受的同感。見性成佛的人,別人就是他,他就是別人;除了別人,沒有自己,這就是真無我,真無我就是一切都是我、就是大我。說真獨立,不是相對的獨立,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獨立,到此境界說個獨立都是多餘。
(二)真自由
證果的第二個特徵是真自由。未見性的人是相對的自由,甚至是不自由。證果以後是絕對的自由,生、死、苦、樂都是自由的;你要他痛苦,他不痛苦;你叫他哭,他反而笑,他是自由的。你所設的一切圈套,一切障礙對他都不會造成困擾。
(三)真平等
證果的第三個感覺是真平等。金剛經上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因為是「一」,不得不獨立,不得不平等。世俗人的喜悅、快樂是建立在許多條件上,如果缺乏了客觀條件,便快樂不起來,但是佛的快樂就是快樂,是絕對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條件的。
佛一出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大家別誤會「唯我獨尊」的意思是你們都得聽我的,我是老大,不是這個意思。在古德語錄中說「佛是傳語人」,給誰傳語?佛代表宇宙本體傳話,宇宙本體不會說話,用不著說話,沒有物件說話,成了佛的人就來代替宇宙本體說話,宇宙本體只有一個,所以說唯我獨尊,也是「是法平等」,一切平等。
五、結論
禪是最直接、最快速成佛的速成班,大家能夠相信自性是佛,擴大心胸,堅定願力,認真、努力的去淨化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實踐、去做。在不二法門裏,做就是不做,不做就是做,煩惱即菩提,有念即是無念,有相就是無相,「言語道斷,非去來今」。大家能保持住現在的心態,絕對能夠到家,就是入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