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26 06:05:09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3/26 06:04:19   編輯部 報導

 

七支坐法

堪布卡塔仁波切

 

經典上說,我們要找一個不會傾向左或右、前或後的舒適位子安坐,因為這種傾斜會導致體態上或身體系統上的運作不平衡。
  我們舒適地坐著,把位子擺平,然後我們需要一個傳統上稱為禪墊的東西。通常在西藏,打坐的人會使用一個四、五指高的方形坐墊;但依個人的身體比例,也有些人需要更高一點或矮一點的墊子。我們臀部的後半邊坐在禪墊上,將身的姿勢調整到最佳、最穩適的狀態,然後打直背脊。
  在禪墊上坐好後,把腿放好。如有可能,採金剛跏趺坐。這個坐姿不甚容易,若行者不適應,也可采普通雙腳交叉(單盤)的菩薩坐。金剛跏趺與單盤以堅定穩固之意義來說,就是一種如如不動之坐姿,這是身體的第一個姿勢。
  第二個姿勢稱為上提。雙腿盤好後,臀部前後稍動把姿勢調好,然後閉緊肛門的括約肌(提肛),不要呼吸,用一點力將腹部和內臟往上提,接著緩慢地鬆馳下來,回到原來的姿勢。
  若我們以外在觀點來談論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修心的話,則此姿勢可以持住我們身體的命氣和熱能,對身體的健康十分有助益,因此它也絕對可以增長心氣,進而調伏我們的心。
  第三個姿勢是兩手拇指的指尖頂著無名指的第一或第二指節之關節處(第一指節是指手指與手掌交接之處)。拇指依個人所感覺最自然的方式而決定頂在第一或第二指節之關節處,但不要放在兩個指關節之間,然後手指合起,輕輕握拳,手心向下,擱於雙膝之上。
  不論你採取何種自認為最舒適自然的姿勢,重點都在於你的背梁要挺直,而膝部則要儘量貼近地面。若你所有的姿勢都很正確,也都做得相當不錯的話,便要儘量放鬆,不要使力,唯須把手肘與手臂儘量拉直。這對撐直骨架有很大的幫助,但它並非要把肌肉與皮膚拉緊——肌膚要松,但骨架要挺。
  倘若你的背無法挺直,膝部要貼到地面也有困難時,便要稍使點力撐直手臂,這樣會使膝部更為貼近地面,脊樑也會因而更加挺直。
  至於第四個姿勢,我們或許會注意到,縱使有時手臂撐直,我們的背脊仍然有些彎曲,或整個人有些萎靡不振的樣子,這有可能是由於我們放在膝上的手擱得太前面的緣故。若我們繼續依此姿勢坐下去,則縱然手臂是直的,姿勢也會越來越差,而背部也會越來越彎;若是這樣,我們便要把脊樑挺直——維持這樣一個挺直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把背部下面斜接骨盤的部位挺直,縮小腹,消除背部下麵凸出的地方。
  第五個姿勢談到的是眼睛的投射。我們不必特別作意,以致眼睛成了鬥雞眼。我們只要把雙眼的焦距放在鼻尖上,眼光由此直下成一直線,投射在距離我們前面一肘長的定點上即可;縱使我們直上頸部的背梁是直的,頸子仍有可能左右或前後歪斜。保持眼睛如此直視,可助頸子不致前後或左右歪斜。
  第六個姿勢是把我們的舌頭平放,然後稍稍緊抵上顎。這樣做時,舌頭要稍為卷起,頂住上顎的中央(不要頂在上顎的最裏面,也不要頂在最外面的門牙上)。就像其他所有的姿勢,這個坐姿也有馬上可見以及長遠的效果。馬上能得到好處是,若我們以這種方法將舌頭放好,便不必一再費力地吞咽口水而遭干擾,而且也可以防止咳嗽。
  第七個姿勢是,或許我們的頸子已經很直,即便眼光向下的投視讓它基本上已經非常直時,它仍有可能向前伸或向後仰的幅度過大。為了避免這點,我們便要稍為縮下巴,輕輕壓住喉頭,這樣子,我們的頸椎便能與背脊排列成一直線,形成一個非常正確挺直的姿勢。
  以上就是禪修的七支坐法,在各種不同層次的教法中,均十分受推崇。
  由於有些人不習慣這些坐姿,或由於個人身體上的彈性不同等等,因此,有些人便會較其他學得快些或做得好些。但不論有什麼差異性,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完全瞭解並學會每一個姿勢,在禪修時,儘量讓自己做得準確無誤。
  姿勢若不正確,會產生什麼壞處呢?舉例來說,在打坐時眼睛若一直向上凝視的話,剛開始我們或許會覺得很明亮、很舒服,而且以光明的觀點來看,會自認這樣才對;但過一陣子後,我們會產生疾行或飄浮的感覺,並且易於陷入瞋怒或沮喪的情緒中。由於身與心之間的關聯,拙劣的姿勢便很容易引起這種情緒或習氣。
  打坐時若有點彎腰駝背,可能暫時會覺得輕鬆舒服,但我們是以修行的方式在調馴心性,因此 若繼續以這種姿勢坐下去,據說會導致產生更大的無明――我們會變得更加怠惰昏沈。
  依照我們體內生化的組成與運作,它會產生種種不同的習氣與情緒:打坐時身體若偏向右邊,易受快樂的情緒左右;或偏向左邊,則易生不愉快的感覺和干擾。當我們向左或向右傾斜時,不同的情緒會增強而產生不同的覺受。我們若對此有所瞭解,便能看出身體的姿勢對打坐的重要性了。將此七支坐法牢記在心,並且運用它正確訓練自己是很重要的。在這些坐法中,若我們一項也不利用的話,則這將是自己修心上的一大缺失。剛開始時,我們要把這些姿勢做好也許不太容易,也不舒服――我們也許要吃點苦頭,費點力氣,但長遠來看,它絕對值得。
  正如我們上面所舉的例子,要把筆、紙、心、手、眼等湊在一起工作,大家可能會認為是件費力麻煩的事,但有時我們認為麻煩的事情在實際上並非如此。倘若我們能把所有的機能組合起來,正確地表達一個重要的訊息,則所謂的麻煩,其實是很值得的一件事;但反過來說,若我們不經過這些困難而行缺其中一項的話,則重要的訊息便無法完成了。
  同理,七支法可助我們有效地修心,獲致更大的安寧與清明。
  在修定與調心上,我們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倘若別人所用的禪修技巧與我們的不盡相同時,就基礎禪修來說,這並不代表他們與我們的便完全相異或甚至有誤之處。舉例來說,培養心的覺性和專注的方法中,我們可以借助某些東西,例如點、光、種子字等。雖然這些都不是最有效益或最方便的方法,但一開始,我們卻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它。在一個新的情況中,它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新鮮好玩,或覺得容易專注,但基於以下兩個原因,它也並非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個原因是,當我們的心在由有念變為無念的漸進過程中,要捨棄對物質具體實存的執著,進而了悟無實之性,或無所依緣,是件不容易的事。倘若我們對某種影像太過熟悉,而無法認清它並非具體實存時,雖非絕對一定,但也有可能造成我們的障礙。第二個,我們認為這些禪修的對境之物並非最佳的一個原因,是由於它並不是一樣特別自然真實的東西。它存在於我們自身之外,就某方面來說,它有點表面化,在一開始的熱忱消退後,我們便不會再想用它了。
  我認為最有效益,也最自然的禪修方法就是數息。從我們出生那刻開始,直到我們咽下最後一口氣,呼吸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我們不斷地呼吸,與它關係密切。想到其他方法可能出現的缺失,我想數息還是不失為一個最有效益的方法。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