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1/21 08:52:22
|
尊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 | |
學習次第 : 進階
《心經》的要義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獅吼音•開示集
時間:2007年12月21日
藏王松贊干布時,迎請譯師翻譯般若部的各種經典,包括十萬八千誦、八千誦等多種版本。當時即譯有《心經》簡本,並訂定簡本代表有關“般若部”法教的精華,應廣為持誦。噶當派多位祖師撰作各種注解,加以發揚。我們現在念誦的是梵文版的《心經》,為什麼要念誦梵文版呢?這是為了感念印度聖地的德澤。
經中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以唯心來說,一切色相都是空性的,雖然顯現了,但卻沒有自性,不是固有的實體;由於不是固體的,因此能顯現。色相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它的本質是空性的,也就是無中生有,因為無所以有。以空性來說的話,無根、無基,這是一種無的空性。經典中談到各種不同的空,空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等,也提到各種比喻,例如:如夢、如幻、如泡影等,指出一切都只是因緣和合,不是實有的。一切色法、一切有相,加以觀察分析時,都沒有自性。透過觀察分析,我們開始對物質實有的觀念產生疑情,進而瞭解物質非實有。
以五蘊當中的色蘊為例,這好像容器中的水,若沒有容器,就沒有容器中的水。五蘊都是如此,都如同水,若沒有執著的容器去盛放它,容器中的水就沒有存在的基礎。“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從見道位來說的,指一切都不落二邊。“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這是由修道位來說的。從這裡一直到“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指一切都是不成立的,能證和所證的智慧都不存在。總之,在聖位時,我們會看到一切都沒有世俗諦的顯現。因此,菩薩們安住於般若法而到達彼岸,即達到涅槃解脫。
之後,又說了大明咒,因為從凡夫到成就菩提,我們必須升起智慧,因此“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由資糧道、加行道、資糧道到修道,一步步往上進階。“嘎喋,嘎喋”是資糧道與加行道,“巴惹嘎喋”是見道,“巴惹桑嘎喋”是修道,“菩提索哈”是證得菩提。所以,這咒語時由下道步步往上,讓我們的心不斷進展,直到最上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