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8 16:15:13
尊貴智敏法師
學習次第 : 進階

 婆羅門思想與非婆羅門思想

這裡我們下一個總結,當時印度的學說,把它歸納起來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婆羅門思想,就是保守的思想,“認為宇宙是從一個根本的‘因’轉變而來,即所謂因中有果說”。這種是哲學的問題。我們希望在座的,有些是文化很高,大學畢業生,有些可能是初中水準,也有一些可能是還不夠初中水準的,像這些問題是比較深的問題,我們學佛教裡邊也要接觸到的。但是現在你聽到之後,能理解的就理解,不能理解的暫時放一放,問題也不大。我們還是稍微講一下。

我們說,一切哲學,都要追究人生的、宇宙的真理,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個宇宙、人生哪裡來的?都歸到有一個根子,從這個本體產生現實的現狀。基督教就認為是上帝,上帝是最根本的,他不要人造的,本來天然有的,是萬能的。從他創造這個世界,又造人,又造什麼。他造人,第一個是亞當,是用泥巴造的,最後看到一個人太孤單了,把他的骨頭拿一根出來,造了夏娃,陪陪他。因為他們要吃東西,那麼就造了一些雞、羊,造了一些給他們吃,這是基督教關於宇宙創世的一個說法。那麼其他的哲學,也有歸於物質的,也有歸於精神因素的,像印度的一個外道。

現在我們說,哲學上很占勢力的,黑格爾,他的哲學。他也是講的什麼?講的是,我看是看過印度的那些哲學,他就講的跟印度外道方式差不多。從一個基元的東西慢慢演化演化成整個的世界,反正他們認為世界的根本只有一個東西,不是物質的,就是精神的。上帝是精神的,現在的唯物主義是物質的,從最細的、基本的物質,慢慢慢慢發展發展成為現在這個世界,那麼這樣子就是,唯物論,唯什麼,都是有一個唯字的。

那麼這裡,婆羅門的教義,它是一個根本因——“梵”,是他們的跟上帝一樣的一個東西,是根本因轉變為這個世界。這是因中有果,這個因裡邊就含有那些,整個世界就都在裡邊了,最後要解脫,把世界回復到那個因上面就完了。這個我們等一會要介紹的。那麼他們以這樣的理論來指導他們修行的方法,實踐的方法呢,他們以修禪定為主,通過修定去認識那個根本因。他們這個根本因就是梵。

我們大概講一下,他們認為宇宙原來是一個清淨的、無染的、很好的、美滿的一個世界,那是一個大梵,整個就是一個梵。那麼人,這個人我跟梵是合二為一的。後來,人因為他有煩惱,把他捆住了,變了很多的小我,一個一個受生來了。那麼你要求解脫,有小我就要有貪瞋癡——他們也是講這一套,要造業、受罪等等。那麼你要解脫,把小我解放,回復到大我,那就是得到他們這個。怎麼樣子解放?禪定。所以婆羅門教對禪定非常之講究。也是,現在很時興禪定。

現在我們說,印度婆羅門裡邊禪定功夫很高的現在還有,有一位世界聞名,自稱薄伽梵的,他的師父的照片我們看到過。他們修禪定的方法,通過禪定,去認識那個根本因,這樣子就解脫。回復到他原來的根本因,達到解脫境界。這是他們婆羅門的學說。

非婆羅門思想

第二種就是後面產生的反對婆羅門的非婆羅門思想,他們裡邊,有些複雜了,有的人認為——“多因積累而成。”因為婆羅門主張是一個根本因;他就反對,不是一個因,很多因成的,那麼“因中無果”,他這個是反起來的。婆羅門說因裡可以——本來就含那麼多果,所以從一個因裡邊可以創造世界,這個世界本來是一個因裡邊已經含有的。他們就否定它,因裡沒有的,是其他的因素一起合攏來才產生這個果。

這個學說,他們拿來修行也分了兩種,一種是走苦行道路,一種是享樂派。這是前面這六派裡邊的兩種:一種是講現世享受的,反正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斷滅的,修行也沒有用的。一種就是說拔業,要消除業,其他辦法沒有,只有受——幹受,受完了就解脫,這是修苦行。那麼總的來說,印度就是這麼樣子的情況。

節選敏公上師《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第一講》)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