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7 11:47:04
|
尊貴雪歌仁波切
|
| | |
學習次第 : 進階
至尊恩師如是修
仁波切給大家的新春賀禮---六年前行加強功課
至尊恩師如是修,我欲解脫如是行
--------------------------------------------------------------------------------
編者序: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下午),仁波切給大家一個新春賀禮---六年的加強前行功課,並告訴大家這功課的源頭、這功課具有何種殊勝、爲什麽現在才給這個功課、爲什麽需要在前行方面加強、如何做這個功課…,如同口訣教授,彌足珍貴。既為口訣教授,實在應把仁波切的教授逐字逐句記錄下來,但因篇幅有限,只好精簡的摘錄仁波切的開示,分次與同修分享。同修們最好還是上我們的網站,聼仁波切的完整聲音檔。目前仁波切還在講授如何跟著儀軌觀修,等仁波切講授結束,我們會出完整的文字檔,撥上網及印成冊,方便同修們使用。目前學會已針對這次仁波切講的功課印成「道次日常實修儀軌」,歡迎同修索取。
--------------------------------------------------------------------------------
源自宗大師《廣論》的修習軌理,最適合在家人的修習
--------------------------------------------------------------------------------
上星期我講了一個從今年開始做功課的六年計畫,有同學希望能把功課解釋一下。
首先,介紹一下源頭。爲什麽要做這樣的功課?我為什麼這樣想?以前,我自己在寺廟裡做功課,以及我所接觸的各個老師、大德、修行者,他們做的功課,我常常看他們怎麽做。我在三大寺學習的時候,自己也有做功課,就像我今天給你們的這類功課差不多,只是廣、略的差別而已,我覺得非常有幫助。還有這個功課,特別是學佛的在家人,也是能夠可以做到的,所以我就把簡單、重要的抓出來。
--------------------------------------------------------------------------------
這個功課真正的來源是什麽呢?宗喀巴大師已經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習軌理」講過了,在修依止善知識的時候,宗喀巴大師有說,在上座、下座這樣的一天當中要怎麼樣用功,這個宗大師在《廣論》已經有開示,然後,這一天當中修行的方法,不止在依止善知識階段,後面的整個暇滿難得、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奢摩他、毘缽舍那,不論哪一個階段都是一樣的這個修行方法,所以,我根據的源頭,真正是來自於這個。
--------------------------------------------------------------------------------
按照這個,我們三大寺有很多的大修行者都有按照這樣來修,還有,班禪大師特別造了《六加行》的功課。《六加行》有兩種功課,一種完全按照顯教,一種是顯密連接的,這是黃教裡,認真的修行者來説,他每天該要做的本身有一個儀軌。我是想,在家人如果要做班禪大師造的《六加行》的功課,一天就要好幾個小時,就無法做到。所以,就配合在家人、比較沒有時間的人,但是一天的修行裡重要的(部分)都有做到的話,這就非常好。
--------------------------------------------------------------------------------
編者前言:這期會訊繼續刊載仁波切對道次實修儀軌的解釋。上次宣講此實修儀軌的來源,這次主旨則是關於這個法的内涵殊勝。
新的農曆年開始了,學員們紛紛的忙著做仁波切建議的六年加強前行功課。許多學員爲了要趕“六年”完成,顯得焦慮不安,做功課時也變成在“追數字”。
仁波切有說重點不在六年完成,八年、十年完成都可以;重點不在數目,而是念歸依的時候歸依心有無生起,念懺悔文時追悔力有無提起。而且不是六年做完功課就不用再做了,我們一輩子、每天都要歸依發心、淨罪集資。 因此,如果有人因爲這個功課而倍感壓力,建議您重聼仁波切講解這個功課的聲音檔。
--------------------------------------------------------------------------------
這功課俱備成佛的因與緣
--------------------------------------------------------------------------------
我們要成佛就要具備因和緣,因、緣都具備的話,才有成果。因是什麽?是自己聞思修;緣是什麽?依靠佛寶、僧寶,在他們面前集資淨罪,這就是緣。
--------------------------------------------------------------------------------
所以,這個功課裡,念好咒語(《六字大明咒》)之後,從正行「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開始(到《功德之本頌》完),是因的部份;而從頭到《六字大明咒》完,以因與緣來説,是緣的部份。也就是說,在佛菩薩面前集資淨罪、祈禱,這就是緣;而因的部份就是從「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開始。所以,我們每天的功課裏面這兩個都有做的話,就是因與緣我們每天都種一點、種一點…種下去、種下去…,將來這個成佛的果報就很容易成熟。
--------------------------------------------------------------------------------
緣的裏面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上師相應法,一是對「上師與一切的歸依處無二無別」的情況下,在他們面前做七支供養。也就是有上師相應法,然後在他們面前集資淨罪,所以,緣的部份可以分這兩部分。這兩部分在功課裏面是連在一起的,為什麼連在一起呢?因為,上師相應法的意思是,我們對於歸依處那麼多的佛寶、菩薩,我們心裡想的時候,想這些都跟我們的上師宗喀巴大師無二無別,這樣就是上師相應法。這樣想之後,在他們的面前做七支供養、集資淨罪的時候,就變成又是上師相應法,又是集資淨罪。所以,前面這個部份,上師相應法與集資淨罪都有連在一起,而集資淨罪就是七支供養。
--------------------------------------------------------------------------------
上師相應法有的稱「上師瑜伽」,上師相應法、上師瑜伽在道次第來說就是依止善知識。我們累積資糧的時候,在上師面前做集資淨罪的話,就是最殊勝的一個集資淨罪的方法。所以,我們做集資淨罪的七支供養的時候,與上師相應法連在一起做的話,是非常好的。
--------------------------------------------------------------------------------
上師相應法的儀軌,一般黃教格魯派裏面,大部分共用的有兩個,一個是平常所說的《上師薈供》的儀軌,一個是《兜率百尊》。《兜率百尊》是按照顯教為主、沒有跟密乘連接的上師相應法。《上師薈供》儀軌的上師相應法是跟密乘連接的,所以真正要做上師薈供的話,就要先受無上瑜伽部的灌頂,才可以做。兜率百尊的儀軌,有的稱為《兜率上師瑜伽法》。所以,做這個功課的話,也可以說能成佛的因與緣每天都有做。這是從因和緣來說。
--------------------------------------------------------------------------------
這功課具足上師相應法、集資淨罪、自己聞思的圓滿次第
--------------------------------------------------------------------------------
以上是以因與緣來分。或者也可以三部分來分:一是自己聞思修,二是上師相應法,三是是集資淨罪。也就是說,這個功課包含有上師相應法、集資淨罪、及整個佛法上的聞思修的一個次第。這三個集在一起,每天做這個功課,可以說是非常、非常圓滿的一個功課,因為,這三個缺一不可。如果我們只有上師相應法,自己聞思修的部分沒有做,在上師前面集資淨罪的部份也沒有做,也不行;只有做上師相應法、集資淨罪,沒有聞思修,也不行;有聞思修,沒有做前面兩個,也不行。所以,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
以上師相應法來説,用《兜率百尊》的儀軌是最好的。因為,不管有沒有修密乘、有沒有灌頂都無所謂,大家都可以做。而且,也沒有危險,因爲有的功課密乘才可以做,做的時候也有很多規矩,比如,做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守什麼戒,不守這樣的戒不允許做,而《兜率百尊》的上師相應法,沒有這種危險。
--------------------------------------------------------------------------------
另外,以集資淨罪來説,最殊勝的集資淨罪就是七支供養,除了七支供養以外,沒有一個比它更殊勝的集資淨罪的方法,所以,這個功課裡也有集資淨罪(指《兜率百尊》)。還有,集資淨罪與上師相應法連在一起,是殊勝上面又更殊勝。
--------------------------------------------------------------------------------
再來,我們在佛法上聞思修,像道次第這樣的法是最圓滿、最有次第、最精準的一個法,所以我們現在念《功德之本頌》及《功德之本頌》之前法王寫的幾個祈願的偈頌(《十七班智達祈請文》),這些可以說是我們所要聞思修上最圓滿、最殊勝、最精準的一個法,所以,這三個在我們的功課裡都有具備。#
----------------------------------------------------
編者按:前兩次分別放仁波切對日常功課的解釋,有關於他編訂功課的源頭,及這個功課的特色。此篇則放仁波切對大家做這功課的叮嚀:對法理有認識,做功課才有意義,大家不要因噎廢食,爲了做功課而省掉思維法理的學習。而且加強前行的功課不是做完就不用做了,仁波切引克主傑的説法:前行要做到生起菩提心、空正見才算“畢業”。
另外,因爲很多同修跟仁波切反應:在做六年的前行加強功課時,如果一天裏分段做,每一次都須從頭做(即每次要從實修儀軌的功德增長咒開始),這樣壓力很大,一天該做的數量會做不完。因此,仁波切慈悲,如此開許:一天裏最少有做一套的實修儀軌,最好在早上做。而前行加強的部分如果時間不夠,一天不能一次做完一天的份量、需要分開做時,可直接做,不必再從頭(功德增長咒語)開始。仁波切還囑咐:每天早上做完實修儀軌後,別忘了念一下《修心八誦》,提醒自己這一天以慈悲心面對周遭的衆生!)
--------------------------------------------------------------------------------
法理稍清楚,集資淨罪效果大;集資淨罪多,法理修習增信心
--------------------------------------------------------------------------------
我講過的佛法的道理不少,這幾年一直都有講,我相信有一些(人)在法理上也有點清楚,對於怎麼樣觀想;或對於法多麼珍貴,有一點體會;對於認識三寶是多殊勝、宗大師是多殊勝,有一點體會了。有了這樣的體會之後,我們就能開始做一些累積資糧、集資淨罪,沒有體會做的與有體會做的,差別很大。所以,有一點這種體會之後,開始認真做一點功課的話,一定是功德蠻大的。所以,我就想,這幾年大家在法理上已經持續學了一段時間,應該在累積資糧方面做做這些功課。功課上多認真一點的話,這對大家的幫助是非常非常大的,而從這裡又會幫助到我們學習的時候更有信心、還更會具足這些因緣。
--------------------------------------------------------------------------------
這功課只是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用功的所緣,這樣就會比較好一點。有一個所緣的話,你們就會覺得「這是我要做的功課」。不然的話,我知道我們有一些同學覺得「天天講法理,都沒有讓我們實修!」,有這種想法。這個想法可能有一點對,也可能他的想法裡面有很多誤解。一個誤解是,不了解我們這樣一直學習法理,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修行,這樣頭腦才有真正的進步。要不然,可能念珠念得差不多變小了、又變亮了;或者自己的這些法器用到變得怎樣了,好像功課做得非常認真的樣子,可是實際上,心都沒有變,而法器那些什麼都變了,這就沒有那麼大的意義嘛!但是,功課這個部份我們要不要做?要做。平常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一起帶這個部份,重點是法理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就一直花很多的時間在這個上面。剛剛我也有講,如果法理不清楚,做什麼功課也不會有什麼真正的效果,法理有一點基礎之後,做這些功課的話,它的效果才會出現。
--------------------------------------------------------------------------------
問:請問仁波切我們現在六年實修的功課,或是一般的四加行,在三大寺是哪一個階段開始修的?
--------------------------------------------------------------------------------
答:我們用「四加行」這個名字,是密乘裡修一個本尊的大的閉關(一年、二年、三年都有)之前要修的前行,這是密乘的前行,不是顯教裡面的。黃教裡面不可以說沒有,因為,宗大師也是跟著前面其他教派,其他教派當然都有根據釋迦牟尼佛的經、續,四加行是根據釋迦牟尼佛密乘的續部的經裡面,修本尊的一些法的時候,前面的一種前行,這就是「四加行」。當然,我們黃教裡面也會用這個詞,但是用的時候,我們不會那麼普遍的、不會那麼要求馬上要進入密乘;或者是一定必須要修一年、二年、三年這種本尊的閉關,因為我們加強的地方是,還沒有修密乘之前,先要有顯教的基礎,要有菩提心、空正見的基礎,為了這個基礎來說,我們也要修,所以,宗大師《廣論》裡面講的都是以顯教為主,不是講密教的。我這邊講的六年功課是根據宗大師在《廣論》所講的而安排的功課。這個功課也好;六年計畫也好;或我們平常外面常常聽到的「四加行」也好;宗大師前面的前行也好,這些都是顯教的前行、密教的前行,只是名字用「前行」而已,但是,不代表這個做完就不要再做前行,不是這個的意思。譬如你四加行做完了,你就什麼都準備好了嗎?不一定嘛!大部分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那我們這個六年功課也好,或者是宗大師前面講的這個(前行)也好,我們做完了之後,後面的功課就不要做了嗎?不是這個意思。宗大師的弟子克主傑大師寫的一部解釋《密集金剛生起次第》的論典裡面說,外面常常用「四加行」這個詞,會讓很多人誤解。我也希望現在這個六年的計畫,不要讓很多人誤解。誤解什麼呢?誤解 “這功課做完了,以後就不需要做了,我已經做完了。”一樣的,有很多人用「四加行」這個詞做四加行,四加行做完了,就認爲已經成就了、已經畢業了。那克主傑大師怎麽說呢?他說,我們真正的前行是什麼?是心裡具備有菩提心、空正見,那樣密乘的前行才算做完。「四加行」不是真正的加行,真正的加行是心裡有沒有生起菩提心、空正見。所以雖然有「四加行」這個詞,但是大多數的人用的時候,就變成好像有一個誤解,所以,克主傑大師在這裡點出我們的毛病。這點我們要記得。# (以上請參考2010年道次日常實修及前行加強講解聲音檔)
至尊恩師如是修,我欲解脫如是行
雪歌仁波切講授2010-01-16
壹、 總說
依據
殊勝
爲什麽選這時機
簡介功課內容
貳、 詳釋
這功課的源頭及特色
做這功課的要義、次第
一一階段如何觀想思維
七支供養的前行
前行
七支供養
祈禱、祈求
正行
囘向
叄、 問答
關於整體理念
關於皈依發心、供養曼達
關於懺悔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壹、總說
我們從今年(2010 年)開始要做一個六年計劃的功課,有同學希望我能把功課
解釋一下。首先,介紹一下源頭。爲什麽要做這樣的功課?我為什麼這樣想?
▓依據:《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習軌理
以前,我自己在寺廟裡做功課,以及我所接觸的各個老師、大德、修行者,他
們做的功課,我常常看他們怎麽做。我在三大寺學習的時候,自己也有做功課,就
像我今天給你們的這類功課差不多,只是廣、略的差別而已,我覺得非常有幫助。
還有這個功課,特別是為了學佛的在家人,也能夠可以做到,所以我就把簡單、重
要的摘出來。
這個功課真正的來源是什麽呢?宗喀巴大師已經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
習軌理」講過了,在修依止善知識的時候,宗喀巴大師有說,在上座、下座這樣一
天當中的修行要怎麼樣用功,這個在《廣論》已經有開示,然後,這一天當中修行
的方法,不只在依止善知識階段,後面整個道次第的暇滿難得、下士道、中士道、
上士道、奢摩他、毘缽舍那,不論哪一個階段都是一樣的這個修行方法,所以,我
根據的源頭,真正是來自於這個。然後按照這個,我們三大寺有很多的大修行者都
有這樣修,還有,班禪大師特別造了《六加行》的功課。《六加行》有兩種功課,
一種完全按照顯教,一種是顯密連接的,這是黃教裡,認真的修行者來説,他每天
該要做的一個儀軌。
我是想,在家人如果要做班禪大師造的《六加行》的功課,一天就要好幾個小
時,無法做到。所以,我就配合在家人、比較沒有時間的人,安排這個功課。一天
的修行裡,重要的(部分)都有做到的話,這就非常好。
這個功課裡主要的部份,我們可以先分兩個階段,然後再分三個階段。
▓殊勝:
◎做這功課,每天都可種下一點能成佛的因與緣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先分兩個階段:我們要成佛就要具備因和緣,因、緣都具備的話,才有成果。
因是什麽?是自己聞、思、修;緣是什麽?是依靠佛寶、僧寶,在他們面前集資淨
罪,這就是緣。
所以,這個功課裡,念好《密集嘛》(無緣悲心讚)之後,從「通達基法道理
二諦義…」開始,是因的部份。從《功德增長咒》開始到念《密集嘛》之前,是以
因與緣來説,緣的部份。也就是在佛菩薩面前集資淨罪、祈禱,這就是緣。以因與
緣來説,因的部份是從「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開始到《功德之本頌》結束。所以,
我們每天的功課裏面這兩個都有做的話,就是因與緣我們每天都種一點、種一
點…,種下去、種下去…,將來這個果報就很容易成熟。
緣的裡面又可以分成兩個,一個是上師相應法,一個是「上師與一切的歸依處
無二無別」的情況下,我們在他們面前做七支供養。也就是有上師相應法,然後在
他們面前集資淨罪,所以,前面緣的部份可以分這兩個。但是,這兩個在功課裡面
會變成連在一起,為什麼連在一起呢?因為,上師相應法的意思是,我們對於歸依
處那麼多的佛寶、菩薩,我們心裡想:「這些都跟我們的上師宗喀巴大師無二無別」
的話,這樣就是上師相應法。這樣想之後,在他們的面前做七支供養、集資淨罪的
時候,就變成又是上師相應法,又是集資淨罪。所以,前面緣的部份,上師相應法
與集資淨罪都有連在一起,集資淨罪就是七支供養。
上師相應法有的稱「上師瑜伽」。上師相應法、或上師瑜伽在道次第來說就是
依止善知識,我們累積資糧的時候,在上師面前做集資淨罪的話,這是最殊勝的一
個集資淨罪的方法,所以,我們做集資淨罪的七支供養的時候,與上師相應法連在
一起做的話,是非常好。
上師相應法的儀軌,一般格魯派裡面,大部分共用的有兩個,一個是平常所說
的《上師薈供》的儀軌,一個是《兜率百尊》。《兜率百尊》是按照顯教為主、沒有
跟密乘連接的上師相應法。《上師薈供》儀軌的上師相應法是跟密乘連接的,所以
真正要做上師薈供的話,就要先受無上瑜伽部的灌頂才可以做。《兜率百尊》的儀
此_____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軌,有的稱為《兜率上師瑜伽法》。所以,這個功課裡面,也可以說能成佛的因與
緣每天都有做。這是從主要分因和緣來說。
◎上師相應法、集資淨罪、道次第的聞思修三者缺一不可,此功課圓滿具備
或者是分成三個階段,一個是自己聞、思、修,一個是上師相應法,另外一個
是集資淨罪。也就是這個功課有上師相應法、集資淨罪、整個佛法上的聞思修的一
個次第,這三個集在一起。每天做這個功課,可以說是非常、非常圓滿的一個功課,
因為,這三個缺一不可,如果我們只有上師相應法,自己聞思修的部分沒有做,在
上師前面集資淨罪的部份沒有做,也不行;只有做上師相應法、集資淨罪,沒有聞
思修,也不行;有聞思修,沒有做前面兩個,也不行。所以,這三個都是我們必須
要做的。
以上師相應法來説,用《兜率百尊》的儀軌是最好的。因為,不管有沒有修密
乘、有沒有灌頂都無所謂,大家都可以做。然後,也沒有它的危險,有的功課密乘
才可以做,做的時候也有很多規矩,比如,做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守什麼戒,不守這
樣的戒就不允許做,《兜率百尊》的上師相應法,沒有這方面的危險。
另外,以集資淨罪來説,最殊勝的集資淨罪就是七支供養,除了七支供養以外,
沒有一個比它更殊勝的集資淨罪的方法,所以,這個功課裡也有集資淨罪。還有,
集資淨罪與上師相應法連在一起,是殊勝上面又更殊勝。
再來,我們在佛法上聞思修,像道次第這樣的法是最圓滿、最有次第、最精準
的一個法,所以我們現在念《功德之本頌》,及《功德之本頌》前面法王寫的幾個
祈願的偈頌(摘自《十七班智達祈請文》),這些可以說是我們所要聞思修方面最圓
滿、最殊勝、最精準的一個法。所以,這三個在我們的功課裡都有具備。
▓爲什麽選這時機:法理若已稍清楚,做這功課功德大;
認真多做這功課,聞思學習信心增。
我一向重視《兜率百尊》及《功德之本頌》(的修行)。剛剛講,我以前在寺廟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裡,我自己也是這樣修,我旁邊的很多修行者也這樣修,主要是很多我的老師、長
輩們,如,洛確仁波切、我自己的老師堪蘇磊根仁波切等等,很多我接觸的仁波切,
他們做功課的時候,都有這些。我剛到台灣的時候,常常人家問我要做什麼功課的
時候,我都建議念《兜率百尊》、《功德之本頌》、《三聚經》這些是最好的,這是從
以前就一直有的想法。有些人問我,這是突然想出來的嗎?不是突然想出來的,這
是從幾十年前腦袋裡就有的一個想法。我以前就一直非常重視《兜率百尊》跟《功
德之本頌》。真正的源頭,是宗大師道次第裡已經特別有說,認真地每天做功課、
修行的時候怎麽做。(我)根據的就是這個。跟我接觸的人,大家都知道,我每一
次都建議你們,每天做功課的時候做這兩個(兜率百尊、功德之本頌)就非常好。
這一次,我怎麼想呢?我講過的佛法的道理不少,這幾年一直都有講,我相信
有一些(人)在法理上也有點清楚,對於怎麼樣觀想,或對於法多麼珍貴,有一點
體會;對於認識三寶是多殊勝、宗大師是多殊勝,有一點體會了。有了這樣的體會
之後,我們就開始做一些累積資糧、集資淨罪,沒有體會做的與有體會做的,差別
很大。所以,有一點這種體會之後,開始認真做一點功課的話,一定是功德蠻大的。
所以,我就想,這幾年大家在法理上已經持續學了一段時間,應該在累積資糧方面
做做這些功課。功課上多認真一點的話,這對大家的幫助是非常非常大的,而從這
裡又會幫助到我們學習的時候更有信心、還更會具足這些因緣。
▓簡介功課內容
◎前行:淨罪集資紮實地做
這個功課,按照宗大師《廣論》裡面上座的前行、正行、結行這樣的階段來說,
從「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開始,算是正行,前面的階段算是前行。但是,六年
的功課,強調的是前行的階段,這個部份紮實地做,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我們現
在連前行也沒有做好,所以,我覺得這個前行要做得紮實一點,這是非常重要的。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攝頌》裡講「若未獲得眾德身,欲修勝道亦難達,
故應學此圓滿因,淨修三業諸垢染。懺悔業障尤切要,故應恆時依四力,至尊恩師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6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第17 偈)(或譯為「修持勝道眾相具足身,未得之前道
業難有成,應學彼之ㄧ切具足因,罪墮汙垢所染此三門,尤以淨除業障為切要,恆
時具足四力而依止」)。這裡說「欲修勝道亦難達」,為什麼呢?因為「若未獲得眾
德身」,我們還沒得到所依的圓滿身,我們的身體就變成業障很重的一個身體,我
們還沒有俱足眾德,我們的身心都很髒,所以不管怎麼修,勝道很難達成。因為這
樣的緣故,我們就要恆時修四力懺悔,宗大師有這樣的開示。所以,這裡我們要理
解,對於宗大師開示的正行與前行二者來說,我們凡夫連前行都沒有準備好。前行
是什麼?前行是集資淨罪,依上師相應法然後集資淨罪,就是非常好的一個前行。
所以,現在這個功課加強在哪裡呢?就是加強前行的部份,紮實地做。
◎正行:道次第的聞思修,以發願的方式,一定要做。
宗大師已經開示,凡夫修的時候,勝道方面沒有辦法達成,原因是什麼?因為,
我們的身心非常髒,該要具備的因緣也沒有具足,不該有的逆緣都具足了,所以,
我們集資淨罪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就加強前行的部份。但是,每天做的功課裡
面,正行方面以發願的方式做,一定要做,所以,必須要念《功德之本頌》。
◎六年計劃加強前行。
一、加強皈依發心、供養曼達
前行的部分,我的六年的規劃是什麽呢?就是第一年皈依發心、供養曼達…皈
依發心、供養曼達…這樣念十萬遍。有人問,供養曼達要不要曼達盤?如果有的話
就非常好,沒有的話,也不是必需要的。有人問,念的時候是念「妙香遍塗花散之
大地…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還是念「大地塗香花錦簇…登淨土眾祈受用」?這兩
種都可以,主要是要觀想這個內容。然後,有人問,已經念完《加持念珠咒》,加
持完了,供養曼達的時候要怎麼算___________?一定要用念珠嗎?不是一定要一直用念珠,也
可以用記數器。
念皈依發心的時候,就合掌念:「諸佛正法聖賢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7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行施等善 為利眾生願成佛」,然後結供養曼達的手印,念:「妙香遍塗花散之大
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意當木
咕嚕日阿那 曼扎拉岡木 尼雅達雅米」,然後再念:「諸佛正法聖賢僧…為利眾生
願成佛」「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就這樣重複念,一年十萬遍。
念供養曼達十萬遍,是在每一次做功課的時候,念到儀軌中間皈依發心、供
養曼達的階段,就念多少遍(如100 或200 遍等),然後把後面的儀軌念完。可能
中午又想再做一次,也是由前面從頭做一次,到中間皈依發心、供養曼達的時候,
又再念多少遍。我有算過,最短的方式(沒有加強的部份)從頭到尾做一遍的話,
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鐘就會做完,不會很久。所以,這個功課不是那麼多。
還有,有人問,一年當中,生病的時候怎麼辦?生病的時候,《實修儀軌》念
(做)一遍就可以了。如果真的沒辦法,這個也不行的話,也可以旁邊的人幫我念,
我的心就跟著念,那麼嚴重的話也可以這樣子。這個十萬遍,一年當中中間不可以
停,我們平常算的時候,每天至少做一遍、不可以停;多的話可以做幾千、幾萬遍
也可以,但是最少一定要做一遍。一年就做十萬遍的皈依發心、供養曼達,這是第
一年的功課。
二、加強懺悔
接下來三年的功課,有三種你們都可以選:大禮拜十萬遍、或沒有辦法大禮拜
就小禮拜十萬遍、連小禮拜也不行就念三十五佛,每一尊佛號念一萬遍。做這些跟
剛剛講的一樣,如果生病真的無法做到的話,可以開許。譬如,我大禮拜三年要做
十萬遍,中間我生病了,也可以念佛號代替;如果身體已經恢復了,就直接做大禮
拜也可以;不然,小禮拜也可以。不是生病的話,選大禮拜的就一定要把大禮拜做
完,選小禮拜的就把小禮拜做完,要儘量把它圓滿。這個功課的開許是正常的,我
們上師法王上課的時候就說,「你們一定要念長的儀軌喔!但是,你們生病或者是
忙的話,可以做短的儀軌」,這些平常也是允許的,一樣的道理,這些大禮拜、小
禮拜、或是三十五佛每一佛號念一萬遍,這三個都可以選。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8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拜三十五佛懺,我們要怎麼拜呢?要先把三十五佛名號背下來,譬如,拜第一
尊佛釋迦牟尼佛時,念「南無薄伽梵」(雙手合十在百會),念「如來」(雙手合十
在眉心),念「應供」(雙手合十在喉間),念「正遍知」(雙手合十在心間),念「釋
迦牟尼佛」,然後拜下去,以下每尊佛皆依此方式禮拜,大禮拜、小禮拜都一樣這
樣做。
有人問,是不是佛號多念一點(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或是念
長一點(南無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釋迦牟尼佛),哪一個比較好?我們是看你花
的時間多少,功德就多少,不是你花短短的時間,念的佛號很快很多,功德就會比
較多,不是這個意思。是看你的心與花的時間多少,可能你一分鐘念了十五遍的佛
號,另一個人五分鐘才念十五遍,這兩個功德哪一個比較大呢?當然五分鐘這個比
較大,因為,他五分鐘心裡都有善的心,一個就只有一分鐘有善的心,一分鐘念完,
他就覺得已經念完了,另外一個人五分鐘才念完十五遍的佛號的話,當然花五分鐘
的這個功德比較大。念得慢,會覺得「我念的少,是不是功德少?」不會這樣子。
念得太慢了,會不會變成功德少,不會。主要是看我們的心與花多少時間,這個會
影響,這是第二年至第四年的計畫。
三、加強祈禱、祈求
第五年,前面我們累積資糧、供養曼達做完了,懺悔、拜懺也做完了,按照這
個儀軌來說,七支供養也做完了,後面接著我們就祈禱佛菩薩,因為在佛菩薩面前,
很殊勝的七支供養做完之後,我們祈禱、祈求的話,會求得到,也就是七支供養後
面,我們開始持《密集嘛》,這就是祈求。所以第五年的計畫就是祈求,念《密集
嘛》十萬遍、《釋迦牟尼佛心咒》十萬遍,這是第五年的功課。這兩個也跟前面一
樣,如果我們生病,最起碼要念一遍《實修儀軌》,連自己念一遍也不行的話,就
請別人幫我們念,我們憶念就可以了。第五年是特別對我們的上師宗大師,及我們
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祈求,我們跟他們兩位的緣要結得深。
第六年,六字大明咒念六十萬遍,這個代表我們尊貴的上師就是觀音菩薩的化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9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身,我們跟他的緣要結得越深越好,所以我們要念六十萬遍六字大明咒。平常密續
裡,事部的本尊來說,我們做閉關的時候,他的心咒有多少字就要念多少個十萬遍,
有這個規矩,而六字大明咒有六個字,就要六個十萬遍,所以,要念六十萬遍。這
是第六年的計畫,也是有跟我們的上師結緣,還有,我們自己本身生生世世,這個
大悲心、愛心、菩提心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心跟著菩提心的話,快要往生的時候,
也是最好的破瓦法、最可靠的,對來世、生生世世肯定沒有問題,所以第六年念六
十萬遍的六字大明咒。
四、去聖地回向
最後回向,我想,六年之後回向,我們去菩提伽耶、塔爾寺、或五臺山這三個
地方都可以,因為這是我們跟著宗大師的一個修行,就是一直念兜率百尊、功德之
本頌,一切都是跟宗大師、釋迦牟尼佛、三十五佛這些無二無別的一種祈禱,所以,
我們把這六年功課做完之後,到這些很殊勝的聖地去回向。這三個地方,我覺得一
個是宗大師的聖地;一個是文殊菩薩的聖地,宗大師跟文殊菩薩也是無二無別;一
個是釋迦牟尼佛的聖地,宗大師跟釋迦牟尼佛也是無二無別。我們方便去哪裡都可
以,菩提伽耶也可以、五臺山也可以、宗大師的塔爾寺也可以,或者宗大師的甘丹
寺也可以,總之就是到宗大師的殊勝的地___________方。
(附帶說明)這六年的功課,第一年的功課做完了,你們也可以接著做第二年的功
課,如果做得很快的話,也可以接著做後面第二年、第三年的功課。有的人做得很
慢,六年的功課也可以變成七年、八年。但是,有這樣一個大概的方向,我們能夠
這樣做,我覺得六年應該還好,不會做不完的。比如,以大禮拜來說,一般我們到
菩提伽耶的話,十萬遍大禮拜,大部份兩個月到三個月就做完了,有的一個多月、
不到兩個月就做完了,但是,他們那邊是從早到晚整天一直做的,大部分是這樣做
完的。我們三年十萬拜的話,我覺得你們看情況,有時候就四、五天認真地多作一
點,可能一、兩千遍;或是五、六天認真地做完一萬遍,也是可以的。
我們看一看,這樣拜下去,一拜應該沒有一分鐘,一分鐘可以拜四拜,一個小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0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時起碼就是兩百拜,所以,我覺得三年十萬拜應該還可以吧?這個我比較擔心,其
他的功課很簡單,我不擔心,「皈依發心、供養曼達」這個很快就會做完,密集嘛、
釋迦牟尼佛的心咒也是很快就會做完,可能中間的大禮拜、小禮拜你們會辛苦一點
點,但是,你們能減肥的話也非常的好,開玩笑的。這些功課先大概這樣介紹。
貳、詳釋
▓這功課的源頭及特色:略攝班禪大師對六加行法的要義,
為在家人及缺時間者而安排。
今天我想就六年我們大家一起用功的一個所緣、一個功課,這方面解釋一下。
可能有一些人以前參加過拜三十五佛懺,聽過這些解釋,還有,以前在其他地區我
也解釋過,這些平常自己在功課上面怎麼用功這方面,我的建議在很多地方都有開
示過。今天,有一些人不知道我們學宗大師教法的時候,功課怎麼安排?怎麼用功?
所以,我想開始有一個固定的所緣的話,多數的人就會馬上感覺到,就會比較容易
理解我們怎麼做功課了。不然,就是有人問(請法)的時候,那些老師、上師才會
個別開示,那就沒有一個大的方向所緣;所以,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宣講的話,有
時候會有一些人知道,大多數的人可能就不太清楚,因此,我想做這樣子的開示的
話,大部分的人就覺得:「哦!我們跟著宗大師的法學習的人,也是有每天要做的
一種功課,也有一個東西(所緣)」,慢慢應該會產生影響。不然的話,現在你們大
家都清楚:「我跟著宗大師學,就是學這個道次第」,可是「做什麼功課?每天怎麼
用功?我不清楚。好像沒有什麼,就是學這個道次第,就是對的。」有這種感覺。
所以,有一個功課安排出來的話,對大家有一個比較方便的一種修行。
前面我講過,安排這種功課,我們的根據是甚麼呢?根據宗大師在《菩提道次
第廣論》裡面有說,比如一個認真的修行人來說,每天有上座、下座,這樣子二十
四小時怎麼認真?怎麼精進?我們看一看「修習軌理」裡面,都有開示。所以,我
這個安排,是根據宗大師「道次第」裡有說,我們上座的時候有前行、正行這樣的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1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安排。大家都清楚,前行就是六加行,然後,正行的時候,從依止善知識到毘缽舍
那或者到深的密乘的圓滿次第這樣的一個階段。慢慢慢慢地,每天有做六加行,不
只每天,每一座都有這樣的六加行,然後再進入正行的時候,從依止善知識開始,
跟密乘連接的話到圓滿次第,這樣的一個聞思修的階段。這些每天的用功上面,宗
大師已經有開示了,我們學習「道次第」,或者是跟著宗大師的弟子們,不是沒有
功課要做,而是功課做得很多,一輩子都要做,也不是三年、三個月會結束的,而
是有很多的事情,一輩子都要做的。這是根據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開
示的。
以前跟著宗大師學佛的黃教的弟子們,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有沒有一種
功課呢?有,就是班禪大師寫的《速疾道論》、《安樂道論》,你們看《速疾道論》
裡面就有很多要一直念的,以前也有這樣子的安排。我們平常講「功課」,就會說
「加行」、「加行法」。藏文我們講「久確」,有連接密乘的,以及沒有連接密乘、按
照顯教為主的。它的名字,兩個都一樣是「久確」,翻譯為加行法,這是很厚的(法
本)。如果大家按照這個功課來做的話,誰都做不到的。所以我覺得怎麼做呢?我
就想把要做的功課裡面,真正的、主要的這些東西都保留,但是,用的詞及句子沒
有像「加行法」那麼多,把重要的都集在一起,然後安排的話,那就非常好。所以,
我就覺得安排這樣一種:我們在家人或是現代的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功課的話,那
就非常好。班禪大師也算是根據《菩提道次第廣論》安排了一個那麼多、那麼長的
功課,但是,我們都做不到的,所以,我就更簡略一點,把重要的集在一起,你們
做的話就非常好。
但是我用的這些內容都不是我寫的,這裡面所念的《兜率百尊》、《三聚經》、《功
德之本頌》,都是我們跟隨宗大師的三大寺的弟子們,沒有一個人沒有背的。所有
一進入三大寺的人就馬上要背,從小到往生,每天都要念的一種功課。現在我要跟
你們講的重點是,有時候我聽到有一些人說,「這是雪歌仁波切安排的功課」、「雪
歌仁波切的功課」,這也不是我的功課,這都是三大寺出家人每天大家都一直有念
的一種功課,不是我寫的、我安排的,我只是建議給你們,這是以前我從小在三大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2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寺學習佛法、然後自己做功課,慢慢慢慢地,看那些大的修行者怎麼做,這些經驗
裡面,我自己覺得這些有非常實際的一個作用。所以,我就建議你們也這樣做的話,
就非常好。這個功課裡面,《三聚經》是世尊開示的、《入行論》是寂天菩薩寫的、
《功德之本頌》是宗大師寫的、《兜率百尊》是宗大師的大弟子叫如琛查巴葛琛寫
的。而且不只這些是他們寫的,我們現在所念的這些東西,是從以前到現在,三大
寺的出家眾,沒有一個人不每天念的,所以,我只是建議給你們,能這樣做的話,
就非常好。
◎多做這功課,能使所學法理更有意義,聞思修行欲樂心更強
從我們認識(到現在),這樣子一起學佛那麼多年,我現在才建議你們應該做
這樣的功課會好一點。我是怎麼想起來的呢?因為,平常我的想法裡面,先要了解
佛法的法理,了解之後才做功課,這個法理都不懂的話,我建議你們、請你們做這
個功課,跟你們說「做這個功課的話非常好、做那個功課的話非常好」,我覺得沒
有什麼大的意義。先講佛法上的法理,法理上要清楚一點,這些清楚了之後,有一
點認識宗大師的法,譬如,他裡面講的怎麼樣修行?實際上,三寶存不存在?解脫
存不存在?我們的無明能不能斷除?這些方面宗大師所開示的,我們都有一點點了
解,這個了解之後才做功課的話,我覺得,那就非常有意義。還有一個原因,學多
了之後,沒有做功課的話,也是不好的。所以我覺得,這幾年教的法理也不少,應
該做做功課,多做做功課的話,所教的這些東西就有一個作用,就有意義、比較實
用。還有,你們這樣做的時候,應該在法上更會想學習、更想聞思修。所以,經過
幾年這樣講了法理之後,我覺得給你們這樣一些建議的話,應該更好一點。
▓做這功課的要義、次第:
今天我想把功課從頭到尾,哪一個階段怎麼觀想…,哪一個階段怎麼觀想…,
一個一個解釋一下。《入行論》我也會解釋,你們每天做功課的時候,要想《入行
論》的內容,要不要每天念呢?不一定要念,但是,《入行論》的這個內容一定要
想,如果沒有這樣想的話,我們心裡四力懺悔的這個四力就沒有辦法生得起,所以,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3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這是要想的。為了你們要想,所以,我也要解釋。
這個功課裡面,首先先分段,然後一一解釋。從《功德增長咒》開始,到《無
緣悲心讚》(《密集嘛》)念完,這個階段,算是一個前行,以成佛的因跟緣來說,
它是緣的部份。以宗大師「道次第」當中說的上座(座上修)裡面的前行、正行來
說,它算是一個前行。
◎為具備成佛正因,念祈請文祈禱聞思通達;念功德之本頌發願能修行証悟。
從「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以下是為成佛來說,它是因。前面的前行以因跟緣
來說,它是緣;後面的正行以因跟緣來說,它是因。為什麼它是因呢?前面為什麼
是緣呢?因為,後面就是自己在法上先聞思然後再來修,這樣的聞思修的這個階
段,是能成佛真正的因,所以,聞思的階段,從「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五個偈頌,
到《功德之本頌》之前的階段,這是聞思方面的一種祈禱。從「一切功德之本具恩
主」開始,整個《功德之本頌》算是修,修依止善知識到一個圓滿次第的階段,所
以,這個聞、思、修就是能成佛的一個因,前面是能成佛的一個緣。前面的部分為
什麼是緣呢?因為這是我們集資淨罪的一種緣。宗大師在「道次第」裡面有說,集
資淨罪就是一個緣,集資淨罪不是因,是我們能成佛的一個緣,所以,前面是集資
淨罪的這個緣的部份;後面是聞思修的這個因的部份。
再來,我分了前行、正行,宗大師從修依止善知識到圓滿次第的階段,每一個
階段,我們上座(正修時應如何)、下座(未修中間應如何),上座、下座…都要按
「修習軌理」做。上座(座上修)的時候每一個階段都有前行,每一個階段所要做
的前行,是(我們這功課)前面的這種前行,所以,宗大師給我們的建議是,我們
修圓滿次第的時候,還是要做前面的這種前行――六加行的功課。還有,你們有一
些人想,這個功課是不是做了一陣子就算做完了?沒有這樣子的,是做不完的,到
圓滿次第的時候,還是要按照這樣做六加行、上座、下座,然後上座的時候,前行
六加行、正行,都是要做的。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4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目前不只把修當正行,也把聞思當正行
所以,前面是一個前行(「增長咒」到「密集瑪」…「六字大明咒」),後面這
個是正行(「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到「功德之本頌」)。後面這個正行,宗大師在《菩
提道次第廣論》裡面就直接從依止善知識開始,這是一種修的階段,聞思的階段他
沒有特別說。因為《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一個道的次第、修的次第,而不是學習(聞
思)的次第,所以,從依止善知識開始。但是,我們目前連修之前的聞思也沒有做
好,所以,我覺得這個聞思的階段,對我們來說,也把它當正行。不只把修當正行,
也要把聞思當正行。把聞思當正行這方面祈禱的話,這裡「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
這五個偈頌,是我們的上師(法王)寫的《十七班智達祈請文》裡面他的一個祈禱,
我們也是跟著十七個班智達這樣學習,然後,也祈求在聞思上面像他們一樣能夠通
達,所以,我們這裡念一念法王寫的這個祈禱文,我覺得蠻有意義。
這裡就分前行、正行兩個階段,我們目前當然是兩個都要做。做功課的時候,
以念這個功課來說,前面的前行我們要做得認真一點,而後面的正行就是我們平常
聞思上面的學習加強。然後,慢慢慢慢地,真的聞思打好了基礎之後,那個時候可
以正行,功課裡面不只加強這個前行而已,做功課的時候,後面的正行也要打坐、
時間也要長,安住修和觀察修也要加強、時間也要長,可能是一個月、兩個月或者
是每天幾個小時等等,這是如果聞思基礎打好的話,這樣做。但是,目前我們聞思
沒有那麼好的基礎,就把前面的前行做多一點,只能做到這樣子,正行就以一種祈
禱、發願的方式念一念,大概這樣子。所以,後面的正行(打坐、安住修、觀察修…)
對我們來說,我們沒有什麼正行。我們要做什麼正行?沒有能力啊!怎麼正行?正
行就打瞌睡啊!所以,沒有什麼正行,就是把前面的前行做一做,我覺得比較好一
點。
◎前行集資淨罪多用功;正行聞思修行更順利。
先前行準備多一點,然後,做正行的時候就還更順利。我上次有引《菩提道次
第攝頌》裡面宗大師說,我們的修行都沒有辦法生起、堅固等等這些,問題在哪裡?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5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問題是我們的身語意被業障、煩惱障,把內外都成熟、都障蔽了,好像無法用的一
個東西(註一),所以,我們就恆時需要四力懺悔。他有這樣子開示,(原文「若未
獲得眾德身,欲修勝道亦難達,故應學此圓滿因,淨修三業諸垢染。懺悔業障尤切
要,故應恆時依四力,至尊恩師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所以我覺得,我們
都一樣,確實,我們凡夫(眾生),前行方面一定要用功。
註一
《菩提道次第略論》下士道皈依三寶的「既皈依已所學次第」的共學部分「隨
念大恩恆勤供養」裏面,宗大師說:「…故一切時,當精勤供養三寶。若如是行,
由於勝田種善根力,於諸道次,慧力增長。故於聽聞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義,修
習相續不生,慧力至極微劣之時,依福田力,是要教授。」(p.84)
仁波切說,我們現在心力不足的狀況下,若能依於殊勝田,他們有能量、能力,
可以使我們在道上迅速生起證悟。仁波切說我們具足三點,就是「聽聞不能持文,
思惟不能解義,修行相續不生」。「聽聞不能持文」,即使我們聽了,也不知道聽
到了什麼;「思惟不能解義」,就還要考慮一下我們到底有沒有在思?「修習相續
不生」,我們也要想想看,我們是否真的有在修。「聽聞不能持文」當中的「文」
就是指我們所看的法本,或是論著當中的詞句,這裡面包含略加了解這些論著或文
章當中的意義。「思惟不能解義」的「思」則是你要將自己所知道的詞句、文章從
各個角度加以思惟,在思惟之後,你就會有所悟得裡面的意義,當你的心生起悟得
的意義時,就是「解其義」。「聽聞不能持文」的「聞」不一定是聽,包括看也是,
我們所看或聽的,有一點點東西留下來,但是所留下來的也不多,慢慢的也會全部
都不見了。即使所聽聞的全部都留下來了,就在上面一直思考,自己就會體會到一
些新的東西,這就是「義」。我們現在連第一個都還做不到。
如果大家認為現在已經有在學《廣論》,就覺得不需要大禮拜、獻曼達、供養
佛菩薩,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去做這些事。這就是這裡說的「聽
聞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義,修習相續不生,慧力至極微劣之時」,所以要「依福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6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田力,是要教授」,所以這是不能捨的,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因為這就是在講
我們。(摘自2005 年《菩提道次第略論》第46 講手抄稿)
◎依兜率百尊集資淨罪最殊勝;學祖師加強供養曼達四力懺。
所以這個功課可以說分前、後兩個階段,前面階段這個前行,宗大師有說,最
殊勝的集資淨罪的方法是什麼呢?七支供養。《兜率百尊》就是七支供養,所以這
是最殊勝的,沒有另外一個比這個更殊勝的集資淨罪的方法。而我們所做的七支供
養又是跟上師瑜伽的法連在一起――我們是對宗大師的面前、對上師的面前做七支
供養的話,那就更殊勝,因此,用《兜率百尊》的儀軌做七支供養的話,七支供養
就變成上師瑜伽的法了,所以,它的加持力還更強,功效還更大。所以,前面在做
七支供養的時候,我們就用《兜率百尊》。
還有,這個七支供養裡面,我們特別加強供養與懺悔,怎麼加強呢?供養的階
段就是廣大的供養曼達;懺悔階段我們有念三十五佛號、《三聚經》,用《三聚經》
拜三十五佛。這樣子在集資淨罪方面做廣大的供養曼達,宗大師、阿底峽尊者他們
為了集資也非常重視供養曼達,我們跟隨他們,也一樣,為了集資,所以供養曼達
也要加強,因此我安排的功課裏面,第一年皈依發心、供養曼達連在一起,要做到
十萬遍。再來,十萬拜的拜懺,也是跟宗大師ㄧ樣。寂天菩薩也在《入行論》當中
說,我們晝三夜三、每天都念六次三十五佛。《入行論》是寂天菩薩他自己怎麼修,
就把它寫下來的,所以,我們就要看他怎麼修,我們也要學習,我們也要重視念《三
聚經》、拜(念)三十五佛,一定要非常重視。所以,我們第二年、第三年、第四
年,後面這三年就安排拜三十五佛十萬拜。這就是最殊勝的淨罪集資――七支供
養,七支供養裡面,我們有加強供養與懺悔。
我們已經在「上師與一切佛菩薩無二無別」的情況下,在他們面前做了廣大的
七支供養之後,我們就在他們的面前祈禱,祈禱的時候我們念什麼呢?念《密集
嘛》。在宗大師的面前祈禱,念《密集嘛》十萬遍,然後念釋迦牟尼佛的心咒,也
念十萬遍,這是第五年。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7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第六年,念六字大明咒(註二)。
註二
六字大明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咒語,觀世音菩薩是一切佛菩薩大悲心的代表,在
大乘佛教裡,大悲心、愛心在修行的任何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藏傳佛教又以法
王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們既是法王的弟子,念六字大明咒就更有意義。
六字大明咒是我們上師的代表,也是一切佛菩薩的慈悲。《入行論》第一品有
說,我們不管消業也好、增長我們的善根也好,沒有一個比菩提心還更有效果的,
所以,我們就對一切佛菩薩慈悲心的總集的化身――觀世音菩薩祈禱,我們祈禱得
到一切佛菩薩的慈悲種子,然後念六字大明咒,念六十萬遍,這是第六年的計畫。
以這個功課來說,這些是前行的階段。
◎與做功課輾轉增長故,聞思學習完全不可停。
但是,你們要記得,不可以想「我現在是做前行,我不要聞思修,我不要學習;
我的學習、我的思考、打坐、修行這些要停下來,現在我做甚麼呢?我每天就做供
養曼達,我每天拜懺,我每天持什麼咒…」,這也不對的喔!為什麼不對呢?因為
我們學習聞思的話,跟做功課是互相輾轉增長的。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供養曼達,供
養曼達的時候腦袋裡面就可以想很多,因為學得越多的時候,看到佛菩薩的功德越
多;看到佛菩薩的功德越多,對佛菩薩的信心與恭敬越強,也可以(變成)會祈禱
(知道怎麼祈禱?祈禱什麼?)。如果,腦袋沒有東西的時候,要祈求什麼呢?可
能不該求的也會求,我們應該是該求的才求。所以,我們的腦袋裡面一定要有東西;
學習聞思是完全不可以停的,要一直增長智慧。然後有了這些,做功課的時候,還
更有效果、更好;這些功課做得更好的時候,還更想深入地學習。
想深入地學習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做功課的時候,自己不只是知識方面的一
種了解,也會有體驗、體會。有了體會,我們學習的時候就自然會跟自己的體會連
在一起、跟心續連在一起。跟心續連在一起的這種學習,懂的還更深;沒有跟心續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8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連接的話,懂的很淺,那就沒有辦法挖到裡面真正的內容,這就是一個輾轉增長的
作用。所以,(紮實)做前面這個前行是沒有錯,但是,學習聞思這些是完全不可
以停的,還是要一直認真的繼續學習,要繼續思惟;能夠打坐多少,也要繼續打坐、
也要修行。
有些人問我,這六年的功課是不是能夠整個雜在一起做,第一年開始,也有念、
也有拜、也有持咒語、也有供養曼達,什麼都有做,可不可以?也是可以啦。重點
是大概六年做完這個部份的話,那就比較好,這個是重點。但是,有的人還更忙,
沒有辦法;或是身體也不行,這樣子的話,六年的功課也可以八年做完。但是,我
的希望是把六年的時間訂出來的話,大家都會認真一點。如果,你拉到八年、十年,
你就慢慢的、就越來越懶惰,有可能十年也做不完,所以,先給你們六年的話,可
能八年就會做完。訂這個功課,本身就是一個所緣。
◎前行集資淨罪從念心經禮讚供養始,做完殊勝七支供養再三事祈求。
剛剛說的是前行部分,在「我們的上師宗喀巴大師與一切的佛菩薩無二無別」
的情況下,我們在他們的面前先七支供養,再來,念《密集嘛》、念《釋迦牟尼佛
心咒》、念《六字大明咒》這些,就祈禱、祈求,這就是一個前行。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功課裏面,哪一部份是祈禱?哪一部分是七支供養?
七支供養,是從《心經》開始,到「具德珍貴根本之上師…賜予身語意之諸成
就」這個偈頌之前(若念《三十五佛懺》這個法本的話,就從《心經》到《傳承上
師祈請文》之前),就是我剛剛講的,宗喀巴大師跟一切佛菩薩、三寶無二無別的
情況下,我們在他們的面前做七支供養。
祈禱從哪裡開始呢?七支供養做完,從「具德珍貴根本之上師…賜予身語意之
諸成就」開始,到念《密集嘛》、釋迦牟尼佛的心咒及六字大明咒,這個階段是祈
禱,就是供養了之後,然後祈求。這就是前行。
你們可能會覺得《心經》也是七支供養嗎?是,沒有錯,《心經》可以說是禮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19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讚。譬如宗喀巴大師寫了《緣起贊》,用緣起的法讚美釋迦牟尼佛,思惟世尊的法
裡面講緣起的殊勝,然後禮讚釋迦牟尼佛,這是最殊勝的禮讚。所以,我們也是一
樣。念《心經》禮讚的時候,心裡要怎麼想呢?世尊的教法也好,宗大師的教法也
好,宗大師在空性方面寫了那麼精采的五部大的論典:《正理海》、《入中論善顯密
義疏》、《廣論》的毘缽舍那、《略論》的的毘缽舍那、《辨了義不了義善說藏論》,
所以,可以說我們用《心經》讚美世尊及宗喀巴大師等等一切佛菩薩。
《心經》裡有說「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所以,從
我們的導師開始,到宗大師等等這些傳承的上師們,他們給我們開示這些空性的
法,然後就帶眾生,先帶到資糧道、然後加行道、然後見道、然後修道、然後無學
道,所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像這樣子的一個帶法,
這是太了不起了,那麼的殊勝。所以,我們就用《心經》,在世尊、宗大師等等一
切佛菩薩的面前,我們要讚美、禮讚。
從念《心經》到祈禱之前屬於七支供養,而中間的《三聚經》、《入行論》第二
品的這些是不是七支供養?是,這就是懺悔供養。七支供養是什麼?禮讚的供養、
供養的供養、懺悔的供養、隨喜的供養、請轉法輪的供養、請佛住世的供養、回向
的供養。
▓一一階段如何觀想思惟
◎七支供養的前行
功德增長咒
嗡 散巴日阿 散巴日阿 比瑪那 薩日阿瑪哈 雜哇吽
嗡 媽日阿 媽日阿 比瑪那 嘎日阿瑪哈 雜哇吽
七支供養之前,我們是不是要有一些準備?當然啦!所以,這裡有加持土地、
加持供品、迎請聖眾、皈依發心,這些是前行的前行,是七支供養的前行。我們還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0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沒有做之前,先念增長咒的話,我們念《增長咒》後面所造的一切善根都會增長。
因為我們是凡夫,我們缺了這些功德,所以我們前面念增長咒,然後開始這些要做
的善根,會比較好一點,所以,首先建議念增長咒。
念《增長咒》時,一邊心裡想:「哦!這是佛說的,所以一定是有一個道理、
它一定有一個效果」,所以就祈請佛:「如你說的一樣,我一定要增長哦!這是你說
的哦!,我已經念這個咒語,你幫我增長這些(功德)」。這個咒我們念三遍。
加持念珠咒
嗡 如季日阿 瑪尼 柵哇大雅 吽
增長咒念好以後,《加持念珠咒》也可以在這裡念,或是你們快要持咒語的時
候,要念很多遍,用念珠記數之前,念《加持念珠咒》,然後吹這個念珠的話,佛
經裡面說,我們用這個念珠(的時候),也會增長幾十遍、幾十萬遍等等。這個咒,
在後面(持咒的時候)念也可以,在這裡念也可以。
加持土地與供品
一切地基化清淨 無有砂礫等雜物 面均平坦如掌心 性同琉璃甚平滑
人間天界諸供品 真實陳列與意化 普賢無上供養雲 祈願遍滿虛空界
嗡 拿摩巴嘎哇爹 邊雜薩拉 乍瑪答涅 答他嘎大雅 阿哈爹
三藐三布答雅 爹雅他 嗡 邊澤邊澤 瑪哈邊澤 瑪哈爹雜邊澤
瑪哈比雅邊澤 瑪哈缽提吉答邊澤 瑪哈缽地 曼卓巴森 乍瑪那邊澤
薩哇嘎瑪 阿哇惹拿 筆修答那 邊澤 梭哈
願以三寶真諦力、一切佛菩薩加持力、圓滿福智資糧大威神力、
清淨不可思議法界力、令供品真實化現。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1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然後,加持土地、供品,雖然我們前面已經打掃佛堂、排供品、點燈、燒香…
等,做得非常莊嚴,(做這些的時候,也一直要念這些咒語,加持土地供品。)這
些做完了,坐下來做功課的時候,要再重新念。首先,念增長咒、然後加持土地供
品,「一切地基化清淨 無有砂礫等雜物 面均平坦如掌心 性同琉璃甚平滑」是加持
土地,就要觀想一切都跟淨土一樣,這個房子很莊嚴,這個佛堂很大,好像淨土的壇城
一樣,這些法座、所供的供品變成非常圓滿、殊勝,要做這樣的觀想。這是加持土地,
土地的意思是指房子、法座這些等等。
再來,「人間天界諸供品 真實陳列與意化 普賢無上供養雲 祈願遍滿虛空界」
這四句是加持供品。加持是轉變的意思,轉成什麼樣子、變成什麼樣子的意思,所以,
要觀想這些供品、這些東西,變成像大海、須彌山一樣,很多,它的色、香、味、觸都
非常圓滿,吃到一點點的話,整個心裡的煩惱也去除;身體也會長壽;菩提心、空正見
也會增長,要這樣子觀想。這個咒語要念三遍,也要觀想供品變成無量無邊、非常殊勝。
不只自己這樣念而已,還有用三寶的真諦力、一切佛菩薩他們的累積資糧、空性這
些等等的真諦力,也是要用這些力量加持。佛陀的傳記裡有記載,譬如說佛布施他的頭,
把頭砍下來布施,然後他就用真諦力,「如果我這個布施是真的清淨心的話,我的頭就
要變回跟原來一樣」,這樣一講,馬上就變回來,這就是用真諦力。
加持土地供品等等念好之後,心裡要怎麼想呢?所有一切變成非常圓滿、殊勝,這
樣觀想就好了。
迎請聖眾
一切無餘眾生依怙主 摧滅無盡魔軍勝戰尊
一切實相無餘遍知者 世尊眷屬祈請降臨此
觀想你的佛堂變成那麼圓滿、殊勝之後,再來,我們就要迎請佛菩薩、迎請聖眾,
現在我們迎請的,最主要是宗喀巴大師,他跟釋迦牟尼佛是無二無別――就跟我們面前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2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的皈依境一樣,皈依境裡宗大師的心中有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跟宗大師無二無別。
然後,就想整個道次第的皈依境,特別想一下他的下面第六排,有佛的這一排,佛這一
排裡面,特別要想三十五佛在這裡,還有,佛下面菩薩這一排,特別要想八大菩薩。因
為,等一下我們要拜三十五佛懺,有時候我們念《入行論》第二品的話,《入行論》裡
面也有祈請八大菩薩,所以要這樣子觀想。迎請的時候,要觀想整個皈依境。
皈依發心
諸佛正法聖賢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行施等善 為利眾生願成佛
願諸有情離親疏愛憎 離已皆得殊勝妙安樂
拯度出離難忍大苦海 願不遠離解脫微妙樂
再來,在他們的面前我們要皈依發心,怎麼皈依發心呢?我們與我們要懺悔的,
也有(一些)對象、眾生,我們過去傷害眾生、殺眾生,所以也要想這些眾生。我們
與眾生都很可憐,跟眾生都互相不認識,互相打架、殺來殺去、互相一直傷害,這樣在
輪迴裡面一直不停的流轉,所以,就是想這些可憐的――我自己也好;這些眾生也好,
一起在皈依境面前,以一個誠懇的心皈依。所皈依的對象――這些資糧田――是什麼
呢?重點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可以說他們的能力及他們的慈悲,他們的能力是什
麼?他們能夠救我們,對於這方面要有信心。然後,他們也非常願意、非常想幫忙,
這方面的慈悲也圓滿,所以,這兩方面要好好想。然後我們心裡才非常願意皈依,
就會全心全意地皈依,就是要這樣子的一個皈依,我們帶那麼可憐的眾生,我們大
家一起在佛菩薩面前,一心一意地皈依,所以,念「諸佛正法聖賢僧 直至菩提我
皈依」就這樣子誠懇地皈依。平常皈依發心的時候,就把前面這兩句念多一點比較
好,不用馬上念後面的兩句,前面兩句念多一點,然後心裡就好好皈依。好好皈依
的時候,也要思惟:我們與眾生在輪迴苦海當中多可憐、多痛苦,然後,有一種恐
懼,然後,就想離開輪迴,對於三寶能夠救我們脫離輪迴這方面生起信心。這個信
心應該是依於法的信心才是正確的。法寶是真正救我們的,所以這個法寶――空正
見、菩提心――是真正會救我們的,所以是以對法寶上面的信心為主。從法寶的信
心也會生起對佛寶、僧寶的信心,這裏就是踏實的一種皈依的心生起,然後就一直
皈依、一直皈依。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3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皈依了之後,第二個階段我們就進入發心,如何發心呢?雖然我對三寶一心一
意地呼喊、求三寶:「三寶救我們」,這樣一直喊了之後,三寶給我們開示什麼呢?
三寶開示:「你們無始無終就是跟眾生一起,一定是跟眾生一起的,所以,沒有辦
法離開眾生。那麼,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我們的心改變、我們的行為改變,要跟眾
生好。也應該要跟眾生好的,為什麼呢?眾生過去對我們不管是當母親也好,當敵
人也好,都是我們要感恩的。」我們心裡就想:「三寶給我們這樣開示,所以,我
現在心裡就要開始轉,轉變成沒有一個眾生不是我要感恩的」,所以從自己的父母、
自己的親戚、朋友,平常來往的人…,多想周圍這些人,然後慢慢…慢慢地變成廣
大。如果發心的時候只想那些看不到的無量無邊的眾生,而自己周圍的眾生卻無所
謂、不理了,不是這樣子的哦!沒有這種發心。發心是:先看自己周圍的眾生,沒
有一個不可愛的、沒有一個眾生對我沒有恩德,都有很大的恩德,這樣慢慢…慢慢
地擴大到一切眾生的話,這就是比較實際的一個發心。《廣論》裏也有說知母、念
恩、報恩這些都是要慢慢…慢慢地擴展,不是一下子就想整個無量無邊的眾生。發
心的時候,也是慢慢…慢慢地擴展,好像有一個眾生我沒有照顧到,我就不會成佛
了;我放棄任一個眾生,我就不可能成佛,所以沒有一個眾生是可以放棄的,即使
是一個眾生也是跟我成佛有非常緊密關係的,所以,每一個眾生對我的恩德都是很
大的。這裏就不多講了,就是三寶給我們開示的是什麼呢?「你們要跟眾生好。」
簡單來說,皈依就是對三寶有信心,發心是對周圍的眾生方面有愛心的意思。
所以,對周圍的眾生方面要生起圓滿的愛心,這就是發心。這個圓滿的愛心要圓滿
到什麼程度呢?我對眾生要如何回報他們的恩德呢?真正的能夠把他們從輪迴苦
海當中救出來,就是我要成佛。所以唯有我要成佛,才可以救得了他們,所以心裡
就要想:「我一定要成佛」,這樣子的一個發心。
發心了之後,現在看佛的這個果位是遙遠的,那要怎麼做呢?後面我們的這個
功課,就是做「我要成佛」的這件事情。「我要成佛」就要具備因跟緣,緣是前面
的部份,因是後面的部份。所以,皈依發心這個階段,你們能夠多花一點時間,可
能三、四分鐘,五、六分鐘,這樣子心裏有真正的用心,心才真正的推動得起來,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4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要到這樣子的程度。如果沒有這樣子,只是一直念下去,我覺得沒有那麼大的作用,
所以,前面皈依發心這個階段,花長一點時間,把我們的心真正推動起來。
佛的果位那麼遠的話,我要怎麼做呢?集資淨罪的緣,我要做;還有,因的聞
思修,我要做。前面集資淨罪這個緣的部份是什麼呢?最殊勝的集資淨罪就是七支
供養,七支供養跟上師瑜伽配合的話,這是最殊勝的一種七支供養,所以,我現在
就要開始做跟上師瑜伽配合的七支供養。
◎前行:
一.七支供養
(一)禮敬的供養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
跟上師瑜伽配合的七支供養怎麼做呢?開始先禮讚,就念《心經》來禮讚。禮
讚誰呢?禮讚的對象是宗大師、釋迦牟尼佛,從世尊開始到宗大師整個傳承祖師
們、整個皈依處,我要禮讚。禮讚當中沒有一個禮讚比緣起的禮讚還更殊勝,所以,
我就用緣起、空性的法來禮讚,然後念心經。念《心經》的時候,當然就一邊禮讚
他們開示的這個緣起法的力量、禮讚緣起法的殊勝,一邊就想:「我也希望能夠資
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漸漸地一個一個上去,最後能夠成佛,如《心
經》裡面講的「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這樣。
接著,進入《兜率百尊》。
兜率百尊
兜率百尊怙主之心中 極白如新乳般白雲頂
法王遍智洛桑札巴尊 與二法子祈降臨此處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5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這裡好像又一個迎請,雖然,《心經》之前已經有迎請,再迎請一次也不會多…,
迎請多次也是一個好事。這裡迎請的時候,你們也是要觀想:剛剛迎請聖眾的時候,
雖然我們前面有皈依境的法照,但是,我們迎請的時候,法照裡面所有的這些皈依
處,他們自己也有自己的淨土,所以從他們自己的淨土,來到我們面前的這個法照
裡面。一樣的,念「兜率百尊怙主之心中,極白如新乳般白雲頂、法王遍智洛桑札
巴尊,與二法子祈降臨此處」的時候,不需要按照這個字面觀想。我們不只觀想宗
大師父子三尊而已,而是觀想一切的皈依處從他們的淨土,他們的第二個智慧本尊
來到我們皈依的皈依境法照裡面,再祈請一次。這樣子的話,我們面前的皈依境就
越來越有實際的皈依境的一個作用。就這樣子觀想。
(二)請佛住世的供養、禮敬的供養
面前虛空獅座蓮月上 至尊上師歡喜具笑顏
我心至信殊勝妙福田 為揚聖教祈請住百劫
遍見一切所知大慧心 眾有福者耳嚴善說教
名揚聖德威奕莊嚴身 見聞憶念有利我禮敬
然後,他們一來到我們面前,我們就非常歡喜,就想:「哦!你們來了,就永
遠跟我們在一起,不可以離開我們!因為我們是凡夫,我們現在還要做很多很多的
七支供養,做很多很多的累積資糧,所以請你們永遠在我們的面前」,做這樣的祈
請,所以就念「面前虛空獅座蓮月上…為揚聖教祈請住百劫」這四句,要這樣子觀
想。我們已經祈禱:「為了要成佛,需要很多聞思修、聞思修要很長的時間,一樣
的,七支供養也要做很多很多次,時間很長,所以,請你們永遠跟我們在一起」。
祈禱之後,我們要觀想,「哦!他們已經接受了。」然後我們就在他們的面前禮拜,
「遍見一切所知大慧心…見聞憶念有利我禮敬」這四句,我們是要觀想在一切的佛
菩薩、一切的皈依處面前禮拜。一切的皈依處,這裡,要特別觀想宗大師、釋迦牟
尼佛、三十五佛、八大菩薩等等,我們在這些佛菩薩面前禮拜。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6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三)供養的供養
種種悅意供具妙花鬘 末香燒香燈燭塗香等
實設意化如海此供雲 殊勝福田尊前誠獻供
再來,我們就要供養。這個供養在《兜率百尊》裡只有這四句,我們要多加強、
多累積一點資糧的話,集資的部份就一直要念「皈依發心」、「供養曼達」。
皈依發心
諸佛正法聖賢僧 直至菩提我歸依 我以所行施等善 為利眾生願成佛
獻曼達
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意當木 咕嚕日阿那 曼扎拉岡木 尼雅達雅米
念的時候,「皈依發心」是一個意樂,「供養曼達」是一個加行,是這個意思。
所以念皈依發心、供養曼達;皈依發心、供養曼達…,平常我們「供養曼達」念幾
十萬遍,就有這種先皈依發心,再供養曼達的念法。
如果,你們前面沒有念加持念珠咒的話,這裡念加持念珠咒「嗡 如季日阿 瑪
尼 柵哇大雅 吽」三遍,然後吹一下念珠。
手上有念珠的話,也可以拿著念珠,合掌念「諸佛正法聖賢僧 直至菩提我皈
依 我以所行施等善 為利眾生願成佛」,然後念「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
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意當木 咕嚕日阿那 曼扎拉
岡木 尼雅達雅米」就數一個念珠。然後,又念「諸佛正法聖賢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
以所行施等善 為利眾生願成佛」,然後念「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7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意當木 咕嚕日阿那 曼扎拉岡木 尼
雅達雅米」,又數一個,…。供養的時候,結供養手印也可以,你們有曼達盤的話,
也可以用曼達盤做供養。
這裡,心裡的觀想是最主要的:三千大千世界被如意寶、八吉祥、七寶等等裝
得滿滿的,就供養出去,然後再供養…再供養…。前面我有講,供養的時候,我們
不可以想:「我已經供養幾次了,現在沒有東西剩下來了」,「我已經什麼都供養出
去了,連我自己也供養出去了,什麼都沒有了。」不是的,我們雖然供養出去了,
但是,我們再觀想的時候,它一定會出來新的東西,這就是我們講的法處之色法,
(我們「十二處」裏面有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法處…)法處的色法也
會出現的,我們第六意識觀想的時候,法處就出來了,所以,也是要觀想,觀想就
會有新的東西出來,你們不用擔心好像沒有東西供養。
還有,禮讚或是念《心經》的時候,我們要觀想不只自己一個人,好像我們的
身體也無量無邊,念《心經》、《皈依發心》的時候也是這樣子觀想,我們就會增長
很大的功德。
(四)懺悔的供養
已經廣大的供養了之後,我就在佛菩薩面前,請他們護念我們,「因為我要跟
你們祈求」,祈求的是什麼呢?「我要懺悔。」所以我求的是懺悔部分,再來,就
進入懺悔。
1.四力懺悔之追悔力
《兜率百尊》之懺悔
凡由無始以來所造作 從身口意所生之惡業
特於三種戒之相違處 至心生悔猛烈發露懺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8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首先,念《兜率百尊》「凡由無始以來所造作…至心生悔猛烈發露懺」四句,
然後我們要進入《入行論》的追悔力。
《入行論》裡面四力懺悔的時候,它的次第是:追悔力、依止力、對治力、遮止力。
然而不同的經典或論典,都有不同的次第。經典裡面就有兩種:譬如說:《十法經》裡
面也是講四力,四力的次第,首先講追悔力、然後講對治力、遮止力、依止力。我們念
的《三十五佛懺》的《三聚經》裡面它的次第,首先是依止力、然後對治力、追悔力、
遮止力。佛經裡面也是有兩種。
以論典來說:《入菩薩行論》裡面,先是追悔力、然後依止力、對治力、遮止力。
《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也與《十法經》一樣,先是追悔力、然後對治力、遮止力、依
止力,《廣論》也是引用《十法經》。另外,宗喀巴大師也有寫一個懺悔的儀軌,它裡
面的次第是先依止力、然後追悔力、遮止力、對治力。對治力放在最後面,又跟其他的
完全不一樣,所以不同的經典及論典裡面,它的次第不同,各有各的好處。
現在我們做的這個功課裡面有《入行論》的四力,也有《三聚經》的四力,所以這
兩種次第的好處都在這裡面。《入行論》的好處是什麼呢?它的好處是追悔力放在最前
面,然後再依止力。這個意思是:依止力指我們皈依、依靠三寶,這種依止的心要強。
我們依止三寶的信心要強的話,首先,前面的追悔力要強,追悔了強的話,後面的依止
力就會比較強。因為我們皈依的二因當中,前面的因就是恐懼,所以我們前面念(或思
惟)追悔力的話,心中就會生起恐懼,恐懼生起的話,第一個皈依的因最主要是恐懼,
後面有第二個因――對三寶的信心,然後真正的皈依、依止力就會圓滿,所以前面放追
悔力有它的好處。
我們首先按照《入行論》,追悔力放在前面的話,要怎麼樣生起追悔呢?
《入行論》第二品之追悔力
普於十方善安住,圓滿正覺諸菩薩,具足大悲諸聖前,合掌至心而祈請。(27 偈)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29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我們要懺悔的話,首先就祈請佛菩薩護念我們。
請我們面前的宗大師、世尊、三十五佛、八大菩薩等等的這些皈依處們,請他
們護念我們。
我們平常祈請佛菩薩護念我們的時候,有兩個重點,一個是佛菩薩他們能夠救
我們,他們有能救我們的能力存在,對這個要有信心。一個是他們非常有慈悲,想
救我們。「普於十方善安住,圓滿正覺諸菩薩」這是講佛有那麼圓滿的能力。「具足
大悲諸聖前,合掌至心而祈請」是什麼意思呢?他們不只有能力幫忙而已,也非常
願意、想幫忙。所以,平常我們祈禱的時候,如果我們對佛菩薩上這兩個重點沒有
好好想的話,我們也不太會想要祈禱;這兩個我們有好好想的話,我們在佛菩薩面
前,就真的非常想祈禱。所以,要想這兩個重點。
我們已經請佛菩薩護念我們了,現在,我們要開始把我們過去做錯的、造罪的
這些事情,在佛菩薩面前講。講的時候,我們今生所記得的這些惡業,有時候會想
得起來;有時候想不起來,所以,想起來的時候,就把它寫下來,然後平常做功課
的時候,就放在前面,懺悔的時候就把這個想一想,提醒一下自己,這個非常好。
從於無始生死來,或於今生或他世,無知自作諸罪愆,__________或復教他令作罪。(28 偈)
愚癡擾亂所勝故,或見他作而隨喜,所作罪愆悉觀見,依怙尊前至心懺。(29 偈)
我們已經請佛菩薩護念我們了,請了之後,我們要在佛菩薩面前發露懺悔,自己過
去所造的這些罪,要一個一個發露,講給佛菩薩聽,所以這兩個偈頌是把總的部份所有
的罪先講出來。
我於殊勝三寶前,父母師長諸尊重,由煩惱門諸所作,身語意之一切罪。(30 偈)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我們特別有一些很重的罪,馬上下輩子就要感果的,如果今生
沒有消這個業的話,肯定是不行的,像無間罪這些等等。這種罪我們要特別懺悔,不然
下輩子,肯定會直接墮地獄,沒有機會投生增上生道。這個部份要趕快解決的緣故,所
以再特別把這一方面念出來,講給佛菩薩聽。也就是把總與別所有的罪已經講給佛菩薩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0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聽了。
前面是從因的方面認這個罪,後面的偈頌是從果方面認這個罪。
眾多過患集我身,極惡重罪難倖免,盡其所有諸罪愆,諸導師前求懺悔。(31 偈)
雖然我們前面已經把總的與別的這些罪都講給佛菩薩聽,但是有時候也會漏掉一
些,我們怎樣讓這些部份不漏掉呢?從果的角度去想的話,就比較不會漏掉。「眾多過
患集我身」,「眾多過患」的意思是從果的方面認出來,就像《三聚經》裡面有說:我
將來投生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等,或沒有八閒暇、沒有十圓滿等等,我有什麼罪
會墮這種果報的,都把它認出來、去除掉的意思。所以如果從果方面想的話,就會比較
完整,不會漏掉,這是第31偈。
這四個偈頌是什麼?就是我們在佛菩薩面前,把過去的罪講出來的意思。講出
來之後,我們心裡就想到一個接一個的罪,講不完的感覺,我做的罪太多了,這樣
想的話,自己也覺得可怕。這時候心裏就覺得:「我那麼多的罪,如果像現在這樣
的情況,我這樣懶惰、沒有精進地懺悔的話,我現在肯定不會把罪消完,然後,我
會在那麼多重的罪還沒有消的情況下往生」,這種恐懼要生起。
雖然已經在佛菩薩面前這樣講給祂們聽了,但是我們自己也要懺悔,如果只有講給
佛菩薩聽,這沒有什麼用。所以自己要的懺悔是要能夠消除掉(罪業)的這種懺悔,我
現在就要做能夠消除掉(罪業)的這種懺悔,如果我沒有現在做,往生的時候我還沒有
消完,這個罪就會帶到來世,要這樣想。這些罪雖然我已經在佛菩薩面前講了,但是如
果我自己沒有(努力)消除(罪業)的話,還像現在這樣懶惰,好像都丟給佛菩薩,只
是把這些話講給佛菩薩聽,但實際上自己都沒有改善,能消業的四力懺悔都沒有真正去
做,沒有那麼精進,有點懶惰,像這樣子我沒有真正消除業障的話,這些業障肯定會帶
到來世、帶到往生的階段。
我今罪垢未淨治,或遇災横先時死,故欲解脫諸罪愆,定須速急求皈救。(32 偈)
你們要理解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跟前面連接的。如果,我現在這樣懶惰,沒有認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1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真的消業,那些罪還沒有消除的話,往生的時候也是一樣,還是沒有消業,那就會變成
帶到來世。如果現在沒有認真的話,肯定會在這些罪沒有消除的情況下往生,所以祈
求佛菩薩:「可不可以拜託您,趕快救我,趕快幫忙消業」。雖然有這樣祈請趕快(消
業),但是,內心裡還是會感覺:「我有明天、後天,慢慢來,我現在才三、四十歲,
我才六十幾歲,好像還有幾十年、十幾年,還可以慢慢來」,我們就會這樣算,有
可能我們就會講很多理由:我還健康…等等,因為我們都不會覺得往生會在不定(死
無定期)的這種情況來臨,所以內心有一點點想懶惰的心還在。這個懶惰的心我們
怎麼打破呢?那就是要想無常。要透過第33偈的這個道理想一想,然後破除。
死亡倏忽難保信,已作未作不相待,有病無病悉齊等,命如朝露何可待?(33 偈)
因此,我們要怎麼打破內心裡面這種懶惰呢?就要徹底地想死不定時(死無定
期)把(懶惰)心打破掉,然後,我們對於罪業上面會生起「我現在馬上想懺悔」
的心。現在馬上要懺悔的話,我們對過去的這個罪上面,真的要生起一種後悔心。
若對於過去做的這些罪、這些錯事情上面,心裡還想:「我做的沒有錯,這是應該
要做的,這是比較有意義的…,」有很多理由,這樣就是沒有後悔了,這種想法肯
定就沒有辦法消業。所以,如果想一想過去我們所做的事情的時候,「做這個,我
有理由;那個我也應該要做」;「他對我怎麼樣…,我應該對他那樣子啊!」就想很
多理由,所以,如果真正懺悔的時候,我們想一想好像都有理由,會有有理由的感
覺,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強烈的一個後悔心。
怎麼生起踏實的後悔心?
負面的因果、正面的因果,兩邊都要想
很強烈的後悔心生不起來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想呢?一般整體怎麼生起後悔心
來說,一個是它的因的階段,造業的當下它有很多的過患、很多的錯;一個是果的
階段,將來來世會吃很多虧,有各種不好的果報。所以,因的階段也想,果的階段
也想。因的階段是怎麼想呢?譬如,我們當下造這個罪的時候,我們會想:「這是
我永遠可以擁有的」,我們有很多目標,都是常法的目標,在常法執著心的情況下,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2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有很多計畫、規劃,然後在這方面就很執著,然後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實際上什
麼都無常。
我們當下做的時候,完全是在一個無明的情況下做的。我們平常講的「無明」,
就是補特伽羅我執、法我執等等這些,什麼都有,還有,我們一般講業果上也有無
明,是吧?現在把無明都講出來的話,無明有很多:從依止善知識到毘缽舍那的階
段,正面都是智慧,負面都是無明。所以,從依止善知識到毘缽舍那階段這個角度
看的話,我當下做這個罪的時候,跟什麼都沒有符合:跟依止善知識沒有符合;跟
下士道沒有符合;跟中士道沒有符合;跟上士道沒有符合,跟「道次第」每一個法
的階段都沒有符合。那麼是什麼呢?是跟這些法相反的。跟這些法相反是什麼呢?
都是一種無明,心就處在擾亂、沒有智慧的一種情況。所以,以當下這個造作的情
況來說,它本身完全是一個負面的無明、煩惱。現在是因的階段,是不好的。再來,
它的果報是什麼?
果報也是一樣,異熟果、領受等流果、造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這些等等,
一大堆,都不好。然後,這個果報,這個因與果不是只有一次,業會增長,業增長
廣大那就更可怕,這就是要從因的階段,它有什麼樣的不好;果的階段有什麼樣的
不好,這樣子想。
另外,假如因的階段,那個時候,我當下做的是壞的、是不對的、不好的,那
我應該要做的是什麼呢?應該要做跟依止善知識符合、跟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都符合的事,所以,我們跟「道次第」的法連在一起想的
話,我應該要做的事太多了;跟智慧符合的話,應該要做的事太多了,而不應該做
的卻做了那麼多。所以,我們從應該做的這方面一想的時候,對於當時做的這方面,
就會覺得這是太不應該做的,還更有一種做錯的感覺。
「當時如果我有做好的話,它會感什麼果呢?那就一樣,會感非常好的果,可
能我會得到暇滿難得的人身、也不會墮三惡道,說不定我現在已經解脫了、已經成
佛了…這些等等」,所以從這方面想一想的話,就會覺得:「我當時做那些錯的事,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3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太浪費時間了!」
我們都是一樣嘛!譬如,密勒日巴尊者也沒有花多少時間,他就已經成佛了,
而我們已經花了幾十年,都白費了,還是沒有成佛,這些等等,所以我們就想:當
時造罪的階段,它有負面上的因果、正面上的因果,兩邊都想的話,比較踏實的一
個後悔的心就會生得起來。
內心對於無常要徹底了解
但___________是,《入行論》裡面強調的是無常,為什麼(強調的)是無常呢?因為,我
們想,死亡的時候如果沒有消業的話,那個時候心裡是最恐怖、最後悔的。我們還
沒有消業就要面對死亡的那個時候,後悔是最大的,所以《入行論》這裏就是把我
們還沒有消業,然後就面對死亡這個階段,會有什麼樣的後悔,把這個拿過來現在
想。這很聰明啊!提早準備是最好的,就是把我們快要死亡的時候,我們怎麼樣的
後悔,把這個後悔拿過來,現在就生起,用這個方式生起追悔。
那個時候我們會怎麼想呢?「哎喲!我當時做的事,我太無明了,我那麼多的
計畫,我現在看我自己,這樣子空手就要走了,我什麼都沒有帶走,只有帶走這些
罪。當時我完全沒有想到來世,完全沒有想到死亡」,那個時候就會有這種後悔。
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回頭看我們當時造罪方面,就會生起非常強烈的一個無常的感
受。但是沒有用了!那個時候來不及了,如果現在想就有用,所以我們把那時候我
們的想法帶過來現在想,這是非常有用的。
「已作未作不相待」,死亡不會看我們有沒有消除業障,它不會等我們。平常任一
件事情,死亡都不會等我們,不管這件事情你有沒有做完,它不會等。一樣的,我們消
業的這件事情有沒有做完,死亡也不會等我們。所以我們仔細想「死無定期」的道理的
話,心裡就會想:「現在我要消除這些業障。」已經把罪認出來,這個就是我們沒有
往生之前一定要消滅的,不然的話,我現在這樣懶惰,往生的時候,肯定會在還沒
有消業的情況下離開,所以我現在要懺悔。現在要懺悔的話,我們心裡對於無常也
是要透徹地了解,不然的話,不會想現在馬上要懺悔,我們還是想:「明天、後天,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4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或是慢慢的…、幾個月以後我有空,我現在忙…」等等,就是要破除這種想法。所
以,我們要特別想這種無定(死無定期)的過患。
這些想好了之後,就開始進入懺悔、後悔,開始進入後悔的時候,就要想剛剛
講的無常這些等等,還有因的階段、果的階段;壞的因果的階段,正面的因果的階
段,這些都要想。所以32、33,這兩個偈頌的內容想好了之後,我們心裡要想什麼呢?
要想:「現在、當下,我要消除這些業」,譬如說,「今天晚上往生的話,我的罪今天
都已經消完了」,要有這種準備。每天有這樣的準備,我們消除罪的時候,它的力量很
強。每天都這樣一直做、一直做,當然快要往生的時候,我們大部份的罪就會消除了,
就不用怕墮三惡道。所以這兩個偈頌的結論是什麼呢?如果我今天晚上死亡的話,也是
可以的。心裡要有這種準備。
再來,我們如果要做這樣的準備,那麼在消業這件事情上要認真。怎麼認真呢?透
過思惟,追悔力要加強,消業的力量才會加強。所以我們追悔力是從哪裡開始呢?真正
的追悔從第34偈這裡開始。
悉當棄捨終離散,我於此理昧無知,分別親及非親故,造作種種諸罪業。(34 偈)
所謂非親畢竟無,所謂親愛亦非有,乃至我身性尚空,如是別餘何所有?(35 偈)
這兩個偈頌的意思是先讓我們生起一種感覺:「我過去所造的這些罪完全沒有意
義,這些事情完全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的意思,所以心裡就覺
得好像很遺憾,「我過去做的這些事情是幹嘛呢?!這些一點都沒有意義。」為什麼沒
有意義呢?因為我所做的這些事情肯定大部份都是兩種情況:一個是貪、一個是瞋,「我
喜歡什麼」的貪;「我不要什麼」的瞋,心就在沒有智慧的一種感情裡面,一直造各種
的罪。
「分別親及非親故」的意思是,我們貪的對象都是親;瞋的對象就是非親,所以,
為了這樣的一個貪跟瞋,我們就會一直造各種的惡業。實際上這些親友也好;這些非親
的仇人也好;誰的親人?誰的仇人?安立親、非親的這個「誰」――自己本身也好,都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5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是無常,所以這些完全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自己本身,譬如:「我是某某人」,這是
這輩子的一個名字而已嘛!我不是永遠就是這個人,譬如我是藏人,我不是永遠就是藏
人。我叫什麼名字,我不是永遠就是這個名字,這也是無常。當然,因為有這個「我」,
就安立這是「我的」親友,這是「我的」仇人,那也是無常呀!而為了這個「親」、這
個「非親」、為了「自己」,為了這三個我們就造了各種的罪,做的這些事情當然是還
更無常,所以為了這三個所做的這些事情,沒有一個是真正可靠的。
這兩個偈頌,我們就是想,過去造的這些罪完全沒有意義、非常遺憾。然後心裡想
什麼呢?這些事情是我在什麼情況下造的呢?是我都不知道「無常」的情況下造的。所
以第34偈說「悉當棄捨終離散,我於此理昧無知」,「昧無知」是我完全無知的情況
下,這個意思是我完全不知道無常。我們的無明、無知有很多,譬如,我們學過道次第,
可以先這樣想:「依止善知識是不是正確的、有智慧的一個想法?是。下士道所有的想
法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想法,是不是有智慧的?也是。中士道的想法也是更有智慧的一個
想法,上士道的那些思想是還更究竟的一個智慧。」所以我們所造的這些罪、惡業,從
剛剛講的這些智慧方面一看的時候,都是變成無知、都是變成沒有智慧的。「從修依止
善知識的角度看,也是沒有智慧、也是無知;從下士道的角度看,也是不對的、也是沒
有智慧的;從中士道的角度看,又是沒有智慧、又是無知的;從上士道的角度看,也是
一樣,沒有智慧、無知的。」所以我們是想:「過去造的這些罪,真的是完全沒有智慧、
非常非常無明的一個情況下造的,也是完全沒有什麼意義的。」就要這樣想哦!念第34、
35偈的內容的時候,你們要想這些道理,過去這些罪業是在無知的情況下造的。
當然也要想,造這個業的因的階段、果的階段,負面的因與果要想;正面的因與
果也要想。負面的因就是這些煩___________惱以及各種的無明,它的果是將來墮三惡道、地獄道…
什麼樣嚴重的果等等,這些負面的因果上面要想;然後正面呢?我該要做的正面是什
麼?我要修下士道、修中士道、修上士道,對眾生也要以菩提心、空正見的情況下來對
待。如果我這樣子正面去做的話,我現在差不多已經成佛了。這些正面的因與果方面也
要想。這樣子想的話,我們就會對於過去所造的這些罪方面,從內心覺得特別遺憾,覺
得是非常非常不對的,這種後悔心就會生起。所以念這兩個偈頌的時候,你們要這樣子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6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想。
宛如夢境之所經,景物斑斑曾親歷,彼彼皆成憶念境,逝者如斯不可見。(36 偈)
「彼彼皆成憶念境」這個意思是什麼呢?我們雖然過去做了這些罪,(例如為了賺
錢、爲了有名位而起貪嗔造了惡業),但對所做的這些事情方面心裡會怎麼想呢?會這
樣想:「我自己會往生沒有錯,我會無常,我會死亡,但是我做了這個事情之後,在這
個世界上會留下一個名字,可能比較有意義的、大家都讚美的一個名字留下來了」,心
裡就還是會有一點點值得、好像可靠的一種感覺。我們這種想法也要破除,怎麼破除呢?
這裡是說,首先,過去的就已經過去了,它不存在,如文「逝者如斯不可見」,已經過
去的就不會再見到了,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另外,你覺得雖然不會看得到,但是還有
一種「這方面可以執著」的感覺,所以又就告誡我們自己:「你往生的時候,你不會記
得喔!你往生之後,這些就變成別人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你還沒有往生的時候,你
也只能記得而已」,「憶念境」的意思是,只有在你快要往生的那個時候會記得,會記
得只有到這個階段而已,過了這個階段連記也不會記得,我們就好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一樣,所以我們自己連記得都沒有辦法(記得)。現在這裡說「記得」,只有到往生之
前這個階段而已,沒有辦法帶到來世。「彼彼皆成憶念境」意思是:我們能記住的就只
有到快要往生的時候,過了這個階段就不會記得了,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吧!所以我們心
裡也要把這種(可依賴的)想法放棄、破除。
剛剛我們前面已經講了:我的親友、我的仇人這些等等,也就是我貪的對境、瞋的
對境都是無常,而為了貪、瞋的對境我就一直忙,忙到快要死亡的時候還是忙著,是
吧?!所以這樣子的忙,沒有意義。這樣子忙的這種造業,做的這些事情都沒有意義,
為什麼呢?因為貪、瞋的這些對境都是無常,所以為了這個貪瞋的對境忙的這些事情都
是沒有意義的。這個貪瞋的對境是無常,雖然我們想一想的時候覺得如此,但是心裡還
是沒有那麼明白的話,第37偈就用現量、現前法(法,一般分為:現前法、稍隱蔽法、
極隱蔽法三種)的力量講給我們聽:「這個是無常,想一想就了解,眼前當下我們就會
看見。」雖然眼前這樣子看見,但是我們還沒有理解,我們一直繼續為了貪、瞋而造業。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7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這貪瞋,不用說跟道理違背、跟推理、理論違背,連現前法也違背。所以我們是在連現
前法也違背的情況下就造惡業了,第37、38兩個偈頌就是這個意思。
或復即於清醒時,眾多怨親悉亡逝,為彼所造眾罪業,極重難忍現在前。(37 偈)
空言年命倏爾盡,無常之理未證知,愚痴貪欲瞋恚力,作諸眾罪難數計。(38 偈)
「或復即於清醒時」,現在我還活著的時候,眼前親自看得到的,那麼多我的親友、
我的仇人也都往生了,這些無常是眼前看得到的。一樣的,我為他們做的這些事情,他
們也帶不走,這也是眼前看得到的。譬如我為他們造了惡業,他們有幫我帶走嗎?他們
往生的時候有分擔嗎?「你不要留那麼多罪,我帶一半走啦!」他們也沒有這樣分擔。
這些罪仍然在我的身上,而他就走了,這些都是我們眼前看得見的現前法,所以「極重
難忍現在前」講的就是,這些問題都在我們的眼前嘛!意思是講,這些都是現前的法。
外道順世派主張「無因生」,他們不承認前世與來世,但是他們很重視現前的法,完全
跟著現前法走。我們現在連現前法也違背的話,那就比他們還更糟糕。所以第37偈講
無常之後,第38偈就講:我們連這些都沒有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造惡業,真是太
奇怪了!
無間晝夜如逝水,年命消竭不暫留,空乞延年何可得,人生安得長不朽?(39 偈)
剛剛我們這樣子講無常,特別是以現前的方式讓我們理解無常。這樣瞭解之後,我
們心裡有一點點感受到:「確實是無常哦!我眼前就看到那麼多的人往生,真正是無常
哦!」但是我們會怎麼看待這個無常呢?可能一直把它放在很遠、很多年以後才會發
生,不會覺得很近。實際上我們每天、每一秒會一直往無常的方向走,好像「沒有消除
罪障的情況下會往生」的這個危險,每一秒(每一秒)愈來愈靠近,因此第39偈就是
要想前面講的,用現前法的這種表達,給我們開示無常的這個部份:我們往往把無常放
在很遠,不要放在很遠,而是要想每一秒都在往這個方向走,這是39偈講的道理。這
樣子想了之後,我們還要想的話,再把往生、臨終時候的這些情況,仔細想的話,無常
的這個心就還更強,所以第40~46偈就一直講我們臨終的這種情況。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8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當我輾轉困床褥,縱多親友相環守,畢竟臨終命斷時,死苦唯吾一人受。(40 偈)
墮落死王使者手,親知何補友何能,時唯福業堪依怙,奈余片善亦未修。(41 偈)
這兩個偈頌裡面講的內容,是我們臨終快要往生這個時候,如果還沒有消業的話,
那時候會有非常非常大的後悔,在那種後悔情況下往生的話,心就會很苦很苦,我們想
一想那個時候,這種苦誰也沒有辦法幫助我們。還有,我們快要斷氣、人往生時的這些
痛苦,也是別人沒有辦法幫忙我們的。第40偈是講我們還沒有往生之前,心裡的苦、
身體的苦,那時候誰都沒有辦法幫得到忙。另外,我們往生了之後會去哪裡?這些地獄
道…等或是這些死亡魔來的時候,也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幫得到忙,因為我們這裡還沒
有消業,所以地獄道那些眾生來,就好像接我們到地獄道去,所以那時候誰都沒有辦法
幫得到忙。唯一能幫的是我們的善根、我們的福德,但是那個時候都沒有這樣的福德,
因為我都沒有造這樣的善根,沒有好好地準備。因此,還沒有消業的情況下往生的話,
臨終的時候會有什麼樣嚴重的情況,第40、41個偈頌講這個道理。
我們沒有消業的情況下,如果往生的話,會那麼恐懼!那麼痛苦!而我們現在沒有
好好地消業,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了解這個恐懼,這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我也
不知道我現在這個生命每一秒往死亡的方向走。是什麼樣的死亡呢?在沒有消業的情況
下往生的這種恐懼中死亡。對我們而言,我們現在大部份都是前面所講的――沒有消業
的這種往生。(這種往生當然)沒有什麼好的往生啦!所以(會有)這種往生是因為,
第一,我們沒有了解這種往生是多恐怖;第二,沒有了解我每一秒、每一天,一直往這
個方向走。因為在這些都沒有了解的情況下,所以我就拼命造惡業。我們把往生的這個
情況想一想,然後現在就要生起後悔的心,然後想辦法把「怎麼消除這些罪」的這件事
情趕快解決。
剛剛我講的是第40、41偈,是往生的階段,這是第一種。另外一種是我臨終的那
個時候,第42偈的這種情況、這種想法也會出現!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39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哀余昔時由放逸,如斯怖畏非所謀,乃為無常現生事,造作眾多諸罪垢。(42 偈)
我臨終的時候怎麼想呢?「哦!我以前都不知道,現在有這種恐怖。我以前都不知
道會每一秒往死亡的這方面來,今天就到了;因為以前都沒有注意這個無常,今天就到
了,以前都不知道這個階段有那麼恐怖,不知道的情況下我以前造了那麼多的罪…」心
裡那個時候就非常恐怖、非常後悔。我們(既然知道)臨終那個的時候有非常大的後悔,
所以現在就要想臨終的時候有什麼樣的後悔:「臨終的時候我應該會有這樣子的後悔、
有那樣子的後悔…」,這些一直仔細想的話,現在就把臨終的感覺帶到我們的身上,這
樣帶的話就非常好,所以第42偈有這個意思。
罪人斷肢赴刑場,牽引之時猶慞惶,況人吻燥眼根壞,宿業轉變見異物。(43 偈)
死王使者面猙獰,形象現前來攫捕,極大怖畏病苦纏,衰損難堪何待言。(44 偈)
哀呼誰能為救護,令我脫此大怖畏,瞠目倉惶睛肉露,四方狂顧求皈救。(45 偈)
若見四顧無可歸,嗒然自失心頹喪,若時無處可皈投,我於爾時當奈何。(46 偈)
「衰損難堪何待言」,那個時候是非常可憐、最可憐的。為什麼最可憐呢?現在我
們用這個比喻:一般世間的處罰如果要斷我的頭、斷我的手、腳的話,這種的處罰我們
就會非常非常恐怖。世間的處罰,不論砍我們的手腳也好、打也好,這種是跟我們同類
的人來找我們然後處罰,我們已經會覺得很恐怖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往生的時候,
跟我們不同類的、過去都沒有看過的一個死亡主、過去都沒有想過的一些眾生就來找我
們,然後他們用什麼樣方式處罰我們呢?比世間的處罰恐怖幾億倍的方式,那時候我們
是不是很可憐呢?那就更不用說了嘛。所以這個意思就是快要到來世的時候,那些死亡
主來了,那個階段有什麼恐懼。然後那個階段,心裡有恐懼的時候,我們就會特別尋找、
四方都找:「在哪裡?有誰能救我?!」這就是第45、46偈,那時候心就很苦很苦,
會一直找:「誰能夠救我?!」
到這裡就是一個追悔力。所以總集來說,我們的面前是佛菩薩,還有我們的旁邊有
過去造業時的對象的這些眾生,我們一起在佛菩薩面前。然後一邊在佛菩薩面前祈求,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0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一邊還要有對眾生對不起、抱歉的這種心態。在那個時候我們要想:「過去我對所緣的
這些眾生,我造業的時候,我的心態是什麼樣子?譬如說:無明,沒有智慧。然後,造
的業因也好、果也好,都是不好的;那時候如果我有造正面的、好的業的話,我現在就
差不多已經成佛了,所以我對於過去所做的這些事情非常遺憾。」要這樣子想。然後,
「我過去的這些罪,我一定要徹底地消除。我一定會往生的,如果還沒有徹底消業的情
況下就往生的話,會有什麼樣的恐懼?」把前面講的這些一個一個都仔細地想,仔細想
過的話,心裏對於過去的這些罪方面,才會生得起全心全意的一個後悔的心,不然我們
的後悔可能是一半後悔、一半隨喜;可能20%後悔,80%有隨喜,也有這種情形。所以
我們從內心、真正的後悔心、全心全意後悔的心要能夠生得起來,這非常重要。
2.四力懺悔之依止力
《入行論》第二品之依止力
再來,剛剛就在四方一直找,誰能救護我們。找的時候會找到什麼呢?這時候我們
會找到三寶。找到三寶的話,我們會不會用一個很誠懇、懇切的心依止呢?會嘛!如果
往生的時候才用懇切的心依止的話,就有點來不及了,現在懇切的心依止才值得。所以
後面是對三寶與八大菩薩皈依:
是故有情依怙尊,為護眾生勤精進,大力能除諸怖畏,即於現前應皈依。(47 偈)
佛心證入微妙法,能除生死諸恐怖,菩提薩埵賢聖僧,正應皈依亦如是。(48 偈)
眾怖所逼極驚惶,我今皈命普賢王,復於文殊妙吉祥,自以此身為供獻。(49 偈)
大悲心行無動轉,觀音自在依怙前,疾痛哀號聲慘切,懇求於我施救護。(50 偈)
聖者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諸聖眾,一切大悲依怙前,至心呼籲情皈救。(51 偈)
死王使者最獰惡,見之恐怖四散逃,誰具威德能如是?持金剛手我皈依。(52 偈)
昔違諸尊教敕言,今見現前大怖畏,即今皈投諸聖前,願乞速除諸恐怖。(53 偈)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1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第47、48偈是講三寶,第49~52偈是講八大菩薩。這裡面沒有念彌勒菩薩、除蓋
障菩薩的名字,但是「地藏菩薩諸聖眾」的「諸聖眾」裡面,就有彌勒菩薩、除蓋障菩
薩。其他都很清楚,譬如第49偈有講「普賢王」、「文殊」,第50偈「觀音自在依怙
前」就是觀世音菩薩,第51偈「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諸聖眾」裡面就有
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第52偈「持金剛手我皈依」,這是金剛手菩薩,《入行論》
裏面八大菩薩都有講,所以我們就皈依三寶跟八大菩薩。
那個時候我們心裡也要想宗喀巴大師、阿底峽尊者、釋迦牟尼佛、整個傳承的上師,
也要想三十五佛等等,這些我們所皈依的對象都要想。因為這個儀軌裡面是拜懺、還有
上師瑜伽、道次第連在一起,上師瑜伽與拜懺連在一起的話,拜懺的時候就要觀想「我
們的上師宗喀巴大師與三十五佛無二無別」的情況下,我們要禮拜,所以皈依的時候也
是要這樣皈依。這個「上師」,簡略的話,就是宗大師;廣的話,整個傳承的上師都是
我們的上師。
《三聚經》中之依止力
我(某某)恆常皈依上師
恆常皈依佛
恆常皈依法
恆常皈依僧
爲了表達我們皈依、依止的心,我們要禮拜。拜的時候念四皈依:「皈依上師(雙
手合十於頭頂)、皈依佛(雙手合十於額頭)、皈依法(雙手合十於喉間)、皈依僧(雙
手合十於心間)。」然後拜下去。「皈依上師」,上師就是從釋迦牟尼佛到宗大師,所
有的傳承上師。「皈依佛」裡面,佛就是密乘的佛(無上瑜伽部、瑜伽部、行部、事部
整個的本尊)、顯教的佛(千佛、藥師七佛、三十五佛等等)。「皈依法」,法就是上
師還有密乘的佛、顯教的佛,他們給眾生開示的這些所有的法,這個法裡面當然就有小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2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乘的法、大乘的法、顯教的法、密教的法…所有的法都包括在這裡面。真正的法是它裡
面的內容、證量,我們平常講真正的法寶是滅諦與道諦。僧寶就是依止這些佛寶與法寶
而學習的僧眾們,包括過去印度、中國、西藏等等的祖師們、過去這些寺廟的僧眾們、
現在這些寺廟的僧眾們等等,這些都要想,這是「皈依僧」。我們皈依的皈依境裡面,
就是要想這些。
3.四力懺悔之對治力
《入行論》第二品之對治力
尋常病惱之所怖,猶當謹畏奉醫言,況復欲貪諸過患,百千重病常相逼。(54 偈)
即其一端亦已勝,盡陷閻浮所有人,若求他醫療諸病,遍訪十方終不得。(55 偈)
惟大醫王一切智,聖教拔苦盡無餘,若不依教而修行,是大愚痴可訶處。(56 偈)
若遇尋常小坑坎,猶須謹畏毋輕翫,況臨長劫生死淵,一墮千尋何可忽?(57 偈)
皈依了之後,我們從這些皈依處得到他們給我們開示的消業的方法,這個就是很珍
貴的藥,我們要珍惜這些藥,也要了解這些藥。這些消業的方法,就如真正非常珍貴的
藥一樣,所以我要珍惜。這裡我就不多講了,第54~57偈,是用兩個比喻讓我們了解,
這個消業的方法如非常珍貴的藥一樣,我們要珍惜。還有,它會救我們,平常我們遇到
小坑坎的話,就會非常小心,現在是我們會墮地獄,還有無始無終的輪迴,這樣掉下去
的話,這不是小坑!這個坑有多深,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所以我們這樣子的時候,能夠
救我們的這個開示、這個法寶,我們要特別珍惜。
謂爾許時可不死,坦然安住不應理,我身決定歸壞城,死亡無時旦夕爾。(58 偈)
透過坑、藥這兩個比喻,我們要珍惜佛菩薩給我們的這個消業的方法,我們要珍惜
這個法寶。而且不只珍惜而已,因為有時候我們會珍惜這個藥,但是不會那麼急著吃,
有時候就放著,心想:「我已經有藥了,所以我就慢慢來…」就會慢一點,這也是不對
的。所以第58偈說:我們也是要速疾地吃,因為死亡是很難說的,可能明天、後天、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3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可能一個月、一個禮拜以內會發生什麼事情,也很難說的,所以這個藥要趕快吃的意思。
有時候我們還是有點鬆懈,不會那麼積極,還是會覺得自己有點把握的樣子,實際上是
沒有什麼把握的,但是自己騙自己,好像我自己有點把握。
誰能於我施無畏,決定於死得解脫,若無決能解救者,云何坦然安樂住?(59 偈)
我們要自己問自己:「誰能於我施無畏?」你為什麼不害怕呢?你為什麼不覺得這
個是危險呢?你已經證阿羅漢了嗎?如果你已經證阿羅漢,那就不用怕了。你現在還沒
有成就阿羅漢,既沒有成就阿羅漢,那就肯定是會怕的,沒有什麼不怕的理由。所以自
己問自己:「我怎麼可以鬆懈?怎麼可以一直在這樣安樂的狀態呢?」「云何坦然安樂
住?」就這樣問自己,好像刺激一下自己。這樣子的話,就會比較認真地拜三十五佛。
《三聚經》中之對治力
《三聚經》三十五佛懺(略)
接著我們就拜三十五佛。拜的時候,我們面前這個皈依處裡面,宗大師在中間,他
下面第一排有四位大的本尊,再來是無上瑜伽部的總的本尊、然後瑜伽部的、行部的、
事部的,這樣五排,下面第六排就是佛的這一排,佛坐的這一排裡面,我們就要想三十
五佛,所以我們對三十五佛要想:這些佛都是宗大師的化身,也就是上下所有皈依境都
是宗大師的化身。唐卡裡面從宗大師的心中有五彩色的光,從上、下、左、右出去,代
表上下左右一切的佛菩薩都跟宗大師無二無別,我們把他們都看成宗大師就可以了,一
般來說這就是我們自己的上師的意思。我們現在大家都是宗大師的弟子,把自己的上師
看成宗大師就可以了。所以從中間的這位上師的心中這裡,五彩色的光出來,然後光照
到上面,照到下面…,所有的這些皈依境都是從他心中的五彩色光那裡出現的,這個意
思是什麼?一切皈依處都是他的化身的意思。所以我們要想這個上師跟宗大師、跟三十
五佛這些都是無二無別的情況下,我們要禮拜。這樣拜的話,一邊也有拜懺,一邊也有
修上師瑜伽。
我們一邊也要想前面我剛剛講的:追悔的時候,我們要配合道次第的內容。我們自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4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己從依止善知識到毘缽舍那,已經學了一些了,所以把這些所學的配合起來。要怎麼配
合呢?對這些眾生方面,我過去造惡業的時候,跟這個道次第的內容是完全相反的。我
應該要做的,是如道次第一樣,要以這樣子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行為來對待(眾生)。
這樣子一個後悔的心生起,然後就拜。心裡一邊也要想:「我這樣子造這種罪的話,是
跟道次第相違,現在我懺悔的時候,好像跟道次第比較接近」,我就正面一直想:「我
該要做的是如依止善知識一樣,我要以修依止善知識這個方式來對待眾生;我要以修三
士道的方式對待眾生」。這樣子想的話,這個結果是什麼呢?我們對來世也好,對今生
也好,在修道次第、修行方面,就會愈來愈有進步的,所以要以跟道次第的內容關連的
方式,這樣來拜三十五佛。
簡單來說,三十五佛裡面,每一個七尊佛就有一個五方佛的代表,五方佛的代表就
是五蘊(色蘊、受蘊…)的代表,所以我們要去除罪障的話、就要去除五蘊的這個障。
去除了五蘊的障之後,當然我們這個補特伽羅也會變成清淨了,因為這個補特伽羅有沒
有清淨,是靠他所依的五蘊有沒有清淨。所以每一個七尊佛就代表五蘊裏面其中一個蘊
清淨,所以七尊佛、七尊佛…,七乘以五,就變成三十五佛。剛剛我是從佛的數目來區
分,也有這樣子去除五蘊的罪障的意思。每一尊佛又個別有祂發的大願,因此我們對於
每一尊佛發的願上面,要有信心,然後就拜。
《三聚經》中之追悔力(略)
4.四力懺悔之遮止力(小標與引文或儀軌的字體要分開,如此行和下行)
《三聚經》中之遮止力
從此制止
《入行論》第二品之遮止力
拜完三十五佛之後,不只這樣子對治而已,心裡還要有勇敢的遮止力,如果沒有遮
止力的話,只有對治力也沒有用。勇敢的、非常強烈的一個遮止力,要靠前面有追悔力,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5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所以我們也有念《三聚經》裡面的追悔力。然後,念《三聚經》裡面的遮止力,念了之
後,也要念《入行論》裡面的遮止力。《入行論》裡面的遮止力是什麼意思呢?
昔所受用皆壞滅,所存於我今何有,而我於彼起貪著,違越上師教示言。(60 偈)
我們能不能真正的遮止是靠什麼呢?靠我們心裡對於過去的罪、做錯的這些事情方
面,有沒有透徹地放棄,有沒有非常反對,(就是)靠這個。這樣的反對,一個是我們
對貪瞋的這個煩惱方面,心裡透徹地看到:這個煩惱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一種想法;另外,
我們過去做的這些錯的事情本身,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也就是過去所做的事情與貪瞋的
想法這二者完全沒有意義,第60偈是講過去所做的這些錯的事情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為什麼完全沒有意義呢?這個我們已經有經驗了,即「昔所受用皆壞滅,所存於我今何
有?」我過去因為貪瞋而做的這些事情得到的這種受用,做了之後現在剩下來什麼?有
好的嗎?沒有。有什麼?就是只有這個惡業,而沒有留下來一個好的東西。所以要透徹
地看到:過去所做的這些錯事情完全沒有意義。
今我身命尚存時,乃至親友皆遠離,獨行煢煢迷所往,從於不善眾苦生。(61 偈)
我的貪瞋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貪瞋的想法是把所貪的對境或所瞋的對境看成
常法,把它看成是非常可靠的,這也是完全不對的,這就是61偈的意思。所以我們要
透徹地看到:這件事情跟這個想法完全沒有意義。
任何親友及非親,誰能定令脫彼苦,我心夙夜常不寧,恆念此理無暫捨。(62 偈)
我們的遮止力,不是一天的遮止、兩天的遮止、一個月的遮止、一年的遮止,而是
永遠的遮止。我們要永遠對惡業上面有反感,惡業是我永遠不可以做的。我們可能會想,
這種想法對不對啊?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是我變成一個奇怪的人?我跟一般人不一樣,
我一直這樣想,會不會變得怪怪的?因為很多人會很歡喜做這種惡業的行為,而我們對
惡業的行為上面,心裡有「這是非常不好的」的這種念頭的話,這種想法是對還是不對
啊?這62偈的意思是,我們這種想法是完全對的。如果我們覺得這種想法不對的話,
那我們會變成什麼?我們對惡業上面會覺得:「有時候歡喜一下也好啊!」有時候歡喜,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6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那就完蛋了,那就沒有遮止了。所以我們要遮止,就是對「惡業是非常不好的」這個想
法,我們要非常歡喜,這個想法是非常符合法的體性的,一直這樣子想是非常值得的,
是這個意思喔!不要想成:「我一直這樣想,是不是跟人家不一樣?人家會覺得好像我
有神經病,我的想法是不對的」,如果有這種想法的話,就是我們的問題,那就沒有辦
法遮止了,只是在佛堂裡面遮止一下,然後出去了就變成另外一個人了,那就沒有用了,
這就是第62偈的意思。
我由無知愚昧故,造作眾多自性罪,及彼俱有諸罪業,凡其所作一切罪。(63 偈)
今對依怙聖目前,合掌思惟諸苦怖,數數皈命恭敬禮,一切諸罪皆告解。(64 偈)
懇祈一切大導師,許我發露懺諸罪,此是不善不應為,從今我誓不再造。(65 偈)
這三個偈頌的意思,就是在佛菩薩面前勇敢地發誓,要把我們整個的罪勇敢地遮
止,這裡說性罪與遮罪,這兩個就包含了一切的罪。我們在佛菩薩面前勇敢地遮止一切
的罪,為什麼勇敢地遮止呢?因為我已經清楚了,我已經透徹地看到過去造的這些業都
是不正確的想法,都是錯亂的想法、無明的想法,所以我現在要在佛菩薩面前勇敢地遮
止。這就是《入行論》的遮止力。
那我們如何遮止呢?我們的上師有開示過,遮止的時候,剛開始可能對於常常出現
的一些錯的事情會遮止,譬如就先想:「一個月之內我要遮止」,然後慢慢的三個月之
內、半年…,慢慢地把遮止(的時間)擴大,這也是一種方法。這不代表我只是遮止一
個月,然後過了一個月我就鬆懈,不可以這樣想。我們要想:「過了一個月之後,我(仍)
希望能繼續遮止,但是在這一個月之內我真的要完全遮止」,用這樣的想法的話,也是
一個方法、一個善巧。
(五)隨喜的供養、請轉法輪的供養、回向的供養
《三聚經》第二聚之隨喜及第三聚之迴向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7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熟眾生所有
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悉皆迴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眾罪皆懺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 於眾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 我今皈命禮
到這裡四力懺悔已經結束了,然後《三聚經》裏面的隨喜與迴向也要念,因為《三
聚經》它的意思是我們去除了罪障之後,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把我們的善根增長廣大。
「增長廣大」就是先隨喜然後再迴向的話,這是(把它)增長。先隨喜就是累積新的善
根,新的善根累積之後,迴向是把它增長廣大,就這個作用。
《兜率百尊》之隨喜
於此濁世多聞勤修證 斷除八法暇滿修大利
怙主汝所行之偉功績 吾等至心懇切而隨喜
迴向做完之後,我們七支供養裡面的懺悔已經做完了,後面就開始隨喜。隨喜的時
候,這裡雖然我們念《兜率百尊》裡面「於此濁世多聞勤修證」這四句,在宗大師的事
業上面隨喜,但是不只宗大師,所有一切的整個皈依處:佛、所有的上師、菩薩等等…
還不只這些,還有一般凡夫眾生的這些善根,我們都要隨喜。隨喜本身也是(讓)我們
在短短時間裡面累積很大的善根。我們心裡是那麼隨喜,但是隨喜了之後,我們所隨喜
的這些善根,要怎麼能夠做到呢?那就要透過法,我們要跟著法(才能)做到(隨喜的
這些善根),(怎麼)跟著法?要從各個佛菩薩祂們那邊聽聞開示――請轉法輪,所以
我們就請一切的上師、一切的佛菩薩,請祂們常轉法輪,就這樣子祈求。這樣,我們前
面所隨喜的這些善根才能夠可以成辦,所以我們要請轉法輪。
《兜率百尊》之請轉法輪、迴向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8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至尊上師聖者汝等眾 法身虛空智悲祥雲集
隨機應化於所調大地 祈請任運降下法露雨
如是以我所集諸善業 利益一切聖教與眾生
特於至尊洛桑札巴之 聖教心要恆常令顯揚
我們請轉法輪的時候,怎麼想呢?因為對於各種不同的眾生,就需要各種不同的
法,因為眾生有各種的根器、各種的種性,所以請上師跟佛菩薩們,配合眾生的根器、
開示各種的法,就這樣子請轉法輪。
再來,「如是以我所集諸善業…」這個時候就是要迴向,前面請轉法輪之後,我們
要把前面六支供養所造的這些善根增長廣大的話,要透過迴向,這是迴向。到這裡,七
支供養做完了。
二、祈禱、祈求
具德珍貴根本之上師 請來安住我頂蓮月座
並以甚深恩惠攝持我 賜予身語意之諸成就
《密集瑪》(《無緣悲心讚》)
無緣悲心寶藏觀世音 無垢智慧王者妙文殊
(米美 界威 爹千 堅蕊西 尺美 千悲 旺玻 講悲央)
無餘摧伏魔軍秘密主 雪域智者頂嚴宗喀巴
(督彭 瑪呂 炯結 桑威達 扛堅 喀悲 足堅 宗喀巴)
洛桑札巴蓮足誠祈請
(洛桑 察悲 暇拉 索哇碟)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49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釋迦心咒》
嗡 牟尼牟尼 瑪哈 牟尼耶 梭哈
《六字大明咒》
嗡 嘛 尼 貝 美 吽
我們在皈依處的面前做完七支供養之後,再開始祈求。祈求的時候,可以透過念整
個《傳承上師祈請文》,不然我們就直接念密集嘛,祈求宗大師也可以。在祈求宗大師
之前,首先要觀想,怎麼觀想呢?「具德珍貴根本之上師,請來安住我頂蓮月座,並以
甚深恩惠攝持我,賜予身語意之諸成就。」這四句觀想,然後我們就一直念《密集嘛》
祈禱、祈求。祈求的時候,祈求什麼呢?我們平常講「三事祈求」(三事求加)這樣的
祈禱,三事祈求就是先把依止善知識到圓滿次第的所有負面的罪障去除,這方面的祈
求。我們現在不只「從修依止善知識…」,我們連前面的依止善知識的聞思也沒有基礎
嘛,所以我們要祈求:從佛法的聞思基礎到圓滿次第的階段,所有的這個法上面有什麼
罪障,把它去除,這是第一件事。然後,正面的,從聞思的基礎,從依止善知識到圓滿
次第的階段,所有的證量也能夠證得,這方面也祈禱,這是第二件事。然後我們做這兩
件事的時候,旁邊該有什麼緣?也就是逆緣去除、順緣具足這方面的祈禱。我們就「三
事祈求」這樣子的一直祈求、一直念《無緣悲心讚》。
《無緣悲心讚》的內容,也可以分「無緣悲心寶藏觀世音,無垢智慧王者妙文殊」
藏文音譯:「米美 界威 爹千 堅蕊西,尺美 千悲 旺玻 講悲央」這兩句的意思是,「宗
大師您在廣行的法上面就如觀世音菩薩一樣,深見的法上面就如文殊菩薩一樣」,這是
我們從宗大師那邊祈禱、祈求這個廣行、深見顯教的法。「無餘摧伏魔軍祕密主」藏文
音譯:「督彭 瑪呂 炯結 桑威達」意思是「宗大師您對密教上的法就如金剛手菩薩(祕
密主)一樣」,所以我們從宗大師那邊,祈求密乘的法。也就是「不管顯教的法也好、
密教的法也好,雪域最頂尖的就是您」,做這樣子的一個祈求。
這個祈求了之後,到這裡算是(這個功課的)一個前行,後面是我們真正自己聞思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0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修的一個正行。對我們來説,不只把「修」當正行,也要把聞思當正行。
◎正行:以祈禱、發願代正行,真正正行在安住修及觀察修
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 次以四諦證輪迴還滅
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 安立解脫道根謹迴向
欲求止息苦集解脫者 出離心及欲度諸眾生
遍佈十方悲心為根本 加持修成任運菩提心
極大車軌教典一切義 波羅蜜多金剛乘深處
諸道扼要聞思而修持 易獲定解此心謹迴向
願能世世善得三學身 說證二教宣講及修持
如斯持守以及令遍布 如諸軌師於教盡奉行
(摘自《十七班智達祈願文》)
生生世世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善知識之力
願於佛所讚嘆善隱道 雖剎那頃亦不暫捨離
道次第的修行上,以發願的方式串習一遍,把它當正行的一種代表。
《功德之本頌》(略)
這裡正行以發願的方式做,但是我以前跟你們講過,真正的正行,我們要打坐,所
以《功德之本頌》念完了之後,如果有時間的話,那就真的花幾分鐘時間打坐打坐也好。
如果沒有這樣的時間的話,這個道次第的內容,起碼要以發願的方式做。實際上我們沒
有辦法以打坐來做,但是以一種發願的方式做的話,也可以把它當成正行的一種代表。
所以這個功課裡面,以適合大多數人的方式來說,我把它當一個正行。真正的正行,你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1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們之後可以打坐,在《功德之本頌》念完了之後,還沒有迴向之前,就打坐一下下,然
後就迴向,這樣也好。
◎回向
願我能以此善業 迅速成就上師佛
縱一眾生亦無遺 祈願安置彼果位
殊勝菩提心妙寶 諸未生者令生起
諸已生者勿退失 祈願輾轉得增上
殊勝空正見妙寶 諸未生者令生起
諸已生者勿退失 祈願輾轉得增上
如同文殊妙智慧 大行普賢亦如是
為隨彼等清淨學 一切善業皆迴向
正如一切三世善逝佛 所讚種種迴向中最勝
為行彼善行我亦如是 將此善根各各皆迴向
願一切母有情得安樂 願一切惡道恆常空寂
諸菩薩眾所發利生願 願彼如願成就悉圓滿
如是以我所集諸善業 利益一切聖教與眾生
特於至尊洛桑札巴之 聖教心要恆常令顯揚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2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成就願望真言》
爹雅踏 嗡 邊記 格日以呀 阿哇玻達尼 梭哈
發願之後,所發的願望要實現的話,就念「成就願望真言」。
《廣論祈請文》(略)
《修心八偈》(略)
最後,《廣論祈請文》有時間就念,但要記得念《修心八偈》,提醒自己一天當中
要以慈悲心面對周遭的人,一定要念。
叄、問答
▓關於整體理念
問:請問仁波切我們現在六年實修的功課,或是一般的四加行,在三大寺是哪一個
階段開始修的?
答:我們用「四加行」這個名字,是密乘裡修一個本尊的大的閉關(一年、兩年、
三年的都有)之前要修的前行。這是密乘的前行,不是顯教裡面的。黃教裡面
不可以說沒有,因為,宗大師也是跟著他前面的其他教派。其他教派當然都有
根據釋迦牟尼佛的經、續,「四加行」是根據釋迦牟尼佛密乘的續部的經裡面,
修本尊的一些法的時候,修之前的一種前行,這個就是用「四加行」。當然,
我們黃教裡面也會用這個字,但是用的時候,我們不會那麼普遍的、不會那麼
要求馬上要進入密乘;或者是一定必須要修一年、兩年、三年這種本尊的閉關,
因為我們加強的地方是:還沒有修密乘之前,先要有顯教的基礎,要有菩提心、
空正見的基礎,為了這個基礎來說,我們也要修。所以,宗大師《菩提道次第
廣論》裡面講的都是以顯教為主,他不是講密教的。我這邊講的六年功課是根
據宗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講的而安排的。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3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這個功課也好;六年計畫也好;或我們平常外面常常聽到的「四加行」也
好;宗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修習軌理」裡面講的前行也好,這些都是顯
教的前行、或密教的前行。不過名字用「前行」,並不代表這個功課做完就不
用再做前行,不是這個的意思。譬如你四加行做完了,你就什麼都準備好了嗎?
不一定嘛!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那我們這個六年功課也好,或者
是宗大師前面講的這個(前行),我們做完了之後,以後功課就不要做了嗎?
不是這個意思。宗大師的弟子克主傑大師寫的一部解釋《密集金剛生起次第》
的很厚的論典裡有說,外面常常用「四加行」這個詞,會讓很多人誤解。我也
希望現在這個六年的計畫,不要讓很多人誤解。誤解什麼呢?誤解「這個功課
做完了,後面就不需要做了,我已經做完了。」一樣的,克主傑大師怎麼說的
呢?他說,有很多人用「四加行」這個詞做四加行,這個做完了,就以為已經
成就了、已經畢業了。他又說,「我們真正的前行是什麼?心裡具備有菩提心、
空正見的話,那密乘的前行才算做完了。」所以四加行不是真正的加行,真正
的加行是心裡有沒有生起菩提心、空正見。雖然有「四加行」這個詞,但是大
多數的人用的時候,就變成好像有誤解。所以,克主傑大師在這裡點出我們的
毛病。這點我們要記得。
這些功課是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用功的所緣,這樣就會比較好一
點。有一個所緣的話,你們就會覺得「這是我要做的功課」。不然的話,我知
道我們有一些同學覺得:「天天講法理,都沒有讓我們實修!」有這種想法。
這個想法可能有一點對,也可能他的想法裡面有很多誤解。一個誤解是,不了
解我們這樣一直學習法理,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修行,這樣頭腦才有真正的
進步。其他另外做功課,可能念珠念得也差不多變小了、又變亮了;或者自己
的這些法器用得變成怎樣了,好像功課做得非常認真的樣子,實際上,心都沒
有變,而法器那些什麼都變了,這就沒有那麼大的意義嘛!但是,功課這個部
份我們要不要做?要做。平常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一起帶這個部份,重點是法
理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就一直花很多的時間在這個上面。剛剛我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4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也有講,如果法理不清楚,做什麼功課也沒有什麼真正的效果,法理有一點基
礎之後,做這些功課的話,它的效果才會出現。
問:剛剛仁波切講的六年功課是加強的,我們是不是每天還要做《日常實修儀軌》?
答:每天做的功課與加強的功課是一體的,也就是把每天做的功課本身加強而已。
並不是現在做的是另外一種功課,而是把每天做的功課,其中某一部份做得紮
實一點。
問:請仁波切再跟我們確認,要做這六年的功課,日常功課的做法如何?順序要怎
麼做?
答:這只是廣和略的差別而已,每天必需要做的,就是剛剛我講的三個重要的觀點,
(1)上師瑜伽的法、(2)配合上師瑜伽的法,要做集資淨罪、(3)道次第上
面的聞思修這方面,自己的因也要做。每天做的功課裡面,一定要具備這三個。
做的時候當然有廣、略的差別,譬如,集資淨罪七支供養這部份,供養的
部份可以念廣的曼達或短的曼達幾百遍、幾千遍、一兩萬遍也好,可以這樣子
廣。也可以濃縮,連供養曼達都沒有念,直接念《兜率百尊》裡面供養的偈頌
「種種悅意供具妙花鬘,末香燒香燈燭塗香等,實設意化如海此供雲,殊勝福
田尊前誠獻供」,也就是沒有念供養曼達也可以,這是以每天的功課來說,不
是講六年的功課,最起碼要做一個供養的部份。
但是,以六年的功課來說,這個供養的部分我們現在要紮實地做,就是把
皈依發心、供養曼達念十萬遍。一樣的道理,拜懺的部份,我們要紮實做的話,
就念《三聚經》,也有念《入行論》的第二品,這些都加進來。特別拜懺這部
分,配合每一尊佛號就有大禮拜或小禮拜,或者每一尊佛號念一萬遍,這個就
是廣、紮實。如果,沒有這樣子做,我們每天做的功課裡面,最起碼要念《兜
率百尊》裡的四句「凡由無始以來所造作,從身口意所生之惡業,特於三種戒
之相違處,至心生悔猛烈發露懺」。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5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一樣的,懺悔之後的隨喜,最起碼要念《兜率百尊》裡的四句「於此濁世
多聞勤修證,斷除八法暇滿修大利,怙主汝所行之偉功績,吾等至心懇切而隨
喜」這是隨喜宗大師的善根、事業。這方面我們要廣、要加強的話,就可以念
宗大師的《證道歌》與《宗大師密傳》。
七支供養結束之後,再做什麼呢?我們已經在佛菩薩皈依處面前,做完殊
勝的供養了,做完之後我們才要祈禱。祈禱的時候,就念整個《傳承上師祈請
文》,每一位上師有他的特色,有他不同的殊勝的地方,我們可以在每一位上
師的特色上祈禱、祈求。我們也可以不念《傳承上師祈請文》,就觀想「整個
傳承上師跟宗大師無二無別」,然後,在宗大師面前好好祈禱,那就直接念《密
集嘛》,先念觀想的方法:「具德珍貴根本之上師,請來安住我頂蓮月座,並以
甚深恩惠攝持我,賜予身語意之諸成就」念完之後,就一直念《密集嘛》,一
直祈禱、祈求宗大師,這樣也可以,這是祈禱的部份。
我們的功課,前面是七支供養,接著祈禱,祈禱完之後,就是我們自己在
(道次第)的修行上以發願的方式整個串習一遍:念「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
雖剎那頃亦不暫捨離」,再來,念《功德之本頌》。
問:如果日常實修儀軌一天做完做一遍,加強的部分我計劃早上100 遍,下午100
遍,睌上100 遍的話,我是不是每一次《日常實修儀軌》都要跟著加強的部份,
變成做三次?
答:沒有錯,你們知道一些閉關的儀軌,沒有「我要持這個咒語,其他前後的儀軌
我都不要念,只要持這個咒語」,沒有這種閉關。早上要從頭到尾念一次,中
午也要念一次,下午也要念一次,晚上也要念一次。(註三)
註三
一般來說,加強的部份要穿插在儀軌裡面做,例如一天中,早中晚分三次
念「皈依發心、供養曼達」的話,三次念的時候都要把儀軌從頭到尾念一遍,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6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中間「皈依發心、供養曼達」階段加強念多少遍。這種方法,有些同學認真做
了一兩個月,覺得時間上有壓力。仁波切特別開許:實在有困難的話,至少每
天要把儀軌從頭到尾念一次,要加強的部份可以單獨做。如果時間許可的時候,
每次念加強的部份就穿插在儀軌裏面念,就非常好。而且一定要記得,早上念
完《實修儀軌》之後,要念《修心八偈》,提醒自己一天之中要以慈悲心面對眾
生。
問:第一年皈依發心供曼達十萬遍,假如我的定課是一天四百遍,我能不能先做完
三十五佛懺儀軌一遍,然後單獨針對「皈依發心、供曼達」另外做四百遍,行
不行啊,還是要穿插在裡面做?
答:一定要穿插在裡面做比較好。我剛剛有講,不算中間穿插的,把整個儀軌從頭
到尾念一遍,大概十到二十分鐘就會念完。你在車上也可以做、走路也可以做、
自己的佛堂裡也可以做,不是一定要在一個(固定)位置,什麼地方都可以做。
問:您說做功課可以不分地點,在車上也可以做,如果我早上長期要坐一個小時的
車,我可以把這一個小時拿來做早上的功課嗎?譬如,我做四皈依、供曼達我
也可以這樣記數嗎?(三十五佛禮懺可能就沒有辦法在車上做了),這個也可
以算在記數裡面嗎?
答:對,供養曼達這些當然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做。拜大禮拜或小禮拜,如果我們沒
有生病,身體可以拜就要拜喔!就不可以在車上念一念就算數,這不可以,因
為我身體可以拜,還是要回去找一個地方拜,這樣比較好。譬如,我自己個人
來說,好多年都每天念供養曼達、皈依發心108 遍,加上,皈依上師、皈依佛、
皈依法、皈依僧以及三十五佛號、藥師七佛號,每一個佛號念108 遍,後面,
我給你們的這些功課,譬如,密集嘛、釋迦心咒108 遍,我也是好多好多年一
直有做。大禮拜我十七歲的時候拜過十八萬遍,但是,我後來就沒有這樣做,
也忙。我剛剛講的,這些年我每天做的這些功課是在車上、走路時,就一直這
樣子做。你們知道前幾年我在台灣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車上來來去去,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7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所以,我的功課都是這樣子做的。
問:如果我在車上做,譬如,我想做108 遍皈依發心,可是,我念了80 遍的時候,
我到單位了我要上班了,那麼剩下的是不是回到家裡可以繼續,然後再迴向,
這樣可以嗎?
答:可以,但是你中間不可以隔很久,心不可隔很久,心要跟整個皈依境連在一起,
雖然你有坐車、走路,但是你的心要在這個皈依、做功課的範圍裡面。
▓關於皈依發心、供養曼達
問:儀軌的法本裡有加持地基、供養供品、迎請聖眾,這個階段迎請聖眾時候的資
糧田和後面兜率百尊的資糧田是不是一樣的?如果是不一樣的,他們中間是怎
麼變化的?因為,以前的基礎我沒有聽過。
答:對,這個就是我們要了解的,當然大家都會有些問題,因為我們念的《兜率百
尊》有祂的法照、唐卡;三十五佛也有祂們的法照、唐卡;還有道次第也有它
的皈依境,這樣就有很多,是吧?所以,我們這個功課裡有念兜率百尊、也有
念傳承上師祈請文、也有拜三十五佛,這三個唐卡,一下要觀想這個,一下要
觀想那個,那要怎麼辦呢?一定會這樣想,這沒有錯。
這三個當中,什麼都有具備的是什麼呢?是道次第的皈依境。這裡面有沒
有宗喀巴大師父子三尊?有。有沒有三十五佛?也有。所以,我們把功課裡面,
從前面皈依發心、迎請佛菩薩那個時候,把整個都想道次第的皈依境,要這樣
子想。然後,念兜率百尊的迎請時,雖然我們念兜率百尊的句子,但是心裡想,
把剛剛迎請的整個皈依境再迎請一次,這沒有關係,迎請多次多有好處,沒有
什麼壞處,你不用想剛剛迎請了一次,現在再迎請不是重複了嗎?沒有什麼重
複。因為我們祈禱的時候,就從皈依境有很多的佛菩薩一直融入到我們的身
上,就一直重複、一直重複,越重複越好嘛!一樣的道理,我們所觀想的面前
的皈依境,從皈依處他們自己的淨土,一直迎請到我們面前的皈依境裡面,一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8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直迎請、一直迎請,越迎請我們對自己面前的皈依境上面的信心越來越增長,
這沒有什麼壞處,可以這樣再迎請、再迎請。
三十五佛在哪裡呢?在道次第的皈依境中間第六排,第一排是四位大的本
尊,第二排是整個無上瑜伽部的,第三排是瑜伽部的,第四排是行部的,第五
排是事部的,到這裡,整個密續的佛結束了。事部的的下面(第六排)是顯教
的佛,皈依境裡面顯教的佛畫的不是那麼多,但是這裡面包括千佛、三十五佛、
藥師七佛,所有佛都在裡面,我們要這樣觀想。
一切的本尊也好、佛也好、菩薩、護法…都跟宗喀巴大師無二無別,要以
這種方式觀想。所以,這個唐卡裡面,我們看中間的宗大師,祂的心中先有釋
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心中有金剛持,然後從宗大師的心中就有五彩色的
光,從上、下、左、右出去,這個代表什麼?代表「上下左右一切的佛菩薩―
整個皈依處跟宗大師無二無別」的意思。所以,我們一定要這樣觀想,我們的
皈依境那邊,一切佛菩薩都跟宗大師無二無別,宗大師跟釋迦牟尼佛無二無
別。同樣的,拜三十五佛,三十五佛每一尊也都跟宗大師無二無別,要這樣子
觀想。
這樣觀想,才是如我剛才所講的,拜懺跟上師瑜伽要連結。怎麼做呢?拜
懺的時候,我們觀想三十五佛跟宗大師無二無別的方式做祈禱的話,這個加持
力更強、更快,有這種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這樣觀想。
問:這也就是資糧田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只是我們自己在內心去觀想他們彼此是無
二無別的?
答:對。
問:假如我現在有自己的善知識,在這個資糧田當中我是不是應該想著自己的善知
識也在這個資糧田當中,然後跟宗大師也是無二無別,能夠作意自己的善知
識,是不是加持力會更大?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59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答:沒有錯。
問:有時候做功課的時候,如果記數方面沒有控制得很準確,譬如沒有捻念珠或是
沒有拿記數器,如果用時間來判斷譬如三分半鐘是108 遍,到時候完成功課,
數字方面不是那麼精確,這樣在效果方面會不會有影響?
答:實際上得到的功德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我們算數字的時候,自己有隨喜
的話,那它就會有一個影響。也就是一邊有隨喜,一邊自己就想我還要更進步,
自己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就會有另外一種幫助。自己有成就感,自己歡喜、
隨喜的話,從那裡就會得到功德。一般來說,記數應該沒有什麼差別,數了之
後,我們心裡就有一種成就感、歡喜的話,從那裡又會得到一種功德。
問:有人問,他有曼達盤,獻曼達時要怎麼做?怎麼觀想?
答:我們平常做第一遍供曼達盤的時候,就唱誦儀軌,然後要把(曼達盤)整個各
層都鋪好作供養。第二遍供養的時候,上面那些一圈一圈的都不放,只有拿著
一個曼達盤,就先在曼達盤外面繞三圈、再裡面繞三圈,然後就把裡面的米、
穀類撒在上面作供養,念「意當木 咕嚕日阿那 曼扎拉岡木 尼雅達雅米」然
後就撒出來。外面繞三圈是去除自己及眾生身語意的罪障的意思,裡面繞三圈
就是得到身語意的加持的意思,然後就撒在上面供養。
沒有曼達盤的話也可以,以前大的修行者他們都沒有什麼法器,一般都用
沙供養曼達,所以,法器也不是那麼重要的,如果有也可以,因為它有它的代
表,外面有畫八吉祥、七寶…,我們比較容易可以觀想,本身這個是代表三千
大千世界變成如意寶把它裝滿,然後供養宗大師、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八大
菩薩、三十五佛,在整個皈依處面前廣大的供養出去。
問:如果用了曼達盤,是不是十萬次都用曼達盤比較好?
答:不一定,這些都可以的。譬如,我們做的地方、用的法器,不是一定要用同一
個,都可以,做的地方也不是一定要在同一個地方,法器也不是一定要用同一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60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個法器。
問:我出差期間,供曼達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結手印,還是念過去就行了?
答:不需要,這個要看環境,不是一定要打手印,主要還是看心。
▓關於懺悔
問:拜懺念《百字明》的加持力是不是比較好、比較強?
答:大家知道百字明是密乘的法,當然是很殊勝。它殊勝的效果有沒有出來,要看
我們修行者有沒有到這個程度。所以念百字明的修行,我們一定要好好守菩薩
戒、好好守密乘戒,然後去修,就會有一些效果。如果那些都沒有,你就好像
沒有資格可以用這個東西,沒資格可以修這個法;如果你去用的話,就有點不
尊敬,有點奇怪!你沒有這個資格,又一直做這些法,就不是那麼恰當。所以,
拜三十五懺不會輸百字明啦!應該可以這樣子講。
《入菩薩行論》裡寂天菩薩有說,「晝夜當各三,誦如三聚經,依佛菩提
心,悔除墮罪餘。」(第五品98 偈)。「三聚經」就是拜三十五佛懺。白天要念
三遍三十五佛懺,晚上也要念三遍,寂天菩薩《入行論》當中說的,都是他自
己個人怎麼修就寫下來,《入行論》開頭有寫,他不是想別人如何如何,他是
把自己怎麼修行寫下來,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寂天菩薩那麼殊勝的一位行者,
他也是這樣拜懺的――每天做三十五佛懺六次(晝三夜三),所以,我們拜三
十五佛懺應該是蠻殊勝的,消業方面非常殊勝的。以前阿底峽尊者也是這樣
做,宗喀巴大師也是這樣做,按照這樣子,一直有消業。
問:拜三十五佛懺的時候可以把每一尊佛觀想成跟宗大師無二無別,如果有自己確
定的善知識的話,宗大師跟自己的善知識也是無二無別,那麼我們在拜三十五
佛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觀想每一尊佛就是宗大師的樣子,因為每一尊佛觀想的
圖像都是不一樣的,到現在我都覺得不能夠觀想起來,如果只是觀想每一尊佛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61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都跟宗大師無二無別,那我這樣的觀想就會比較容易操作一些?
答:無二無別不是他的相貌無二無別的意思,無二無別是指他的體性是一的意思。
每一尊佛的相貌要不要觀想,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每一尊佛,祂發的大願是
什麼,這個我們要清楚,然後對祂們生起一種信心。祂的願力已經有成就了,
這方面我們已經有信心了,然後祈禱,這個比較重要。至於他的顏色、手印這
些就不是那麼重要。
我不久前在台北也有拜過三十五佛懺,加州也做過一次,這些聲音檔我講
得比較仔細一點,你們可以聽聽。
問:做三十五佛禮懺的時候,如果我們有覺得做什麼事情是錯誤的,舉例來說若有
持大乘八關齋戒,其中有戒律是未告知別人去取人家的東西來用,可能就是跟
很熟的朋友你不小心拿他的東西來用了,那你忘記講了,不知道這樣算不算犯
戒?因為那是一天的戒,而我後來才發現,這樣可以在做三十五佛禮懺時來做
懺悔嗎?
答:可以。懺悔裡面雖然有念《三聚經》,但是,沒有特別講那麼清楚。我們心裡
就想:(我們)有總的罪、還有特別的罪。總的就是包括過去到現在,身語意
所造的所有的罪業;別的就是有一些特別的,我們受的戒沒有好好持守、破戒
犯戒等等,還有,對於五無間罪──來世馬上就會有影響的這種比較重的罪,
特別再懺悔。所以,總的、別的這些都要這樣子懺悔。
懺悔的時候,我以前講過:我們造業的時候,對造業對象的眾生方面,我
們就有瞋恨心、貪、無明…各種各樣的煩惱,這些煩惱,我們看一看,跟道次
第的什麼法都有相違,跟依止善知識的法也相違;跟下士道從暇滿難得、無常、
皈依、業因果什麼都相違;跟中士道的出離心、四聖諦的法、十二緣起的法都
相違;跟上士道的法――自他相換、七因果、菩提心、六度――都相違;跟密
乘相違就更不用說了。這些煩惱本身跟一切都是相違的,所以,從道次第的角
度來說,不管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是不應該的,我們就要一直從這方面,配合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62 日常實修儀軌講解
道次第的法,然後從內心要生起一種更後悔的心。
也有從業的果報來看。業有五種果:等流果有兩個(領受等流、造作等流)、
異熟果、士用果、增上果等等,這方面也要想。然後,不只果的時候苦而已,
當造業的時候內心煩惱,也有一種苦,也是很糟糕,非常煩惱又非常無明,無
明―─譬如常法的執著,至於補特伽羅我執、法我執…那些就根本不用說了。
然後,各種的非理作意,各種的煩惱,好像心被這些擾亂了,所以,這裡想一
想的話,後悔的心就比較強。
問:我想一天拜三輪三十五佛,相當105 拜,那我可不可以拜三十五佛一輪,然後
就停下來,中午再繼續拜、晚上繼續拜,拜完105 拜之後,再來念後面《三聚
經》的追悔力、遮止力,念懺悔文,把整個儀軌結束?或者每一輪都要念懺悔
文?
答:我們做的時候,不管你想拜一輪、兩輪、三輪,如果,中間想休息,那就要把
後面的儀軌念完,之前我有講,不念加強部份,從頭到尾念一遍,大概十到二
十分鐘就會念完,所以,你就把它念完。然後,下午要再拜的話,就重新念一
次,然後又再拜。
問:假設我要拜三輪可不可以一尊佛拜三拜,然後再拜下一尊佛?
答:可以,這沒有差。
問:要是外出,大禮拜不方便拜,我可不可先拜三拜,然後不要斷,隔天再拜?
答:我剛剛講了,一拜就可以了,剛剛我們有講供養曼達、皈依發心做一遍就可以,
一樣的道理,大禮拜,一拜就可以,不是每一尊佛拜一拜的意思,那就三十五
拜了,我講的就是禮拜一次也可以;或者大禮拜也不行,可能在飛機上也不行,
那就可以小___________禮拜代替;小禮拜也不行,就念佛號從內心拜,也可以,這些都有
一個彈性空間。
此手抄稿是記錄上課內容,難免有疏失,如有疑問或發現錯誤,請聯絡佛學會,或請示師長。
63__
問:大禮拜的手勢好像有不一樣?拜下去以後,手怎麼放?有的是直接平放,有的
是手要合十翹到頭上,仁波切的方法是什麼?
答:手翹起來的方式,我們藏人有講一種什麼都不懂得的人,藏文有時候用「帕根」,
就是形容這個人什麼都不懂的意思。為什麼呢?因為藏人男的出家的很多,有
些年紀大才出家的人,因為他已經當過父親了,什麼規矩都不懂,所以,僧眾
就會稱他為「帕根」,就是那個「老爸」、「阿伯」(不曉得用什麼辭比較好),
意思是你是當過父親的出家人,肯定什麼都不懂。「帕根」他們拜的時候就有
(把手翹上來)這種拜法。
你們應該看過我們的上師一天的行程,他早上打坐、大禮拜、供水、去花
園、跑步、早上吃什麼、去辦公室…這些行程都有影帶,他大禮拜時沒有把手
翹上來拜,就是平放。所以,你們去看我們的上師ㄧ天的行程,就知道他怎麼
大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