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7 10:19:44
|
尊貴雪歌仁波切
|
| | |
學習次第 : 進階
如何以皈依發心調伏意樂
我們唸的皈依發心偈是大乘的皈依發心,是很高的,所以前面要準備很多意樂,必須先思惟下、中、上士道的意樂。先整體想一下:
我們有那麼圓滿的人生,那麼圓滿的人生總有一天會死亡,死後要依著業果走到下一生,沒有辦法照著自己的意思走,對這樣的下士道想一下。然後,業果方面可以更深廣的想:起起伏伏,三界六道沒有一個比較安詳、比較放心的地方,這就是輪迴;想從輪迴中解脫,這是中士道的意樂。然而,輪迴當中不是只有我們這麽可憐地受苦、不安而已,一切如母有情也都是這個狀況,這部分我們也應該要替他們想。不論是比較符合我們自己內心離苦得樂的角度也好,或者一切眾生內心離苦得樂的追求角度也好,或者我們受過很多他們的恩德的角度也好,不管從什麽角度,都要替他們想想,這就是上士道的意樂。
所以,當以非常廣、非常深的因果角度做取捨時,那就是大乘的皈依。大乘的皈依就是我們以深、廣的因果做取捨,然後有信心:果是圓滿的果---佛的果位;因是圓滿的因---捨棄我愛執,對眾生生起圓滿的愛心,累積圓滿的善根,有這麽圓滿的因才能證得圓滿的果。
對這樣的因果很有信心,那就是大乘的“皈依”。有了信心之後就要去行持,而不是光有信心而已,這樣從意樂開始去做就是“發心”。
有時候我們會想:這個目標太大、太廣,我像個小螞蟻一樣,根本沒有能力,為什麼要發這麼大的心?好像根本沒有能力發這個心,好像自己騙自己。這時應該要思惟:我們的心的本性是很廣很深,無始無終,心的續流會一直走。如果我們不想給它負面的、錯誤的影響,而是真正符合最圓滿的因果、最圓滿的取捨,就是發菩提心;皈依發心。
如果沒有對這種圓滿的因果做取捨,而是很狹窄的觀念,例如爲了現世,或爲了自己的解脫,這些不正確的想法而做取捨,這種意樂對於心有很長期、很大的負面影響。就像日本海嘯的時候,核電的輻射進入海裡,同樣地,輻射的毒掉入我們心的大海,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出現。所以不正確的想法、意樂一直掉進去,就很不好。因此在心這個大海裏應該多多取捨,把好的東西放進去,把正面的觀念一直放進去。
至於做到多少是另一回事,行動只做了一點點沒關係,但是內心想的一定不能想錯!正面的想法會長期的影響心,負面的影響也一樣;所以意樂---我們内心的想法、觀念,一定要好好的注意。
特別在我們修行的時候,調伏意樂很重要。我們現在的位置在哪裡?以後要走到哪裡?位置可以定得很準。不管我們現在學什麼法類,可是在調伏意樂的時候,位置已經定出來了,好像衛星定位一樣,走到這裡,接下來走到那裡,都不會走錯。如果照著自己的意思亂走,常常會走錯。
平常我們匆匆忙忙做很多事情,心是很狹窄的,都只管著飯怎麼煮、怎麽吃這種事情,心就墮在那裡面。然而做功課的時候翻開法本,唸皈依發心偈,想想自己位置在哪裡?怎麼生活的?將來來世在哪裡?輪迴在哪裡?這時心好像已經整個跳出來看自己。所以這樣的調伏意樂有助於我們開智慧。
因為我們常躲在一個角落裡,想不開,看不到全面,看不到全面就沒有智慧。所以調伏意樂有提醒的作用,就是跳出我們内心狹窄的角落,來看看自己是什麼樣子。所以以皈依發心調伏意樂是非常有意義的。
( 摘自2012/5/19 仁波切中文講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