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7 10:15:53
尊貴雪歌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不必怕思惟三惡道苦

「道次第」裡面先講無常,然後講三惡道的苦;意思是指三惡道跟我們中間沒有什麼距離的意思。我們要理解: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三惡道眾生受多麼嚴重的苦,是偉大的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三惡道肯定是存在的。而我們跟三惡道之間沒有什麼距離的原因,就是無常。因為無常,我們的生命很快就結束,然後會到來世去,所以,我們不要想「三惡道苦跟我們距離很遙遠」,我們要思惟它跟我們沒有什麼距離。
        我們有時候會想:思惟三惡道苦的話,內心會不會更加痛苦,更加恐懼?!是不是會更增加苦呢?
        這就有幾個角度可以思惟了:我們世間平常說,有一個「苦」的感覺的時候,相對而言,才會感覺到「樂」。確實,當樂的感受有苦的感覺作對比,樂的感覺就會更明顯。如果平常一直都很快樂,那也不覺得有什麼快樂了。所以,思惟苦,也有「對樂更有興趣、更有意思、更有感受」的這種作用!從世間的角度來說,我不覺得,思惟痛苦完全只是增加苦而已,我覺得也有「更認識快樂」的這個作用。
  就佛法來說,我們思惟三惡道的苦,是內心暫時的一種苦的感覺。但是,實際上,心裡就有:「我會為來世、來世的來世……,有一個長期的準備、計劃。」由這裡就會有一個更穩定的樂出現。所以,以佛法的角度來說,三惡道苦只是暫時的一種苦的感覺,實際上它會帶來一個長期的計劃跟穩定的樂,這也是好的。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思惟,就不會準備這條長期的來世、來世……的路。如果不準備的話,究竟的、穩定的樂就沒了,那思惟三惡道苦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所以也可以說,思惟三惡道的苦,雖然現在心裡有一個苦的感覺,但是,實際上它會帶來一個穩定的樂的計劃。所以,我們不要以為思惟三惡道的苦只會帶給我們痛苦的感覺,就特別排斥,不願意思惟它,一講到「要思惟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的苦」的時候,就「哎呀!那麼恐怖!我現在生活已經那麼痛苦,又加一些痛苦的話,沒有意義!」不要這樣子想;我們應該想:這個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暫時來說,我們受苦的時候,心就會回到「真正的自己」這個位置,而不會那麼散漫、掉舉,好像心在飛揚的感覺,不是很踏實。我們思惟這個苦,就會知道自己真正的位置在哪裡,好像走在地上,很實際,而不是飛在天上。所以,思惟這個苦,應該是讓我們開智慧,「符合實際」就是開智慧,因爲我們會知道自己真正的位置在哪裡,然後看「我要準備什麼?我問題在哪裡?我要的是什麼?」比較實際的看到這些,這就是開智慧的作用。我們平常講,慢心是智慧的相反,是吧!也就是說,慢心會減低我們的智慧;而「苦」會去除我們的慢心,去除我們的慢心,就有開智慧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大概這樣子了解。
         因此,我們現在學習「思惟三惡道苦」,不但能為來世作準備;而且現在就可以實際地去除內心的慢心;然後看自己的位置,看得比較實際一點,然後就開智慧。透過這樣子,對於「自己該要取的是什麼,該要捨的是什麼,自己的位置在哪裡」這方面的取捨,就更如理一點了。
        問:仁波切,如果我們因為思惟三惡道苦,內心生起非常想要修行的心,想要全心地修行;可是,又想到還有家庭、小孩要照顧,所以內心就很苦,最後只好把想全心修行的心放下來。那麽生起的這個感覺是錯的嗎?要怎麼樣去面對這樣子的狀況?
        答:我平常講,我們修的時候,要以整個三士道、以「四方道」的方式修,是吧!不是只單修一部分,單修一部分就有點不對。一樣的道理,我們思惟,也不是只從一個角度思惟、一個角度看、一個角度想。我們要看整體的角度,比如剛剛講的,把上士、中士、下士──三士道──以一個整體概念的角度看的話,那麼即使在家裡,也有很多可以修行的機會。所以,不是只有想自己:「我會死掉、我有來世、我會墮惡趣……」然後就想「我要去修」,而沒有想好整體,是吧!這個整體的角度,例如:「喔!我在這個輪迴裡面,不斷地也有生、死,生、死,生、死……,這個生死當中,我也一直會跟這些眾生、這些親戚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那要怎麼樣面對他們呢?」而從菩薩的角度來說,應該還要從「我更要回報他們的恩德」這個角度思惟。所以我們要從整體的角度想,而不是完全都沒有想整體,只有想:「我自己會死掉,然後會墮三惡趣,那我要趕緊處理自己的苦樂問題……」除了這個,都沒有想其他的角度的話,這種看法也不是那麼正確的。
(慧娟節錄自2011年5月28日<仁波切中文講廣論>)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