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05 23:50:24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2/05 23:49:21   編輯部 報導

《班欽一切智再燃佛母義明燈單獨分開七十義善說明慧喜筵》

別稱《廣八事七十義》

福稱大師造  宗澄 譯

 

稽首稀有悲執持,為引無邊善眾生,轉諸經藏妙法輪,無等導師能仁主。

前生比丘慈氏稱,現世菩薩慈氏怙,未來尊號慈氏佛,三地光滿而敬禮。

廣說深廣佛母義,雪山經現觀文劍,聚集動搖講辨著,慧力子賢足下禮。

聖地海中取了義,深密經典寶資庫,滿足藏地所化願,敬禮法主鄂譯師。

於此濁世佛教中,具有與佛等事業,第二佛陀宗喀巴,嘉曹自在恭敬禮。

敬禮誰恩釋經論,了知一份觀察盛,班親智者自在後,當明八事七十義。

 

彼于此中宣說八事七十義之建立分二,甲一,釋說八事,甲二,釋說七十義,分初:

宣說謂雲:『般若波羅密』,乃至謂雲:『及法身為八』之間所說,斯有八事者,即相智、道智、一切智、圓滿加行、頂加行、漸次加行、刹那加行、及果法身共有八種故。

第一:相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現證發心等十法究竟慧,是相智之性相;分有通達如所有之相智,及通達盡所有之相智二種,界限唯佛地中有。

第二:道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殊勝助伴方便智慧所攝之大乘聖者現觀,是道智之性相;分有知聲聞道之道智,知獨覺道之道智,及知大乘道之道智三種;界限從大乘見道至佛地之間有。

第三:一切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住小乘證種類之聖者相續上之智,是一切智之性相;分有對治品之一切智及所治品之一切智二種;界限從聲聞見道至佛地之間有。

第四:圓滿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修習一百七十三種行相慧所攝之菩薩瑜伽,是圓滿加行之性相,分有一百七十三種,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有之間有。

第五:頂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從攝修三智大乘資糧道中,最極轉變慧所攝之菩薩瑜珈,是頂加行之性相;分有加行道、見道、修道及無間道之頂加行四種;界限從大乘加行道至最後有之間有。

第六:漸次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為得堅固三智行相,而由次第修習,三智行相慧所攝之菩薩瑜伽,是漸次加行之性相;分有十三種;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有前之間有。

第七:刹那加行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於一最短成事刹那中,能獲得三智,一百七十三種行相,作親境力量之菩薩瑜伽,是刹那加行之性相;分有四種;界限唯最後有中有。

第八:果法身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轉成能得,自己方便之已修四加行力,獲得之究竟功德,是果法身之性相;分有四種;界限唯佛地中有。

甲二,釋說七十義分三,乙一,釋說能表三智之三十法,乙二,釋說能表四加行之三十六法,乙三,釋說能表法身之四法;釋說能表三智之三十法分三,丙一,釋說能表相智之十法,丙二,釋說能表道智之十一法,丙三,釋說能表一切智之九法;釋說能表相智之十法分二,丁一,總釋相智之結合,丁二,別釋相智之十種法,分初:

釋說能表相智之法時,由謂雲:『發心與教授,』乃至謂雲:『是佛遍相智』中所說。

丁二,別釋相智之十種法分十,戊一,大乘發心,戊二,大乘之教授,戊三,大乘之順決擇分,戊四,大乘修行之所依自性住種姓,戊五,大乘修行之所緣,戊六,大乘修行之所為,戊七,披甲正行,戊八,趨入正行,戊九,資糧正行,戊十,出生正行,分初:

從大乘發心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為令利他而緣圓滿菩提,與主要成為自己助伴欲相應之大乘入門意識,是大乘發心之性相;從喻助伴法相同門中分之,即與助伴欲相應,如地之發心,具足意樂,如金之發心,具足增上意樂,如月之發心,具足隨順修習三智加行,如火之發心,具足佈施,如寶藏之發心,具足持戒,如寶源之發心,具足忍辱,如大海之發心,具足精進,如金剛之發心,具足禪定,如山之發心,具足智慧,如藥之發心,具足善巧方便,如善友之發心,具足誓願,如如意寶之發心,具足力量,如日之發心,具足智,如歌音之發心,具足神通,如國王之發心,具足福德智慧之二資糧,如倉庫之發心,具足三十七菩提分,如大路之發心,具足大悲毗婆舍那,如車乘之發心,具足總持與辨才,如噴泉之發心,具足四法印,如雅聲之發心,具足獨一道路,如河流之發心,及具足法身,如雲之發心,共有二十二種,複次體性門中,分有願,行二種等眾多分類;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發心為利他,』乃至謂雲:『分二十二種』中所說。

 

戊二:大乘之教授

從大乘教授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宣說為令獲得大乘發心方便之大乘語,是大乘教授之性相;分之,即教誡修行為自體之教授,教誡所緣境為四諦之教授,教誡所依為三寶之教授,教誡不耽著精進之教授,教誡周遍不疲倦精進之教授,教誡周遍攝持道精進之教授,教誡五眼之教授,教誡六神通之教授,教誡見道之教授,及教誡修道之教授共有十種;界限,從未入道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修習及諸諦,』乃至謂雲:『麟喻共二十』之間所說。

 

戊三,大乘之順決擇分

從大乘順決擇分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圓滿己轉向自由大乘順解脫分,隨後出生大乘義現觀,是大乘順決擇分之性相;分之即大乘加行道暖等四種;界限,唯大乘加行道中有,彼等由謂雲:『所緣及行相。』乃至謂雲:『應知為攝持』之間所說。

 

戊四,大乘修行之所依自性住種姓

從大乘修行之皈依自性住種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已轉自所依法之菩薩識法性,及作大乘修行之所依處,是大乘修行之所依自性住種姓之性相;分之,即修行十三種上之自性住種姓有十三種;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通達有六法,』乃至謂雲:『故說彼差別』之間所說。

 

戊五,大乘修行之所緣

從大乘修行之所緣中分性相及分類二種;以大乘修行,而斷除增益之處,是大乘修行所緣之性相;分之,即善等十一種;彼等由謂雲:『皈緣一切法,』乃至謂雲:『及佛不共法』之間所說。

 

戊六,大乘修行之所為

從三大所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趨入修行專為菩薩之究竟所得,是大乘修行專為之性相;分之,即心大、斷大、及證大三種;界限唯佛地中有;彼等由謂雲:『勝諸有情心,』乃至謂雲:『自覺所為事』之間所說。

戊七,披甲正行

從披甲正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攝修別別波羅密多之中,具六種慧所攝之菩薩瑜伽,是披甲正行之性相;分之,即三十六種;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由彼等別別,』乃至謂雲:『六六如經說』之間所說。

戊八,趨入正行

從趨入正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大乘種種因果之法,由已轉頂加行為主門中,修習慧所攝之菩薩瑜伽,是趨入正行之性相;分之,即趨入靜慮無色之趨入正行,趨入六度之趨入正行,趨入聖道之趨入正行,趨入四無量之趨入正行,趨入無可得之趨入正行,趨入三輪清淨之趨入正行,趨入專為之趨入正行,趨入六神通之趨入正行,及趨入相智之趨入正行共有九種;界限,從大乘加行道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靜慮無色定,』乃至謂雲:『當知升大乘』之間所說。

戊九,資糧正行

從資糧正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廣大二資糧所攝門中,超勝大乘加行道中品世第一法,而除去自果大菩提之菩薩瑜伽,是資糧正行之性相;分之,即愛憐大悲之資糧正行,佈施之資糧正行,持戒之資糧正行,忍辱之資糧正行,精進之資糧正行,禪定之資糧正行,智慧之資糧正行,奢摩他之資糧正行,毗婆舍那之資糧正行,智之資糧正行,福德之資糧正行,聖道之資糧正行,總持之資糧正行,十地之資糧正行,及對治之資糧正行共有十七種;界限,從大乘加行道上品世第一法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悲及施等六,』乃至謂雲:『說八種對治』之間所說。

戊十,出生正行                         

從出生正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無疑決定出生相智之淨地慧,是出生正行之性相;分之,即三大所為之出生正行,平等性之出生正行,為令有情所得之出生正行,無功任運成就之出生正行,超越常斷二邊之出生正行,為令獲得圓滿三乘證種類相之出生正行,及相智道有境之出生正行共有八種;界限唯淨地中有,彼等由謂雲:『所為及平等,』乃至謂雲『是出生正行』之間所說。

丙二,釋說能表道智之十一法分二,丁一,總釋道智之結合,丁二,別釋道智之十一種法,今初:

由謂雲:『令其隱暗等,』乃至謂雲:『如是說道智』之間所說。

丁二,別釋道智之十一種法分十一,戊一,道智之支分,戊二,知聲聞道之道智,戊三,知獨覺道之道智,戊四,大乘之見道,戊五,修道之作用,戊六,勝解修道,戊七,勝解修道勝利讚歎承事稱揚之功德,戊八,迥向修道,戊九,隨喜修道,戊十,引發修道,戊十一,清淨修道,今初:

從道智支分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攝授道智因、體性、果三種隨一之大悲所攝殊勝功德,是道智支分之性相;分之,即堪為道智之支分,境決定道智之支分,普遍道智之支分,本性道智之支分,及事業道智之支分共有五種;界限,從大乘醒覺種姓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調伏諸天故,』乃至謂雲:『本性及事業』之間所說。

戊二,知聲聞道之道智

從知聲聞弟子道之道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住迥向發心,從現證空性之三種慧所攝門中,當知為令隨攝聲聞種姓慧證種類之大乘聖者智,是知聲聞道之道智之性相;分之,即大乘見道,修道,及無學道三種;界限,從大乘見道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道相智理中,』乃至謂雲:『不見諸法故』之間所說。

 

戊三,知獨覺道之道智

從知獨覺道之道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住迥向發心,從現證空性之三種慧所攝門中,當知為令隨攝獨覺種姓慧證種類之大乘聖者智,是知獨覺道之道智之性相;分之,即大乘之見道、修道、及無學道三種;界限,從大乘見道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自覺自證故,』乃至謂雲:『相為第一法』之間所說。

 戊四,大乘之見道

從大乘見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大乘之諦現觀,是大乘見道之性相;分之,即大乘見道根本與後得二種;界限,唯見道中有;彼等由謂雲:『由諦與諦上,』乃至謂雲:『是道智刹那』之間所說。

戊五,修道之作用

從修道之作用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速疾證得大乘修道,補特伽羅相續上之大乘修道,由修習力獲得功德,是修道作用之性相;分之,即作道增長近取因,寂滅心為調柔功德,彼俱有緣,由恭敬善知識為敬禮功德,遠離內違緣煩惱之功德,由外違緣外毒、或刀等不能侵害之功德,獲得無上菩提之功德,及隨自安住地方已轉供養所依之功德共有六種;界限,從大乘修道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遍息敬一切,』乃至謂雲:『菩提供養依』之間所說。

戊六,勝解修道

從勝解修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能作信許三佛母義生處之有漏大乘隨現觀,是勝解修道之性相;分之,即自利勝解修道,利他勝解修道,及二利勝解修道共有三種;界限,唯大乘修道中有;彼等由謂雲:『勝解謂自利,』乃至謂雲:『共二十七種』之間所說。

戊七,勝解修道勝利讚歎承事稱揚之功德

從讚歎承事稱揚之功德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速疾獲得勝解修道補特伽羅相續上之勝解修道,由修習力獲得之功德,是勝解修道功德之性相;分之,即有二十七種;界限,從大乘修道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般若波羅密,』乃至謂雲:『贊事及稱揚』之間所說。

戊八,迥向修道

從迥向修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能轉自他善根,成圓滿菩提之有漏大乘隨現觀,是迥向修道之性相;分之,即有十二種;界限,唯修道中有;彼等由謂雲:『殊勝遍迥向,』乃至謂雲:『生大福為性』之間所說。

戊九,隨喜修道

從隨喜修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于自他善根修歡喜之有漏大乘隨現觀,是隨喜修道之性相;分之,即隨喜自善根之修道,及隨喜他善根之修道二種;界限,唯修道中有;彼等由謂雲:『方便不可得,』乃至謂雲:『修隨喜作意』之間所說。

戊十,引發修道

從引發修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能安立為大乘無漏修道,及究竟證分之跡印,是引發修道之性相;分之,即自性之修道,作殊勝果之修道,不作行一切作業之修道,緣分位專注於無諦實之修道,及作究竟果佛位之修道共有五種;界限,從初地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此自性殊勝,』乃至謂雲:『是大義利性』之間所說。

戊十一,清淨修道

從清淨修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能安立為大乘無漏修道,及究竟斷分之跡印,是清淨修道之性相;分之,即十地之清淨修道有十種;界限,從初地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依佛及施等,』乃至謂雲:『遍對治三界』之間所說。

丙三,釋說能表一切智之九法分二,丁一,總釋一切智之結合,丁二,別釋一切智之九種法,分初:

由謂雲:『智不住諸有』,乃至謂雲:『一切智如是』之間所說。

丁二,別釋一切智之九種法分九,戊一,智不住諸有邊之道智,戊二,悲不住涅槃邊之道智,戊三,於果佛母遙遠之一切智,戊四,於果佛母鄰近之一切智,戊五,所治品之一切智,戊六,對治品之一切智,戊七,一切智之加行,戊八,彼加行之平等性,戊九,住小乘證種類之見道,今初:

從智不住諸有邊之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觀待世俗,住能滅除諸有邊種類之大乘聖者智,是智不住諸有邊道智之性相;分類與界限於下說之。

戊二,悲不住涅邊之道智

從悲不住涅槃邊之道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觀待世俗,住能滅除涅槃邊種姓之大乘聖者智,是悲不住涅槃邊道智之性相;分之,即彼二者別別有見道,修道,及無學道三種;界限,從初地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非此岸彼岸』,乃至謂雲:『故名般若度』之間所說。

戊三,於果佛母遙遠之一切智

從於果佛母遙遠一切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通達空性慧未所攝持,而不住大乘證種類之小乘聖者智,是於果佛母遙遠一切智之性相;分之,即見道,修道,及無學道三種,界限,唯小乘之聖道中有;彼等由謂雲:『由彼緣相門,非方便故遠』中所說。

戊四,於果佛母鄰近之一切智

從於果佛母鄰近之一切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為一切智,及由殊勝方便所攝,是於果佛母鄰近一切智之性相;分之,即大乘五道;界限,從已生大悲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由善巧方便,即說為鄰近』中所說。

戊五,所治品之一切智

從所治品之一切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安住由諦實執所系縛之種類,而不住大乘證種類之小乘聖者智,是所治品一切智之性相;分之,即小乘見道、修道、及無學道三種;界限,唯小乘聖道中有;彼等由謂雲:『色蘊等空性,』乃至謂雲:『行想所治品』之間,及謂雲:『執佛等微細』中所說。

戊六,對治品之一切智

從對治品之一切智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殊勝方便所攝,而住小乘證種類之聖者相續上之智,是對治品一切智之性相;分之,即大乘五道;界限,從已生大悲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施等無我執,』乃至謂雲:『故為不思議』之間,及謂雲:『如是一切智』等一頌為略說彼二者之義。

戊七,一切智加行

從一切智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修習對治於世俗事真理體性及差別中顛倒耽著,及於勝義真理中顛倒耽著隨一之菩薩瑜伽,是一切智章節中所示菩薩加行之性相;分之,即破除於差別處色等中諦實耽著之加行,破除于差別法無常等中諦實耽著之加行,破除于未圓滿及極圓滿功德之所依中諦實耽著之加行,破除於行持中諦實耽著之加行,破除於能所中諦實耽著之加行,破除於勝義無作者中諦實耽著之加行,破除於三種難行中諦實耽著之加行,破除于獲得如實福分果中諦實耽著之加行,破除於無依仗他中諦實耽著之加行,及破除於七種顯現喻中諦實耽著之加行共有十種;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色等無常等』,乃至謂雲:『證知七現事』之間所說。

戊八,彼加行之平等性

從菩薩加行之平等性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破除諦實耽著之差別,性相名相,境有境慧所攝之菩薩瑜伽,是一切智章節中所示菩薩加行平等性之性相;分之,即色等體性於諦實中無執著加行之平等性,彼性相名相於諦實中無執著加行之平等性,彼差別於諦實中無執著加行之平等性,及境有境於諦實中無執著加行之平等性共有四種;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不執著色等,四種平等性』中所說。

戊九,住小乘證種類之見道

從住小乘證種類之見道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此章節中直敘之大乘諦現觀,是此章節中直敘大乘見道之性相;分之,即忍智十六種;界限,唯大乘見道中有;但是此章節中主要所示之見道,須為住小乘證種類之大乘見道矣,彼等由謂雲:『苦等諸聖諦,』乃至謂雲:『一切智刹那』之間所說。略攝三智之義,由謂雲:『如是此及此』等一頌所說故;已說能表所修境三智之法矣。

乙二,釋說能表四加行之三十六分四,丙一,釋說能表圓滿加行之十一種法,丙二,釋說能表頂加行之八種法,丙三,釋說能表漸次加行之十三種法,丙四,釋說能表刹那加行之四種法;釋說能表圓滿加行之十一種法分二,丁一,總釋圓滿加行之結合,丁二,別釋能表圓滿加行之十一種法,今初:

由謂雲:『行相諸加行,』乃至謂雲:『此具善方便』之間所說。

丁二,別釋能表圓滿加行之十一種法分十一,戊一,所修行相,戊二,能修加行,戊三,加行功德,戊四,加行過失,戊五,加行性相,戊六,大乘順解脫分,戊七,大乘順決擇分,戊八,有學不退轉僧,戊九,諸有涅槃平等性之加行,戊十,淨土加行,戊十一,善巧方便加行,今初:

從所修之行相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從善出現三智隨一行相中,由修習慧所攝之菩薩瑜伽,是菩薩相續上修習對治行相之性相;分之,即一切智修習對治之行相有二十七種,道智修習對治之行相有三十六種,及相智修習對治之行相有一百十種共有一百七十三種故;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一切智差別,』乃至謂雲:『卅四三十九』之間所說。

戊二,能修加行

從能修之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通達空性慧所攝,以此章節中直敘之菩薩瑜伽,是此章節中直敘菩薩加行之性相;分之,即自性加行五種,及分位加行十五種共有二十種;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昔承事諸佛,』乃至謂雲:『清淨及結界』之間所說。

戊三,加行功德

從加行之功德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速疾證得圓滿加行,補特伽羅相續上圓滿加行,由修習力獲得之勝利,是加行功德之性相;分之,即由修習力摧伏魔力之功德,由佛密意而智之功德,由佛現量而作之功德,近圓滿菩提之功德,不離佛之功德,行持境之功德,圓滿無盡之功德,轉成講說佛母義士夫之功德,魔不作用之功德,生起不共善根之功德,如實成辦義利之功德,周遍攝持果之功德,義成之功德,及定獲得佛母之功德共有十四種;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摧伏魔力等,十四種功德』中所說。

戊四,加行過失

從圓滿加行之過失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我們辨析中不明顯修習加行過失之性相,但若如夏則根本釋之末尾中明顯說:加行生或住,是加行過失之性相;分之,即加行之違緣依止自有二十種,依止自他隨一有二十三種,及依止他有三種共為四十六種;界限,從未入道至十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知諸過失,有四十六種』所示。

戊五,加行性相

從加行之性相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能獲得成自所得果般若之菩薩瑜伽,是道般若瑜伽之性相;分之,一切智加行之知相有十六種,道智加行之知相有十六種,相智加行之知相有十六種,殊勝相有十六種,作用相有十一種,及自性相有十六種共有九十一種;一切智加行之知相有十六種者:修習一切智加行後,而知如來出現,知世間無壞性,知有情心行持,知略攝心為無我,知心外散亂,知無盡心,知有心貪等,知遠離彼心,知心廣大,知心為大,知無量心,知無見對心,知無可見心,知心動搖等,知有真如行相之心,及知能仁通達真如後對他顯示共有十六種故。

道智加行之知相有十六種者:空性,知無相,知無願,知勝義中無生,知勝義中無滅,知勝義中無染圬,知勝義中無清淨,知勝義中無所斷事物,知勝義中無諦實空自性,知勝義中無成立之所依,知勝義中無虛空相,知法性相中無錯亂,知先前心無作,知不通達性相,事例為諦實,知勝義中無分別,及知勝義中無相之慧共有十六種故。

相智加行之知相有十六種者,知依止佛母后而安樂住,知恭敬佛母,知佛母為尊重,知歡喜承事佛母。知供養佛母,知勝義中無如是作用,知趨入一切佛母,知真實中無所見。知世間空性之相,知世間自性為空性,知證智世間空性,知現見世間空性,知宣說勝義中不可思議性,知宣說勝義中寂滅戲論性,知滅除世間諦實成就,及知滅除世間蘊之想共有十六種故。

殊勝相有十六種者:苦之法性不可思議性,知無喻中不平等,知由名言量超越稱量,及知數于真實中超越數量之法性,即依止苦諦有四種;知攝一切聖補特伽羅之功德,知由證智如所有,盡所有之智者而當明瞭,知深廣非聲聞等行持境之事物,及知神通最極速疾,即依止集諦有四種;知勝義中無盈虧之體性,知三輪清淨六度之修性,知最極修習由歡喜常恭敬,而真成辦眾多劫二資糧之體性,及知由方便所攝滅除無分別行相一切法之體性,即依止滅諦有四種;知具足菩薩道所依理之體性,知積集周遍圓滿般若因之體性,知由內外善知識周遍攝受之體性,及知無現耽著一切法味之體性,即依止道諦有四種共有十六種故。

作用相有十一種者:安立一切智加行為一切有情解脫安樂利益之作用,寂滅苦與意不樂等此生而安樂之作用,及救護一切輪迥苦之作用有三種;安立道智加行為涅槃依怙之作用,捨棄苦因處之作用,通達輪迥涅槃於勝義中為平等味救助處之作用,通達利他洲之作用,成辦二利導師之作用,任運成辦利他之作用,及于非時中不起三乘果之作用有七種,相智加行為就如宣說一切法世間之所依作用有一種共有十一種故。

自性相有十六種者:寂靜煩惱之自性,無彼狀粗重之自性,無彼貌非理作意之自性,寂靜取捨相分別之自性,此四種為一切智加行之自性相;難行之加行,決定單一為成佛之加行,成辦三大之加行,三輪不可得之加行,滅除耽著諦實性之加行,此五種為道智加行之自性相,緣體道之自性,與一切世間不同之自性,知色等為無礙之自性,通達勝義中無眾生之自性,通達勝義中無生自性,及通達真如於勝義中不可行之自性,此七種為相智加行之自性相共有十六種故。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由何相當知,』乃至謂雲,『許為第四相』之間所說。

戊六,大乘順解脫分       

從大乘順解分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于自續中善巧成辦,此章節中直敘相智之菩薩相續上法現觀,是此章節中直敘大乘順解脫之性相;分之,即緣有佛等道果之信,及由意樂圓滿大乘發心之念,為大乘入門發心資糧道之二種功德,歡喜施等為行持境之精進,相無分別虛空藏等之三摩地,及由二諦所攝之諸法攝一切行相之慧,為學行持發心資糧道之三種功德共為五種;界限,唯大乘資糧道中有;彼等由謂雲:『無相善施等,』乃至謂雲:『許鈍根難證』之向所說。

戊七,大乘順決擇分

從大乘順決擇分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主要方便為法差別,此章節中直敘之義現觀,是此章節中直敘順決擇分之性相;分之,即有四種;界限,唯加行道中有;彼等由謂雲:『此暖等所緣,』乃至謂雲:『成熟有情等』之間所說。

戊八,有學不退轉僧

從有學不退轉僧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獲得遮退於色等現前分諦實耽著等四十四種相隨一之菩薩,是獲得不退轉相菩薩僧之性相;分之,獲得不退轉相之菩薩加行道者,見道者,及修道者有三種,加行道者不退轉之相有二十種者:遮退於色等現前分諦實耽著之不退轉相,如是乃至於三皈依盡除懷疑,盡除八無暇,自他二者住善加行,又自他相換意樂而行持施等,於甚深義不作猶豫,三門行持以慈心行持,不共五蓋住,摧伏諸隨眠,具正念正知,及衣等恒潔淨,此十一種為生暖不退轉之相;身不生蟲類,心無曲,依止十二種杜多功德,無慳悋及破戒等,具有與法性不相違般若行,及利他求地獄,此六種為頂不退轉之相;非他能牽引,及通達開示他道僅為魔,此二種為忍不退轉之相;三門一切行持佛所歡喜,此一種為世第一法不退轉之相共有二十種。

見道不退轉相有十六種者:見道者不退轉之相,即遮退於色等遍計所執諦實耽著,如是乃至最極堅固菩提心,遮小乘道心行相,及普皆盡除靜慮等支分,即依止苦諦有四種;身心輕利,善巧行持利他欲之方便,常修淨梵行持,及清淨命,即依止集諦有四種;於蘊處界中別別滅除加行及隨加行之處,于作通達間斷之諸法中別別滅除加行及隨加行之處,于諸菩提資糧中別別滅除加行及隨加行之處,及於有依根之境有境中別別滅除加行及隨加行之處,即依止滅諦有四種;於慳悋及破戒等中別別滅除加行及隨加行,道果於勝義中僅塵許不可得,三智體性決定於自地中堅固安住,及為令正法而能捨命,見道後得位之身語殊勝名言,即依止道諦有四種共有十六種。

修道者不退轉相有八種者:即生甚深、滅甚深,真如甚深,所知甚深,知甚深,行持甚深,無二甚深,及善巧方便甚深之修道後得位之身語殊勝名言有八種;界限,從大乘加行道至第十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從順決擇分,』乃至謂雲:『巧便皆甚深』之間所說。

戊九,諸有涅槃平等性之加行

從諸有涅槃平等性之加行中分性相及界限二種;於後得分位亦壞盡現前生起諦實執時機之淨地智,及能安立智慧法身為主跡印之住種類,是諸有涅槃平等性加行之性相;界限,唯淨地中有;彼等由謂雲:『諸法同夢故,』乃至謂雲:『如經已盡答』之間所說。 

戊十,淨土加行

從淨土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成辦自于何成佛殊勝土之善根功能成為有力之淨土智,及能安立報身為主跡印之住種類,是淨土加行之性相;分之,有器世間之淨土加行,及有情世間之淨土加行二種;界限,唯淨地中有;彼等由謂雲:『如有情世間,』乃至謂雲:『即嚴淨佛土』之間所說。

戊十一,善巧方便加行

從善巧方便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從寂滅粗分精勤門中,趨入無功任運之淨地智,及能安立化身為主跡印之住種類,是善巧方便加行之性相;分之,即超越四魔敵之善巧方便加行,不住諸有涅槃邊加行,由先前誓願力引出加行,與聲聞獨覺不共加行,於一切法無諦實執加行,眾多無數劫修習空性解脫門加行,眾多無數劫修習無相解脫門加行,眾多無數劫修習無願解脫門加行,自己善巧宣說不退轉相加行,及無量證分之加行,即有十種善巧方便加行;界限,唯淨地中有;彼等由謂雲:『境及此加行,』乃至謂雲:『十善巧方便』之間所說。

丙二,釋說能表頂加行之八種法分二,丁一,總釋頂加行之結合,丁二,別釋能表頂加行之八種法,今初:

由謂雲:『此相及增長,』乃至謂雲:『是為頂加行』之間所說。

丁二,別釋能表頂加行之八種法分八,戊一,相之頂加行,戊二,福德之頂加行,戊三,堅固之頂加行, 戊四,心遍住之頂加行,戊五,見道頂加行,戊六,修道頂加行,戊七,無間之頂加行,戊八,所破顛倒分別,今初:

從相之頂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標出經中十二相隨一後,表大乘第一順決擇分,是暖頂加行之性相;分之,即夢中亦見一切法如同夢等有十二種;界限,唯大乘加行道暖位中有;彼等由謂雲:『夢亦于諸法,』乃至謂雲:『所有十二相』之間所說。

戊二,福德增長之頂加行

從增長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標出經中增長十六種行相隨一後,表大乘第二順決擇分,是頂頂加行之性相;分之,盡所有贍部洲等三種有情,供養彼等諸佛,而福德增長等有十六種增長;界限,唯大乘加行道頂位中有;彼等由謂雲:『盡贍部有情,』乃至謂雲:『說十六增長』之間所說。

戊三,堅固之頂加行

從堅固之頂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標出經中方便智慧二種堅固證分後,表大 乘第三順決擇分,是忍頂加行之性相;分之,即獲得堅固殊勝方便之頂加行,及獲得堅固殊勝智慧之頂加行二種;界限,唯大乘加行道忍位中有;彼等由謂雲:『由三智諸法,』乃至謂雲:『說名為堅穩』之間所說。

戊四,心遍住之頂加行

從心遍住之頂加行中分性相及界限二種;標出經中心遍住後,表大乘第四順決擇分,是世第一法頂加行之性相;界限,唯世第一法中有;彼等由謂雲:『四洲及小千,』乃至謂雲:『宣說三摩地』之間所說。

戊五,見道頂加行

從見道頂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住見斷分別對治種類之大乘諦現觀,是見道頂加行之性相;分之,即見斷四種分別之對治頂加行有四種,複次亦有根本後得二種;界限,唯大乘見道中有;彼等由謂雲:『轉趣及退還,』乃至謂雲:『隨順及迥逆』之間所說。

戊六,修道頂加行

從修道頂加行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住修斷分別對治種類之大乘隨現觀,是修道頂加行之性相;分之,即修斷四種分別之對治頂加行有四種;從修斷分別之對治門中分下中等九種;又從體性門中亦分有根本與後得二種;界限,從初地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滅是等九定,』乃至謂雲:『如眾流歸海』之間所說。

戊七,無間之頂加行

從無間之頂加行中性相,及界限二種;攝修三乘由最極已轉大乘資糧道慧所攝之菩薩瑜伽,及作所知障之親對治,是無間頂加行之性相;界限,唯最後相續中有;彼等由謂雲:『安立三千生』,乃至謂雲:『愛說者常難』之間所說。

戊八,所破顛倒成就

從所破顛倒成就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由不堪順從持此中所示二諦體性一為同分之心現前,或彼種隨一所攝,是此中所示所破顛倒成就之性相;分之,即所緣顛倒分別等十六種;界限,從未入道至最後相續之間有;彼等由謂雲:『于所緣證成,』乃至謂雲:『說為十六種』之間所說故。

丙三,釋能表漸次加行之十三種法分二,丁一,總釋漸次加行之結合,丁二,別釋能表漸次加行之十三種法,今初:

由謂雲:『漸次加行中,有十三種法』中所說。

丁二,別釋能表漸次加行之十三種法

能表漸次加行之法有十三種者:即佈施之漸次加行,持戒之漸次加行,忍辱之漸次加行、精進之漸次加行,禪定之漸次加行,智慧之漸次加行,隨念佛之漸次加行,隨念法之漸次加行,隨念僧之漸次加行,隨念施捨之漸次加行,隨念戒之漸次加行,隨念天之漸次加行,及無性自性之漸次加行共有十三種故。

第一、從佈施漸次加行中分性相及界限二種;斯性相於我們之辨析中未明說,若如夏則根本釋之末尾中明說,以修習佈施所攝門中,為令獲得堅固三智行相,而由漸次修習三智行相慧所攝之菩薩瑜伽,是佈施漸次加行之性相;如是餘等亦依此類推。彼等之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相續以前之間有;彼等由謂雲:『佈施至般若,』乃至謂雲:『許為漸次行』之間所說。

丙四,釋說能表刹那加行之四種法分二,丁一,總釋刹那加行之結合,丁二,別釋能表刹那加行之四種法,今初:

由謂雲:『刹那證菩提,由相分四種』之間所說。

丁二,別釋能表刹那加行之四種法分四,戊一,非異熟相之刹那加行,戊二,異熟相之刹那加行,戊三,無相之刹那加行,戊四,無二之刹那加行,今初:

於一最短成事刹那中,若現起一種無漏非異熟相之法,及從獲得能現起與彼同類之一切法門中,已轉成所知障親對治之菩薩瑜伽,是無漏誹熟刹那加行之性相;彼等由謂雲:『施等一一中,』乃至謂雲:『刹那智亦爾』之間所說。

戊二,異熟相之刹那加行

於一最短成事刹那中,若現起一種無漏異熟相之法,及從獲得能現起與彼同類一切法門中,已轉成所知障親對治之菩薩瑜伽,是無漏異熟相刹那加行之性相;彼等由謂雲:『若時起異熟,』乃至謂雲:『即一刹那智』之間所說。

戊三,無相之刹那加行

從現證空性門中已轉成所知障親對治之菩薩瑜伽,是無相刹那加行之性相;彼等由謂雲:『由佈施等行,』乃至謂雲:『諸法無相性』之間所說。

戊四,無二之刹那加行

從獲得現證能取所取異體空之功能門中,已轉成所知障親對治之菩薩瑜伽,是無二刹那加行之性相;彼等由謂雲:『如夢於能見,』乃至謂雲『諸法無二性』之間所說,彼四種之界限,唯最後相續無間道中有;已善釋說能表四加行之法矣。

乙三,釋說能表法身之四法分二,丙一,總釋果法身之結合,丙二,別釋能表果法身之四種法,今初:

由謂雲:『自性圓滿報,』乃至謂雲:『四相正宣說』之間所說。

丙二,別釋能表果法身之四種分四,丁一,自性身,丁二,報身,丁三,化身,丁四,智慧法身具有事業,今初:

從自性身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具二清淨之法性身,是自性身之性相;分之,已轉自性清淨分之自性身,及已轉客塵清淨分之自性身二種;界限,唯佛地中有;彼等由謂雲:『能仁自性身,』乃至謂雲:『彼自性為相』之間所說。

丁二,報身

從報身中分性相,及界限二種;具五決定之究竟色身,是報身之性相;界限,唯佛地中有;彼等由謂雲:『許三十二相,』乃至謂雲,『是為佛隨好』之間所說。

丁三,化身

從化身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不具五決定之究竟色身,是化身之性相;分之,即工巧化身,隨類化身,及殊勝化身三種;界限,唯佛地中有;彼等由謂雲:『若乃至三有,』乃至謂雲:『佛化身無斷』之間所說。

四,智慧法身具有事業分二,戊一,智慧法身,戊二,智慧法身事業,今初:

從智慧法身中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觀待如所有盡所有後,而究竟通達之慧,是智慧法身之性相;分之,即無漏二十一聚智,又分有通達如所有之智慧法身,及通達盡所有之智慧法身二種;界限,唯佛地中有;彼等由謂雲:『順菩提分法,』乃至謂雲:『亦可說謂常』之間所說。

戊二,智慧法身之事業

從付帶說彼事業中亦分性相、分類及界限三種;從自因智慧法身中生起白善之功德,是智慧法身事業之性相;分之,安置於希求由資糧道所攝之解脫,安置於四攝事,安置於四諦,安置於利他意樂,安置於加行,安置于成辦二利之事,安置于加行道,安置於見道,安置于由修道所攝之第二地至第五地之間,安置於第六地,安置於第七地,安置於由第八地所攝之殊勝行持,安置於盡除現前分諦實執,安置於第九地,安置於剛得第十地,安置於一生所系所攝而下一生決定成佛,安置于任運利他,安置于圓滿餘佛法,安置於能引由最後有所攝之菩提,安置於業不失壞,安置于通達盡所有,安置于通達如所有,安置於盡除顛倒,安置於盡除顛倒之事,安置于自性清淨法身因資糧,安置於遠離客塵法身因資糧,及安置於道果共有二十七;界限,從未入道至佛地之間有;彼等由謂雲:『若乃至三有,』乃至謂雲:『有二十七種』之間所說。如是釋說佛之事業相續不斷,而趨入無功任運故者,《寶性論》雲:『如帝釋鼓雲,梵天日摩尼,如來聲悅耳,如虛空及地』等中廣繁說矣。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