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02 20:51:34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2/02 20:44:36   編輯部 報導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之研究(又名小止觀、童蒙止觀)

主要研究智顗大師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又名小止觀、童蒙止觀),它針對初機坐禪如何契入,從修行前身心的準備、調整到正式修行及修行時可能發生的情況一步一步的詳細說明,藉此對學習佛法研究解行並重的實踐(行)的部分,做一個完整修行的實踐方法與理論基礎的論述,讓初學者對修行坐禪有一個初始的面貌。整篇論文是環繞在大師的止觀思想至實踐證果之道,涵括二十五前方便、正修行、善根發相、覺知魔事、治病、證果等。


修行的法門有許多,筆者發現智顗大師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不純粹只是接引初機而已,其修行方法、步驟、乃至證果完備無缺,不僅是後來修持的藍本,更是修持坐禪的「法要」,更是學任何法門的「修行」皆不出「止觀」之外。其更特殊的「止觀法門」就是「歷緣對境修」的「止觀生活禪」,它是針對實修止觀的方法而設的,由於智者大師以坐中修為勝,歷緣對境修乃是對於作務之發動起因而為的,文中描述諸緣與境之各別「止」、「觀」修法時,分明簡要。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94/碩士/研究生:楊綺育   指導教授:熊 琬 博士

 電子全文電子全文

目 錄
中文摘要……………………………………………………………………i
目□□次……………………………………………………………………ii
表□□次……………………………………………………………………vi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5
一、研究範疇 ………………………………………………………………5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7
一、直接與天台止觀有關之論述……………………………………………7
二、天台「止觀、坐禪」思想之論文………………………………………9
第四節 各章節之安排……………………………………………………10
第二章 智者大師止觀思想的形成背景
第一節 止觀的內涵及其理論淵源…………………………………………12
一、源自印度的佛法 ……………………………………………………12
二、止觀的內涵及理論淵源………………………………………………16
三、天台的止觀思想………………………………………………………27
四、小結…………………………………………………………………29
第二節 智者大師的止觀思想背景…………………………………………30
一、生平及時代背景………………………………………………………30
二、師承背景……………………………………………………………32
三、小結…………………………………………………………………36
第三節 智者大師止觀的內涵……………………………………………37
一、智者大師與止觀………………………………………………………37
二、從「修止觀」到「說止觀」…………………………………………40
三、四部止觀………………………………………………………………42
四、小止觀在四部止觀的地位……………………………………………46
五、小結…………………………………………………………………47
第三章 智者大師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第一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形成背景……………………………………49
一、《小止觀》是《摩訶止觀》之基礎
二、《小止觀》是《釋禪》之節要………………………………………50
三、小結 …………………………………………………………………51
第二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意義與目的
一、修止觀原因與意義……………………………………………………51
二、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修行次第………………………………………53
三、小結…………………………………………………………………55
第三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內容與特色
一、全文分為十章………………………………………………………57
二、在修行止觀中的特點…………………………………………………67
三、在修行止觀中的重要性………………………………………………69
四、小結…………………………………………………………………70
第四章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結構與內容
第一節 二十五種修行前的方便行
一、二十五前方便的意義
二、二十五前方便的修行次第

三、小結…………………………………………………………………93
第二節 正修行 ……………………………………………………………94
一、坐中修 ………………………………………………………………94
二、歷緣對境修 …………………………………………………………104
三、歷緣對境修與坐中修………………………………………………108
四、小結…………………………………………………………………109
第三節 善根發相…………………………………………………………110
一、外善根發相…………………………………………………………110
二、內善根發相…………………………………………………………111
三、分別真偽者…………………………………………………………119
四、小結 ………………………………………………………………120
第四節 覺知魔事…………………………………………………………121
一、煩惱魔………………………………………………………………122
二、陰入界魔……………………………………………………………122
三、死魔 ………………………………………………………………123
四、鬼神魔 ……………………………………………………………124
五、小結 ………………………………………………………………127
第五節 治病………………………………………………………………129
一、病發之相(病因論) …………………………………………………129
二、止觀治病方法………………………………………………………138
三、修止觀之附加價值治病暨養生………………………………………151
四、小結…………………………………………………………………153
第六節 證果 ……………………………………………………………154
一、方便關門 ……………………………………………………………155
二、中道正觀-中觀、息二邊分別止……………………………………158
三、小結 …………………………………………………………………164
第五章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在修行法門的地位
第一節 就天台止觀之法門而論 
一、從天台內部橫切面說
二、從四部止觀論
三、就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而論

四、小結…………………………………………………………………173
第二節 就佛學修止觀之法門而論………………………………………174
一、從歷史源流縱切面說 ………………………………………………174
二、小乘與大乘 …………………………………………………………177
三、從小乘禪論 …………………………………………………………179
四、從大乘禪論 …………………………………………………………181
五、小結…………………………………………………………………183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意義與價值
第二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影響

參考書目
一、藏經與原典資料…………………………………………195
二、專書與文章……………………………………………………198
三、叢書……………………………………………………………199
四、網路資料………………………………………………………200
五、工具書與電子佛典 ……………………………………………201

表次:
表一:四部止觀著作年代參考表………………………………………………47
表二:二十五方便一覽表………………………………………………………74
表三:衣食具足一覽表………………………………………………………78
表四:掉悔之類別……………………………………………………………85
表五:疑蓋之類別……………………………………………………………86
表六:息之四相………………………………………………………………90
表七:入住出,調身息心之內容表…………………………………………91
表八:三種修止………………………………………………………………97
表九:二種修觀………………………………………………………………98
表十:小止觀的坐姿表………………………………………………………102
表十一:歷緣對境修止觀……………………………………………………105
表十二:六根對六塵時修止觀 ………………………………………………106
表十三:善跟發相有內與外善跟發相簡表…………………………………120
表十四:干擾修行之精魅(十二時獸)………………………………………124
表十五:干擾修行之精魅(三十六獸)………………………………………125
表十六:四大類魔……………………………………………………………127
表十七:《魔訶止觀》、《小止觀》、《瑜伽師地論》等魔之分類表…127
表十八:《小止觀》之病因分析……………………………………………129
表十九:《魔訶止觀》之病因分析…………………………………………130
表二十:《小止觀》與《魔訶止觀》病相的診斷…………………………132
表二十一:《魔訶止觀》五行說……………………………………………133
表二十二:《佛醫經》與《金光明經》所說四大不順與季節關聯表……134
表二十三:小止觀六氣治病表………………………………………………143
表二十四:六種氣運行方法…………………………………………………144
表二十五:十二種運息方法一覽表 ………………………………………146
表二十六:《小止觀》簡表略示證果之要義 ………………………………165

 

一、藏經與原典資料
譯(著) 者 經 論 名 稱 大藏經冊數/經碼
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譯《長阿含經》 T01/0001
東晉錄 《般泥洹經》 T01/0006
施護譯 《大集法門經》 T01/0012
東晉‧伽提婆譯 《中阿含經》 T01/0026
宋‧求那跋陀羅譯 《雜阿含經》 T02/0099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別譯雜阿含經》 T02/0100
宋‧求那跋陀羅譯 《增一阿含經》 T02/0125
釋慧遠撰 《觀無量壽佛經疏》 T03/1750
吳‧支謙譯 《太子瑞應本起經》 T03/1815
唐‧般若譯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T03/0159
唐‧玄奘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T06/0220
後秦‧鳩摩羅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T08/0223
後秦.鳩摩羅什奉詔譯 《法華經》 T09/0262
東晉唐‧佛馱跋陀羅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華嚴) T09/0278
唐‧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 T10/0279
北涼‧曇無讖譯 《涅槃經》 T12/0374
西晉‧竺法護譯 《佛說離垢施女經》 T12/0338
吳‧支謙譯 《維摩詰經》 T14/0475
姚秦‧鳩摩羅什譯 《坐禪三昧經》 T15/0614
後漢‧安世高譯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T15/0602
佛陀蜜多撰,宋.曇摩蜜多譯《五門禪經要用法》 T15/0619
宋‧沮渠京聲譯 《治禪病祕要法》 T15/0620
隋‧釋寶貴 合 北涼‧三藏曇無讖譯
《合部金光明經》 T16/0664
唐‧義淨奉詔譯 《金光明最勝王經》 T16/0665
北涼‧曇無讖譯 《金光明經》 T16/2128
後漢‧迦葉摩騰共法蘭譯《四十二章經》 T17/0784
唐‧佛陀多羅譯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T17/0842
天竺‧菩提燈譯 《占察善惡業報經》 T17/0839
吳‧竺律炎共支越譯 《佛醫經》 T17/0793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T19/0945
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
《慈悲道場懺法》 T19/1909
東晉‧帛尸梨蜜多羅譯 《佛說灌頂經》 T21/1331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
《四分律》 T22/1428
後秦‧弗若多羅共羅什譯
《十誦律》 T23/1435
姚秦‧鳩摩羅什譯 《梵網經》 T24/1484
姚秦‧竺佛念譯 《菩薩瓔珞本業經》 T24/1485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智度論》 T25/1509
真諦三藏譯 《遺教經論》 T26/1529
唐‧玄奘奉譯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T27/1514
北涼‧曇無讖譯 《菩薩地持經》 T30/1581
後秦‧鳩摩羅什譯 《成實論·止觀品》 T32/1646
梁‧真諦譯 《大乘起信論》 T32/1666
圓測法師撰 《仁王經疏》 T33/1708
隋‧台智者大師說 《妙法蓮華經玄義》 T33/1716
唐‧澄觀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T36/1736
天台智者大師說 《觀無量壽佛經疏》 T37/1750
隋‧天台智顗撰 《維摩經玄疏》 T37/1777
隋‧天台智顗撰 《維摩經玄疏》 T38/1777
唐‧慧沼撰 《金光明最勝王經》 T39/1788
沙門長水子璿集 《首楞嚴義疏注經》 T39/1799
姚秦隋‧鳩摩羅什譯 《佛遺教經論疏節要》 T40/1820
釋吉藏撰 《中觀論疏》 T42/1824
沙門長水子璿錄 《起信論疏筆削記》 T44/1848
東晉‧遠法師撰 《大乘義章》 T44/2809
唐‧圭峯宗密注 《註華嚴法界觀門》 T45/1884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門人灌頂記
《摩訶止觀》 T46/1911
隋‧湛然述 《止觀輔行傳弘訣》 T46/1912
隋‧天台智顗述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T46/1915
隋‧天台智者說慎記灌頂再治
《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 T46/1916
隋‧灌頂撰 《觀心論疏》 T46/1921
隋‧天台智顗略出 《六妙法門》 T46/1917
陳‧南嶽師撰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 T46/1923
陳‧南嶽師曲授心要 《大乘止觀法門》 T46/1924
陳‧南嶽說 《法華經安樂行義》 T46/1926
宗寶編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T48/2008
隋‧灌頂撰 《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 T50/2050
河東裴休集 《景德傳燈錄-黃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 T51/2076
唐.釋道宣撰 《廣弘明集》 T52/2103
翻經沙門慧琳撰 《一切經音義》 T54/2128
 
 
(著) 者 經 論 名 稱 卍藏經冊數/經碼
未錄 《入眾須知》 X63/1247
楚石梵琦禪師 《楚石梵琦禪師語錄》 X71/1420
無異元來禪師 《無異元來禪師廣錄卷》 X72/1435
 
 
(著) 者 經 論 名 稱 乾隆大藏經冊數/經
北涼‧沮渠京聲譯 《治禪病祕要經》 乾隆大藏經/第55冊
 
(著) 者 經 論 名 稱 正統道藏冊數/經碼
陶弘景 《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 正統道藏/第31冊
 
 
二、現代著作
作 者 書 名 出版社/出版年月/版本
于凌波著 《改變歷史的佛教高僧》 東大圖書公司/民91。
川田洋一著 許洋主譯《佛法與醫學》 東大圖書公司/民91年。
永本法師著 《天台小止觀》 佛光出版社/2005年。
印順導師著 《妙雲集中編之五『成佛之道』》正聞出版社/2004年。
吳汝均著 《天台智顗的心靈哲學》 台灣商務/1999。
李開濟著 《瑜伽、神修、禪觀》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南懷瑾著 《淨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老古文化/2004年。
春山茂雄著 魏恩珠譯 《腦內革命》 創意文化/1997年。
振法法師編著 陳英善指導 《天台止觀----〈釋禪〉〈六妙門〉〈小止觀〉導讀》 大乘印經社印經會/民93年3月一版徐芹庭著 《細說黃帝內經》 聖環圖書公司/民89年。
秦關月編著 《釋迦的醫學》 長春樹書坊/民81年。
耿劉同 耿引循著《佛學與中醫學》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1993年。
高登海箸 《佛靜坐方法論》 台灣商務/1997。
張高維編譯 《解剖經穴圖》 智揚出版社/民81年。
連陽居士譯解 《佛門靜坐要訣》 武陵出版公司/民93。
黃公偉著 《道教與修道秘義指要》 新文豐公司/民71年。
黃信旺著 《小止觀「治病第九」章之研究》
靈山出版社/民85年。
黃懺華等著 《佛教宗派源流》 常春樹書坊/民76。
新田雅章著 涂玉盞譯《天台哲學入門》 東大/2003年5月。
楊贊儒講述 《禪定與氣功》 台中聖德雜誌社/民91年。
聖嚴法師著 《聖嚴法師教禪坐》 法古文化/1999年。
達智禪師著 《釋尊打坐呼吸法》 武陵出版社/2003年。
劉貴傑著 《天台學概論》 文津出版社/民94年。
蔣維喬著 《因是子靜坐法》 圓明出版社/2005年6月。
蔡東湖 郭嘯天 陳淑娟編著《藥善總論》 空大/民91年。
黎玉璽居士譯白話《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大千出版社/民91年。
曉雲法師著 《禪思---般若禪開示》 原泉出版社/民87年。
關田一月著 徐進夫譯《禪的訓練》 天華出版公司/民90年。
寶靜大師講述《修習止乖坐禪法要》 新文豐出版公司/民69。
釋慧岳著 《天台教學史》 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民92初版
釋繼程著 《小止觀講記》 十方出版社/2002年。
釋達忠著 《天台童蒙止觀分列表》 蓮雲禪苑/2004年。
顯明法師鑑定 禪慧法師撰述《天台二十五方便一覽表》
禪苑/民68年。
 
 
三、學術期刊與叢書
太虛大師講,《中國佛學特質在禪》,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禪學論文集(2),民65,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王雷泉著《從修止觀到說止觀-天台智者大師創建止觀學說的過程》88年10月,慈光禪學學報創刊號。
田村芳朗著 釋慧嶽譯《天台思想---天台法華哲學》,民77年,台北:華宇出版社世界佛學從刊(60)。
李開濟書評﹤智者《天台小止觀》﹥,哲學與文化, 第三十卷第七期,2003年7月。
林崇安著,《釋尊時期止觀法門的實踐》,中華佛學學報第十期,民68年,頁125-146。
陳英善《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2000.07)。
釋仁朗著《智者大師「止觀生活禪」之省察─以《小止觀》「歷緣對境修」為中心》,天台學會第五屆研討會專輯,原泉出版社。
釋懷進著的《次第與圓頓止觀法門初探》2001年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
 
 
四、碩博士學術論文
李傳玲撰《智顗止觀著作教學研究-以佐藤哲英之判釋為主的評述》,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92年6月,頁18。
 
 
五、網路資料
搜尋時間94.11.11~95.05.25
 
《六字氣訣療法》,http://www.ii-news.com/7n2.htm。
 
大寂法師著,《小止觀》之修學次第,
http://jimmy86.myweb.hinet.net/word/9.htm。
 
淨元法師著,《止觀入門佛學基礎》,
http://www.china.drikung.org.tw/zen.htm-67k。
 
On-line 善書流通處《觀想治病的原理》,
http://www.mikalina.com/meditation_healing.htm。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四十一、七帖見聞卷三末》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
 
《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五、大品般若經卷五、坐禪三昧經卷上》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
 
《大毘婆沙論卷二十六、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七》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
 
《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經、俱舍論卷二十九、品類足論卷七》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
 
《大乘與小乘的認識》,
http://www.chien-fo-shan.com.tw/foism/ten/11.htm。
 
溫帶維《明道靜坐與小止觀》,
http://huafan.hfu.edu.tw/~lbc/BC/4TH/BC0411.HTM
 
《天台止觀及其思想》佛教文化學報三、四期,http://leo.hfu.edu.tw/ttcbook/ttcb2.html
 
釋性廣,〈大乘禪波羅蜜止觀法要之抉擇—以智者大師與印順導師禪觀思想為主軸之比較研〉究,http://www.awker.com/hongshi/special/arts/4art2.htm
 
 
六、工具書
《佛光大辭典》
CBETA 電子佛典2005及2006版
乾隆大藏經 DVD-ROM 2.0版
陳義孝居士編,《佛學常見詞彙》,2004年,台南,和裕出版社。
 
 
七、外文資料
(專著部分)
關口真大著 《天台小止觀の研究》 日本山喜房仏林/1961(昭和36)年再版。
關口真大著 《天台止觀の研究》 日本岩波書店/1985年第二刷。
(期刊部分)
木下純一著,《坐禪の諸問題》,日本,印度佛教學研究,十六之一,頁139。
新田雅章著,《天台教學における二十五方便の意味》,日本,印度佛教學研究十五之二,頁286。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