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典佛教經論 |
|
後秦 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藏經》,冊八,No. 223 |
|
後秦 鳩摩羅什譯,《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大藏經》,冊八,No. 227。 |
|
後秦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藏經》,冊八,No. 235。 |
|
陳 真諦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藏經》,冊八,No. 237。 |
|
《金剛三昧經》,《大藏經》,冊九,No. 0273。 |
|
唐 菩提流志譯,《大寶積經》,《大藏經》,冊一十一,No. 0310。 |
|
北涼 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大藏經》,冊一十二,No. 0374。 |
|
後漢 安世高譯,《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大藏經》,冊一十五,No. 602。 |
|
東晉 佛陀跋陀羅譯,《大方等如來藏經》,《大藏經》,冊一十六,No. 0666。 |
|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大藏經》,冊一十六,No. 0670。 |
|
元魏 菩提流支譯,《入楞伽經》,《大藏經》,冊一十六,No. 0671。 |
|
新羅 元曉述,《金剛三昧經論》,《大藏經》,冊三十四,No. 1730。 |
|
宋 才良等編,《法演禪師語錄》,《大藏經》,冊四十七,No. 1995。 |
|
元 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藏經》,冊四十八,No. 2008。 |
|
《少室六門》,《大藏經》,冊四十八,No. 2009。 |
|
隋 僧璨作,《信心銘》,《大藏經》,冊四十八,No. 2010。 |
|
唐 弘忍述,《最上乘論》,《大藏經》,冊四十八,No. 2011。 |
|
唐 宗密述,《禪源諸詮集都序》,《大藏經》,冊四十八,No. 2015。 |
|
宋 延壽集,《宗鏡錄》,《大藏經》,冊四十八,No. 2016。 |
|
宋 志磐著,《佛祖統紀》,《大藏經》,冊四十九,No. 2035。 |
|
元 念常集,《佛祖歷代通載》,《大藏經》,冊四十九,No. 2036。 |
|
元 覺岸編,《釋氏稽古略》,《大藏經》,冊四十九,No. 2037。 |
|
唐 道宣著,《續高僧傳》,《大藏經》,冊五十,No. 2060。 |
|
《曆代法寶記》,《大藏經》,冊五十一,No. 2075。 |
|
宋 道原纂,《景德傳燈錄》,《大藏經》,冊五十一,No. 2076。 |
|
宋 契嵩編,《傳法正宗記》,《大藏經》,冊五十一,No. 2078。 |
|
元魏 楊衒之著,《洛陽伽藍記》,《大藏經》,冊五十一,No. 2092。 |
|
唐 淨覺集,《楞伽師資記》,《大藏經》,冊八十五,No. 2837。 |
|
唐 杜朏著,《傳法寶記》,《大藏經》,冊八十五,No. 2838。 |
|
唐 宗密著,《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卍續藏經》,冊一百一十,新文豐編審部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
|
圓澄著,〈重刻正法眼藏序〉,《卍續藏經》,冊一百一十八,新文豐編審部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
|
宋 悟明集,《聯燈會要》,《卍續藏經》,冊一百三十六,新文豐編審部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
|
諾那華藏經舍出版社編,《佛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台北:諾那華藏經舍,1993年11月。 |
|
二、近人研究專著 |
|
于凌波著,《簡明佛學概論》,台北:東大圖書,1999年5月。 |
|
巴宙、妙欽等著,《菩提達摩》,台北縣:世界佛教出版社,1994年9月。 |
|
心源、無礙合著,《禪宗論叢》,高雄:慈慧印經處,1989年1月。 |
|
月溪禪師著,《禪宗源流與修持法》,台北:天華出版公司,1998年6月。 |
|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等編著,《中國哲學史》,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2月。 |
|
印順著,《中國禪宗史》,台中:廣益印書局,1971年6月。 |
|
印順著,《如來藏之研究》,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5月。 |
|
印順著,《性空學探源》,新竹縣:正聞出版社,2000年10月。 |
|
江日新主編,《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2月。 |
|
牟宗三著,《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8月。 |
|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8月。 |
|
牟宗三著,《佛性與般若》(下),台北:學生書局,1997年5月。 |
|
何權峰著,《心念的種籽:人生有很多選擇》,台北:高寶國際,2001年2月。 |
|
吳汝鈞著,《佛學研究方法論》(上冊),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7月。 |
|
吳汝鈞著,《遊戲三昧: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2月。 |
|
吳怡著,《中國哲學發展史》,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4月。 |
|
吳怡著,《生命的哲學》,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5月。 |
|
吳怡著,《禪與老莊》,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4月。 |
|
吳怡著,《關心茶──中國哲學的心》,台北:東大圖書,1991年1月。 |
|
吳經熊著、吳怡譯,《禪學的黃金時代》,台北:臺灣商務,1995年6月。 |
|
呂澂著,《中國佛學源流略論》,台北縣:大千出版社,2003年1月。 |
|
李世傑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思想史》,台北:新文豐,1980年5月。 |
|
李富華釋譯,《楞嚴經》,高雄縣:佛光文化,1998年2月。 |
|
李淼編著,《中國禪宗大全》第一--六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5月。 |
|
杜繼文、魏道儒著,《中國禪宗通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
|
周裕鍇著,《禪宗語言》,台北:宗博出版社,2002年11月。 |
|
東方橋著,《讀楞伽經的方法學》,台北:玄同文化,2001年2月。 |
|
林朝成、郭朝順著,《佛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2月。 |
|
林鎮國著,《空性與現代性》,台北縣:立緒文化,2004年9月。 |
|
南懷瑾著,《楞伽大義今釋》,台北:老古文化,2002年8月。 |
|
南懷瑾著,《禪海蠡測》,台北:老古文化,1994年10月。 |
|
南懷瑾著,《禪話》,台北:巨人出版社,1973年9月。 |
|
星雲著,《釋迦牟尼佛傳》,高雄縣:佛光,1997年7月。 |
|
洪修平著,《中國禪學思想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4月。 |
|
洪修平著,《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台北縣:佛光出版社,1999年9月。 |
|
袁保新著,《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2月。 |
|
高紀言編,《禪學研究第二輯》,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 |
|
馬哈希大師著、嘉義新雨編譯群譯,《內觀基礎--從身體中了悟解脫的真相》,台北:方廣文化,2004年12月。 |
|
張曼濤主編,《禪學論文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 |
|
張曼濤主編,《禪宗史實考辨》,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月。 |
|
張曼濤主編,《禪宗典籍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0月。 |
|
張曼濤主編,《禪宗思想與歷史》,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9月。 |
|
張曼濤主編,《禪學論文集》第二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3月。 |
|
許鶴齡著,《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年8月。 |
|
傅偉勳著,《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1月。 |
|
傅偉勳著,《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哲學與宗教」一集》,台北:東大圖書,1991年2月。 |
|
傅偉勳著,《從創造性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台北:東大圖書,1990年7月。 |
|
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月。 |
|
湯用彤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台北縣:彌勒出版社,1982年11月。 |
|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香港九龍:太平洋圖書,1968年5月。 |
|
楊家駱主編,《釋氏疑年錄》,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3月。 |
|
楊惠南著,《佛教思想發展史論》,台北:東大圖書,1997年8月。 |
|
楊惠南著,《禪思與禪詩——吟詠在禪詩的密林裡》,台北:東大圖書,1999年1月。 |
|
楊惠南編著,《六祖壇經:佛學的革命》,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5月。 |
|
楊新瑛著,《禪宗無門關重要公案之研究》,高雄:佛光出版社,1992年。 |
|
聖嚴著,《禪鑰》,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12月。 |
|
葉明媚著,《禪藝與禪趣》,台北:周知文化,1996年1月。 |
|
董群釋譯,《正法眼藏》,高雄縣:佛光,1997年6月。 |
|
褚柏思著,《中國禪宗史話》,高雄:佛光出版社,1986年10月。 |
|
劉果宗著,《禪宗思想史概說》,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4月。 |
|
劉澤亮著,《黃檗禪學思想研究》,高雄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4月。 |
|
潘平、明立志編,《胡適說禪》,台北:九儀出版社,1995年3月。 |
|
談錫永導讀,《楞伽經導讀》,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4月。 |
|
蕭天石著,《禪宗心法》,台北:自由出版社,1975年。 |
|
釋以然編著,《中國禪宗》,台北:新潮社,1991年4月。 |
|
釋聖嚴著、關世謙譯,《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台北:臺灣學生,1988年11月。 |
|
顧偉康著,《禪淨合一流略》,台北:東大圖書,1997年11月。 |
|
三、國外學術著作 |
|
七田真著、李幸紋譯,《全腦時代》,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1997年10月。 |
|
大島清著、林雅惠譯,《腦力倍增》,台北縣:世茂出版社,1996年12月。 |
|
中村元等著、余萬居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台北:天華出版事業,1984年5月。 |
|
丹尼爾•高曼主編、李孟浩譯,《情緒療癒》,台北:立緒文化,2003年2月。 |
|
丹尼爾•高曼著、張美惠譯,《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台北:時報文化,2003年6月。 |
|
日種讓山著、芝峰法師譯,《禪學講話》,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7月。 |
|
比爾•莫怡斯(Bill Moyers)著、彭淮棟譯,《身心桃花源》,台北:張老師文化,2002年1月。 |
|
平田精耕著、心靈雅集編譯組譯,《無門關(上卷)》,台北:大展出版社,1993年7月。 |
|
宇井伯壽著,《禪宗史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82年8月。 |
|
安德魯•紐柏格(Andrew Newberg,M.D.)、尤金•達基里(Eugene d’Aquili,M.D.,ph.D.)、文斯•勞斯(Vince Rause)著、鄭清榮譯,《超覺玄祕體驗》,台北:時報文化,2003年10月。 |
|
江本勝著、長安靜美譯,《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台北:如何出版社,2002年12月。 |
|
佩瑪•丘卓著、胡茵夢譯,《與無常共處》,台北:心靈工坊,2003年5月。 |
|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譯,《禪學思想史2》,台北縣:大千出版社,2003年12月。 |
|
阿部肇一著、關世謙譯,《中國禪宗史》,台北:東大圖書,1988年7月。 |
|
保羅•李普士(Ali Paul Reps)編著、徐進夫譯,《禪的故事》,台北:志文出版社,1991年1月。 |
|
春山茂雄著、創意力編譯組譯,《腦內革命2》,台北:創意力,2002年5月。 |
|
柳田聖山著,《初期禪宗史書の研究》,京都市:法藏館,2000年1月。 |
|
柳田聖山著,《達摩の語錄》,東京都:筑摩書房,1969年。 |
|
柳田聖山編,《胡適禪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1月。 |
|
鈴木大拙著、孟祥森譯,《禪學隨筆》,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元月。 |
|
鈴木大拙著、徐進夫譯,《鈴木大拙禪論集:歷史發展》,台北:志文出版社,1998年4月。 |
|
關口真大著,《達摩大師の研究》,東京都:春秋社,1969年5月。 |
|
關口真大著,《禪宗思想史》,東京都:山喜房書林,1964年7月。 |
|
鐮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禪》,高雄:佛光出版社,1990年7月。 |
|
四、現代佛教學術叢刊、期刊論文 |
|
太虛大師著,〈唐代禪宗與現代思潮〉,收於《太虛大師全書》冊20,台北:太虛大師全書影印委員會出版,1980年,頁206-236。 |
|
太虛大師講,〈楞伽大旨〉,收於《太虛大師全書》冊13,台北:太虛大師全書影印委員會出版,1980年,頁1524-1529。 |
|
太虛大師講,光宗、性覺、弘悲記,〈中國佛學特質在禪〉,收於張曼濤主編,《禪學論文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頁1-111。 |
|
尤惠貞著,〈天臺哲學底「形上學」詮釋與省思--以智顗與牟宗三之「佛教」詮釋為主的考察〉,《揭諦學刊》第5期,嘉義縣:南華大學哲學系,2003年6月,頁1-31。 |
|
巴宙著,〈禪宗與菩提達摩〉,收於張曼濤主編,《禪宗史實考辨》,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月,頁115-123。 |
|
方立天著,〈從達摩到慧能:禪法的演變〉,台中縣:《慈光禪學學報》創刊號,1999年10月,頁171-185。 |
|
木村泰賢著、李根源譯,〈佛教思想之開展與禪的考察〉,收於張曼濤主編,《禪學論文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頁113-123。 |
|
水野弘元著、達和譯,〈菩提達摩的二入四行說與金剛三昧經〉,《佛光學報》第4期,台北:佛教文化服務處,1979年6月,頁67-94。 |
|
冉雲華著,〈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慧皎、道宣所著「習禪篇」研究〉,《華岡佛學學報》第7期,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84年9月,頁63-99。 |
|
冉雲華著,〈禪宗「見性」思想的發展與定型〉,《中華佛學學報》第8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5年7月,頁59-73。 |
|
正果法師著,〈禪宗大意〉,收於李淼編著,《中國禪宗大全》第五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5月,頁1819-1978。 |
|
印順著,〈宋譯楞伽與達磨禪〉,收於張曼濤主編,《禪宗典籍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0月,頁17-27。 |
|
牟宗三著,〈如來禪與祖師禪〉,收於張曼濤主編,《禪宗思想與歷史》,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9月,頁77-112。 |
|
吳亨根著,〈達摩祖師「不立文字」小考〉,收於高紀言編,《禪學研究第二輯》,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頁53-58。 |
|
李澤厚著,〈瞬間永恆的最高境界〉,收於李淼編著,《中國禪宗大全》第四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5月,頁1783-1799。 |
|
屈大成著,〈菩提達摩生平研究〉,《正觀雜誌》第7期,南投縣:正觀雜誌社,1998年12月,頁7-62。 |
|
林芝安著,〈靜坐,呼吸間的健康「心」風潮〉,《康健雜誌》2003年9月,台北:天下生活,頁186-197。 |
|
洪修平、徐長安著,〈東山法門與禪宗初創〉,《南京大學學報》第2期,南京: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1996年4月,頁160-166。 |
|
洪修平著,〈略論五祖弘忍門下的分頭弘化〉,收於高紀言編,《禪學研究第二輯》,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頁77-85。 |
|
洪修平著,〈論惠能大師革新佛教的意義及對佛教中國化的推進〉,《普門學報》第1期,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元月,頁120-146。 |
|
紀華傳著,〈菩提達摩碑文考釋〉,《世界宗教研究》第91期,北京:世界宗教研究雜誌社,2002年12月,頁19-29。 |
|
胡順萍著,〈六祖壇經思想之承傳與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33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1989年6月,頁1-154。 |
|
胡適著,〈菩提達摩考〉,收於柳田聖山編,《胡適禪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1月,頁53-64。 |
|
胡適著,〈荷澤大師神會傳〉,收於柳田聖山編,《胡適禪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1月,頁99-142。 |
|
胡適著,〈楞伽師資記序〉,收於柳田聖山編,《胡適禪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1月,頁144-152。 |
|
胡適著,〈楞伽宗考〉,收於柳田聖山編,《胡適禪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1月,頁154-195。 |
|
胡適著,〈禪學古史考〉,收於張曼濤主編,《禪宗史實考辨》,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月,頁1-21。 |
|
孫亦平著,〈達摩祖師西來與中國禪的新階段〉,《中華文化論壇》,2000年第3期,中國期刊網,頁110-113。 |
|
孫述圻著,〈菩提達摩與梁武帝--六朝佛教史上的一件疑案〉,《南京大學學報》第3期,南京: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1984年8月,頁98-106。 |
|
徐小躍著,〈老莊的心齋靜默與楞伽禪的守心觀淨比較研究〉,《普門學報》第7期,高雄縣:普門學報社,2002年1月,頁119-140。 |
|
船庵著,〈中土禪宗五祖述略〉,收於張曼濤主編,《禪學論文集》第二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3月,頁3-24。 |
|
陳清香著,〈達摩事蹟與達摩圖像〉,《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9年7月,頁443-478。 |
|
陳盛港著,〈從〈六祖能禪師碑銘〉的觀點再論荷澤神會〉,《中華佛學研究》第6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2年3月,頁173-204。 |
|
陳德和著,〈論唐君毅的老子學〉,《揭諦學刊》第5期,嘉義縣:南華大學哲學系,2003年6月,頁155-179。 |
|
傅偉勳著,〈現代儒學的詮釋學暨思維方法論建立課題——從當代德法詮釋學爭論談起〉,收於江日新主編,《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2月,頁127-152。 |
|
無礙著,〈達摩大師的「二入四行觀」與「安心法門」〉,收於張曼濤主編,《禪宗典籍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0月,頁1-16。 |
|
黃偉雄著,〈菩提達摩在中國禪宗史的地位〉,《國際佛學研究》第2期,台北:國際佛學研究中心,1992年12月,頁12-27。 |
|
黃懺華著,〈禪宗初祖菩提達摩考〉,收於張曼濤主編,《禪宗史實考辯》,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月,頁125-139。 |
|
楊笑天著,〈關於達摩和慧可的生平〉,《法音》,2000年第5期,中國期刊網,頁22-28。 |
|
聖嚴著,〈中國佛教的特色--禪與禪宗〉,《華岡佛學學報》第4期,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80年10月,頁5-20。 |
|
詹秀惠著,〈洛陽伽藍記的作者與成書年代〉,《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刊》第1期,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1983年6月,頁51-61。 |
|
賴永海著,〈頓悟漸修與魚兔筌蹄〉,《普門學報》第10期,高雄縣:普門學報社,2002年7月,頁45-60。 |
|
五、學位論文 |
|
王鼎興著,《牛頭法融禪學思想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
|
黃連忠著,《禪宗公案體相用思想之研究──以《景德傳燈錄》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
|
謝維廷著,《禪定腦電波頻帶判讀系統設計》,國立交通大學電機與控制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
|
六、工具書 |
|
清 董誥等編,《全唐文》全五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 |
|
《金石石刻史料新編》第四冊,《金石續編》卷六,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編輯,台北:新文豐,1982年。 |
|
七、網路資料庫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線上藏經閣資料庫:http://www.cbeta.org |
|
中國期刊網(文史哲資料庫):http://cnki.csis.com.tw/ |
|
《佛光大辭典》網路版:http://sql.fgs.org.tw/webf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