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26 09:35:41
學習次第 : 高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1/26 09:29:54   編輯部 報導

本文的題目「佛學研究方法論」可以被理解為:從後設語言的角度,站在第二序探究的立場上,針對佛學研究作為一門學科、知識系譜與言說現象所做之考察。於研究焦距方面,採取宏觀歷史背景與微觀文本現象交描互照的文字運鏡方式;於表述形式上,乃是以廣義的文學批評為基音(key);於書寫策略上,則是偏向歷史演義(the practice of history)、外部評論(external approach)與跨學科對話(Interdisciplinary Orientations)的開展。綜觀全文,大致上包含兩個問題脈絡:(一)何謂佛學研究?(二)近現代佛學研究領域中的主流典範是在何種背景下出現的?論文分成六個部分。

第一章「引論」交代研究進路與討論架構。

第二章「佛學研究意涵之分析依次考察了佛法、學佛、佛教、佛學、佛學研究等語彙之意義,藉此突顯傳統佛學知識的新處境,以及知解、行證兩類言說作為近代漢地佛教思想諍辯的知識論渠道所顯現之學術史意涵。

第三章「佛學研究的方法學轉向」用以勾勒近現代漢語佛學研究的歷史蹤跡,鋪陳歐洲與日本佛學研究典範形成之背景,以及此等研究典範移植於漢地造成之影響。研究證明:各種方法學上的舶來品,從殖民宗主國分株於漢地之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一如源自於西方的民主、科學等概念或制度一樣,除了原有的方法學功能之外,不僅暗藏文化宰制的遺跡,同時讓漢地佛學研究者籠罩在啟蒙言說與懷疑主義的陰影之下。

第四章「佛學研究方法學理路之探索」係以現代學者的方法言說為線索,藉由對各種朝向特定學術目標之意識軌跡的追蹤與考察,探看彼等思維理路所蘊含的方法學問題,一方面在理解、詮釋與批判的辯證歷程中,揭露了現代佛學研究的知識分裂性格,另一方面嘗試性地從方法論、研究態度、研究典範、研究視野、研究條件、研究進路、研究方法、研究要訣、研究次第、表達方式等不同的角度,展示佛學研究方法學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面向。

第五章「佛學研究方法學課題的省思」主要以傳統佛教知識型態於現代學院體制內的邊緣化處境為背景,透過對諸般佛學論辯議題之方法論預設的觀照,呈現出理性知識與歷史知識交光互影的思想史圖像,並以知識社會學的問題意識為線索,思考現代佛學研究的知識生產狀況,觀察於學術體制日益科層化的趨勢裡,可能衍生出的問題。第六章「結論」分為回顧與展望兩個部分,用來總結前述各章之研究成果,說明本文之發現與限制,以及有待延伸之課題。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90/博士/研究生:朱文光  指導教授:莊雅州;熊琬    全文影像全文影像瀏覽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一、問題脈絡
二、討論架構

第二章 佛學研究意涵之分析
一、佛學意涵之分析
二、佛學研究意涵之分析

第三章 佛學研究的方法學轉向
一、閱讀文本之選擇
二、近代佛學研究典範之形成
三、漢地佛學研究者的方法學構思
四、佛學研究的方法學轉向

第四章 佛學研究方法學理路之探索
一、探索路線之規劃
二、現代佛學研究的知識分裂性格
三、內在建構之道的方法學提議
四、佛學研究方法學理路之探索

第五章 佛學研究方法學課題的省思
一、佛教文本詮釋的方法學省思
二、佛學研究的知識社會學剖析
三、佛學研究出路之斷想

第六章 結論
一、回顧
二、展望
參考文獻舉要
附錄
1. 關於研究方法
1.1 從敦煌寫卷P.3006譯注者之謎看敦煌學涉及的學術面向
1.2 佛教文化認同問題初探:以人間佛教論述為核心的開展
1.3 中國文化論述的合法性問題:以後殖民研究為對比考察之線索
1.4 邁向漢語文學符號學之路:遊走於學科知識與理論版圖邊緣的遐思
2. 關於研究資源
2.1 佛學研究相關學術資源舉隅
2.2 漢文佛教電子期刊選要
2.3 港台地區佛教相關博士論文一覽表(1972-2001)

參考文獻舉要
Selected Bibliography
壹、叢刊(Publication in Series)
CBETA 2002 大正新脩大藏經(1-55, 85冊)http://ccbs.ntu.edu.tw/cbeta/result/taisho.htm
元亨寺 1990-1998 漢譯南傳大藏經 高雄:元亨妙林
印順 1980 太虛大師全書 台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
印順 2002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Version 3.0)http://www.yinshun.org.tw:1215/read?database=yinshun
張曼濤 1976-1980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台北:大乘文化
慈忍室主人 1985 海潮音文庫(范古農/校訂) 台北:新文豐
新文豐編審部 1992 卍續藏經 台北:新文豐
藍吉富 1984-1988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 台北:華宇
藍吉富 1982-1984 現代佛學大系 台北:彌勒
貳、論著(Primary and Secondary)
一、論文集(Symposiums)
Alexander, J. C. & S. Seidman 1990 Culture and Society: Contemporary Debat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llini, Stefan 1995 詮釋與過度詮釋(王宇根/譯) 香港:牛津大學
Lopez, Donald S. 1988 Buddhist Hermeneutics. Studies in East Asian Buddhism, No.6,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Lopez, Donald S. 1995 Curators of the Buddha: The Study of Buddhism Under Colonialis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esser-Davidow, Ellen et al. 1993 Knowledge: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Studies in Disciplinary.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山口瑞鳳 et al. 1991 西藏的佛教(許洋主/譯) 台北:法爾
中村元 1984 印度思想(葉阿月/譯) 台北:幼獅
水野弘元 et al. 1988 印度的佛教(許洋主/譯) 台北:法爾
玉城康四郎 1985 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許洋主/譯) 台北:幼獅
玉城康四郎 1985b 佛教思想:在印度的開展(李世傑/譯) 台北:幼獅
杜維運 et al. 1980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 台北:華世
杜維運、黃俊傑 1980 史學方法論文選集 台北:華世
韋政通 1987 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 台北:水牛
康樂、黃進興 1981 歷史學與社會科學 台北:華世
文化/社會研究譯叢編委會 1999 學科.知識.權力 香港:牛津大學
許寶強、袁偉 2000 語言與翻譯的政治 香港:牛津大學
陳光興 2000 文化研究在台灣 台北:巨流
黃俊傑 1984 史學方法論叢(增訂三版) 台北:學生
黃應貴 1999 時間、歷史與記憶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瞿海源、蕭新煌 1982 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二、專書與論文(Books and Papers)
Appleby, Joyce et al. 1994 Telling the Truth about History. New York: Norton.
Aries, Ph. 1993 心態史(姚蒙、李幽蘭/譯)《法國當代新史學》 台北:遠流
Armstrong, Karen 1994 A History of God: The 4,000-Year Quest of Judaism, Christianity and Islam.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Aron, Raymond 1993 歷史哲學導言(黃兆強/譯)《東吳哲學傳習錄》2
Baudrillard, Jean 1998 擬仿物與擬像(洪凌/譯) 台北:時報文化
* Bhikkhu Samana Lakkhano 2002 「善地阿索」的社會運動:廿一世紀取代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第三選擇:功德主義 第四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論文 台北: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
Bleicher, Josef 1990 當代詮釋學(賴曉黎/譯) 台北:使者
Bocking, Brian 2002 Buddhist Studies and the Study of Religions, 第四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論文 台北: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
Bonnewitz, P. 2002 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孫智綺/譯) 台北:麥田
Bourdieu, Pierre 1998 實踐与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李猛、李康/譯) 北京:中央編譯
* Buddhadasa Bhikkhu 1994 生命之囚(香光書鄉編譯組/譯) 嘉義:香光書鄉
* Buddhadasa Bhikkhu 1995 生活中的緣起(香光書鄉編譯組/譯) 嘉義:香光書鄉
* Buddhadasa Bhikkhu 1996 法的社會主義(香光書鄉編譯組/譯) 嘉義:香光書鄉
* Buddhadasa Bhikkhu 1997 無我(香光書鄉編譯組/譯) 嘉義:香光書鄉
Cabezsn, Josu Ignacio 1995 Buddhist Studies as a Discipline and the Role of Theory,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18: 2.
Campbell, Joseph 1990 Transformations of Myth through Time. New York: Perennial Library.
Cassirer, Ernst 1986 人文科學的邏輯(關子尹/譯) 台北:聯經
Cassirer, Ernst 1988 語言與神話(于曉et al./譯) 北京:三聯
Cassirer, Ernst 1990 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甘陽/譯) 台北:桂冠
* Cheng, Wei-yi 2002 Rethinking Western Feminist Critiques on Buddhism, 第四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論文 台北: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
* Chokyi Nyima Rinpoche 1989 The Union of Mahamudra and Dzogchen. Translated from the Tibetan by Erik Pema Kunsang, edited by Marcia B. Schmidt, Hong Kong: Rangjung Yeshe Publications.
Collingwood, Robin George 1961 The Idea of Histor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nze, Edward 1967 Recent Progress in Buddhist Studies, Thirty Years of Buddhist Studies. Oxford: Bruno Cassirer.
Cross, Rita. M. 1993 Buddhism after Patriarchy: A Feminist History,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Buddhis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de Jong, J. W. 1972 The Problem of the Absolute in the Madhyamaka School,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2: 1-6.
de Jong, J. W. 1974 A Brief History of Buddhist Stud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Eastern Buddhist. VII, No.1-2. (=W.71)
de Jong, J. W. 1984 Recent Buddhist Stud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1973-1983, Eastern Buddhist. XVII.
de Jong, J. W. 1991 Buddhist Studies 1984-1990, 《中央學術研究所紀要》20
Deeg, Max 2002 Buddhist Studies and its Impact on Buddhism in Western Societies, 第四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論文 台北: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
Deleuze, Gilles 2000 德勒茲論傅柯 台北:麥田
Deleuze, Gilles 2000b 哲學与權力的談判:德勒茲訪談錄 北京:商務
Derrida, Jacques 1998 言語與現象(劉北成、陳銀科、方海波/譯) 台北:桂冠
Derrida, Jacques 2001 書寫與差異(張寧/譯) 北京:三聯
*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1992 The Heart Treasure of the Enlightened Ones: The Practice of View, Meditation, and Action: A discourse virtuous in the Beginning, Middle, and End. Trans. from the Tibetan by The Padmak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 & London: Shambhala.
Droysen, J. G. 1986 歷史知識的理論(胡昌智/譯) 台北:聯經
* Dudjom Rinpoche 1991 The Nyingma 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Durkheim, Emile 1992 宗教生活之基本形式(芮傳明、趙學元/譯) 台北:桂冠
* Dzongsar K. Rinpoche 1999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馬君美 et al./譯) 台北:眾生
Eckel, Malcolm David 1994 The Ghost at the Table: On the Study of Buddhism and the Study of Religio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62: 4.
Eggers, George 2001 介於學術與詩歌之間的歷史編纂:對海登.懷特歷史編纂方法的反思(王貞平/譯)《歷史:理論與批評》2
Eliade, Mircea 2001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楊素娥/譯) 台北:桂冠
Eliot, Charles. Sir 1990 印度教與佛教史綱第一卷(李榮熙/譯) 高雄:佛光
Eliot, Charles. Sir 1991 印度教與佛教史綱第二卷(李榮熙/譯) 高雄:佛光
Fernqqndez- Armesto, Felipe 2001 真實、真相、真理:人類文化探索之旅(蕭郁雯/譯) 台北:究竟
Feyerabend, Paul 1996 反對方法(周昌忠/譯) 台北:時報文化
Foucault, Michel 1972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A. M. Sheridan Smith,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Foucault, Michel 1980 Power / 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Edited by Colin Gordon, New York: Pantheon.
Fromm, Erich 1988 精神分析的危机:論弗洛伊德、馬克思和社會心理學(許俊達、許俊農/譯) 北京:國際文化
Gadamer, Hans-Georg 1993 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洪漢鼎/譯) 台北:時報文化
Gadamer, Hans-Georg 1995 真理與方法:補充和索引(洪漢鼎/譯) 台北:時報文化
Geiger, Roger 1993 Research,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Ecology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 Interpretive History, in S. Rothblatt & B. Wittrock ed.,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University since 18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oss, P. R. & Norman Levitt 2001 高級迷信(陳瑞麟、薛清江/譯) 台北:新新聞
Gsmez, Luis O. 1995 Unspoken Paradigms: Meanderings through the Metaphors of a Field,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18: 2.
Habermas, Jyrgen 1991 論社會科學的邏輯(杜奉賢、陳龍森/譯) 台北:結構群
Harvey, B. Peter 1990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Teachings, History and Practic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rvey, B. Peter 2000 An I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Ethics: Foundations, Values, and Issu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strup, Kirsten 1998 他者的歷史:社會人類學與歷史製作 台北:麥田
Hegel, G. W. F. 1978 歷史哲學(王造時、謝貽徵/譯) 台北:九思
Heidegger, M. 1987 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譯) 北京:三聯
Heidegger, M. 1993 走向語言之途(孫周興/譯) 台北:時報文化
Heidegger, M. 1994 林中路(孫周興/譯) 台北:時報文化
Heidegger, M. 1998 路標(孫周興/譯) 台北:時報文化
Husserl, Edmund 1992 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張慶熊/譯) 台北:桂冠
Jacobson, N. P. 1983 佛教與西方思想會通的新基礎(曇昕/譯)《諦觀》4-5
Jenkins, Keith 1996 歷史的再思考(賈士蘅/譯) 台北:麥田
Jenkins, Keith 1999 後現代歷史學:從卡耳和艾爾頓到羅逖與懷特(江政寬/譯) 台北:麥田
Jung, Carl G. 1989 自我的探索:人類及其象徵(黎惟東/譯) 台北:桂冠
Jung, Carl G. 1993 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楊儒賓/譯) 台北:商鼎文化
* Kalu Rinpoche 1986 The Dharm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Kalupahana, David J. 1992 A History of Buddhist Philosophy: Continuties and Discontinuities.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Kiernan, Victor 2001 人類的主人:歐洲帝國時期對其他文化的態度(陳正國/譯) 台北:麥田
Kosambi, D. D. 1998 印度古代文化與文明史綱(王樹英 et al./譯) 北京:商務
Kuhn, Thomas S. 1996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3r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motte, Utienne 1988 Assessment of Textual Interpretation in Buddhism, Buddhist Hermeneutics. Studies in East Asian Buddhism, No.6,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Lopez, Donald S. 1987 Buddhist Hermeneutics: A Conference Report,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37: 1.
Lopez, Donald S. 1988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haayana Sutras, Buddhist Hermeneutics. Studies in East Asian Buddhism, No.6,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Lyotard, Jean-Franxois 1984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annheim, Karl 1998 知識社會學導論(張明貴/譯) 台北:風雲論壇
Manuel, Frank E. 1973 心理學在史學上的應用與濫用(江勇振/譯)《食貨》2: 10
Marcus, G. E. & M. M. J. Fischer 1998 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一個人文學科的實驗時代(王銘銘、藍達居/譯) 北京:三聯
Metzger, Thomas 1992 二十世紀中國知識份子的自覺問題 《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 台北:聯經
Morin, Edgar 1993 複合思想導論(施植明/譯) 台北:時報文化
Muller, F. Max 1989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金澤/譯) 上海:上海人民
Neisser, Ans 1992 知識社會學(趙雅博、黃蘊中/譯) 台北:正中
Nietzsche, Friedrich W. 1991 權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嘗試(張念東、凌素心/譯) 北京:商務
Norman, K. R. 2001 巴利學的現況與未來任務(蔡奇林/譯注)《正觀》18
Otto, Rudolf 1996 論神聖(成周邦/譯) 四川:四川人民
Peiris, William 1973 The Western Contribution to Buddhist.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W.84)
Piaget, Jean 1999 人文科學認識論(鄭文彬/譯) 北京:中央編譯
Polanyi, Michael 1984 意義(彭淮棟/譯) 台北:聯經
Popper, Karl R. 1992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莊文瑞et al./譯) 台北:桂冠
Prebish, Charles 1994 The American Study of Buddh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urrent Analysis, Religion. 24.
Quine, W. V. O. 1999 真之追求(王路/譯) 北京:三聯
Revel, J. & Matthieu Ricard 1998 The Monk & the Philosopher.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John Canti, London: Thorsons.
Ricoeur, Paul 1993 惡的象徵(翁紹軍/譯) 台北:桂冠
Ricoeur, Paul 1993b 歷史學家的技藝與貢獻:法國史學對史學理論的貢獻(王建華/譯) 香港:牛津大學
Ricoeur, Paul 1995 詮釋的衝突(林宏濤/譯) 台北:桂冠
Robinson, R. H. 1996 印度與中國的早期中觀學派(郭忠生/譯) 南投:正觀
Rorty, Richard 1994 哲學與自然之鏡(李幼蒸/譯) 台北:桂冠
Ruegg, David Seyfort 1992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Buddhist Studie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15: 1.
Ruegg, David Seyfort 1995 Some Reflection on the Place of Philosophy in the Study of Buddhism,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18: 2.
Said , Edward W. 1978 Orientalism. New York: Pantheon.
Said , Edward W. 1993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Sailley, Robert 2000 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耿昇/譯) 北京:中國藏學
Scheler, Maria 2000 知識社會學問題(艾彥/譯) 北京:華夏
* Sogyal Rinpoche 1994 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Edited by Patrick Gaffney & Andrew Harvey, New York: Harper San Francisco.
Sokal, Alan & J. Bricmont 2001 知識的騙局(蔡佩君/譯) 台北:時報文化
Spahr, Richard 1997 關於佛典語言的一些研究 《正觀》1
Spahr, Richard 1999 佉留文字與四十二字門 《正觀》9
Spahr, Richard 2001 也談古代印度漢名 《正觀》17
Stace, W. T. 1998 冥契主義與哲學(楊儒賓/譯) 台北:正中
Stanford, M. 2001 歷史研究導論(劉世安/譯) 台北:麥田
Stcherbatsky, T. 1994 大乘佛學:佛教的涅槃觀念(立人/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Stcherbatsky, T. 1994b 小乘佛學: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義(立人/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Swanson, P. L. 1994 Understanding Chih-i: Through a Glass, Darkly?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17: 2.
* Thinley Norbu Rinpoche 1993 The Small Golden Key: to the Treasure of the Various Essential Necessities of General and Extraordinary Buddhist Dharma. Trans. Lisa Anderson, Boston and London: Shambhala.
* Thinley Norbu Rinpoche 1999 Magic Dance: The Display of the Self-Nature of The Five Wisdom Dakinis. Boston and London: Shambhala.
Tillemans, Tom J. F. 1995 Remarks on Philology,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18: 2.
Tillich, Paul 1988 文化神學(王平et al./譯) 北京:工人
Toynbee, A. J. 1987 歷史研究(陳曉林/譯) 台北:遠流
Tracy, David 1995 詮釋學、宗教、希望:多元性與含混性(馮川/譯) 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Tucci, Giuseppe 1997 西藏的宗教(劉瑩、楊帆/譯;莊國彬/校訂) 台北:桂冠
Tuck, Andrew P. 1990 Comparative Philosophy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holarship: On the Western Interpretation of Nagarjuna. New York 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ico, G. 1997 新科學(朱光潛/譯) 北京:商務
Wach, Joachin 1980 比較宗教學(包可華/譯) 台北:大乘文化
Warder, A. K. 1982. New Paths in Buddhist Research. Durham: Acorn Press.
Webb, Russell 1989 Contemporary European Scholarship on Buddhism, The Buddhist Heritage. Tadeuse Skorupski ed., Tring: The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Weber, Max 1968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Edward A. Shils & Henry A. Finch des & trans., New York: Free.
Weber, Max 1991 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簡惠美/譯) 台北:遠流
Weber, Max 1996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康樂、簡惠美/譯) 台北:遠流
Weinberg, Steven 1995 最終真理:自然界基本法則的探詢(張蔡舜/譯) 台北:牛頓
White, Hayden 1999 當代歷史理論中的敘事問題(王宇根/譯)《歷史:理論與批評》創刊號
White, Hayden 1999b 史元: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意象(劉世安/譯) 台北:麥田
Whitehead, A. N. 2000 科學與現代世界(傅佩榮/譯) 台北:立緒文化
Williams, Paul 1998 The Reflexive of Awareness: A Tibetan Madhyamaka Defence. London: Curzon.
Williams, Paul 2000 Buddhist Thought. London: Routledge.
Wittgenstein, L. 1987 文化和价值(黃正東、唐少杰/譯) 北京:清華大學
Wittgenstein, L. 2001 哲學研究(陳映嘉/譯) 上海:上海人民
Zyrcher, Erich 1998 佛教征服中國 南京:江蘇人民
丁明夷 1999 中國佛教考古的百年回顧與展望 《中國佛學》2: 1
丁敏 1997 當代中國佛教文學研究初步評介:以台灣地區為主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2
丁福保 1983 佛學指南 台北:新文豐
于凌波 1993 中國近代佛門人物誌 台北:慧炬
大雄光 1985 中國佛學史研究方法初探 《獅子吼》24: 1
中村元 1999 原始佛教:思想生活 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尤西林 1993 佛學不等於佛教:佛教中國化研究中一個被忽略的哲學方法論問題 《哲學與文化》20: 5
方立天 1993 中國佛教研究 台北:新文豐
方東美 1981 華嚴宗哲學 台北:黎明
方東美 1986 中國大乘佛學 台北:黎明
方廣錩 1991 佛教大藏經史:八至十世紀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日慧 1999 佛教四大部派宗義講釋 台北:慧炬
木村泰賢 1980 原始佛教思想論(歐陽瀚存/譯) 台北:商務
木村泰賢 1989 大乘佛教思想論(演培/譯) 台北:天華
木村泰賢 1990 小乘佛教思想論(演培/譯) 台北:天華
水野弘元 1996 佛典成立史(劉欣如/譯) 台北:東大
水野弘元 2000 佛教教理研究(惠敏/譯) 台北:法鼓文化
水野弘元 2000b 巴利論書研究(達和/譯) 台北:法鼓文化
王文顏 1984 佛典漢譯之研究 台北:天華
王仲堯 2000 1900年來佛教判教研究要述 《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7-1998》 北京:宗教文化
王汎森 1987 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 台北:允晨
王見川 1999 李炳南與戰後初期台灣的佛教(1949-1952)《台灣歷史學會通訊》9
王見川、李世偉 2000 戰後以來台灣的「宗教研究」概述:以佛、道教與民間宗教為考查中心 《台灣文獻》51: 3
王邦維 2000 論阿富汗新發現的佉盧文佛教經卷 《中華佛學學報》13
王亞榮 2001 溫古知新:古代長安佛教的學術性特點對兩岸佛學研究與教育的啟示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王俊中 1994 日本佛教的近代轉變:以佛學研究與教團傳教為例 《獅子吼》33: 4
王俊中 1999 台灣與西藏及在台的藏傳佛教研究 《思與言》37: 2
王惠雯 2001 佛教研究的系統詮釋方法:以宗喀巴思想為例 佛教研究方法學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王進 1992 佛學研究的方法述評 《山東社會科學情報》1992.1
王進端 1962 在台灣建立中國佛教學的各問題 《台灣佛教》16: 12
王開府 1998 思想研究法綜論:以中國哲學為例 《國文學報》27
冉雲華 1983 佛學研究方法論序(岑溢成/譯)《佛學研究方法論》 台北:學生
冉雲華 1990 世界佛學研究趨勢 《慧炬》311
冉雲華 1992 佛教中的多聞概念:佛學與學佛問題的開展 《中華佛學學報》5
冉雲華 1996 開創佛學研究方法的先鋒:讀《季羨林佛教學術論文集》《人生》152
田村芳郎 1981 佛教思想史研究:試論 《東洋學術研究》20: 1
田村芳郎 1992 日本佛教研究的新方法(張山/譯)《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2.4
伍棟英 1982 現代人研究佛學應走之方向 《內明》129
如石 2001 現代大乘起信論 南投:南林
如石 2002 〈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釋疑 《法光》150
成中英 1991 中國哲學中的方法詮釋學:非方法論的方法論 《台大哲學論評》14
朱文光 1997 佛教歷史詮釋的現代蹤跡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文光 1997b 考證、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 《中華佛學研究》1
朱文光 1998 當代佛學研究中的言說實踐:一個方法論上的初步反思 《佛教青年論文集》 高雄:慈仁文教基金會
朱文光 2000 二十世紀佛學研究狀況之回顧與展望 跨世紀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朱慶之 2000 佛經翻譯中的仿譯及其對漢語詞彙的影響 《中古近代漢語研究》1
何建明 1998 佛法觀念的近代調適 廣州:廣東人民
佐藤達玄 1997 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釋見憨 et al./譯) 嘉義:香光書鄉
吳汝鈞 1996 佛學研究方法論(增訂版) 台北:學生
吳汝鈞 1998 京都學派哲學七講 台北:文津
吳汝鈞 1998b 絕對無的哲學:京都學派哲學導論 台北:台灣商務
吳汝鈞 2000 佛教的概念與方法(修訂版) 台北:商務
吳汝鈞 2002 純粹力動之突破:熊十力體用論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呂有祥 1998 十年來中國佛教研究述略(1987-1996)《宗教哲學》4: 1
呂建福 1991 一個世紀以來的國內藏傳佛教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91.3
呂建福 1992 四十年藏傳佛教研究 《佛學研究》1
呂思勉 1974 歷史研究法 台北:華世
呂凱文 1995 當代日本「批判佛教」研究:以緣起、dhata-vada為中心之省察 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妙合 1997 二十一世紀的佛學研究 《慧炬》396
宋立道 2000 神聖與世俗:南傳佛教國家的宗教與政治 北京:宗教文化
李曰章 1998 佛學與當代自然觀 台北:東大
李世偉、王見川 2002 大專青年學佛運動的初期發展(1958-1971)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李幼蒸 1995 學術制度化和思想 《哲學雜誌》14
李幼蒸 1998 符號學和人文科學:關於符號學方法的認識論思考 《哲學雜誌》23
李玉珍 1996 佛學之女性研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簡介 《新史學》7: 4
李向平 1993 救世與救心:中國近代佛教復興思潮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
李志夫 1995 佛教中國化過程之研究 《中華佛學學報》8
李志夫 1996 從佛教人倫理精神對中國當代社會之反省 《中華佛學學報》9
李治華 1999 佛教哲學中的語言型態之探索 《正觀》8
李桂玲 1996 台港澳宗教概況 北京:東方
李富華 2000 佛教學 北京:當代世界
李養正 1993 當代中國佛教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李冀誠 1990 談藏傳佛教研究方法論的幾個問題 《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0.5
李冀誠 1998 十年來中國佛教研究述略(1987-1996)《宗教哲學》4: 1=13
杜保瑞 1997 大陸近十年來禪宗哲學研究成果與方法之評析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計畫編號:NSC 86-2418-H-211-001-T)
杜保瑞 1998 一個中國哲學方法論的當代新議題研究: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作為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之可能性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計畫編號:計畫編號:NSC 87-2411-H-211-001)
杜保瑞 1998b 現代中國哲學在台灣的創新與發展 《哲學雜誌》25
杜保瑞 2001 慧能無念功夫的實踐方法 《哲學雜誌》36
杜維明 1996 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 台北:聯經
杜維運 2001 史學方法論(增訂新版) 台北:三民
沈清松 1988 解釋、理解、批判:詮釋學方法的原理及其應用 《當代西方哲學與方法論》 台北:東大
赤沼智善 1981 佛教經典史論 京都:法藏館
依道 1980 簡介佛教的研究方法 《普門》11-12
周伯戡 1999 未來宗教研究發展方向:以佛教研究為重心 《台灣宗教學會通訊》2
周伯戡 2001 從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彙編(1963-2000)略論台灣佛教研究學位論文題目的選擇 《佛教圖書館館訊》27
周志煌 1997 近代中國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實踐進路:以太虛、印順、歐陽竟無之論點為核心的開展 《中華佛學研究》1
周志煌 1998 唯識與如來藏 台北:文津
周叔迦 1991 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北京:中華
周慶華 1997 佛學新視野 台北:東大
周慶華 2001 後佛教世紀 《正觀》18
季羨林 1991 季羨林學術論著自選集 北京:北京師範學院
季羨林 1993 中印文化交流史 北京:新華
宗舜 2001 近兩年來大陸佛教教育問題研究述評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明了 1993 台灣二十年(1974-1993)來的佛教概況 《福田》90
東初 1974 中國佛教近代史 台北:東初
林安梧 1993 存有.方法與思考:對於「方法論」的基礎性反省 《鵝湖》18: 10
林安梧 1998 台灣哲學之貧困及其再生之可能 《哲學雜誌》31
林安梧 2002 方法、方法論與方法論意識:兼及於中西哲學之比較的一些問題 第三屆比較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 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林崇安 1992 佛教的學術化:從西藏寺院的教學來觀察 《慧炬》341
林朝成 2001 佛教與環保:理論與方法的反省 佛教倫理學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會
林煌洲 2001 古奧義書(Upanisads)與初期佛學關於理想生活概念之比較與評論 《正觀》18
林端 2001 解讀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彙編(1963-2000)所帶來的豐富知識:知識社會學的考察 《佛教圖書館館訊》27
林鎮國 1996 中國大陸四十年來佛學研究與詮釋評述 《政大哲學學報》3
林鎮國 1999 空性與現代性:從京都學派、新儒家到多音的佛教詮釋學 台北:立緒文化
林鎮國 2001 禪學在北美的發展與重估 以鈴木禪與京都禪為主要考察範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計畫編號:NSC 89-2411-H-004-019)
林鎮國 2002 辯證的行旅 台北:立緒文化
松本史朗 1992 關於西藏的佛教學(許洋主/譯)《西藏研究會訊》13
竺家寧 1996 論佛經語言學的重要性 《香光莊嚴》48
阿部正雄 1989 禪與西方思想(王雷泉 et al./譯) 上海:上海譯文
俞理明 1993 佛經文獻語言 成都:巴蜀書社
厚觀 1993 日本的阿毘達磨佛教研究 《諦觀》72
姚南強 2000 百年中國因明學研究概況 《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7-1998》 北京:宗教文化
姚從吾 1971 歷史方法論 台北:正中
姚衛群 1998 佛教學術研究的現代化 《佛學研究》7
姚麗香 1990 台灣地區光復後佛教出版刊物的內容分析:佛教文化思想變遷初探 《東方宗教研究》N.S. No.1
姚麗香 2000 藏傳佛教在台灣發展的初步研究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5
宣方 2001 大陸佛教研究現狀管窺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恆清 2001 「批判佛教」駁議 《哲學評論》24
柳絮 1979 從學術立場探討佛學經典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2: 11
洪金蓮 1995 太虛大師佛教現代化之研究 台北:東初
洪修平、傅新毅 2000 中國佛教思想史研究的現狀及前景 《中國佛學》3: 1
洪莫愁 2002 佛教藝術史學研究方法探析 《現代佛教學會通訊》12
胡昌智 1988 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 台北:聯經
夏春祥 1999 論時間:人文及社會研究過程之探討 《思與言》37: 1
宮哲兵 2000 宗教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宗教哲學》6: 1=21
席恒毓 2002 印順法師的悲哀:以現代禪的質疑為線索 世界弘明哲學季刊編委會
徐恆志 1990 怎樣研究佛教書籍 《台州佛教通訊》90.1
徐蓀銘 1997 二十一世紀中國佛教的走向 《佛學研究》6
悟因 2002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從佛教研究的意義談起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高宣揚 1999 比較Luhmann、Bourdieu和Habermas三人對現代性的看法 社會科學理論與本土化學術研討會論文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高振農 1981 關於佛教研究方法論的幾個問題 《宗教》81.1
高振農 1992 佛教文化與近代中國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高崎直道 1992 美國佛教研究之管見(胡健/譯)《國外社會科學快報》92.5
高崎直道 1994 最近十年佛教學 《佛教學》36
寅亮 1992 現代泰國佛學的研究 《廣東佛教》92.3
張文良 1992 漢地佛教四十年 《世界宗教研究》1992.3
張總 2000 佛教美術研究五十年 《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7-1998》 北京:宗教文化
曹仕邦 1990 中國佛教譯經史論集 台北:東初
曹仕邦 1994 中國沙門外學的研究:漢末至五代 台北:東初
曹仕邦 1999 中國佛學史學史:東晉至五代 台北:法鼓文化
曹志成 1998 佛教經典的當代詮釋策略之反省 第一屆比較哲學研討會論文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
望月信亨 1978 佛教經典成立史論 京都:法藏館
梁啟超 1956 佛學研究十八篇 台北:臺灣中華
梁潤湘、黃弘介 1993 台灣佛教史初稿 台北:行卯
淨海 1975 南傳佛教史 台北:正聞
許冠三 1971 史學與史學方法 台北:環宇
許得存 2000 20世紀西藏密教研究綜述 《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7-1998》 北京:宗教文化
許勝雄 1998 中國佛教在台灣之發展史 《中華佛學研究》2
郭文夫 1984 宗教的法喜體驗與思想問題 《中國佛教》28: 5
郭忠生 1977 我對佛學研究的一點意見 《菩提樹》297
郭忠生 1997 試論《大智度論》中的對談者 《正觀》2
郭朋 1989 中國近代佛學思想史稿 成都:巴蜀書社
郭朝順 2001 佛教哲學的基本型態與論述方法 《正觀》16
郭朝順 2002 試論智顗「觀心釋」的詮釋學意涵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郭勤正 1986 語言、文字與佛教:對佛學方法學的一個探討 《獅子吼》25: 1
陳水淵 1996 略窺印順導師的思想:從方法、判教到根本真理 《法光》79
陳平原 1998 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 北京:北京大學
陳玉女 2001 試析台港地區二十世紀後半期之佛教研究動向 《佛教圖書館館訊》27
陳兵、鄭子美 2000 二十世紀中國佛教 北京:民族
陳沛然 1993 社會主義中國佛學書籍出版概況 《亞洲研究》4
陳來 2000 世紀末中國哲學研究的挑戰 《哲學雜誌》31
陳炯彰 1987 近代佛學復興運動的萌芽 台北:景文
陳美華 1999 另類典範:當代臺灣比丘尼的社會實踐 宗教傳統與社會實踐中型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美華 2002 個人、歷史與宗教 太虛大師、「人生佛教」與其思想源流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陳英善、劉紹楨 1997 對中村元「東洋人思維方法」中有關思惟模式和中國佛教之析判 《正觀》2
陳清香 1995 佛教藝術在台灣:四十年來的推展與研討 《普門》185-186
陳榮捷 1987 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廖世德/譯) 台北:文殊
麻天祥 1992 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 台北:文津
麻天祥 2001 20世紀中國佛學問題 長沙:湖南教育
傅偉勳 1986 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哲學與宗教一集 台北:東大
傅偉勳 1986b 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哲學與宗教二集 台北:東大
傅偉勳 1990 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 台北:東大
傅偉勳 1995 佛教思想的現代探索:哲學與宗教五集 台北:東大
傅偉勳 1995b 從中觀的二諦中道到後中觀的台賢二宗思想之對立:兼論中國天台的特質與思維限制 天台宗的歷史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傅偉勳 1996 台灣本土的佛教研究:回顧與前瞻 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傅偉勳 1996b 佛學、西學與當代新儒家:宏觀的哲學考察 儒學與現代世界國際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研院文哲研究所
傅偉勳 1996c 論人文社會科學的科際整合探索理念暨理路 《佛光學刊》1
傅教石 1992 中國近代佛教史上的五次大爭辯 《內明》239-240
勞思光 1998 思想方法五講新編 香港:中文大學
彭文林 2000 從蘇格拉底式的對話方法論哲人術與辯證術的衝突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6
彭清深 1997 甘肅藏傳佛教研究及其文獻述評 《圖書與情報》66
游有維 1988 上海近代佛教簡史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渡邊照宏 1966 佛教(陳世昌/譯) 台北:協志
湯山明 1985 西洋人大乘佛教研究史 《大乘佛教周邊》 東京:春秋社
湯用彤 1994 漢文佛經中的印度哲學史料 北京:商務
華方田 2001 二十年來中國大陸佛學研究現況與未來展望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馮永明 1977 歐洲佛教一百年:編年簡史 《內明》63
馮煥珍 2001 現代中國佛學研究的方法論反省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馮蒸 1979 國外西藏研究概況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馮耀明 1989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 台北:允晨
黃心川 1989 印度哲學史 北京:商務
黃光國 2001 社會科學的理路 台北:心理
黃俊傑 1996 中國古代儒家歷史思維的方法及其運用 《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 台北:正中
黃俊傑 1999 從儒家經典詮釋史觀點論解經者「歷史性」及其相關問題 《台大歷史學報》24
黃夏年 1992 四十年對外國佛教研究綜述 《佛學研究》1
黃夏年 1992b 四十年漢傳佛教研究 《佛學研究》1
黃夏年 1992c 雲南上座部佛教研究四十年 《佛學研究》1
黃夏年 1994 中國大陸禪宗研究十五年 《佛學研究》3
黃夏年 1996 當前中國佛學研究的難點與對策 《聞思》 北京:華文
黃夏年 2002 二十一世紀佛教研究的斷想 《普門學報》8
黃國清 1997 二十一世紀的佛學研究 《慧炬》393-394
黃國清 1997b 知識社會學的當代轉折:以Elias與Foucault為例 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啟江 2002 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 《現代佛教學會通訊》12
黃連忠 1992 佛教詮釋學系統建構方法芻議 《慧炬》342-345
黃連忠 1994 從印順導師〈以佛法研究佛法〉一文論建構佛教詮釋學的幾個原則及其發展方向 《獅子吼》33: 5
黃陵渝 1992 澳大利亞的佛教與研究 《佛教文化》92.3
黃進興 1992 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 台北:允晨
黃進興 1997 中國近代史學的雙重危機:試論「新史學」的誕生及其所面臨的困境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N.S. No.6
黃運喜 1991 中國近代佛教史研究題目發掘與試擬 《獅子吼》30: 10-12
黃運喜 1994 中國佛教史研究方法初探:〈以佛法研究佛法〉理論的開擴 《獅子吼》33: 6
黃運喜 2001 從人文教育觀點看玄奘大學宗教系的發展與願景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黃筱慧 1997 詮釋、循環與生命之力:人文科學方法研究與真實性再現歷程 《輔仁大學哲學論集》30
黃筱慧 2001 迴盪在思維存有與書寫存有之間的建構/解構歷程:由德勒茲的尼采與傅科詮釋看人文科學方法 《歷史:理論與批評》2
黃維憲 1998 台灣佛教發展研究的回顧與省思 《亞洲研究》25
黃寬重 2001 數位典藏與人文研究:中央研究院文獻資料數位化工作的回顧與展望 《漢學研究通訊》78
塚本善隆 1975 中國近世佛教諸問題 東京:大東
慈妙 1983 佛教哲學的方法論 《新覺生》21: 10
楊富學 2000 20世紀中國回鶻佛教研究概述 《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7-1998》 北京:宗教文化
楊富學 2001 中國回鶻佛教研究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楊惠南 1991 當代佛教思想展望 台北:東大
楊惠南 1999 佛學研究開出新格局 《人生》196
楊惠南 2001 台灣佛教的歷史與思想:從明鄭時期名士佛教到清代台灣佛教之三教同源現象的思想考察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計畫編號:NSC 89-2411-H-002-030-D6)
楊曾文 1993 當代佛教 北京:東方
楊鴻烈 1975 歷史研究法 台北:華世
溫金柯 1994 生命方向之省思:檢視台灣佛教 台北:現代禪
溫金柯 2001 繼承與批判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 台北:現代禪
萬金川 1995 龍樹的語言概念 南投:正觀
萬金川 1998 中觀思想講錄 嘉義:香光書鄉
萬金川 1998b 詞義之爭與義理之辯:佛教思想研究論文集 南投:正觀
萬金川 2002 宗教傳播與語文變遷:漢譯佛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所顯示的意義 《正觀》19-20
聖嚴 1992 現代台灣佛教的學術研究 《中華佛學學報》5
葛兆光 1993 二十世紀二○年代佛教對西潮的回應 《文化雜誌》17
葛兆光 1998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戊戌前後知識人的佛學興趣 《二十一世紀》45
葛兆光 1999 關於近十年中國近代佛教研究著作的一個評論 《思與言》37: 2
葛兆光 2000 中國大陸宗教史研究的百年回顧 《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7-1998》 北京:宗教文化
董群 2000 五十年來的慧能研究:對以大陸學術界為主的考察 《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7-1998》 北京:宗教文化
賈應逸 2001 新疆佛教寺院遺址研究概述況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道興 1997 二十一世紀的佛學研究 《慧炬》399
熊琬 1985 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 台北:文津
熊琬 1998 文章結構學:文章運思結構之藝術 台北:五南
福井文雅 1991 日本及歐美研究中國佛教的概況(俊忠/譯)《法音》91.7
劉宇光 1995 唯識哲學的現代研究:一個方法論上的初步反思 《哲學雜誌》14
劉宇光 1997 對古典語文獻學在當代華人佛學研究中的角色問題之省思 《正觀》1
劉婉俐 2001 藏傳佛教傳記的主體性與空性:伊喜措嘉佛母密傳的敘事研究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錦昌 1994 比較宗教學方法論的反省:京都學派、上智大學與台灣耶/佛教界的研究 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龍心 2002 學術與制度:學科體制與現代中國史學的建立 台北:遠流
歐陽漸 1975 今日之佛法研究 《內學年刊》 台北:鼎文
蔣維喬 1982 佛學綱要 台北:天華
蔡奇林 2001 「大名聲」(vighusta-wabda)與「離覆障」(vivatta-chadda):兼論注釋家與文法家對巴利文獻的影響 《正觀》17
蔡彥仁 1990 晚進歐美宗教研究方法學評介 《東方宗教研究》N.S. No.1
蔡彥仁 1994 中國宗教研究:定義、範疇與方法學芻議 《新史學》5: 4
蔡彥仁 1996 宗教研究方法 《香光莊嚴》47-48
蔡彥仁 1997 比較宗教經典與儒學研究:問題與方法學芻議 《漢學研究》15: 2
蔡瑞霖 1999 宗教哲學與生死學:一種對比觀點的嘗試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蔡耀明 2001 般若波羅蜜多教學與嚴淨佛土:內在建構之道的佛教進路論文集 南投:正觀
蔡耀明 2001b 《大般若經.第二會》的不動佛法門:嚴淨佛土的一種展現方式 世界宗教:傳統與現代性學術研討會論文 嘉義:南華大學宗教研究中心
蔡耀明 2001c 從佛教的聖化觀探討《大般若經.第四會》的般若波羅蜜多的聖化理路:兼論在親見不動佛國的時刻表現出來的對聖境的感知品質 宗教的神聖性:現象與詮釋研討會論文 台北: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蔡耀明 2001d 吉耳吉特(Gilgit)梵文佛典寫本的出土與佛教研究 《正觀》13
蔡耀明 2001e 評介《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彙編(1963-2000)》《全國新書資訊月刊》31
蔡耀明 2001f 一個佛學教育願景的勾勒與實現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蔡耀明 2002 《說無垢稱經.不二法門品》義理構造探析:背景篇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蔡耀明 2002b 用以檢視佛學學術化的一面鏡子 《法光》148
鄭志明 1997 兩岸宗教交流之現況與展望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鄭金德 1984 歐美的佛教 台北:天華
鄭金德 1986 現代佛學原理 台北:東大
鄭學稼 1978 社會史論戰簡史 台北:黎明
鄭學禮 1991 三論宗之哲學方法 《臺大哲學論評》14
鄧子美 1994 傳統佛教與中國近代化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盧昇法 1994 佛學與現代新儒家 瀋陽:遼寧大學
蕭振邦 2000 為「專業的佛教研究」進一解 《現代佛教學會通訊》7/8
蕭振邦 2001 「佛學研究與方法論」的再反思 佛教研究方法學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蕭麗華 1998 近五十年(1949-1986)台灣地區中國佛教文學研究概況 《中國唐代學會會刊》9
賴鼎銘 2001 由學位論文的重要性看佛教相關論文提要的象徵性意義 《佛教圖書館館訊》27
賴賢宗 1992 從理論內涵看現代佛學中大乘三系判攝之不同及其宗教社會學涵意 《白聖長老圓寂三週年紀念論文集》 台北:能仁家商
賴賢宗 1994 人間佛教的宗教社會學與現代性問題:以太虛、印順的詮釋差異為線索 《思與言》32: 1
賴賢宗 1999 佛教詮釋學的當代建構的一些爭議:由《空性與現代性》的多元詮釋論起 《中國佛學》2: 2
賴賢宗 2000 中國大乘佛學的本體的詮釋學 《本體與詮釋》 北京:三聯
賴賢宗 2001 佛教詮釋學 台北:佛光大學
賴賢宗 2001b 空、三的辯證與淘空的上帝:大乘佛教哲學與比較宗教哲學的一個當代嘗試:京都學派哲學與德國宗教思想的交涉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計畫編號:NSC 89-2411-H-211-005)
賴賢宗 2002 佛教詮釋學的重省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錢穆 1969 中國歷史研究法 台北:三民
霍韜晦 1983 佛學研究的方向 《內明》136
霍韜晦 1998 現代佛學 香港:法住
默如 1973 大乘三系叢論 《默如叢書》4 台北:新文豐
濱下武志 2001 檢討東亞地域之歷史動力的諸課題:宗主權型、主權型、網絡型統治的競爭 《歷史:理論與批評》2
薛淑麗 2001 評介蔡耀明《佛教研究方法學緒論》《現代佛教學會通訊》11
薛淑麗 2001b 評介蔡耀明〈從佛教的聖化觀探討《大般若經.第四會》的般若波羅蜜多的聖化理路:兼論在親見不動佛國的時刻表現出來的對聖境的感知品質〉《現代佛教學會通訊》11
薛淑麗 2002 評介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現代佛教學會通訊》12
謝大寧 2001 從「證如」與「證悲」看儒佛的分際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4
謝大寧 2002 譬喻與推證的抉擇:儒佛實踐哲學之展開進路的難題 第六屆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華梵大學哲學系
謝清俊 2001 對「資訊科技之於學術研究」的幾點看法 《漢學研究通訊》78
藍吉富 1984 近五年來台灣地區佛學典籍簡介 《漢學研究通訊》10
藍吉富 1991 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 台北:新文豐
藍吉富 1993 當代中國人的佛教研究趨勢 《當代》84
藍吉富 1997 佛教史料學 台北:東大
藍吉富 1999 臺灣佛教之歷史發展的宏觀式考察 《中華佛學學報》12
藍吉富 2001 台灣地區佛教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佛教圖書館館訊》27
藍吉富 2001b 兩岸佛學教育與佛學研究回顧與前瞻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羅顥 1992 宗教互通:談佛學研究涉及的幾個問題 《中國佛教》36: 8-10
羅顥 1993 論佛教研究與信仰之辯證 《中國佛教》37: 1-2
譚桂林 1999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佛學 合肥:安徽教育
嚴耕望 1981 治史經驗談 台北:商務
蘇美文 1991 評議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一書 《問學集》2
蘇淵雷 1982 略論我國近代學者對於佛學研究的主要傾向及其成就 《法音》1982.5
闞正宗 2002 1949年之後台灣佛教的區域性格:以李炳南與臺中佛教為例 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顧忠華 1998 孔恩、韋伯與社會科學的典範問題:從經濟學史的方法論戰談起 《當代》132
龔方震 1989 對當代宗教研究方法的探索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89.1
龔雋 1997 近代中國佛學方法及其批判 《二十一世紀》43
龔雋 1997b 近代佛學從經世到學術的命運走向 《哲學研究》5
龔雋 1999 重提印度禪與中國禪:一種早期的思想史觀察 《中國佛學》2: 2
龔雋 2000 作為思想史的禪學寫作:以漢語語境禪學研究為中心的方法論考察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5
龔鵬程 1991 近代思想史散論 台北:東大
龔鵬程 1992 文化符號學 台北:學生
龔鵬程 1994 佛學與學佛 《國文天地》10: 3=111
參、工具書(Bibliographic Instruments)
一、百科全書(Encyclopedias)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編輯委員會 1988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佛教協會 1980-1989 中國佛教 上海:知識
王海山 1998 科學方法百科 台北:恩楷
藍吉富 1994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二、辭典(Dictionaries)
Edgerton, Franklin 1993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Grammar and Dictionary.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Wiener, Philip Paul 1973-1974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Studies of Selected Pivotal Ideas.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丁福保 1984 佛學大辭典 台北:天華
中村元 1983 佛教語大辭典 東京:東京書籍社
中華創價佛學會 1998 佛教哲學大辭典 台北:正因
水野弘元 1977 新佛典解題事典 東京:春秋社
任繼愈 1998 宗教大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
朱芾煌 1978 法相辭典 台北:商務
吳汝鈞 1992 佛教思想大辭典 台北:商務
明復 1974 中國佛學人名辭典 台北:方舟
荻原雲來 1988 漢譯對照梵和大辭典 台北:新文豐
塚本善隆 1974 望月佛教大辭典 東京:世界聖典刊行協會
慈怡 1988 佛光大辭典 高雄:佛光
劉蔚華 1988 方法論辭典 廣西:廣西人民
三、手冊(Handbooks)
山崎宏 et al. 1984 佛教史年表 京都:法藏館
王見川 et al. 1999 台灣佛教史年表:日據篇(試刊本) 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
妙然 1995 民國佛教大事年紀 台北:海潮音
唐聖諦 et al. 1963 中國佛教簡明年表 台北:考正文化
黃英傑 1992 民國密宗年鑑 台北:全佛文化
慈怡 1987 佛教史年表 高雄:佛光
慧炬通訊社 1991 1990年慧炬佛教年鑑 台北:慧炬
齋藤昭俊 1994 佛教年表 東京:新人物往來社
藍吉富 et al. 1993 當代中國人的佛教研究 台北:商鼎
四、文獻指引及摘要(Bibliographies, Indices and Abstracts)
1985 近二十年有關佛教博碩士論文目錄 《獅子吼》24: 1
1985 大陸淪陷前重要期刊佛學論文目錄 《獅子吼》24: 2
1985 大陸淪陷後佛教資料簡明彙編(1949-1982)《獅子吼》24: 5
1985 當前各佛教學報論文目錄 《獅子吼》24: 3
1985 香港各大學期刊佛學論文目錄 《獅子吼》24: 4
Reynolds, F. E. 1981 Guide to Buddhist Religion. Boston: G. K. Hall.
小野玄妙 1983 佛教經典總論(楊白衣/譯) 台北:新文豐
中國佛教會 1975 中華民國六十年來佛教論文目錄 台北:中國佛教會文獻委員會
中華學術院佛教文化研究所 1972 二十年來佛教經書論文索引 台北:中華大典編印會中華學術院佛教文化研究所
平川彰et al. 1990 佛學研究入門(許明銀/譯) 台北:法爾
李玉玟 1997 中國佛教美術論文索引 新竹: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杜潔祥 2001 當代台灣佛教期刊論文目錄 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1996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藏佛學相關期刊聯合目錄 嘉義:香光書鄉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2001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彙編(1963-2000) 嘉義:香光書鄉
高明士 1990 中國史研究指南 台北:聯經
陳士強 1992 佛典精解 上海:上海古籍
蔡運辰 1983 二十五種藏經目錄對照考釋 台北:新文豐
橫超慧日et al. 1986 佛學研究指南(關世謙/譯) 台北:東大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