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1/16 15:17:05
學習次第 : 初階

十善業道經講話 第十講

各位聽眾!今天講到十善法中的:

第四、永斷妄語。

語、是語言,也就是各人從嘴裏說出來的話,當然也包括了文字在內。語言、文字、為人與人之間,彼此交換意思的工具。人與人之間互相的交涉,有如羅網,極複雜而不可名狀。其間需要語言文字,表達意思,或解決問題的地方太多了。假如心存不善,逃避責任,或作弄他人,或從中漁利。因此、在語言文字上,不見者言見,見者言不見;不聞者言聞,聞者言不聞。總之、所說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文字,全屬虛構,毫無實事可言,是為妄語。孔夫子曾經說過: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察其言而觀其行。這話的意思是說:我當初很相信人家的話,人家說什麼,我都信以為真,可是上了不少的當,吃了不少的虧,但也增加了我很多經驗。所以我現在對一個人的說話,我要察看他的虛實,隨後還要看看他的行為,是否兌現,我再不會輕易的相信人了。孔夫子有了這經驗,所以他對他的學生,也有言顧行,行顧言的戒條。言顧行、行顧言、就是說的與做的,事實上要相符合,就是不妄語。

第五、永斷兩舌。

舌、就是我們的舌頭,說話需要舌頭,沒有舌頭,就辨不出音聲的屈曲,而不成為語言。不成為語言,就不能表達意思。

兩舌、並不是說一個人有兩個舌頭,乃是於一件事,作兩個說法;對一個人,有兩種的批評。都如當面說這人是對的,背後說這人是不對的。或者向此說彼,向彼說此,離間恩義,挑唆鬥爭,這都是叫兩舌。

第六、永斷惡口。

口、也是說話的工具。惡口、就是從嘴裏發出粗言惡語,罵詈或譭謗他人,使對方的人、喪失顏面,或損失名譽。這都是由於他人的行動,不合自己的要求,於是發動嗔怒。須知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許許多多的惡事,都從一念嗔心中引生出來,不但有違學佛者慈悲之心,亦傷失學佛者的人格。

第七、永斷綺語。

綺語者,綿繡綾羅、叫做綺。也就是有文采的裝飾,使不好看的東西,增加美觀使人生愛。綺語、就是運用說話的技巧,把話說得好聽,所謂甜言蜜語,使人愛聽。都如妝飾浮言靡語,以及豔曲情調,力能增長聽者的愛欲,引生聽者的悲感,因而心蕩神馳,失卻自主的能力,走入歧途。孔夫子曾經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所以聖人所見,沒有不同,足見綺語的為患之大。

這四種口過當中,尤以大妄語,是學佛者所更當謹慎的。什麼叫做大妄語呢?學佛的人,有了一知半解,從古人的言句中得了一兩句機鋒,為貪圖名聞利養,自己以為已經明心見性,甚至自以為證得什麼果位,頁高我慢,妄自尊大,炫耀於人,是為大妄語。犯了大妄語,是破根本大戒,應當墮無間地獄。其餘、如果為了救濟他人的急難,或交際場中,避免他人的花費,方便權巧,所謂便宜行事,那是不犯什麼過失的。

關於不妄語的部份,我來說一隻故事:過去、佛在世時,有一位老比丘,在化飯的時候,遇到一家販賣珠寶的人家。珠寶店裏老闆(音板ㄅㄢˇ),這時候手上正拿著一顆珍珠,見到老比丘登門化飯,隨時將珍珠放在臺子上,走到廚房間去拿飯菜來,準備供養老比丘。真是意想不到的事,這時屋裏有一隻鵝,鵝伸長了頭頸,把珠子誤作食物吞下去了。老闆拿飯出來,一眼看到臺子上的珍珠不見了,心中不免一驚!便問老比丘說:師傅!臺子上的珍珠,你拿去沒有?老比丘說:我沒有拿。老闆說:那末!我的珠子什麼地方去了呢?老比丘不答。老闆再三盤問,老比丘只是不答。老闆光起火來了,拿起木棒來,把老比丘打得頭破血流,老比丘還是不響。老比丘的血流到地上,鵝兒不知趣,把血當水,低著頭舐老比丘的血。老闆更生氣,一棒把鵝兒打死了。老比丘這才開口說:施主!你別生氣,你的珠子被鵝兒吞下去了。老闆不信任他的話,趕忙用刀剖開鵝兒的肚皮,果然珠子在鵝兒肚皮內。老闆一見,惶恐萬分,伏地請罪,求師傅的懺悔。老比丘一笑,恕你的罪罷!老闆問,師傅!你先前為什麼不說呢?老比丘說:我承認是我拿的,我不但犯盜戒,而且犯妄語戒。我如果說實話,那末!不啻我殺了鵝兒,又犯殺戒,你教我如何說法,所以我寧可被你打死,我也沒法說明,日後你自有明白的一天。現在鵝兒已死,我不妨說明。但因我的化飯,使你生氣,使鵝兒喪命,我心裏仍是非常慚愧。老闆對老比丘五體投地,很恭敬的說:佛陀的偉大!佛陀的偉大!向下講到:

第八、永斷貪欲。

貪、是貪求。欲、是五欲。五欲為財、色、名、食、睡,這五件事為每一個人之所貪求的。

財、為財產。色、為男色與女色。名、為名譽。食、為飲食。睡、為睡眠。這五件事,實在為人類生存的要素,也是人類繁殖的必要條件。但是必須有限度,也就是適可而止。多了就是禍害,貪求更是罪惡。拿財產的財來說罷: 釋迦世尊在日,嘗與阿難同行。道路中有人遺棄了一大堆金銀,阿難指著金銀問佛世尊說:這是什麼?佛說:毒蛇、趕快讓開。阿難與佛世尊急步向前,不敢再看他一眼。佛世尊的後面,卻跟著一位貧民,他看到地上的金銀,又聽到佛世尊與阿難尊者的問答,他心裏在發笑,這兩個沙門,真是傻瓜,分明是金銀,他們偏說是毒蛇,我偏不怕這毒蛇。於是脫下衣衫,將金銀包紮而去。一個貧人,頓然發了橫財,這還得了。於是轟傳鄉里,更傳達到國王。國王將這位暴發戶傳到朝庭,叫他把全部金銀,捐充軍餉。暴發戶拿出一半,國王不承認,暴發戶又獻上一半,於是依舊是個窮錯大。但國王仍不滿意,認為他藏匿的金銀還很多,勒令他全部獻出。窮人實在窮,真的沒有了,可是無法填滿國王的欲壑(音或ㄏㄨㄛˋ),於是將窮人拘禁起來了,並且說:如果不全盤交出你的金銀,非嚴辦你抗命的罪刑不可。窮人一文沒用著,反而失去了自由,在監獄裏左思右想,才體悟到佛世尊的金石之言,金銀豈止是毒蛇,他的禍害尤甚於毒蛇。於是合掌至心念,南無佛陀!南無佛陀!事情傳到國王耳朵裏,把他提出來一訊問,國王也深深的體會到佛陀的話不錯。因而帶領窮人,一同去參見佛陀。佛陀為他們開示五欲的禍害,兩個人同時都得了道果。今天講到這裏為止。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