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8 09:47:59
學習次第 : 進階

弘法和實修:不能閉關怎麼辦? 

  上師 毗盧遮那阿貝迦那伽羅仁波切 講授
 

  對咱們來講,自己是修法的人,如果在家這也是一種方法,就像馬爾巴在自己的莊園裏,他自己有一片地,米拉日巴他們來求法的時候就來幹活,講法之後聽了法各自修行,這也挺好。

  對我來說,現在不想四處弘法,搞得沸沸揚揚,讓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這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那會付出寶貴的時間,而且可能會做一些其他瑣碎的事情,甚至失去了自我觀察、調服和超越的機會了,因為修行畢竟是用來超越煩惱和生死輪回的,如果弘法的人不能時時以佛陀的教言來警醒和規範自己,一味地以弘法的外相來耗費生命,這樣一來,別人是否真正地得到了佛法的利益這很難講,反而把能夠實踐佛陀珍貴教法的生命給浪費了。咱們現在這樣就很好啊,我傳授教言,並且把錄音整理出來,在修行中如果遇到問題,就可以通過看講義來找到啟發和指引。因為大家看了講義都會明白,你願意去奉行就肯定能得到加持。現在咱們的書籍,主要是奠定基礎的,而真正正行方面的教言,必須要到山上去閉關實踐。短期的最少七天閉關,一個月、三個月、四個月;長期的六個月、一年、三年三個月,只有這樣去實踐,才能夠真正把握住教法的根本和修行的經驗,奠定或者成就解脫的功德。

  據說歐美那邊的弘法情況也很複雜,各自分自己的圈,這樣怎麼能學佛呢?敦炯仁波切的孫子宗薩欽則,說要專門給中國人講一次法,消息傳出去了之後,結果到時候都沒票了,因為全部讓西方人搶完,宗薩欽則專門為中國人講的課,結果都是西方人,也沒辦法,因為在當地西方人的勢力大。內部的派別也很多,這個上師名聲大,那個上師名聲小,哪怕有功德的上師來了也不去,這個上師的名聲小去了沒有面子,如果說自己的上師是什麼摩訶上師、大法王、上師們的上師等等的話,那就特別有面子。其實這就是五濁惡世的法相,佛陀教我們要不斷地對世俗的名利生起出離,但是我們自己卻依然要在超離輪回的道路中追求名利,真的是很稀奇!如果能夠的話,還是踏踏實實地住在深山裏比較好,老老實實地修自己的法。

  修法就是為了了脫出死,咱們學法之初,不是為了弘法,是為了了脫生死,從而有利益眾生的能力。只要有了利益眾生的能力,那以何種方式去利益眾生,這是和眾生因緣的問題,而不能去強求。如果是看誰厲害就要比他還要厲害,那就誤入歧途了,本來是善意的利他,到最後成了一種為了名聲、利養、面子上的爭奪。一張嘴就炫耀說,我上師的弟子是社會名流、名商大賈、政府官員、有錢有勢的,你上師的弟子都有誰啊?就是無名之輩、貧困潦倒、自顧不暇,或者是街上撿破爛的、乞討的。其實在印度的八十四大成就者時期,大多數的成就者上師,一個人最多不超過三個弟子,那些弟子什麼人都有,小偷、強盜、妓女、獵人,到最後都是大成就者,那個時期反而造就了許多的聖者,而如今的弘揚廣大,卻沒有見到真正有說服力的例子,可以證實修行佛法的實際意義。

  這個時期學佛的人這麼多,其實真正學佛的人好像看不到,所以還是要把自己的心管住了,自己的行為要慎重一點。敦炯仁波切說,要和世間相順,善於守護他人的尊嚴。和世間相順很重要,就是你不會不給任何人面子,把所有人都照顧到,但是自己的心不在這方面,你的心在修行佛法的勇毅上,這要痛下決心!而對於別人不做傷害,這是修行人的一個誓言,不能說,我已經開始修行,不在乎你們,你們愛死愛活與我無關!這樣不是修行人的法相,這樣是比較自私的,反正我有我的信仰,你們有什麼事與我沒關係!所以要照顧所有的人,跟人們溝通清楚,使人們瞭解了你的思想,和大家在一起,不能溝通至少不會不給他們面子,讓他們心生歡喜,覺得你不會走錯路,是純一的奉行善法的人,至少知道你是一個善良的有原則的人。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一定要注意切勿落入兩個極端,這兩個極端,一個是宗教狂熱,另外一種是世間狂熱,對於宗教極度反感和邪見的人。咱們自己要小心,自己別這麼極端,如果咱們是大喜大憂之人的話,周圍的人會因為咱們的行為對我們所奉行的信仰和奉行的道路造成詆毀。

  (仁波切,現在那麼多人去閉關,我自己現在也閉不了關怎麼辦呢?)

  像你這種情況,需要的是什麼呢?發心證果二無別,自己的發心要真誠,儘管是在世俗當中有很多的紛擾,但是自己的目的要非常地準確,然後在非常清晰和確切的目的引導下,自己的行為和自己思維要完全符合於自己的教法,拿這個作為自己的支心柱,讓自己的心完全地定下來,之後,在日常生活當中,隨時的用佛法來思維,這在前行中是講過的。

  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比起直接去修法的人可能是深度會有差別,但也並不見得絕對是這樣的,因為只要一個人很真誠,就比如說善良,如果社會上很多人本質很善良,即便是碰到了很多邪惡的事情,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善良,但是像咱們這種人,說善不善,說惡不惡的這種人就會有極大的可能性被轉變。咱們是什麼樣的人呢?當自己說自己善良的時候,可能幹了幾件好事,或者正在幹了表面上是好的事,但心裏怎麼想是另外的。當自己碰到了打擊和傷害的時候,馬上嗔恨心就冒上來,抱怨說:我這麼善良為了誰?我幹什麼這麼善良讓你欺負呢?算了吧,我才不會這樣繼續下去呢!

  我並不是說這是過失,只是說善的非常的膚淺,本質善良的人,即便受到傷害的時候,心裏也不會是報負、抵觸或者是反差很大的一種情緒,而我們確會反差很大,這就說明咱們僅僅是非常膚淺的善。對於惡也是非常膚淺,別人幹壞事,咱們覺得他壞,其實當你生起了惡念的時候,跟他比一比,你也比不了別人惡的由衷和深遠、猛烈,所以從兩頭來推理就能發現,其實咱們是屬於那種非常平庸的人,也不是很傑出的那種善,也不是非常徹底的一種惡。就在當中一會兒善一會兒惡,顯得自己是那麼回事一樣。如果對自己不客氣的說,咱們有點行屍走肉一樣,沒頭腦,然後還總打小旗子當藉口,在嘴裏不直接說明自己的功德,好像顯得自己是什麼偉大的人物一樣,表現得那麼深沉、成熟、值得別人信任。其實咱們都在幹這樣的事,這是錯誤的,《事師五十頌》上說,乃至大善不驕矜,即便做了非常大的善業也沒有傲慢、驕傲、矜持,沒有顯得自己比別人強的想法,像有很多人,雖然對於三寶奉行了大佈施,把自己所有的積蓄,數百萬拿來供養三寶,當然供養的時候他可能是一種衝動,但他不會跟別人顯耀說自己是拿了數百萬做過供養的,他從來不這樣的,和其他人坐在一起的時候,也是處於卑下,也沒有傲慢。還有《佛子行》上說即便富足等同毗沙門像毗沙門天王一樣,能夠降下珍寶之雨,自己心裏也沒有任何的傲慢,知道一切都是無實的,對所有的因果和念行還是非常謹慎,但是對咱們來講,幹成一件事高興得不是拍腿就是拍腦門,會非常衝動。這個事一變的時候就又傻了,怎麼會這樣呢?和我想的完全不同!

  這就是咱們凡夫的習氣,太容易起伏。而咱們的起伏不是那種那麼徹底的大喜大憂,是屬於中等的大喜大憂,這造成了乃至在修行的層次上也非常的膚淺,因為我們不夠坦誠和真實,有太多的習氣和假相包裹著我們的心靈。比如說,佛陀告訴我們輪回的痛苦之後,我們自己也覺得輪回就是痛苦,沒什麼好可愛的,但是一邊這麼說,一邊自己依然很貪戀輪回。你真的對輪回有非常清晰、真誠的認知嗎?有的時候就覺得是這樣的,但還不是由衷的確認,還不是完全的有出離心,不純粹,你說佛的功德如此超勝,你是不是對佛的功德由衷地產生了希求呢?好像也不是,自己稍微快樂一點的時候,也覺得挺舒服的,自認為這也挺超勝的,認為,佛也就是這樣的吧!這就說明我們對於輪回的出離,對於解脫的希求這兩個方面,都沒有非常的真誠,對於眾生的悲心也是沒有真實的生起,對於信任等等都是屬於中間狀態。似乎顯得是中道一樣,但這反而說明了我們的膚淺。因此極端分子如果轉變的話,反而轉得好一些,因為他們非常純粹,完全地、一心一意地、死心踏地地,反而還是容易一些。但是極端變化非常迅速的這種人也是不合適的,這就是因緣的差別。

  所以說,你要去修行,即便沒有時間,只要自己是不斷地,就像絲雨一樣不斷地用法義來滋潤自己的心田,遇事都能用佛法來思維,用佛法來調服,用佛法來規範的話,那麼你的心逐漸地就被佛法充滿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佛法的思維和知識做了積累之後,你的心已經完全被佛法所轉,即便你沒有去修行,但你只要一有時間去坐下來沉澱的時候,就能提取出教言的精華,因為這是你的經歷所在,所有的事你都認真地做了觀察,都能夠遵照佛法來思維的時候,就會把它歸納到一點上——如何調服自己的習氣,正確地趣入修行。

  如果有些人沒有這樣的經歷直接去閉關,他是在通過經歷閉關來積累和沉澱。有些人沒有正確的閉關,在閉關的時候會執著自己是在閉關,有些方面比別人強,或者在閉關的時候,認為有專門的時間來修行,於是自我感覺良好,於是非常傲慢。有了這樣的心理,就等於摻雜了毒藥的甘露一樣,享受甘露的同時也享受了毒藥,所以這樣即便是閉關多年之後,也會心生極大的煩惱,有的人在閉關中想自殺,有的人閉關出來之後瘋掉,有的人閉關之後胡思亂想,後來不信佛了,完全背離了佛法,這便是沒有如實積累教言的精華,盲目修行的弊端。

  所以,閉關雖然是必須的道路,但是在奉行這個必須道路之前,是有很多嚴格要求的。像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把自己變得比較狡猾,隨口撒謊,就像明明你還在家裏坐著呢,有人來電話問你在哪兒的時候,你隨口就說,我在外邊呢。”“你到哪兒了?”“我還在路上,快到你這兒啦。其實幾小時之後,你甚至還沒出門呢,像這種情形也許在社會上是應酬的方法,但事實上,在我們內心中種下的是輪回的因,學會了搪塞、苟且、放縱,這其實都是惡業。這些事要經常注意,在社會上有些時候說實話做實事有可能會吃虧,但這不是讓我們不說實話、做實事的理由,所以,任何時候都要經常觀察,一定要小心調伏自心,勤於微細因果的取捨。

  不要因為自己沒有時間去閉關而沮喪,其實只要是遵照佛法的思維來思維了,一天二十四小時經常思維,那麼你的心就已經在法上了,閉關只是需要一個沉澱,把這個精華凝聚起來的過程而已。就像有了一個電廠就不怕沒電,日常生活當中的蓄積就好像是建造一個發電廠,可以源源不斷地給自己提供可以覺悟的正見。而直接去閉關卻沒有這樣沉澱的人,就像電池一樣,這個電池就像靠三寶的加持、過去的善業,如果這種善業不是很大的人,耗完肯定就沒了。

  沒錯,看起來沒有直接閉關修行的人是慢了一些,但只要是有了電廠之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電,而電池,你用完就沒電了,這就是它的差別。這個電廠對於我們現實的意義來講是平常的積累,比如說依止善知識的學習,經過自己思維,然後結合聞思的智慧去觀察周圍的世間是否是如此,然後使自己心中產生確定,之後再以這種確定的心再去包容自己世俗的生活,去引導它。我說過,以佛法來引導生活,以生活來實踐佛法。通過這樣周而復始的串習之後,自己的心裏會對佛法有一個非常強烈的確認,不會再扭曲,不會走題,包括見解、修行、戒律、果位等等,各方面你都能找到非常清晰的界限。

  你在社會上的時候,從常識上來講,你會沉澱很多這方面的知識。沉澱之後,一旦有機會閉關,在短期當中你就會有機會把握住要點,因為日常生活中已經把握了,已經不會有什麼懷疑。但如果不是這樣,當你在山上閉關的時候,你沒有嘗試著想過,我們的教法,畢竟僅僅是把精華告訴你,並不能面面俱到地把每件事都告訴你,我們只能籠統地說生、老、病、死,生的時候有在胎中的痛苦,母親的痛苦、孩子的痛苦,只能略說,絕不能給你講生育學,不可能講這麼細緻,只能說個大概。老苦呢,就是各方面衰弱,眾人不愛樂,自己的事情不能達成,心志衰弱,易喜易怒,念及遠事等等,歸納老就是這個樣子。你不能說臉上長了幾道皺紋就叫老了,掉了幾顆牙……不會這麼說,所以要善於總結。

  我長的閉關只閉過一百天,這一百天當中我也努力的去修行了,儘量不違背自己閉關中的原則,儘管經歷了很多波折,但最終自己還是穩定下來了。從那兒之後,雖然我沒有再閉關,但是心中對法的理解和確認,對它的把握不斷地在增長,屬於善行自然增,沒有專門、特意去做,心裏自然如此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你不斷地把見解和行為結合,有了這種見之後,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都會這樣觀察自己的心,不斷觀察的時候,你的心就會非常明瞭。但像很多人一直在閉關,也非常煩惱,閉了數年關,但是不要說微細的煩惱,連粗的外在的煩惱都不能斷除,那為什麼呢?這就說明閉關中,大家只是在尋求某種模式,而沒有把法義由衷地和內心結合。所以,我更提倡主要建立見解,只要確定了見解,那麼在修行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並且會迅速地獲得預期的把握。所以平常多觀察見,這比什麼都重要,要不然,就憑咱們現在這樣子,沒有正見,傻乎乎的,閉關,修行,解脫?顯然,這還很遙遠。

  把握好日常的心念和思維的方法,用自己所了知的清淨教言去引導,這才是趣向解脫的正道,至少是不可或缺的堅固基礎,有了這些正見之後,成就,僅僅是令其更加明顯和堅固的一個過程。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