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12/30 13:16:57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09/12/30 13:03:41   編輯部 報導

普門化紅顏─中國觀音變女神之探究  指導教授:鄭毓瑜

就印度佛教而言,觀世音菩薩是非男非女身,但是佛教觀音在中國流傳時卻變為女神,究竟中國觀音是為什麼,以及什麼時候轉變成女神的呢?本論文跨越宗教、藝術、文學、心理分析學等領域來探討這個問題,而且對前人的說法一一辨析。

          鄭毓瑜 - Middle

 

 

鄭毓瑜(Yu-Yu Cheng)
  出  生  年:民48(1959)
  最高學歷:臺大中文所博士(199007)
  現        職:臺大中文系教授
  學術專長:中國文學批評、六朝美學、賦學研究
  曾開設課程:大二文選、文學概論、古典詩歌美學、古典文學與文化研
                          究專題、中國文學批評專題、中國古典文學的抒情傳統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筆者針對中國觀音進行主題式深入研究,認為中國觀音變成女神是中國接受觀音史的終局,也是佛教中國化成果的一部份。中國觀音完全變成女神是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首先是有女形觀音的產生,後有觀音女神的形成,這演變的過程大約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中國接受觀音信仰、中國接受女形觀音,以及中國建構觀音女神。因此,本論文在第二章討論中國觀音信仰,第三章討論魏晉南北朝至唐朝,中國如何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產生女形菩薩像,以及中國接受女形觀音,而且唐朝有哪些因素使得觀音能持續朝女形發展。第四、五、六章則是討論宋朝的佛教情勢如何有利使觀音變成女神,宋朝人在已有女形觀音的基礎上,如何由外向內為中國觀音建構女神的特質,乃至以民間傳說為中國觀音創建了女神原型,這些女神原型是以榮格(C.G.Jung)弟子埃利希.諾伊曼Erich.Neumann(1905-1960)的「Great Mother」大母神原型理論為標準。


結論認為基於中國民族集體無意識中渴求大母神崇拜的心理,必定會將中國佛教中同時在曼荼羅的形象方面,以及菩薩威神力方面條件皆具足的觀音徹底變成女神。宋朝完成中國觀音女神的建構,而女性觀音藉由宗教感應、繪塑像、傳說故事、話本、小說、戲曲等不同的媒介流傳,從此成為中國民族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歷代以來,中國民族不斷地從觀音為女神的集體記憶中汲取、建立對觀音的印象,因此中國觀音當然就固定落入女性形貌,無法再回復「男兒身」了!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92/碩士/研究生:王儷蓉    

指導教授:鄭毓瑜   

 

壹.書籍:
一.中文:(若無特別說明,一律依照書名筆畫排列)
(一)觀音研究專書:
《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孫昌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6月第一刷
《妙善傳說──觀音菩薩緣起考》杜德橋(Glen Dubridge) 著,李文彬等譯,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印行,1990年3月 
《華夏諸神.觀音卷》邢莉,雲龍出版社,1999 年 6月
《觀世音菩薩本事》後藤大用著,黃佳馨譯,天華出版社,1994年3月
《觀音 : 半個亞洲的信仰》鄭僧一著 ; 鄭振煌譯,台北市 : 慧炬,1993
《觀音:神聖與世俗》邢莉,北京市 : 學苑出版社,2000
《觀音信仰》邢莉,台北:漢揚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
觀音資料與圖像彙編:
《話說觀音》羅偉國,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1月
《說不盡的觀世音:引經、據典、圖說》張總,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4月
《歷朝名畫觀音寶相》大乘出版社影印,1982年12月
《藏密觀音造像》李翎,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
《觀世音及觀世音文化現象》冷華,成都市 : 巴蜀書社,1997
《觀音小百科》顏素慧編著,橡樹林文化出版,2002年7月
《觀音寶典》全佛編輯部主編,全佛文化 初版 2000
《觀音寶相》林保堯編,台北市 : 臺灣東華書局,1994年
《觀音寶相》徐建融,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3月
觀音感應故事集:
《四大菩薩聖德叢書:大悲觀世音菩薩》慧門編,彌勒出版社
《觀世音應驗記三種》譯註,董志翹,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月(南朝宋.傅亮《光世音應驗記》、南朝宋張《續光世音應驗記》、南朝梁陸杲《繫觀世音應驗記》)
觀音故事文本:
《西藏的觀世音》[印度]阿底峽尊者發掘、盧亞軍譯注,甘肅人民2001年1月
《香山寶卷》杭城寶善堂藏版 張希舜、濮文起、高可、宋軍主編:《寶卷初集》26、27,太原市 :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西大午辰走人訂著、羊城懷朱鼎臣編輯,渾城泰齋楊春榮繡梓,明煥文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海潮音》明.張大復,全明傳奇續編 天一出版社,1996年10
《新刻全像觀音魚籃記》全明傳奇 金陵書鋪唐氏梓行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附搜神記》清.葉德輝校訂(明刻圖繪本)據清宣統元年長沙葉德輝麗廔叢書本影印,聯經出版社,1980年7月
《觀世音修行香山記》全明傳奇  金陵三山富春堂梓行
《觀世音》唐世貴,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月
《觀世音》周濯街,國家出版社,2002年5月。
《觀世音全傳》竇應泰,笙易有限公司文化事業部,2002年11月。
《觀世音菩薩傳》清.曼陀室主人,新文豐出版社,1992
《觀世音菩薩傳奇》門冀華,旭昇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4月
《觀世音傳奇》王汝壽,秋海棠出版社,1995年10月
《觀音得道》江村,《仙佛全傳演義》沈陽市:春風文藝 1994第1版
《觀音遊殿》浦怡雲藏之手抄本。張希舜、濮文起、高可、宋軍主編:《寶卷初集》26,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觀音遊地獄》張希舜、濮文起、高可、宋軍主編:《寶卷初集》22,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觀音菩薩寶卷》李淼,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
(二)古人專著(依四部分類):
經:
《四書讀本》,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12月
史:
《晉書》、《北史》、《南史》、《北齊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新五代史》、《遼史》、《宋史》,鼎文書局1975年10月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台灣中華書局,1974年7月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347.地理類
元.駱天驤:《類編長安志》,續修四庫全書,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影印
明.釋廣賓:《杭州上天竺講寺志》,中國佛寺志26,明文書局,1980年1月
清.王崇禮所編《中國地方志叢書.方陝西省延長縣志》
唐.張九齡等著《唐六典》,《四庫全書.史部353.職官類》
清.阮元編、阮福補遺《兩浙金石志》
《歷代石刻史料彙編》冊12,北京圖書館出版,2000
子:
漢.王充:《論衡》,三民書局,1997年10月
北齊.劉晝:《劉子》,四川:巴蜀書社,1988年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地球出版社,1995年1月
藝術類: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廣文書局,1971年6月
宋.米芾:《畫史》《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畫史》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原刻影印百部叢書集成,藝文印書館
宋.逸名:《宣和畫譜》《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
清.王毓賢撰:《繪事備考》,四庫全書珍本二集 臺北市 商務1971
明.胡應麟輯:《觀音大士慈容五十三現象贊》,台北:佛教出版社,1978年
清.丁觀鵬:《觀音尊像卷》,吉林省博物館藏,現代出版社,1999年3月
類書:
宋.佚名《錦繡萬花谷.卷二十八》,四庫全書,
清.王初桐輯:《奩史》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據清嘉慶二年古香堂刻本影印
小說筆記: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校注》,世界書局
唐.傅亮《靈應錄》,《筆記小說大觀三十》
唐.牛僧孺、李復言《玄怪錄.續玄怪錄》,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頁10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天咫》,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0四七.子部三五三.小說家類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四庫全書一0三六.子部小說類》,臺灣商務印書館
宋.洪邁:《夷堅志》,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涵芬樓本)
清.咱螃銵G《癸巳類稿》台北:世界書局,1961
清.恍纂G《茶香室續鈔》,北京:中華書局,1995
集:
蕭統編、李善注《文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7月
明.梅鼎祚編:《釋文紀》冊一至冊九,臺北 臺灣商務 1969-1970
《全宋詞》,明倫出版社,1970
宋.黃庭堅:《山谷集》世界書局影印,擒藻堂《四庫全書會要384冊.集部別集37冊》
宋.李石:《方舟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宋.葛勝仲:《丹陽集》四庫全書珍本別輯
明.宋濂:《宋學士文集》,四部叢刊本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世界書局1963年4月
清.厲鶚輯:《宋詩紀事》,台灣中華書局,1971年
(三)漢文佛教大藏經、敦煌資料與佛教工具書:
《大正新修大藏經》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1月修訂版一版
《卍字續藏經》新文豐出版社, 121、122、130冊
《八一一十世紀佛教大經史》方廣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二十五種藏經目錄對照考釋》蔡運辰,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12月
《法藏敦煌西域文獻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5月
《敦煌佛學.佛事篇》王書慶編,甘肅民族出版社,1995年3月
《敦煌寶藏》黃永武主編,新文豐出版社,1981年,冊109、127、131、132、
《敦煌變文集新書》潘重規,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印行,1983年7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6月
《佛光大辭典》高雄市 佛光出版社出版 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發行 1988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台北市:華嚴蓮社影印,1971年10月
(四)其他文、史、哲、藝術、宗教專書
1.作者使用中文: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上海:北新書局,1936年10月
《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莊明興,1999年,臺大文學院發行
《中國天台宗通史》潘桂明、吳忠偉,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中國民間俗神》燕仁,漢欣文化事業,1998年1月
《中國民間傳說論集》,王秋桂主編,台北:聯經出版社,1970年8月
《中國民間祕密宗教溯源》濮文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王秋桂、李豐楙主編,臺北市:臺灣學生1989
《中國民間諸神》呂宗力、欒保群編,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10月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8月
《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康韻梅,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4年6月
《中國古代鬼神文化大觀》尹飛舟等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年5月
《中國心理偏失:圓滿崇拜》程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2月
《中國神仙傳記文獻初編》捷幼出版社編輯部主編,臺北市 捷幼1992
《中國佛教各宗史略》劉果宗,文津出版社,2001年4月
《中國佛學特質在禪》釋太虛,鎮德印經會,1996年12月
《中國歷史上的比丘尼》楊孝容,中國佛教學術論典45,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2001
《中國密教史》呂建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
《中國女神》顧偉,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中國諸神雕畫全集》黃志賢主編,道觀出版社,2001年10月
《中國道教》第三卷,卿希泰主編,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5月
《《天后聖母事跡圖志》、《天津天后宮行會圖》合輯》中國歷史博物館編,1992年
《天學真原》江曉原,遼寧出版社,1997年4月
《天學外史》江曉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天台懺法之研究》釋大睿,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9月
《天國的靈光───佛像》王景荃,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
《白族密宗》李東紅,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冊48,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 2001
《世界佛教通史》釋聖嚴,臺灣中華書局,1979年9月
《印度之佛教》釋印順,正聞出版社,1985年
《印度佛教思想概論》呂澂,天華出版社,1998年12月
《印度佛教史》韓廷傑,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5月
《印度藝術史概論》高木森,國立編譯館主編,渤海堂文化公司印行,1993年3
《印度佛教蓮花紋飾之探討》郭乃彰,高雄:佛光出版社,1990年
《佛教史略與宗派》黃懺華、呂澂等著,木鑼出版社,1983年1月
《佛教密宗百問》李冀誠、丁明夷,北京:中國建設出版社,1989年6月
《佛教的女性觀》釋永明,高雄:佛光出版社,1997
《佛像藝術》賴傳鑑,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80年8月
《目連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文學之研究》陳芳英,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983年6月
《民間祕密宗教經卷研究》喻松青,聯經出版社,1994年9月
《全像民間信仰諸神譜》潘恩德編、潘兆耀繪,巴蜀書社,2001年8月
《西洋神話全集》馮作民,星光出版社,1980年,
《西廂記》董解元,啟明書局,1961年
《地藏信仰研究》張總,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
《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地位》游惠遠,新文豐出版社,1998年
《宋元生活掠影》尚園子,陳維禮編著,沈陽 2002
《埃及神話故事》程羲譯著,星光出版社,1984年
《唐人小說研究四集》王夢鷗,藝文印書館,1978年
《唐代的比丘尼》李玉珍,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2月
《唐代婦女地位研究》段塔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唐代婦女》高世瑜,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6月
《唐宋民間信仰》賈二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郝春文,中國佛教學術論典44,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 2001
《神界鬼域:唐代民間信仰透視》賈二強,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密教曼荼羅圖典總論、別尊、西藏》全佛編輯部,全佛,1999年
《密教曼荼羅圖典胎藏界》全佛編輯部,上、中、下,全佛,1999年
《密教曼荼羅圖典金剛界》全佛編輯部,上、下,全佛,1999年
《隋唐及五代佛教史》湯用彤:臺北市 : 慧炬,1986年
《隋唐繪畫史》陳綬祥,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
《普陀洛迦新志》王亨彥輯,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11月
《普陀洛迦山誌》王連勝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
《敦煌佛教藝術》甯強,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
《敦煌菩薩》謝生保、馬玉華主編,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1月
《敦煌古俗與民俗流變》高國藩,江蘇:河海大學出版社1989
《聖綠度母與白度母》蔡東照、貝瑪南嘉,唵阿吽,2000年
《福建民間信仰》徐曉望,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道教與女性》詹石窗,世界文物,1992年
《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蕭登福,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
《道教術儀與密教典籍》蕭登福,新文豐出版社,1994年
《媽祖文獻資料》蔣維錟編校,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
《媽祖信仰》李露露,台北:漢揚出版,1995年
《媽祖信仰探源》邱福海,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11月
《管錐篇》錢鍾書,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蕭登福,臺北:學生書局,1989年11月
《增訂三版修辭學》黃慶萱,三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魏晉南北朝佛教史》湯用彤,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年10月
《續比丘尼傳》釋震華,《比丘尼傳全集》(梁.寶唱《比丘尼傳》、民國.震華《續比丘尼傳》),佛教出版社,1988年2月
《魏晉南北朝繪畫史》陳綬祥,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
2.作者使用外文譯成中文(依出版年代):
高楠順次郎,木村泰賢著 高觀廬譯 :《印度哲學宗教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佐佐木教悟著、釋達和譯:《印度佛教史概說》,佛光出版社,1977年
瑪朱姆達(Majumdar, R. C.)著、李志夫譯:《印度通史》,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81年
中村元等著,余萬居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冊,台北:天華出版社,1984
立川武藏:《藏密本尊曼荼羅1》,濃濃,1989年3月
松長有慶、清水乞、賴富本宏、金岡秀友、杉浦康平:《曼荼羅的世界》,唵阿吽,1990年9月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台北:久大文化,1990年10月
福特漢 (Fordham, Frieda) 、伊萬斯 (Evans, Richard I. (Richard Isadore),陳大中譯《榮格心理學》,臺北:結構群,1990年
查爾斯.埃利奧特(Charles Eliot)著、李榮熙譯:《印度教與佛教史綱》臺北市:佛光,1990年
真鍋俊照:《曼荼羅的世界》,世茂,1990年1月
埃利希.諾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西上青曜:《觀世音菩薩圖像寶典》冊1、2,唵阿吽,1998年
岩本裕:《佛教與女性》,大展出版社,1998年9月
(美)韓森(Hansen, Valerie):《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耶律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Frazer,J.G.弗雷澤:《金枝》,桂冠,2001年4月
索南堅:《西藏王統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5月
Mircea Eliade(默西亞.埃里亞德)著、吳靜宜、陳錦書譯:《世界宗教理念史》,商周出版社,2001年11月
二.外文
(一)英文(依書名之英文字母排序):
觀音研究相關專書:
《Buddhism in China: A Historical Survey》Kenneth Ch’en陳觀勝,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2
《Eleven-headed Avalokitesvara : Chenresigs, Kuan-yin or Kannon Bodhisattva : its origin and iconography》Tove E. Neville,New Delhi : 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1999
《Kuan-yi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svara》Chun-Fang Yu于君方,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1年
理論專書:
《Myth, religion, and mother right : selected writings of J. J. Bachofen》J. J. Bachofen,New Jerse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67
《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C.G.Jung,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The Great Mother---An Analysis of the Archetype》Erich.Neuman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2年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Joseph Campbell,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8
百科與神話資料:
《Encyclopedia of Gods》Michael Jordon,Hartnolls Limited,1992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Mircea Eliade主編:New York, N.Y. : Macmillan, 1986
《Guide to the Gods》Marjorie Leach, Michael Qwen Jones, Frances Cattermole Tally主編,Santa Barbara, Calif. ,1992
《Mythology》Edith Hamilton,Penguin Books,1942
《The Book of the goddess, past and present : an introduction to her religion》Carl Olson,New York : Crossroad, 1983
《The goddesses'' mirror : visions of the divine from East and West》David Kinsley ,Alba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89
(二)日文
《日本陰陽道史総説》村山修一,塙書房,1981年04月
《日本陰陽道史話》村山修一,大阪書籍,1987年2月
 
貳.單篇論文與期刊:
一.撰者用中文:
直接和觀音相關:
<千手觀音像造形研究〉陳清香,《空大人文學報》,2期1993年4月
<中印佛教觀音身世信仰的主要內容與區別>李利安,《中華文化論壇》1996年第4期
<中國漢傳佛教的觀音信仰體糸>李利安,宗教哲學,1998年
<中國漢傳佛教的觀音信仰體系>李利安,《宗教哲學》,1998年1月
<中國觀音文化基本結構解析>李利安,《哲學研究》,2000年第4期
<中國觀音的信仰與圖像>李玉珉,《觀音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年11
<水月觀音與白衣觀音造像在中國發展的概況>潘亮文,故宮文物月刊,2000年11月
<六朝小說中的觀音信仰>,孫昌武(丁敏等著,李志夫編:《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份),法鼓文化出版社),1998年12月
<四川與敦煌石窟中的「千手千眼大悲變相」的比較研究>胡文和,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印行: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三期,1998年
<四川安岳石窟的年代與分期>曾德仁,《四川文物》2001年第2期
<佛教經典到民間傳說--李靖、妙善故事之變異>張瑞芬,《興大中文學報》,1992年11
<佛教與女性歧視>古正美,《當代》第十一期,1987年
<佛教藝術的東傳與流變>顏娟英,《當代》第十一期1987年3月
<有關觀音像流傳的研究成果和課題>潘亮文,藝術學,1997年
<宋人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李玉珉,《觀音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年11月
<西昌瀘山的《魚籃觀音圖》>張正宇,文史雜誌,1998年1月
<延川婦人──鎖骨菩薩故事之研究>胡萬川,中外文學,十五卷五期,1986年10月
<武則天神奶妨e所使用的密教觀音佛王傳統及佛王形像──中國女相觀音出現的原因>古正美,《從天王傳統到佛王傳統》,商周出版社,2003年6月
<妙善傳說的兩種新資料--評杜德橋「妙善傳說」>賴瑞和,《中外文學》,1980年7月
<《法華經》與觀世音信仰>樓宇烈,《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2期
<漫談以觀音比鶯鶯>丁富生,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12月
<寶卷文學中的觀音與民間信仰>于君方,漢學研究中心:《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4月
<「偽經」與觀音信仰>于君方,中華佛學學報,1995年
<魚籃觀音的傳說>澤田瑞穗著,前田一惠譯,王秋桂編:《中國文學論著譯叢》下冊,台北:學生書局,1985
<從觀音的女性形象略論佛教對禮教及情欲的看法>于君方,熊秉真、呂妙芬主編《禮教與情欲: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6月
<張勝溫梵像卷之觀音研究>李玉珉,《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1987年第十五卷
<淺論華夏俗世婦女的觀世音信仰──兼論這位菩薩的性別問題>曹仕邦,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五期2002年7月
<淺談龍門石窟中觀世音菩薩的造像>王青茹,《中州今古》2002年3月
<梵像卷中幾尊密教觀音之我見>李玉珉,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六期,1986年9月
<從觀音造型談佛教的中國化>孫修身、孫曉崗,敦煌研究,1995年第一期
<從佛教思想史上轉身論的發展看觀世音菩薩在中國造像史上轉男成女像的由來> 古正美,《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1987年第十五卷
<雲南觀音考釋>張楠,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4月
<普陀紫竹觀音及其東傳考略>貝逸文,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2年3月
<隋仁壽三年觀世音菩薩石雕>楊炎德、王澤慶,《文物》1981年第4期
<敦煌水月觀音像>王惠民,《敦煌研究》1987年第1期。
<敦煌千手千眼觀音像>王惠民,敦煌學輯刊,1994年第1期,(總第25期)
<試論水月觀音圖>潘亮文,藝術學,1997
<對西昌瀘山《魚籃觀音圖》的再研判>張正宇,文物研究,1997年3月
<論觀音變性與儒釋文化的融合>朱子彥,上海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
<論觀音感應故事敘事結構模式化的原因--一個文學類型的觀察>林淑媛,圓光佛學學報,2001年12 月
<論觀音形相之遞變>林福春,宜蘭農工學報第 8 期1994年
<藝術小百科--中國千手觀音造像圖考〉馬玉紅,《歷史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9卷8期1999年8月
<觀世音菩薩之研究>李聖華,《中國民間傳說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70年8月
<觀音菩薩與亞洲佛教>巴宙,中華佛學學報第一期1987年3月
<觀音菩薩與女性>溫金玉,《中華文化論壇》,1996年第4期
<觀音思想的組成、架構與主要特點>李利安,宗教哲學,1997年
<觀音文化簡論>李利安,文化史研究,1997年第1期
<觀音救難故事與六朝志怪小說>鄭筱筠,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觀音信仰原因考>鄭筱筠,學術探索,2001年5月
<觀音信仰與觀音傳說>孫昌武,《文壇佛影》,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9月
<觀音信仰對中國古代藝術的影響>李利安,宗教文化,1996年4月
<觀音信仰成因論>段友文,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2月,第25卷第2期
<觀音信仰與中國少數民族>邢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第29卷
<觀音菩薩的形像研究>陳清香,華岡佛學學報第3期
<觀音-院藏觀音繪畫特展簡介>李玉珉,《故宮文物月刊》,3卷3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5年6月
其他:
<女神信仰與媽祖崇拜的比較研究>張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5期1996年
<《山海經》中女神的母題及其在後世的演變>李霞,新餘高專學報,1998年第3期
<中國上古的女神>葉舒憲、孫康宜,《嶺南學報》第二期,2000年10月
<中國遠古的女神>宋兆麟,尋根,1995年4月
<中國史前的女神信仰>宋兆麟,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5年1月
<印度石雕與南北朝隋唐石雕之關係>陳清香,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7年9月
<六朝志怪中的女性陰神崇拜之正當化策略初探>劉苑如,(《思與言》第35卷第2期),1997年6月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探述>蕭登福,《宗教學研究》,1997年第3期
<本命年與坎兒年淺析>周建新,《民俗研究》,1994年第3期
<本命略說>賈二強,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年第2期
<本命信仰考>劉長東,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皮若禪蛻,解華托象──屍解傳說透視>周俐,東南文化1996年第1期
<末世預言與卯劫觀音>鄭志明,歷史月刊,1995 年
<污穢廁神與窈窕女仙───紫姑神話文化意蘊發微>潘承玉,《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0年12月
<宋代婦女的另一側面──關於宋代的比丘尼>黃敏枝,《唐宋女性與社會》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
<杜光庭筆下的女仙世界──從《墉城集仙錄》探析道教女仙崇拜的特點>李莉,道教論壇,中國道教,2002年5月
<東千佛洞西夏石窟藝術>張寶璽,《文物》1992年第2期
<咒禁博士源流考兼論宗教對隋唐行政法的影響>朱瑛石,《唐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泰山女神的神話、信仰與宗教>車錫侖,岱宗學刊,2001年第1期
<泰山女神崇拜之沿革>石經校,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1997年1期
<泰山女神的神話、信仰與宗教>車錫倫,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1年1期
<唐代女仙與唐代女冠探析>楊春蓉,天府新論,2001年第6期,頁87-91
<道教與女神信仰>韓秉方,黎志添編《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學峰文化事業出版,1999年1月
<試論漢傳密宗與天臺宗的結合>嚴耀中,哲學與文化,1998年
<墓志祭文中的唐代婦女佛教信仰>嚴耀中,《唐宋女性與社會》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
<論女仙形象及其文化意義>申載春,淮陰師專學報,第19卷,1997年第3期
<碧霞元君──道教的女神>邢莉,中國道教,1998年3月,頁30-33。
撰者用外文,譯成中文者(依出版年次):
〔印度〕洛克什.錢德拉、蘇達爾沙娜.戴維.星哈爾音,楊富學譯:<敦煌壁畫中的觀音>,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
〔法〕石泰安:<觀音,從男神變女神一例>,《法國漢學第二輯》,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北京:清華大學,1997年11月
〔日〕神塚淑子:<六朝道經中的因果報應說與初期江南佛教>,《道教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年2月
撰者用英文(依篇名之英文字母排序):
“Ambiguity of Avalokitesvara and the Scriptural Sources for the Cult of Kuan-yin in China” Chun-Fang Yu于君方(<觀音菩薩的經典依據及其名號和其他一些不明問題>),《中華佛學學報》,1997年7月
”Aralokitasvara, The Goddess of Mercy” M.Kennelly.S.J.,《Rea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上海Tusewei Printing Press,1920年
”Aralokitasvara-Kuan-yin” Mironov,Journal of the Rogal Asiatic Society,1927年
"Gods and Femilial Relation:No-cha,Miao-shan,and Mu-lien" Sangren,P.steven,「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漢學研究中心主編 1993年
”Miracle Tales and the Domestication of Kuan-yin” Chun-Fang Yu于君方(<觀音靈驗故事>),中華佛學學報,1998年
“The Develop of Kuan Yin, the Goddess of Mercy” John.Chamberlayne,Numen,9,1962年1月,頁45-52。
”Woman in Buddhism: Images of the Femine in Mahayana Tradition” Diana Y. Paul, California:Asian Humanities press,1979年
撰者用日文:
<女媧和觀音>小林太市郎,《佛教藝術》第一期,1948年;第二期,1949年
<晉唐的觀音>小林太市郎,《佛教藝術》第十期,1950年
<唐代的大悲觀音>小林太市郎,《佛教藝術》第二十期,1953年;第二十一期,1954年
 
參.學位論文(依照著作年代排):
直接與觀音相關:
高禎霙:《魚籃觀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
張惠玲:《臺北巿佛寺中的觀音像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1993
劉世龍:《明代女性之觀音畫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賴淑美:《雲林縣寺廟觀音造形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2000
方鄒怡:《明清寶卷中的觀音故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林淑媛:《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的敘事結構及其宗教義涵》,國文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劉蔡春美:《當代台灣觀音信仰的研究------以七個道場為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連瑞枝:《王權,觀音與妙香古國:十至十五世紀雲南洱海地區的傳說與歷史》,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陸春雄:《《觀音慈林集》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王儷娟:《敦煌《觀音經》變相的發展與形制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002
潘慧燕:《《觀音玄義》思想研究--以「性」、「修」善惡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
Cornelius Patrick Chang:《A study of the paintings of the water-moon kuan-yin》Thesis (Ph.D)--Columbia University, 1971
Tove E. Neville:《11-headed Avalokitesvara, Kuan-yin, Kwan Eum and Kannon : its origin and iconography in India, South-east Asia, Nepal, Tibet, China, Korea and Japan》Thesis (M.A.)--University of Hawaii, 1980
其他:
洪美華:《清代民間祕密宗教中的婦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黃靖芠:《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研究》國立成奶j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
楊欽堯:《唐代的節日-以七月十五日為主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李湘杰:《明清寶卷中無生老母神話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劉素蘭:《中國地藏信仰之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黃才容:《西王母神話仙話演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