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12/24 02:43:37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09/12/24 02:05:42   編輯部 報導

敦博本《六祖壇經》的禪學思想研究  指導教授:釋依空
摘 要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中國佛教的共識,它鼓舞著修行者邁向成佛之道,堅定不動搖的修道意志。在中國佛教思想史上扮演著由般若空性轉向佛性妙有的核心人物,當推舉被後世美譽為「涅槃聖」的道生法師。


本文從自他平等的本具佛性出發,以《大般涅槃經》為佛性思想教證,運用道生法師被收於《大般涅槃經集解》的注疏為理論根據,思辯論證道生法師空前不絕後的佛性創見,具體可行的成佛方法,與如磁吸鐵的諸佛感應力,以趣入常樂我淨的究竟涅槃為目標。


從因鑑果,眾生的因地中隱藏著如來果德的究竟常樂,發顯眾生性即佛性的本質,自信在未來世於我身成就三寶。由果說因,佛果的成就來自無明煩惱的斷滅,唯佛了了見佛性,是大頓悟。諸佛如來從法身出應化身,千江有水千江月,隨緣應感。眾生以本具大慈大悲的佛性精進修道,親證佛性,不求應感而功德圓成,與諸佛心心相印,諸佛功德力契眾生感應力,這就是感通諸佛的方法。


具體可行的成佛方法從最根本的五戒十善與不得食肉作起,由自律護他的慈悲心持清淨戒。進一步更要慧解佛性,供養三寶,不捨一毫的善行,而達到眾德淳厚的出世之善。除八倒之惑的聖諦能體證真實,理無二實,方便隨俗,說為勝義與世俗,要先見不空,然後見空。觀照十二因緣的智慧為中道佛性,中道正觀能破無盡的生死輪廻,能夠顯明眾生本有的佛性。最後由發菩提心成就三無漏學,廣行六度萬行,莊嚴無上菩提。


本文的研究結果證成了道生法師的佛性論具有理論、方法與目標,分別為平等性、可證性與真實性三種理路,並標舉出道生法師孤明先發的「一闡提也能成佛」,樹立中國真常佛性的肇始,是遵循「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與「對治悉檀」的得意象忘之談,更為行者的修道之路拓展無窮的信心與希望。 電子全文電子全文

關鍵詞:佛性 ; 闡提成佛 ; 大頓悟 ; 依義不依語 ;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 對治悉檀 ; 常樂我淨 ; 第一義空 ; 聖諦 ; 緣起支 ; 三學 ; 六度 ; 諸佛感應 ; 涅槃 ; 法身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93/碩士/研究生:陳明聖   指導教授:釋依空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融合/應用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資料與方法 (5)
 
第二章《六祖壇經》的版本分析 (8)
第一節壇經祖本 (8)
第二節敦煌本與敦博本 (9)
第三節惠昕本 (10)
第四節契嵩本 (11)
第五節德異本 (12)
第六節宗寶本 (14)
 
第三章《六祖壇經》中的大乘思想 (30)
第一節《壇經》中《金剛經》的般若空思想 (30)
一、般若空 (32)
二、先立後破 (35)
第二節《壇經》中《楞伽經》與《涅槃經》的佛性論思想 (38)
一、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41)
二、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44)
第三節《壇經》中《維摩經》頓悟法門思想 (47)
一、不二法門 (51)
二、禪非坐 (53)
第四節《壇經》中的《大乘起信論》思想 (58)
一、一心開二門 (62)
二、無念與四信 (64)
第五節小結 (68)
 
第四章慧能禪的思想特色 (69)
第一節定慧等 (69)
第二節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75)
一、無念無宗 (75)
二、無相為體 (80)
三、無住為本 (84)
第三節無相戒 (89)
第四節頓悟法門 (95)
 
第五章《六祖壇經》的價值與影響 (101)
第一節《壇經》的價值 (102)
一、唯一非佛說的「經」 (102)
二、見性成佛的思想 (103)
第二節《壇經》的影響 (107)
一、荷澤宗的傳經 (108)
二、五家禪法傳承探源 (112)
(一)、臨濟宗 (113)
(二)、溈仰宗 (114)
(三)、曹洞宗 (117)
(四)、雲門宗 (119)
(五)、法眼宗 (122)
 
第六章結論 (125)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大正新大藏經 -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Buddhist Digital Library ...
 
楊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壇經》,大陸,宗教文化出版社| 敦煌新本六祖壇經全文
 
鄧文寬、榮新江,《敦博本禪籍錄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柳田聖山主編,《六祖壇經諸本集成》,日本,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1976年7月出版Kanseki Database
 
潘重規校定,《敦煌壇經新書》,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5年7月出版
 
《敦煌壇經新書附冊》,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5年11月出版
 
《六祖壇經流行本敦煌本合刊》,臺北,慧炬出版社,1971年出版
 
李申釋譯,《六祖壇經》,臺北,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1997年4月出版
 
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10月20日第一版第二次印行 
 
許鶴齡,《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臺北,雲龍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心印法師編輯,《六祖壇經禪學基本教材》,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3年10月出版
 
印順法師,《大乘起信論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新竹,正聞出版社,1998年出版
 
吳言生,《禪宗思想淵源》,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6月出版
 
吳言生,《禪宗哲學象徵》,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6月出版
 
吳言生,《禪宗詩歌境界》,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6月出版
 
宋•釋道原編纂,《景德傳燈錄》,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70年2月3版
 
杜繼文等,《中國禪宗通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邢東風釋譯,《神會語錄》,臺北,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1996年8月出版
 
周裕鍇,《中國禪宗與詩歌》,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出版
 
忽滑谷快天撰,朱謙之譯、楊曾文導讀,《中國襌學思想史》上、下兩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竺摩法師,《維摩經講話》,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9年4月出版
 
柳田聖山著、毛丹青譯,《禪與中國》,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5月出版
 
洪修平,《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10月出版
 
洪修平、吳永和著,《禪學與玄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出版
 
孫昌武,《詩與禪》,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出版
 
高柏園,《禪學與中國佛學》,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3月31日出版
 
高振農釋譯,《大般涅槃經》,臺北,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1996年8月出版
 
張華釋譯,《景德傳燈錄》,臺北,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1997年4月出版
 
楊曾文,《唐五代禪宗史》,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蔣義斌,《宋儒與佛教》,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出版
 
賴永海,《中國佛性論》,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12月出版
 
賴永海,《佛學與儒學》,臺北,揚智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賴永海釋譯,《楞伽經》,臺北,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1996年8月出版
 
韓廷傑注譯,《新譯大乘起信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9月出版
 
理學專書:
 
古清美,《宋明理學概述》,臺北,臺灣書店,1996年11月出版
 
吳怡,《中國哲學發展史》,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96年11月出版
 
李日章,《宋明理學研究》,臺北,復文圖書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
 
林繼平,《陸象山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5月出版
 
侯外廬等編著,《宋明理學史》上、下二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二版
 
姜廣輝,《理學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徐洪興,《思想的轉型—理學發生過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許總,《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大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陳榮捷,《王陽明與禪》,臺北,學生書局,1984年11月出版
 
陸九淵,《象山全集》,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7月3版
 
曾春海,《陸象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7月出版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
 
鄧克銘,《宋代理概念之開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
 
期刊論文:
 
金榮華,<敦煌本《壇經》所述五祖六祖事蹟考辨>,《楊家駱教授九十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出版
 
王柏壽,<六祖壇經的哲學及其道德思想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第6期,1992年出版
 
王為理,<論襌宗對人的觀照的東方品格>,大陸,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
 
何照清,<《六祖壇經》初探---自性與無住無念無相>,《輔大中研所學刊》第六期,1996年出版
 
杜保瑞,<慧能無念功夫的實踐方法>,臺北,《哲學雜誌》第36期慧能無念功夫的實踐方法
 
辛旗,<慧能與禪宗思想的奠基>臺北,《中國文化月刊》第189期,1995年出版
 
張立文,<儒佛之辯與宋明理學>,大陸,《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2期
 
陳平坤,<慧能《壇經》頓教禪法論義>,臺北,《中華佛學研究》第六期,2002年出版
 
馮煥珍,<說「無念為宗」>,臺北,《中華佛學研究》第六期,2002年出版說「無念為宗
 
楊曾文,<《六祖壇經》諸本的演變和慧能的禪法思想>,臺北《中國文化》第六期
 
光碟與網路資料:
 
CBETA電子佛典系列,臺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Buddhist Digital Library & Museum
 
漢文電子大藏經系列,漢文電子大藏經系列 -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