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3/07/13   報導

  慈舟法師(西元1877~1958年) 

  釋慈舟,俗姓梁,出家後法名普海,字慈舟。他是湖北隨縣人,清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年)生。他的父親諱禮簡,法名真法,母親黃氏,法名寂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慈舟出生於佛教家庭,所以他幼年除受傳統教育、攻讀儒書外,還隨著父母禮佛誦經。他自幼穎悟過人,年始弱冠,補縣學生員-中了秀才。以家境不裕,乃設塾授徒,從事地方教育工作,有十餘年之久。於授讀之餘,研究佛經,時有出家之志,而以雙親老邁不克如願。後來,他父親逝世,他再求母親允許他出家,得到他母親的同意,乃在宣統二年(一九一○年),投隨縣佛洹寺,依元照和尚剃度,是年三十四歲。他的妻子平時也隨他禮佛誦經,於他出家同時,也投尼庵出家。

  慈舟出家的當年冬天,到漢陽歸元寺從大繪和尚受具足戒。之後在隨縣天齋寺靜修讀經。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夏,他到揚州長生寺親近元藏老和尚,聽老和尚講《楞嚴經》。到了冬天,他到鎮江焦山江天寺參禪,有所領悟。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月霞法師在上海哈同花園,創辦華嚴大學,設有預科和正科,正科修業三年。慈舟聞知,趕到上海,考入正科班就讀,隨月霞法師專究華嚴教義,與常惺、智光、了塵、戒塵、持松等為同學。華嚴大學原得之於哈同夫人羅迦陵支持,後以遭人離間,華嚴大學在哈同花園辦不下去,遷到杭州海潮寺續辦,慈舟等隨校遷到杭州,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畢業。

  從華嚴大學畢業後,他行腳參訪,朝禮普陀、九華等名山。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他隨侍月霞法師到湖北漢陽,月霞在歸元寺講《楞嚴經》,在武昌為居士講《大乘起信論》,首開武漢講經的風氣,慈舟亦隨眾聽講。

  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春,慈舟應河南信陽賢首山之請,到信陽開講《大乘起信論》,這是他講經弘法之始。講經圓滿,與慕西法師結伴朝禮五臺山,歸途道經北京。時,北京講經會禮請諦閑法師講《圓覺經》,慈舟、慕西二人亦隨眾聽講。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回到武昌普度寺靜修,次年在歸元寺聽德安法師講《觀經疏鈔》。

  民國九年(一九二○年),早年從上海華嚴大學畢業的三位同學-了塵、戒塵和慈舟為了繼承乃師遺教(月霞法師已於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冬季,在西湖玉泉寺圓寂),在漢口九華寺內創辦了「華嚴大學」,專弘華嚴教義。招收學生一班,到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春天學生畢業,學校亦即結束。這一所華嚴大學,由於學生中沒有什麽特殊的人才,所以對後來的影響不大。不過這對慈舟來說,卻是他辦僧教育的開始。

  九華寺的華嚴大學結束後,慈舟受請擔任漢口棲隱寺住持。是年春天,他應杭州靈隱寺約請,到靈隱寺開辦「明教學院」。尚未開學,因「江浙戰爭」的爆發而中止。他也由杭州到了上海,在靈山寺講〈普賢菩薩行願品〉。講經結束,到常熟虞山興福寺,幫忙惠宗和尚辦理「法界學院」。這是月霞法師在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創辦的,月霞圓寂後,由應慈主持,後來由持松主持,常惺、蕙庭、現月等,都在學院任過教。慈舟到學院的時間,是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冬天,他在院授課的時間不到兩年,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到河南開封講《地藏經》,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到安徽當塗講《般若經》。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應鎮江竹林寺之請,主講於竹林佛學院。年餘之後,因病體不支,回到蘇州靈岩山調養。病癒後,任靈岩山住持,開建「常年打七」念佛堂。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他應武漢佛教人士之請,到漢口佛教會、武昌佛教會各講《大乘起信論》一部。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春,又應武昌洪山寶通寺之請,講《圓覺經》。是年冬,應虛雲老和尚的邀請,到福建鼓山籌辦「法界學院」。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法界學院正式開學,慈舟在院內講《華嚴經》,到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春講經圓滿,複在福州城內的法海寺,再辦「法界學院」。是年在青島興建湛山寺的 虛法師,邀請他到湛山講演《比丘戒相》,他乃前往青島,在湛山寺講戒,並宣導結夏安居的古制,教風為之一振。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冬,受請膺任北京淨蓮寺住持,他乃將在福州法海寺辦的法界學院遷到北京淨蓮寺。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二月,在學院開講《華嚴經》,到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秋天始圓滿。在這段時間內,他曾先後到北京的廣濟寺、拈花寺、居士林,以及天津、濟南等處宣講經論。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於結夏安居時,為眾宣講〈普賢菩薩行願品〉。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春,到天津佛教功德林講《阿彌陀經》。

  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福建陳大蓮居士請他前往講經,他赴福建途中,道經上海,訪興慈、持松諸同學,駐錫普濟寺。居半月,轉赴福州,駐錫舍利院。由於福州的海潮寺、地藏庵等寺院住持的堅留,他隨在福州停留下來。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春天,鼓山湧泉寺請他再恢復法界學院,而閩北的陳大蓮居士又一再催請,他乃率著學僧數人赴閩北,到邵武縣,住錫雙泉寺,於此結夏,並為寺眾及四方參學的人講《四分律戒本》及《四諦要義》。結夏期滿,赴陳大蓮居士的家鄉泰寧縣。抵達縣城,縣民手持香華,迎之於城郊外,人潮長達二裡,所過之處,鞭炮聲不絕於耳,盛況空前。他乃於城內天王寺講〈普門品〉,複至城南古台岩,在岩洞中講《大乘起信論》。

  一九四九年春,應香港佛教界之請,擬赴港講經,乃離泰甯抵福州。因受戰事影響不能到香港,即在舍利院為四眾講《梵網經》及《四分律要義》。這時北京信眾也促請他返回北京,是年他由福州北返,抵平後駐錫安養精舍。一九五八年彌陀誕辰日,他在安養精舍舍報西歸,世壽八十二歲,僧臘四十八年。

  慈舟法師的畢生行願,教弘賢首,律持四分,行宗淨土,數十年南北弘化,澤被眾生。他持律嚴謹,雖游方弘化途中亦不中輟。

  他遺留的著作有《起信論述記》、《金剛經講義》、《菩薩戒疏本疏》、《心經講錄及述意》、《阿彌陀經講記》、《八大覺經講錄》、《普賢行願品聞記》、《開示錄》等多種,後為人輯成《慈舟大師法匯》行世。

慈舟大師傳 

道源法師著 

慈舟大師,示生於前清光緒三年,歲次丁醜,九月十九日。湖北省隨縣人。俗姓梁。父諱禮簡,法名真法,母黃氏,法名寂智。皆受三歸五戒。師幼年習儒,且隨父母學佛。既長,常懷出世之志,而以親老不克如願。光緒二十七年,歲次辛醜,師年二十五歲,開始教讀,為儒師者十載。宣統二年,歲次庚戍,春,真法老居士西歸。師痛先父之早逝,感人生之無常,爰再請出家于慈母。母泣告曰:‘汝父往生,汝侄林立,勿得更為老朽使汝不遂所願,汝出家可也!’於是拜別慈顏,與其妻室同時出塵。師投本縣佛垣寺,禮照元老和尚為剃度師。易法名曰普海,慈舟其字也。時年三十四歲矣。是年冬,於本省漢陽縣歸元寺,大綸心經律師座下受具足戒。次年,回剃度本寺,侍照老念佛。中華民國元年,歲次壬子,在本縣天齊寺結夏安居。二年夏,遠赴揚州長生寺,親近元藏老法師聽習楞嚴。於冬,赴鎮江金山江天寺,依止慈本禪師參究禪那。三年夏,複往揚州寶輪寺,聽元藏老人講法華。是年秋,月霞老法師在上海哈同花園,創辦華嚴大學,師往執弟子禮焉。詎開學未久,因故于冬季遷全校于杭州海潮寺。師隨往,專究華嚴。至民國五年畢業。朝拜普陀,九華兩聖地。六年春,侍月霞老法師于漢陽歸元寺講楞嚴經,暨武昌中華大學講起信論。月霞老法師,實為中興華嚴宗之大德。如近年以來,宏法南北者,若應慈,戒塵。持松、常惺諸龍象,胥為當年華嚴大學之學子。師于時,獲益獨深。歷年以來,專宏華嚴者,良有以也。七年春,應河南省信陽縣賢首山華嚴大學慕西同學之請,開講大乘起信論,是為師宏法之始。講畢,與慕西法師結伴朝禮五台。歸至北京,聽諦閑老法師講圓覺。八年,靜修于武昌普度寺。九年春,於歸元寺聽德安老法師講觀經疏鈔。是年秋,於漢口九蓮寺,輔助同學了塵、戒塵兩法師,辦華嚴大學,是為師辦僧教育之始。至十二年春,華校圓滿。被聘住持漢口棲隱寺。是年夏,應杭州靈隱寺之請,開辦明教學院,不幸因江浙戰事而中輟。秋,至上海靈山寺,講演普賢行願品。冬,複應常熟縣虞山興福寺同學惠宗和尚之請,籌備法界學院。十三年春,正式開學。十四年,至河南開封講地藏經。十五年,至安徽省當塗縣講般若經。十七年春,師以歷年積勞,身弱多病,乃離法界學院,赴蘇州靈岩山,念佛靜養。時學子中,不忍離師,隨侍入山念佛者十八人。是年秋,應鎮江竹林寺之請,創辦竹林佛學院。仍以病體不支,於十八年春,返回靈岩山。嗣應印光老法師、真達老和尚之請,接任靈岩住持之職,開建‘常年打七’念佛堂。印老,真老且親為外護焉。十九年夏,由山至漢口武昌兩佛教會,各講起信論一部。講畢回山。二十年春,複應武昌洪山寶通寺之請,講圓覺經。更應該省佛教會之請,在武昌抱冰堂再講圓覺經。是年秋,福州鼓山虛雲禪師,派人來鄂迎請。師不辭山水,同往鼓山,籌辦法界學院。二十二年秋,正式開學。講演華嚴大經,至二十五年春圓滿。複應諸大護法之請,于福州城內法海寺,再辦法界學院。而是時青島湛山寺,倓虛老法師,派人蒞福堅請。既不獲辭,遂同至青。講演比丘戒相,提昌結夏安居,教風為之丕變。是年秋,倓老法師同王湘汀居士等,邀請住持北平淨蓮寺。以南北遙遠,無法兼顧,乃於二十六年春正月,將福州法界學院遷移來平。二月初,開講華嚴大經,至二十八年秋圓滿。期中常應本市廣濟寺、拈花寺、居士林、暨外埠天津、濟南各處,禮請講演經論,未及詳記焉。三十年春,師之開示錄出版,是為師之言教刊行化世之始。是年秋,開示錄第二集出版。三十一年,師結夏于安養精舍,為眾講演普賢行願品,記錄成冊。及師所集之毗尼作持要錄,同時出版。三十二年春,天津功德林,請師請阿彌陀經,其講記即行刊出。三十五年,歲次丙戍。住極樂庵,單雙日輪講楞嚴經及四分律。結夏將圓滿時,講演盂蘭盆經。講錄隨時出版。是年秋,居安養精舍,繼講楞嚴經。三十六年,二月間,于安養精舍,傳授二部僧戒。是年秋,應靳雲鵬老居士之請,至天津居士林弘法。並于當地監獄講地藏經。旋因福建陳大蓮居士之敦請至閩,於是乘輪南下。道經上海,訪應慈、持松、諸同學。駐錫普濟寺,居半月赴榕。羅鏗端居士等,迎師駐錫舍利院。院中供有印光、弘一、兩大師之舍利。環境清幽,為榕郊勝地。遂與隨從諸學子暫住焉。三十七年春,曾在海潮寺,大覺寺,地藏庵,主持念佛七,逐日開示。在舍利院念佛七中,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要義。夏,鼓山湧泉寺,曾有請師復興法界學院之議,事未決定,而陳大蓮及雙泉寺,已一再促駕,乃赴閩北。先至雙泉寺。寺在邵武城外,三十裡許,山中,為閩北名刹,師結夏於此,為寺中大眾,講四分戒本,及四諦要義,安居期滿,赴泰寧。該地為陳大蓮居士家鄉。抵達之日,善信人等,手持香花,迎於郊外。至北門外之天王寺,所經之處,民眾瞻禮,鞭炮之聲,不絕於耳,盛況空前!在天王寺,講普門品,半月圓滿。複應善信之請,至距城四十裡之‘古台岩。’是冬,住岩洞中,頗為靜謐。為隨從學人,講大乘起信論。專心講解,精審透闢,鹹沾法益!三十八年春,離泰甯,返福州,仍住舍利院。為學人講梵網經,及四分律。佛七中講‘稱讚如來’要義。三十九年冬,應泉州靜遠法師之請,蒞泉州轉南安楊梅山小雪峰寺,講八大人覺經。記錄為‘八大人覺經淺釋’。即於雪峰寺度歲。四十年春,在雪峰寺,為大眾講大乘起信論。錄為‘講記’。即行出版。冬,至泉州承天寺,主持佛七,講淨土要義。四十一年春,回福州舍利院。夏,廈門市廣心和尚,請師至南普陀寺。因身體不適,乃至鼓浪嶼日光岩休養。秋,四眾恭請,住持南普陀寺。晉山典禮,至為隆盛!曾為漁民百余人,授三歸五戒。但以身體虛弱,仍去日光岩休養。在養病期中,口述‘增訂自修日課簡錄’出版。

 

四十二年夏,為北平四眾代表堅請,遂返北平,仍駐錫安養精舍。

 

四十三年,二月某日,師夢見月霞老法師,囑令弘法!乃在觀音七中,力疾開示:‘尊重’‘恭敬’‘不輕慢’等要義。講話聲音已微弱!但自課拜佛彌勤!

 

四十四年夏,于安養精舍,傳授二部僧戒。

 

四十五年,五月間,病重!類似中風,不能言語,但神智頗清。或師預知時至,不願再說話,以便專心念佛!送入醫院,治療數月,病勢已大見輕,乃遷回精舍瘠養。

 

四十六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十七日,早七時,師自睹接引佛像!於大眾助念聲中,微合雙目,安詳舍報!七日後火化,送龕者數百人。獲舍利數千粒,五色繽紛。靈骨分供於北平西郊青龍橋觀音寺塔,及蘇州靈岩山普同塔。

 

嗚呼!時至今日,眾生之苦,已不堪言狀矣!而能救眾生之苦者,舍佛教其誰與?第觀佛門緇素,方在度其狂然茫然之生活,誰知負此責任?誰能負此責任?自苦不救?遑雲救他?幸於是時,有應運而生之大德興焉;慈舟大師:以佛徒之不識教義也,爰創辦法界學院以育僧才。雖南北遷徒,不以為勞。又以僧教育之必以毗尼為基礎也,乃提倡戒律,不遺餘力。近年南北各刹,多有遵行‘安居’‘持齋’之制者,實大師提倡之力也。至於淨土法門,普攝群機;啟建四眾共修念佛會,與創辦互助往生會等,皆規模昭著,無待贅述焉。嗚呼!方冀大師常住世間,致佛教于復興之地,救眾生於慈航之舟。遽聞生西,不禁為佛教悲!為眾生悲矣!

 

大師示生於前清光緒三年,歲次丁醜九月十九日,往生於中華民國四十六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十七日,世壽八十一歲。僧臘四十八載。

 

西元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中輪沙門道源恭書于臺灣省基隆市正道山海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