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入定?

2014/08/02本網報導:
人氣:3,834

如何入定?

高月明居士

 在修習禪定上,我能給大家的理念是什麼?
  對此用一比喻再作一簡要說明:給你一張羊皮,要求你縫製一隻皮球。你該如何對這張羊皮進行剪裁?有兩條路:第一、需要你用許多時間去學習數學幾何知識,然後再去計算該如何剪裁這張羊皮。第二、你買一隻很圓的柳丁。把皮“不間斷”地剝下來。然後鋪在羊皮上,按照桔子皮的形狀剪切下羊皮。這樣幾分鐘你就完成了任務。同理,修習禪定,你不必要成為佛學理論方面的專家(只汲取我們需要的即可)。你要知道“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就可以了。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很清楚:科學禪定的唯一目的,就是以科學的簡潔乾脆的理念修習“定力”。然後以心理科學、生命科學理念為基礎,讓人們學會運用心靈的力量,進而獲得健康。在修習定力方面,科學禪定從總體來說,就是給你一隻柳丁。
  
  1、什麼是空境?
  就像食鹽也叫氯化鈉一樣,如何入定等同於如何體驗空境?要想體驗空境,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空境?
  很簡單:清清楚楚就是“空境”。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當年達摩祖師面壁時“聞蟻鬥如雷鳴”。這句話已經將“空境”形容得很清楚了(注意:不是達摩祖師入了什麼境界後才有了這個能力,而是空境本身的特性)。千萬不要再到什麼地方求個什麼“空”,造出個什麼“空境”出來。所以清清楚楚就是空。本心就是空境——就像一面潔淨的鏡子(鏡子越乾淨就越清楚,也就是越空),所映照出的萬物就是你的感覺和思想。萬物在鏡中流轉逃飛,就像你的思念在本心中跌宕起伏一樣。無論鏡外“電閃雷鳴”,“鏡子”能夠感知到一切,卻不會受到絲毫污染(不垢不淨)。這就是空境。
  你猜猜這是什麼東西: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結晶粉末。相對密度2。165( 25℃)。熔點801℃。沸點1413℃。中性。有雜質存在時潮解。溶于水和甘油,難溶於乙醇。很難猜吧?答案是:食鹽。所以注意:所有對“空境”的描述只能用形容詞。而只有你品嘗到了食鹽,你才能知道食鹽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可是當你品嘗過了,而又向更多的人去描述食鹽是什麼時,你也只能用形容詞。然後聽你描述的人的感受,就如此時此刻的你對我所形容“空境”內容的感受一樣!
  2、空境不是你“修”出來的。
  人們普遍對“體驗空境”有一種誤解:即認為體驗空境就像煮米飯,只有煮到一定時候,飯才會熟——即認為只有修習到一定的的候“空境體驗”才會出現。實際情況是:任何人都可以體驗到空境。只是沒有經過修習的人,沒有能力將空境延長,體驗不明顯,也不會有什麼效果而已。就比如:你“一觸即離”地觸摸打火機的火焰,就算“摸上”一千次,你的手指也不會被燒傷。而你持續地停留在火焰上三秒鐘,只要一次,“質”的變化出現了——你會被燒的很痛——如果是一小塊豬肉的話,就會被燒焦。這是“時間的量變”引發的質變。所以修習禪定的關鍵是如何將體驗到的“空境”延長。
  
  3、如何獲得空境的體驗
  首先,以《金剛經》中的三際托空(即: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去體驗。空境在哪裡找?在你的第一個念頭與第二個念頭的空檔裡找。讀一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每一個字句之間的“空檔”就是空境——清清楚楚的空境。因為太短了(大腦神經系統完成一次同步震盪的時間是40毫秒(1/25秒),所以最短的空境不會短於40毫秒)。沒有一定心力為基礎,不會有所延長,就很難切實地感受到。
  其次,以密宗大手印的最高秘訣去體驗空境(即: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縱離妄念,陡然斥心呼——呸,猛然續呼“呀碼呵”,一切皆無“唯驚愕”。“愕然”洞達了無礙,明澈通達無言說。法身自性當認之,直指人心第一要):人的意識平時是非常鬆散的,當你被別人一聲恐喝而嚇到時,你就會體驗到很短的一小段“空境”——一小段的清清楚楚。而大手印的方法就是用“驚愕”來截斷雜念妄想,來體驗清清楚楚的“空境”。
  萬法歸宗,最好用的就是佛祖所傳的絕頂秘訣:“知幻即離”。沒了!就這麼簡單!這就是最高密法!!!實際上,用知幻即離去體驗空境需要有一個基礎:就是擁有一定的心力——正信佛學通過包括“安般守意在內的諸方便法門”來獲得一定的心力。
  
  4、為什麼非得有一定心力才能去體悟“空境”呢?
  打個比方:一位元運動員的目標是將一個100公斤的杠鈴堅持舉過頭頂一分鐘。他會怎麼進行練習?他會一開始就去試舉100公斤的杠鈴麼?絕不會。因為教練清楚地知道:由於沒有能力舉起來一次,肌肉就得不到有效訓練。所以就算嘗試舉上一萬次,除了傷筋動骨以外,所獲只能是空費力氣!所以方法只有一個:漸次修習——從20公斤到50公斤,再到80公斤的練習。最終會舉起一次的100公斤的杠鈴。然後將一次變為一萬次,就獲得了挺舉過頭頂一分鐘杠鈴的能力。
  簡單清楚:首先,你要通過意數呼吸(20公斤——80公斤的杠鈴的練習)的練習,擁有體驗一次空境(舉起100公斤的杠鈴)的能力。然後通過不斷的去體驗(舉杠鈴),就獲得了超強度的心力(長駐空境)。
  
  5、什麼是知幻即離?如何用“知幻即離”去體驗空境?
  很簡單,知,即察覺。就是你在打坐時,突然察覺到有妄想的時候——就是空境的體驗。你一察覺,空境出現了,因為妄想早已跑掉了,當下空,本來空,不用再去想把妄想空掉。妄想不空而自空,千萬不要再用個什麼秘法去除妄想。就是說:在經過數呼吸的訓練後,你有能力在“一察覺”後,體驗並保持到——超過0.5秒鐘的清清楚楚——察覺的當下就是空境,你就住於空境了。如何延長保持這一段的清清楚楚,就是修定的全部內容了。
  
  注意:不可揠苗助長。沒有訓練意數呼吸而體驗到的“空境”是比較模糊的。因為你的“心力”還不足以延長而體驗到“純度較高”的空境。也就是說,還沒有達到“把握”的程度(舉不起100公斤的杠鈴)。當你有能力舉起100公斤杠鈴的時候,舉一次就是一次的效果,舉兩次就是兩次的效果。如此舉上一萬次,才是真實有效的訓練。(還是那句話:不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一個東西,這樣對自己是不公平的,因為一切的一切都只與你個人有關係)。當你通過意數呼吸的訓練而將基礎打好時,你就有“心力”去體驗一小段清清楚楚的“空境”了。然後將這一小段空境想辦法延長就可以了。
  如何延長體驗到的“空境”,就是如何持續不斷的去體悟空境,這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在死亡的絕境中——在1998年的一天上午的10點鐘,我突然頓悟出了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秘訣:“當你察覺有妄想的時候,就是空境。當下空境,本來空境。那麼,你不要去到那裡去找清淨,找空境了,你只需要不斷察覺,就可以不斷地去體悟空境了”。所以這個秘訣就是——不斷察覺。
  肯定有老學究會說:不斷察覺本身這一念就是“大妄念”。這句話是對的。關鍵是:談佛議理的人們都太有“遠見”了——每一天都在“談論著河對岸的美麗景色”。當人們給他一艘船的時候,他卻說:“你們錯了,我們的目的是要到河對岸去,而不是船,船不是河對岸”。“船不是河對岸”這句話誰能說是錯的呢?
  當“不斷察覺”經不斷修習後,當你有能力將“空境”延長到2秒鐘時,你就會體驗到“一小段”的空,就會有“原來是我”的感覺。
  什麼是“原來是我”?
  簡單地說:“你會感到你就是你,一個活生生的你自己,一個非常清楚地存在著的你自己”。(實際大手印的大聲的一聲“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就是體驗那個“原來是我”的感覺。突然你被嚇時,是否體驗過一個很清楚的“我”的感覺呢)。“原來是我”就是一段空境的體驗,就是精真元明的體驗,就是一段時間的入定。我們只要想辦法把這種感覺延長就可以了(從這裡開始我們涉及到的心理科學、腦科學方面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而最終都會歸於物理學門下)。
  如何延長“原來是我”?
  到這裡我們碰到了一堵無法逾越的牆——無論如何“空境”的延長不會超過3秒鐘。原因如下:
  此時此刻你現在在想什麼?你以為你的思想像流水一樣連續地流過你的意識的嗎?實際上你是錯誤的。我們的意象是一段一段的流過我們的意識的。這就像我們曾經以為電影是連續播放的一樣——實際上電影採用的是每秒24幅畫面(電視25幅——1秒鐘大腦神經元會同步震盪25次,每次40毫秒)的速度播放的。如果電影以每秒低於24幅畫面的速度播放,你看到的將是一幅一幅的“圖片畫面”在你的眼前閃過。人的意識流也是同樣的一種機制:意識流在你的腦中也是以一幅一幅的“畫面”流過的。那麼一個“意識圖片”(可以認為是“意識量子”)是多長時間?它的框限又是多少?又如何與佛學禪定相融通的呢?
  
  看一下,我們曾經看過的耐克爾立方體:

http://read.goodweb.cn/pic/lzfx37.jpg

  簡單地說:你可以看到兩種透視(查看以前文章)——看到的人像或花瓶(不同透視形狀的立方體)是在你的意識中不斷轉換的(就是一會看到雙人面像,一會看到花瓶)。而你永遠不可能同時看到兩種透視——就是說你的意識中不會同時呈現人像和花瓶。而在此時此刻活生生的意識中,你只能裝下一個意像——也就是只能有一個“意識畫面”。(對於這一點,腦科學論述是很深奧和複雜的:比如一次的腦電流同步振盪是30~40毫秒等等。今天你只需瞭解到這裡就可以了,以後我們還會更深入地談到更深刻的東西)。這個“意識畫面”所持續的時間從40‰秒(即40毫秒)的下限到3秒鐘的上限之內。
  更清楚地說:“意識圖片”的下限是:你要想讓花瓶與雙人面像在你的意識中轉換的速率再快也絕不會超過每秒鐘25次(一秒鐘有25個40毫秒)——就是在40毫秒之內絕不會連續地出現兩次的“意識圖片”。而上限是:無論如何你的意識中所保留花瓶的“意像”絕不會超過3秒鐘就會自動轉換為雙人面像(就是絕不會超過三秒鐘,意識圖片肯定要變換為另一張意識圖片的意思)。有人感覺是超過了三秒,實際上是兩個感覺到的“一種透視(比如花瓶)”的間隙很小而已。只要你是人你就逃不出這麼一個“此時此刻的意識限度(0。04秒——3秒鐘)”。以上意義很明確,無論如何一個完整的“空境”片斷被限制在0。04秒——3秒鐘之內——無論如何,誰也逃不出這麼一個意識的框限。
  很簡單,修禪定的另一個非常重要關鍵出現了:我們無法延長“空境片斷的體驗”,那麼只有不斷地體驗“空境片斷”來獲得長時間的“空境體驗”了——這就有如:自行車的鏈節連接到一起形成鏈條一樣——即形成“空境鏈條”。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將所出現“空境片斷”之間的距離縮短——直到連續無間隔地出現“空境鏈條”?
  答案還是要通過“不斷察覺”為原動力,使“空境片斷”越來越頻繁地出現,當然這個頻率有一個心理機能上的上限——這個頻率再快不能快於每秒鐘一次(另外注意:不斷增快“不斷察覺”頻率的目的是通過這種不斷體驗到空境的方式為訓練手段,進而獲得可以延長體驗在空境中的能力。反過來說,當通過一段時間不斷察覺的練習,隨著你有能力停留在空境中時間的延長,不斷察覺的頻率是逐步降低的,比如,當一次察覺讓你有能力停留在空境中一分鐘的時候,那麼你的不斷察覺的頻率就不是每秒鐘一次,而是每分鐘一次了)。同時,不斷察覺也是縮短“空境片斷”之間間隔的唯一方法。“不斷察覺”體驗到的空與“原來是我”體驗到的空,本質上都一樣。只是把它們看成兩個感覺,再開始體驗時就比較容易理解和運用。
  還是“時間的量變引發了質變”——當無間斷地連續出現五次以上的“空境片斷”時——即形成“空境鏈條”時你的另一個感受就會出現:住看清楚。
  什麼是“住看清楚”?就是可以較長一段時間“住”在一個“心的入定態裡”,對一切(包括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你在清清楚楚地觀察著一切一樣,而這就是“照”。
  什麼又是照?比如,把六百卷大般若經濃縮為五千字的是金剛經,再把五千字的金剛經濃縮為260個字的是心經。再把心經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再把“照見五蘊皆空”再濃縮,就只有“照”這麼一個字。“照”便是全部佛法。精簡地說:就像用手電筒去“照”見萬物,而手電筒裡的電燈泡就是“本心”。而本心“照”見一切。空就是照,照就是觀,觀就是覺,覺者佛也——轉來轉去都在形容一個東西。
  我曾經用紅筆將“不斷察覺、原來是我、住看清楚”(這就是覺空入定的三個秘訣)寫在紙上,然後貼自家的天棚上(因為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我是躺著修習禪定的)。每一天看著這個方法,進行修習禪定(在10多平方米的天棚上寫滿了我修習禪定的關鍵之處。第一次到我家的人,都會被嚇一大跳!搞不清楚這“滿天紅”到底是個啥意思)。注意:實際上每一個看起來十分簡單的方法,都有非常深奧的佛學哲理為基礎的——這三個秘訣也是我漸進的領悟融通出來的,絕對不是胡亂簡單的。比如:當你察覺妄想來的時候就是清淨就是空。這句話至少會有超過一百句的佛祖所說的經文做輔助理解的(這個還須逐漸與修習禪定,相行並進地分析領悟)。今天我只是在給大家畫那個“柳丁皮”,我們只能走到那裡說到那裡)。
  小照一下,大概有個幾十秒鐘。可以比喻為一個點。隨著“點”之間的距離的縮短而有了大一點的“照”。這就是線(數學上叫“點動成線”),也就是有了一段的定境。很簡單,不斷的去體驗小段的定境,就會逐步通過訓練而體驗到大段的定境,這就是入定了!!!!!真是很簡單!!!!!!
  此時此刻的你也許會說:太簡單了吧,好像愚弄了我們的期待心?是啊!我也覺得太簡單了。我也想弄點“玄妙的東西”。可是佛祖說:“亦無漸次”(就是所有的佛、菩薩都按這一個方法修習),一下子把“玄妙”打沒了。也許,就是為了今天能把這個說個清楚,讓我在死亡絕境中極度痛苦地用功多年。所以請你為我鼓鼓掌吧!!!
  
  附錄:
  物理學進入到量子力學的時代已經近一百多年了。量子力學的根本原理讓我們製造出了“原子彈,電子錶,電視機,手機,各種高尖端技術和生命科學的高科技等等”,幾乎涵蓋了當今的一切的科技發展。可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包括創建了量子理論的諸多世界頂級的物理學家一再公開聲明:“沒有人能懂量子力學”。也就說被公認的事實是:量子理論相當艱深而不容易理解,連專家也不例外。一代又一代的頂尖的物理學家,青絲變白髮,就是為了搞懂量子力學。
  從我第一次接觸物理學到今天近十年中,我花在學習領悟量子力學上的時間超出了學習佛經的時間。量子力學與佛法的深入融合才是真正深奧而不可思議的,最重要的是十分有用的。同時這種融合(有用有效性的融合)是科學禪定的一個重要的核心理念。
  說了半天,量子力學有多麼神秘?今天只作點滴分享(只與哲學相關部分)。
  根據量子力學的實驗解釋:電子、質子(組成原子的構件,所以也是原子的特性)的本質是“虛幻的”,是依賴於人的意識的觀察而存在的。就是說你不看一個原子,原子是不存在的。原子竟然是不存在?這多麼瘋狂阿!既然組成樓房(身體)的磚頭(原子)是空的,樓房也肯定是虛幻的!也就是說:本質上我們是不存在的。你的存在依賴於我觀察了你,而我的存在依賴於你觀察了我。愛因斯坦曾憤怒地反駁說:“我不看月亮,難道月亮就不存在?”可是無論你相信不相信,事實情況是:經過幾十年世界科學界的一再證明:愛因斯坦錯了!物理學家惠勒根據量子理論而發展出了一個著名的“自觀察系統”理論。這個理論就是說“我們存在的宇宙(星星、樹木)是依賴於我們的意識對宇宙的觀察而存在的”。你說這句話瘋狂不瘋狂?
  一個漆黑無月的夜晚,有五個人偶然中在山間的一個亭子裡相遇。大家坐下來寒暄之後,閒聊無事就各自講起自己遇到鬼的故事。結果一個比一個講得嚇人。而當其中一個人正講得起興的時候,突然遠方傳來一聲雞叫,想想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幾個人瞬間隨風而去。原來他們每個人都不知道對方就是鬼。
  假如沒有心靈,清風、星球、宇宙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假如沒有心靈,我們又是什麼?寫文章的我和看文章的你,難道不是空的嗎?100年後(就像我們今天看待100年前的人們一樣),也會像那些鬼一樣,不知道哪裡去了。如果原子是空的,那麼連什麼是個什麼都沒有,那麼到底什麼又是什麼(宇宙外面還有多少個宇宙?宇宙形成之前是什麼?什麼是空間?空間如果像一個空心球的話,那麼球殼外面是什麼?假如一切(物質本身)都沒有,那麼什麼是什麼呢?)?當人們想到這裡往往會不寒而慄。如果你現在沒有“栗”,過後當你想到一個“點”時,就一定就會“顫慄”!顫慄過後也許你就會發現一個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