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蒐集廿四家牧場、共六十六件蛋品,發現有四大「混」蛋亂象,其中五十六件、約八成五都未清楚標示雞蛋的生產系統,立委要求農委會比照歐盟制定相關標示規範。

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長林宗毅表示,歐盟推生產系統標示制度花了廿多年,不單是動保問題,還牽涉農民生產成本、消費者購買成本,農委會認為都可以討論。

動物社會研究會昨天與民進黨立委田秋堇、親民黨立委李桐豪公布調查結果。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蛋品亂象包括包裝標示雜亂、標示用語未統一、蛋品標章無法源依據及包裝廣告雜亂等。

有的蛋品包裝宣稱德製養產設備,有的寫中央電腦控管現代化雞舍等,讓消費者霧煞煞;六十六件蛋品中更有十五種不同樣式標章,仔細比對卻只有四種標章有法源依據,其他多是查驗機制不明。

陳玉敏說,歐盟已立法規定市售鮮蛋須明確標示屬於何種生產系統,國際通用的標示主要分格子籠飼(battery cage)、豐富化籠飼(enriched cage)、平飼(barn)、放牧(free range)及有機(organic),建議國內比照制定規範。

動社會製作「市售動物福利雞蛋指南」,列出全台十二家不同生產系統及飼養方式的牧場,相關資訊上網查詢:http://www.eas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