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5/25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那若巴的十二苦行上師您說什麼,我就照辦!
作者:祖師岡波巴譯釋:智學法師(寶吉祥譯師)轉自:《岡波巴大師全集》第一集《法會開示錄》
“那若巴”的名字來源於這段歷史。 在梵文中,“那”是疼痛、難受的意思;而“若”則是屍體的意思。 因為那若巴說“很難受啊,師父,我都快成屍體一般死掉了!”所以帝洛巴,給那若巴尊者取名叫“那若巴”。
帝洛巴雖然想盡辦法,用十二大苦行苦苦折磨著他,但是,那若巴尊者對於上師的信心,據說卻來沒有出現過一剎那的動搖啊!
我們可以在印度及西藏的大成就者的故事生平,找到許多類似的故事。
宗薩仁波切曾說: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我們已經有了上師,我們還是習慣於從其它地方尋求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案。 若我們手頭拮倨時,我們會試著用修持瞻巴拉財神法來解決問題,當我們遇到困難障礙時我們會祈請瑪哈噶拉護法幫助,或者若缺乏智能我們會向文殊菩薩祈禱 。 這顯示出我們的信心是多麼微弱,因為不管我們缺什么,我們只須唯一依賴幫助和引導之源泉──上師! 經中說:“對上師充滿信心和恭敬心的具器弟子,將努力來服從完成上師的指示。由此出生了一切智慧功德。” 在喜金剛本續中說道:“俱生超越智慧 的出生,只能藉由對上師的信心和所積聚的功德中產生。”
即使對於少數上根弟子,他們能經由灌頂的不共大加持力,在剎那間得到解脫,此解脫亦是由於上師的大悲心及弟子的熱誠信仰心所生出的。 而對於如大海般的加持,這是經由各種不同形式的灌頂,依照弟子信仰祈盼的差別,所得到的加持亦不同。 當上師和弟子的三昧耶誓願關係存在時,有時即使上師不說任何一個字,甚至弟子也未能察覺,但是只要一個注視,或是一個簡單的手勢加持,或是一個姿勢,即可 使弟子得到證悟。
藏傳佛教中,帝洛巴上師和弟子那洛巴的故事,最能夠說明此情況:他遇見帝洛巴,帝洛巴向他保證,在這樣崩潰及毀滅的過程之後,就會出現建設 性的階段了。 也就是說,在心靈習性、成見、敵意、僵化等一一瓦解的時候,就會重建一種完整的感覺。 由粗鈍的“事實”所構築的世界不再控制他,而他也並非對世界盲目無知,他所發生的事,就是從一個具有無限價值與意義的世界來照亮粗劣世間,同時將粗劣世間 轉為充滿價值與意義的世界。 從前的矛盾和系絆之源,卻成為現在滿足與真正自由的出處。 這樣的建設階段,透過對象徵物的直觀了解或是由內在經驗的灌頂詮釋,而得以開發。 全新證悟的體驗,使那洛巴成熟為法器,堪能接受教法,這些教法能令他在平凡的識流中,恆常維持有意義的覺受見地,並轉化其判斷與行為。
在往後十二年的辛勞中,他接受了十二種教法而總結成為口耳傳承的精華,同時也是指導行為的密續哲理核心。 帝洛巴出生於土公鼠年(西元九八八年),圓寂於土母雞年(西元一零六九年)。 他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而他並非只是碰巧成為那洛巴上師的人。 他並非只是碰巧成為那洛巴上師的人。 就某種層面而言,帝洛巴正是那洛巴的完整面,此完整面不斷召喚那洛巴找回自己。 那若巴為獲完全教法、令自心調柔於師教,所行的十二大苦行。 (岡波巴大師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