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觀修細無常

全知麥彭仁波切

(以下為摘錄,如感興趣,建議從網上下載《觀住輪番淨心法》和《觀住輪番淨心引導》全文依次第學習)

 

  戊六、舉例說明如何觀修細無常

 

  一、由呼吸體會細無常

 

  自己獨自到一靜處,結跏趺坐,以靈敏的覺知專注在自己嘴唇附近的區域,然後覺知自己的入息和出息。

 

  入息長時,覺知“我的入息長”;出息長時,了知“我的出息長”。入息短時,也覺知“我的入息短”;出息短時,也明瞭“我的出息短”。前一次呼吸過去時,了知“前一次呼吸過去了”;後一次呼吸生起時,也認知“新的一次呼吸正在生起”。這種情形,就像一位熟練的木匠牽拉墨繩,牽得長時覺知牽得長,牽得短時也了知牽得短。這樣持續不斷地觀照出入息,如實地觀察,就能見到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自己的觀察進一步加強時,便能更清晰、更細緻地觀見更短時間裡的變化。譬如,一次呼氣時是怎麼從呼吸道上來,再從鼻孔中排出,對一次呼氣過程的開始、中間、結束等階段都能完全感知。如此觀下去,就會建立清晰的覺知:原來身體只是一連串刹那遷變的過程而已,除了每個刹那的生滅之外,並沒有一種常有的身體。

 

  二、從觀察說話體會細無常

 

  譬如:口裡說“我在幹什麼”時,以正知的眼睛內觀發音器官不斷運轉的相。觀察嘴唇,說“我”時,嘴唇張成圓形,說“在”時,嘴唇圍成扁狀,乃至最後說“麼”時,嘴唇閉攏。再觀察舌頭,也是上下前後不斷地運轉。由此可以體會,吐出的聲音快速地遷變轉換,沒有一刹那可以停止不動。而且,由於音聲刹那刹那變化的緣故,作意的心識也是刹那生滅。

 

  三、行走時體會細無常

 

  當我們走一段路時,實際是身體的眾多微塵刹那刹那運轉的過程。如果能攝下每一刹那當時的形像,就能顯示任意兩刹那的身體都不相同。

 

  現在,先做粗大的觀察,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步上:提起腳,是“生”,腳往前移動是“住”,腳落地接觸地面是“滅”。照這樣觀察,當正知的力量加強時,可以更清晰地覺知到“生”“住”“滅”中更微細的階段變化。觀照腳步的生滅,可以體驗正在行走時身體的無常。

 

  同時,依此也可以了知心識的無常,即隨著腳步的運動,心覺知是提起、移動、落下。觀照者實際也是無常的,因為:如果覺知腳步提起的心不是刹那性,則不可能生起後後覺知移動等的心識。所以,觀察當下覺知的心識,也能契入細無常的觀修。

 

  或者,分解行走的過程:首先,把身體按上中下等方位分成一堆微塵,心中思惟,所謂行走,並不是一體的人從此處走到彼處,只見眾多極微塵在空間位置上刹那壞滅,眾多新微塵隨即在新位置上生起,如此相續不斷,如同流水和燈焰一般。

 

  要現證細無常,必須以甚深的三摩地作為所依。作為初學者,只能先從思惟上入手。

 

  四、思惟觀察壽命遷流如空中閃電

 

  曾經,有位比丘對佛說:我能夠修死想。

 

  佛問:你怎麼修呢?

 

  比丘答:我不想自己能再活過七年。

 

  佛說:你是在放逸中修死想。

 

  又有比丘說:我不想自己能再活七個月。

 

  佛也說:你是在放逸中修死想。

 

  其他比丘有說七天、六天……,乃至一天的,有說從早晨到中午,也有說一頓飯的時間,佛都作了同樣的批評。

 

  最後一位比丘說:我對出氣不想還能吸入,我對吸氣不想還能呼出。

 

  佛讚歎:你是修死想,是不放逸比丘。

 

  的確,出氣時入氣滅,入氣時出氣滅。

 

  對於時間,應當從長到短這樣思惟:今年來了,去年已過;這個月來了,上個月已去;今天來了,昨天已去;這個小時到了,上個小時已過;這一分鐘來了,上一分鐘已去。一直分到:這一刹那來了,上一刹那已去。

 

  再想:人的一生實際是五蘊刹那刹那生滅,如同空中的閃電一閃一閃地過去。所謂的壽命,除了刹那性之外,無法安立為恒常安住的法。再把五蘊分解為極微塵和分別念,一期生命只是極微塵和念頭的刹那性而已。除了以第六意識把無數個刹那假立“壽命”的名字之外,根本沒有一種實有的壽命。

 

  五、觀音聲和耳識如海潮

 

  行走、坐車或在屋內端坐時,都可以觀修。

 

  如同明鏡中顯現影像那樣,無論聲音粗細、長短、動靜,總之如何顯現,就如何覺知。

 

  譬如:靜心傾聽百鳥的唧喳鳴叫,心識明清地了別鳥聲,叫“唧”時覺知是“唧”,“唧”滅時知道“唧”滅等。這樣傾聽,明白音聲都是因緣所作法,某一刹那的因緣積聚時才出現那一刹那的聲音,並且不能自在地停留到第二刹那。

 

  譬如:木匠揮起榔頭敲擊木頭,發出“他他”的聲音,“他他”聲是榔頭、木頭、敲擊等因緣和合而造作的聲音。試想,它能無緣無故產生嗎?顯然不能。再觀察風聲、雨聲、車聲等,不論何種聲音、不論聲音持續多久,無一不是刹那性,此外沒有實有的聲音相續。

 

  再觀耳識:車聲響起時聽到車聲,小鳥叫時聽到鳥叫,聲音起時覺知是起,聲音滅時覺知是滅。因此,耳識也是隨著聲塵的刹那變化而不斷生滅,除了刹那性之外,並沒有常有的耳識。

 

  六、用餐進食的觀想

 

  觀察當身體一步步走向餐桌時,實際是一大堆微塵,隨著因緣在空間上刹那刹那移動,和流水沒有絲毫差別。

 

  進餐時,一口接一口地吃,嘴唇、牙齒、舌頭、咽喉、胃、腸,刹那刹那不斷地運作,嘴唇張開又閉攏,牙齒不斷咀嚼,舌頭來回地攪動,這樣一直往體內觀察下去,只見一連串的振動。進一步把每個器官分解成無數微塵,只見隨著因緣不斷聚合,無數微塵上下不停地振動,一個個現象不斷地生起,又不斷地滅去。

 

  再看其它四種蘊:了別舌頭與食物的接觸等,是識蘊;辨別食物的味道,是想蘊;領納受用食物的樂受、苦受或舍受,是受蘊;對食物產生貪、嗔等心所,推動心識遷流,是行蘊。

 

  隨著各種食物進入口腔與舌部接觸,識蘊刹那刹那起起滅滅,想蘊辨別“這是甜的,那是辣的”,受蘊每一刹那都在領納不同的感受,行蘊每刹那都發生各種心理上的作用。這些心法刹那刹那生起滅去,永遠不可能停留到第二刹那,如同水中泡沫一起一滅。無論怎樣進餐,無論持續多久,唯一只是刹那的自性,除了刹那性之外,並沒有一種完整獨一的進餐存在。

 

  丁三、觀修細無常的利益

 

  一旦理解了細無常,便不會認為有為法多個刹那的相續是一體,即使對兩個刹那也不會執著為一體,也會了達粗的相續是以刹那假立的。

 

  通過串習細無常能破除常有不變的邪執,比如,原先執著某種事物或某人永遠是美好的,串習好無常之後,可以一一對治這些執著。細無常想就像大錘,可以一時摧毀各種貪欲、我慢、無明。

 

  佛在世時,有人說持戒重要,因為依戒的因緣,能次第獲得漏盡;有人說多聞重要,因為依靠智慧,能有所得;有人說禪定很重要,依佛所說,以禪定能得道;還有人說應當以十二頭陀行為重點,因為可以清淨戒行。他們各自以自己的修行為貴,而不是精勤地求證涅槃。

 

  佛說:這些功德都是趣涅槃分——趣向涅槃的部分,如果觀修諸法無常,這是真實的涅槃之道。

 

  “無常想”是聖道的別名,佛以種種異名宣說,有時說四念處,有時說四諦,有時說無常想。經中說:善修無常想,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舉、我慢、無明,能遣三界煩惱,因此稱之為“道”。

 

  諸佛的妙法是四諦,四諦以苦諦為第一諦,苦諦又以無常為第一行相,所以觀修無常是趣入佛法最開始的妙道。佛未出世前,凡夫只能用世俗道遮止煩惱,為了拔除煩惱,佛宣說了無常;而且,外道法只是依靠令身體遠離五欲塵而求解脫,佛說以邪相因緣導致束縛,而觀修無常真實相,則能獲得解脫。

 

  凡夫對各種有情、無情的相續,一直顛倒地認為有一個常法存在,由此常有之相引起煩惱而束縛在輪回中,豈不知一切有為法都僅是刹那性,所謂的存活,除了刹那的心識之外再沒有其它。

 

  因此,不修好無常而落在常執中,不論做什麼也不能安立是解脫道。相反,若能觀修五蘊刹那無常的真面目,就可以瓦解常執,從對世間的貪戀、追求中獲得解脫。知欽仁波切在著作中再三教誡:在修一切無常中,關要是落到細無常上,思惟細無常非常重要。

 

  《大智度論》中有一段問答:

 

  問:有人見無常到來,會更加執著。譬如,一位國王的寶女夫人將被長著十個頭的羅刹帶走,度過大海,國王特別憂愁。有智的大臣對國王說:大王智慧具足,而且夫人尚在,為什麼心裡憂愁?國王回答:我之所以憂愁,不是擔心失去妻子,而是恐怕強盛的時期就要過去了,如同一個人喜愛花果,當他見到開花結果的時期即將過去,就會對花果生起更大的執著。就如同這個故事所說,了知無常會令人更加煩惱,為何說觀想無常能使內心厭離、破除煩惱呢?

 

  回答:這樣見無常只是知道無常的少分,與旁生見無常並無二致。因此,佛告訴舍利弗,應當具足觀修無常想。什麼是具足無常想呢?就是觀有為法念念生滅,如同大風吹動塵土、陡山瀑布奔流、火焰隨起隨滅,如是一切有為法不堅牢、不可取、不可執,猶如幻化,欺誑迷惑凡夫。

 

  所以,若能了知刹那無常,就會成為不貪著一切所作性、對解脫生起欲求、證入空性等諸多大功德的所依。由通達細無常可以了知能作所作、因果的無誤安立及名言的實相,從而徹底推翻耽著世間、耽著常有等的顛倒分別,所以無常觀實際是以上一切白法的所依。

 

  因為具有這樣殊勝的必要,所說佛陀說:“一切跡中,象跡第一;一切想中,無常死想是為第一。”《毗奈耶經》中說:“對於一百位如同妙瓶般的比丘——舍利子、目犍連等供齋及供養物品,不如一刹那憶念有為法是無常更為殊勝!”


上一篇(綠度母心咒的功德利益) 回目錄 下一篇(教你一個簡單的改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