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來禪師 虎蛇伏法
歷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無來禪師俗姓譚,字恒志,是清朝後半葉時衡山(今湖南衡山)人氏。他的父親叫譚安禪,母親姓陳。
出家前無來曾為附近的一座寺廟耕種田地,前後長達三個寒暑。這麼漫長的時日裡,無來白天在田地裡努力耕種,到了靜夜,就誦徑禮佛,以致通宵達旦。可是,他除了一衣一褲之外,卻又身無長物。如果是把衣褲給洗了,便蹲在曬衣服的樹下,等待衣服幹了,穿上身,然後才起身。
有一次,無來將自己的那床舊被褥的裡子裁剪成一條褲子。寺院中有一個僧人卻說他偷別人的,四處傳告,敗壞他的名聲。這個僧人的小徒弟卻曾親眼看見無來做褲子的前後經過,很為他抱不平,跑到他住的地方,勸他離開這是非之地。可是,無來不僅沒有逃避,反而說:“你作徒弟的,不應該背地裡指責自 己的師傅。我在作褲子之先,未能前去稟報師傅,以致招致他人的指斥,我這也是咎由自取啊!”就在他說這一席話時,那位指責無來偷盜的僧人正要帶人入屋來捉拿無來,聽了他這幾句話,全都驚呆了,面面相覷,自慚形穢。
這時,法空、成中二位禪師正在大力興複衡陽(今湖南衡陽)羅漢寺,僧侶歸附如流。無來也慕名而來,成中禪師一見,認為他骨格清峻,神清氣爽,全然不像久淹塵世中人。因此,驚歎之餘,便親自執刀,為他剃度。緊接著,無來又來到培元寺,拜謁無漏律師受具足戒。
後來,他聽說郴州(今湖南郴州)法雲耀禪師本分接人,法音高妙,就南下郴州,拜謁禪師。但法雲耀禪師卻秘不傳法。無來禪師見狀,長跪座前,痛哭流涕,哀懇不已。法雲耀禪師見他態度恭敬,求佛志誠,就垂憐他的一腔熱心,告訴他說:“無上妙道,非積劫、勤苦不能修證。你只要靜心修養,收回自己放縱的心意,苦修精煉,自然會有收益。”
無來禪師一聽,如獲至寶。便依言日夕研究,目不交睫。這樣苦修勤學,倏忽間便過去了很多年。一天,他正在禪定之中,突然聽得室外有破竹之聲,迎風傳來,不覺心中猛然有省,想:“我勤修數年,想尋覓到自己的心都不可得,哪裡還會收回到自己放縱的心思呢?”於是,便與師弟恒忍二人辭別法雲耀禪師,東游江浙(今浙江、江蘇一帶),遍訪名師去了。
因為不習水土,無來禪師卻傳染上瘧疾,病得不輕。早晚或寒或熱,飲食難進,人已瘦弱得不像樣子。但他卻依然誦經念佛,習禪不止。
而且,和他同行一位南嶽衡山的僧人也和他一樣,患了嚴重的瘧疾,沿途呻吟不已。無來禪師十分伶憫他,就不顧自己身病體弱,從四明(今浙江寧波市)開始背負他,要把他送回南嶽。遙遙千里,爬山涉水,對一個健康的旅行者來說,都非易事,何況是病人背負病人?其中的艱難困苦可以想見。但是無來禪師心意已決,執意做到。於是,沿途的人們從此便發現有一位患瘧疾的病中僧侶背負著另一位患瘧疾的僧侶,沿途乞食,迤邐西行。
行走的時候,因為久病體弱,無來禪師總是先將衣服、缽盂、經策等物運到前面的人家,然後又返身回來,背負那位僧友。如此往復,經常是一天往返數十次,而行程不過十餘裡…… 因此,整整花了一年時間,二人才回到衡山。
等到把那位僧友送到山寺之中,無來禪師自己的病一下子變得更加沉重起來,就借居於祝聖寺養病。
病尚未好,他卻又開始研習禪定起來。寺中文靜老人見他耽味禪定,不務他法,卻又擔心他後不能廣為弘法,普濟蒼生,就勸戒道:“佛法廣大,宛如太虛,無邊無垠;洪納巨細,又如大海,無際無涯。所以,我們佛門中人,一定要搏識多聞,徹溶法源,方能修證正果;哪裡只是枯坐禪定便能得法的?”
看無來禪師似信非疑的樣子,文靜老人接著只說:“從前,有一位比丘,從遠古的迦葉佛時代便開始禪定證悟,可是,直到梁武帝蕭衍普通年間(西元 520-527 年)出定,卻依然沒有證通禪法。人家高僧尚且如此,何況是你?”
這樣,無來禪師方始留心禪宗之外其他法門。一天,文靜老人又誘導他論說教義。他手中拿著一隻缽盂,告訴無來禪師說:“你可別小看了它,它卻是大瘐嶺(在今湘,粵交界處)都提不起來的寶物。”
“既然提不起來,怎麼會又在你手中?”無來禪師反問道。
“如果不在我手中,我怎麼知道它是提不起來的寶物!”文靜老人微笑著回答說。
無來禪師一聽,心中豁然大悟。 從此,他禪機神捷,一如迅雷掣電,一觸即發。但他卻又深藏韜晦,並不炫耀人前;並又在衡陽羅漢寺閉關六年,苦心修煉,力求再進境界。在這六年的閉關苦修之時,他在自己的靜修室中,供置了一座佛龕,不時跪拜;自己昏沉欲睡時,使勁地用頭撞柱,藉以警醒自己,苦苦修證。
後來,衡陽的紫雲寺、衡山的萬壽寺,分別設立了禪關大道場,邀請無來禪師前去說法。無來禪師一一答應了,多有闡發,四現禪機,聽眾無不稱許。
距紫雲寺外三十裡,有一座岐山,壁立萬仞,高與天齊。山巔之上,有一座仁瑞寺。這座寺廟是早明朝末年,一位進士修的。寺廟有田業千畝,附近豪右多有覬覦之念。到了咸豐年間(西元1851-1861年 ) ,洪秀全率眾舉事,北攻衡陽,寺廟的田產於是便被太平軍占去,寺廟也隨之廢棄。紫雲寺有位定禪師,見狀為之哀戚,就來到仁瑞寺,割草搭庵,粗建茅庵,護守這山寺基石。後來,又有一位默庵法師經過這裡,看到群山蜿蜒,峻嶺起伏;而又幽遠寂靜,人跡罕至,就居停在這裡,開始修復寺廟。
無來禪師知道了這個所在,使辭別眾人,爬上山巔,也棲止寺中。此時的無來禪師,法音遠播,聲名鵲起。仁瑞寺的僧徒日漸多了起來。一時間,清風遠灑,雲奔水赴。
岐山之上,本來森林遍野,荊棘當道,虎狼出沒,樵夫、牧童輕易不敢進山。但自從無來禪師重振仁瑞寺法席之後,往來之人多了,人們也就漸漸地膽大起來,穿行其中,全無懼意。而那些樵夫村民,更是經常成群結隊地到山中伐木。
一天,巡山的僧侶抓住了十幾個正在偷伐樹木的村人,將他們押到寺中,請無來禪師處置。但是,大出大家意科之外的是,無來禪師卻把他們全都放走了。寺僧一見,趕緊勸告,說:“這些村民,不是您的慈悲心腸所能感化得了的,現在,如果不禁約他們,怎也能保證這一片山林不受損壞呢?”但無來禪師依然我行我素,全不顧大家的勸說。
村民果然沒被禪師的慈悲心腸所感化,他們依然不時偷偷地跑到山中偷伐樹木。一時間,只聽得伐木之聲丁丁,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等到寺僧趕到,他們卻早已輕車熟路,逃之夭夭了。
有一次,他們趁一位巡山僧人不備,將他反縛雙手捆綁在大樹之上,然後砍伐倒樹木,背起來就要走。可是突然,憑空裡躍出一隻吊睛斑額猛虎,沖這些人便赴過來,偷樹人魂飛魄散,亡命不迭,從此再也不敢進山伐木了。
從此,“岐寺寺,虎巡山;岐山僧,常閉關”的俗諺,便在附近一帶傳開了。
無來禪師對待村人以慈悲為懷,多加憐憫,對待佛門弟子,則嚴格要求,整肅有加。一次,有個僧人見山花爛漫,蘭桂齊芳,不覺心動,就採摘了一大把。當他正高高興興地把玩之際,不意卻被無來禪師撞見!無來禪師一見,馬上呵斥他說:“你作為佛弟子,卻不去努出參悟佛法,反而沉浸在花草之中。你到這荒山野嶺幹什麼來了?轉眼之間,生死便將輪回,難道你真的就無動於心嗎?!”那個僧侶一聽,不覺涕泣泗沱,懺悔不已。
有一天,寺中一名小沙彌發現一條毒蛇正纏身樹幹,準備掏食樹杈上的雛鳥。雛鳥見狀,驚懼撲翅,卻又還不會淩空飛翔,只好坐以待斃。小沙彌一見,馬上飛奔進寺,稟報禪師。無來禪師便手執一根長竹竿,率眾出寺。來到跟前,無來禪師用竹竿沖毒蛇使勁揮舞,毒蛇怒目相視。禪師見狀,厲聲呵斥道:“你之所以變為蛇身,正是因為嗔怒而致;現在,你居然還不知悔改,反而恃強淩弱,難道你就不知道有比你更強大的東西,足以淩辱你嗎?”
毒蛇一聽,隨即掉頭下樹,趴在禪師跟前,似有懺悔狀。禪師便為他說法,毒蛇也一動不動,靜臥聽講。直到禪師說法完畢,蛇才掉頭離去。
眾人親眼目睹,大為驚歎,就向禪師請教其個因由。無來禪師這才說道:“我聽說過這樣的話:‘至人無心。入禽鳥不亂其群,近虎狼能馴其威。'我沒有什麼特殊法術,不過是當事臨頭之時,心中不見有蛇,不見有鳥,也不見有我,不見有物罷了!”大家聽罷,若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