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文殊智劍 破法我二執

心澈

五月六日(農曆四月四日),是文殊菩薩誕辰。這天對文殊院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佛教分大、小乘,都各有空宗、有宗,大乘空宗的第一代祖師就是文殊菩薩,故文殊院又叫“空林堂”,意思就是“大乘空宗的叢林”。

  文殊是表示般若的。般若的意思深奧,因漢字難盡其義,故用梵文音譯,可以勉強翻譯為智慧。它是空又是不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這叫空不空。有時般若著重講空,有時般若著重講不空,都是針對不同的根基應機說法。如果偏執於空,就著重給你講不空;偏執於有,就著重給你講空。從空的方面說,般若就是金剛能斷。金剛是一種鋒利的寶劍,能斬斷一切。般若就代表這種寶劍,能斬斷一切邪魔外道、癡情妄念和邪法。文殊是否只表示空的一面呢?不!它又能表示實相般若,把事物的真實面目告訴你。能用智慧觀察事物,叫觀照般若;能瞭解事物的本來面目,叫實相般若;能用語言文字善巧方便地表達觀照、實相般若的,叫文字般若。

  般若智慧人人本具,為何我們卻開發不出來呢?這是因為我們總是執著於“有我”,陷入無明。一有了“我”,頭腦就不靈光了,因為它把人的智慧遮蓋起來了。智慧是無我的,從無我的角度看問題,人就看到了事物的本來面目,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是實相;人能用智慧去看,就是觀照;用觀照般若看實相般若,就會清清楚楚,沒有障礙。大乘菩薩道都是無我、為人、度眾生,這是多麼大的心量!有了如此大的心量,也就有了大智慧。反之,執著於“我”,心量就狹小了,就糊塗了。無明正好是般若的反面。我們常說“心底無私天地寬”,何況般若智慧?它的心量大得很,比天地還要大。

  我們肉眼能看到的,都在可見光波之內,超過可見光波,就看不到;耳朵能聽到的,都在一定分貝之內,超過一定分貝,噪音我們就受不了,超聲波我們聽不到……對於不可思議的東西,我們的意識就是思議不上去。這都是無明把我們蒙蔽了,不僅把眼睛、耳朵……最根本的是把我們的意識蒙蔽了。文殊智慧就是從根本上破你的無明。你能夠破“我”一分,你的般若之光就顯一分,大智慧就顯一分,頭腦就開發一分。這個般若,所有的佛都由它產生,都是由破我而成佛,由證得般若而成佛,無一例外。

  人的認識能力、語言、邏輯思維均有局限性,靠它們來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有一定的障礙,所以禪宗講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破你的執著。抓住自己不放是人我;把一種見解固定化,執著不放,是法我。二者都不宜執著,否則就是無明。做到這點不容易,須精勤修行,才會有所證悟。無我,心量就會大,心量一大,智慧也異于常人,心理影響生理,身體也會變好。大家如果有了這種精神,就一定會有所成就。

  《空林佛教》2011年第5期

 


上一篇(三種無常·四種死亡·五種) 回目錄 下一篇(三位高僧的惜福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