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孔雀明王大佛母海會圖
大寶積宮的南壁,自左起第二幅為《南無孔雀明王大佛母海會圖》。此圖是宮內三大壁畫之一,也是南壁最壯觀者。
《海會圖》圖高2.07米,寬4.48米,有9.27個平方米,與北壁的《觀世音普門品故事圖》相等,同居全宮第二位。
《海會圖》共繪有167個神像,是全宮中神像最多者。中心位置繪著大佛母孔雀明王,佛母有三頭八臂,身著纓絡,跣足端坐於蓮花須彌寶座上。座中有一行金字文書寫的藏文,意為“南無孔雀明王大佛母海會”。
佛母頂上,有一寶蓋。寶蓋是"菩薩"以上級別的大神才能享有。在佛教世界裏,有著森嚴的等級,它按照修行程度的高低、悟道是否徹底來排定。最高的等級是“佛陀”;第二級別的是“菩薩”,意思是“發大心願的人”。菩薩自己覺悟,也能使別人覺悟,,但還沒有達到覺行圓滿的最高境界。菩薩也可以作為佛的代表,擔負起普渡眾生的職責。佛母孔雀明王正是屬於這一級別。
佛母的蓮花須彌座前繪著法輪圖,這是對佛法的喻稱。法輪圖前,有座祥雲環繞的山峰,前有一隻展翅欲飛的孔雀。 孔雀明王前方兩側,繪有佛教中的四大護法天王,俗稱四大金剛。
《海會圖》下部兩角,各繪有一組護法神,也就是戰神。多為道教人物形象,其中有猴首、獅首等人身獸神戰神,與山西省芮城縣永樂宮三清殿中的《朝元仙杖圖》極為相似。永樂宮的壁畫屬元代作品,是較純淨的道教壁畫。其中的人身獸首戰神比麗江壁畫的多。
孔雀明王的身邊,各繪了兩組佛教弟子,形象為漢傳佛教僧人的形象。隨後的兩側,各畫了三組道教人物形象。其中,有信奉佛、道,修成正果的君王、官宦大臣,有八仙女、樂師,還穿插有武士與和尚。 這幾組人物組合較輕鬆自如,五彩祥雲翻騰於神佛身邊,時有嬉戲的蛟龍躍起。整個人物的排列,既威嚴又舒展,既肅穆又寬鬆。
壁畫上部,只見晴空萬里,時有彩雲飄過,衣著文官服飾的二十八宿星官姍姍來遲。再後就是日、月、歲、鎮、水、火等十二個星神,即十二曜。
群星會集,眾神相聚,是各種宗教繪畫常用的手法。除此《海會圖》外,還有《如來佛會圖》、《朝元會圖》、《蟠桃會圖》、《五聖朝元圖》等等。目的在於以浩繁的場面、雄壯之氣勢震撼人心,使信徒五體投地,讓惡者不敢妄為。
《海會圖》構圖嚴謹精巧,整個場面以孔雀明王為中軸,四海群神向著這個中心會聚。它不像多數宗教畫那樣,過分威嚴肅靜。
《海會圖》抓住了“海會”即使開始,但還未開始的瞬間。孔雀明王與她身邊的弟子已做好準備,靜候著即將開始的聖會;四方神佛乘雲駕霧迅速彙攏,稍遲一步的二十八宿與十二星官也加快了速度,有雷厲風行之態,也有歡快而興奮的氣氛。實屬宗教繪畫輥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