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佛樂:瀕臨失傳的清涼梵音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也是全國惟一兼有漢傳佛教(稱“青廟”)和藏傳佛教(稱“黃廟”)的佛教聖地。佛教音樂與五臺山佛教相伴,始于北魏,成為五臺山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五臺山僅僅南山寺和殊像寺保留著青廟音樂,菩薩頂保留著黃廟音樂。

那麼佛教音樂為什麼會由唐代的興盛到面臨失傳的境地?又將如何傳承下去呢?帶著疑問,記者走進了青廟音樂的傳承地之一——南山寺,拜訪了青廟音樂的傳承人——南山寺住持匯光法師。2009年6月11日,匯光法師作為五臺山佛教音樂漢傳(青廟)音樂的唯一代表,被確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保護傳承人。

【同期】南山寺主持、佛樂傳承人 匯光法師

最早從唐代,據說佛光寺的壁畫上就有佛樂,據說這個佛樂是從唐代傳下來的。

【解說】五臺山佛樂源於印度佛教音樂,至今已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國傳統音樂的活化石”。唐代由於佛教儀式的日益集體化、規範化,佛樂達到繁盛,形成獨唱、齊唱、輪唱等多種演唱形式。元明代,樂器被引入五臺山佛教,眾僧手持木魚、引磬、鐘、鼓、笙、管、鐺子、雲鑼等十餘種法器和樂器,同聲共吟。

【同期】南山寺佛樂弟子

這個是我們念經時的木魚,有大木魚和小木魚,這個是咱念經的大罄,所有的念經的時候都由這個大罄和引磬,都是由他們倆指揮,所有的僧眾在念經的時候都是要聽他倆指揮的。

【解說】佛教音樂的學習,不同于現代音樂,樂器是幾百乃至上千年來基本沒有變化的那一套,樂譜是僅有少數人看的懂的工尺譜,還要通過師父口傳心授,有些會因師父地域、口音不同,形成曲調相同唱法卻不同現象。

【同期】南山寺主持、佛樂傳承人 匯光法師

工尺譜就是按他的調,過去按高低音口傳,這個簡譜只要高低音標出來,他會這個簡譜就能拼出來,簡譜就是這樣吧,可是面臨存在的一個問題,他就是工尺譜,你比如說你教的音調變了,就跟著變了詞了。

據稱,五臺山佛樂為北方佛樂的代表,分為青、黃兩派,風格特點不同。青廟風格以莊重典雅幽靜見長,黃廟音樂則剛強洪亮,粗獷有餘;青廟音樂講究規矩,黃廟則不太嚴格。兩廟使用調高不同,打擊的法器也有一些差別。 

南山寺主持、佛樂傳承人:匯光法師

藏傳佛教這個佛樂比我們吹的還高,我們這個音調比他們還低。樂器上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人家比如說人家吹那個號,很長的那個號,你看西藏的那個,我們沒那個。

過去,五臺山每個寺院都有佛樂隊,學習佛樂是每一個出家人的必修課。但是目前,五臺山僅僅南山寺和殊像寺保留著青廟音樂,菩薩頂保留著黃廟音樂。對於一次佛事活動或者一場演出,至少需要一個8-12名僧人的團隊,而現存會演奏佛樂的寺廟的僧人最多不超過20個,對於大型演出,則需要幾個寺廟組成團隊共同演出。

佛教音樂這個人才流失很多,前面培養,後面就走掉了,據說是南山寺光這個前前後後培養的佛樂人才最少有500位,走了。

“鐵打的寺院,流水的僧。”匯光法師說,由於樂器不同,培養一個樂僧,需要3個月到三年時間不等,而培養一個好的樂僧,至少需要三年時間。但是,由於佛門弟子修行大多一生四海為家,雲遊不定,加之,五臺山的氣候條件較寒冷,樂僧流動現象就更為明顯,這也是五臺山佛樂傳承的一大難題。

南山寺主持、佛樂傳承人:匯光法師

他各方面困難麼,你比如說咱們冬天這裏生爐子,連暖氣也解決不了,你說他是不是,你說現在年輕人人家的家裏邊都是父母親(寵著)是不是,都不讓孩子受罪啊。

為了讓瀕臨失傳的佛樂“復活”,南山寺在1986年掛牌成立了禪門佛事音樂培訓班。據匯光法師介紹,近兩年來,國家每年為發展佛樂文化提供6萬左右的資金,供寺廟購買樂器、法器等必須品,為樂僧發放補助。同時,國家每年也為傳承人補助1萬元。匯光法師稱,這些資金會全部用於發展佛樂文化,自己也將把佛樂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記者馬志異、王陸城、張文傑山西五臺山報導。

 

相關文章:
五臺山奇夢 才旺瑙乳 緣氣:(7389)

上一篇(世界佛教史上首部3D影片) 回目錄 下一篇(揭秘佛舍利出土:甘露寺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