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生緣八無暇和斷緣心八無暇

前行廣釋·第二十二、二十三節課   索達吉堪布講

全知無垢光尊者在《七寶藏》之《如意寶藏論》中,還講述了暫生緣八無暇和斷緣心八無暇。這十六種無暇雖不常見於經傳,不像前面講的十八種無暇,是一般經典和論典公認的,但卻是無垢光尊者智慧與悲心的流露。一個人真正要修行佛法,不被這些逆緣所轉也同樣至關重要。

  

  懂得前面的十八種暇滿後,我們要詳細觀察自己具不具足,被違緣控制了沒有?假如被違緣(指下麵要講的暫生緣八無暇、斷緣心八無暇,即修行中的十六種違緣——原注)控制了,也就失去了暇滿。阿瓊堪布在《前行備忘錄》裏有個比喻:十八暇滿就好比有十八隻羊,一旦被豺狼吃掉一隻,那就剩下十七隻;又被吃掉一隻,只剩十六隻了……全部吃掉的話,也就沒有羊了。同樣,即使你十八種暇滿已經具足,但出現一個違緣的話,十八暇滿中的一個就退沒了,再出現一個的話,一個因緣又不存在了。因此,大家要分析這十八種修法條件是否真實具足。假如一個不具足,表面上問題不大,但它很重要的話,也會讓其他條件全都失去意義。例如,倘若你沒有趨入佛門,就算其他條件都具足,也沒辦法修行。

  

  若不明白這些道理,縱然你自認為修行很了不起,是從極樂世界或蓮花刹土派下來的,相續中有不可一世的增上慢,恐怕你也只是形象上的佛教徒而已。所以,學習佛法、修行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次第,而不是奢望一步登天。

  

  那麼,對於十六種違緣,《如意寶藏論》是怎樣講的呢?如頌雲:“五毒愚癡魔所持,懈怠惡業如海湧,隨他救怖偽法相,暫生緣之八無暇。”這是暫生緣八無暇。又雲:“緊縛現行極下劣,不厭輪回無少信,行持惡業心離法,失壞律儀三昧耶,斷緣心之八無暇。”這是斷緣心八無暇。下面我們一一講述,在此過程中要弄清楚:什麼是暫生緣、斷緣心?哪些是暫生緣八無暇、斷緣心八無暇?怎麼樣對治?主要從這三個方面瞭解。

  

  一、暫生緣八無暇

  

  什麼是暫生緣呢?指在修行過程中,暫時或偶爾、時時或經常[i][1]出現的修法違緣。這樣的違緣,儘管今天在自相續中不存在,但明天很容易出現;即使今年沒有,明年也可能會有;就算這幾年沒有,但過幾年或許會遇到。時間短一點來說,在上午沒有,可是下午又易產生;修法入座時沒有,出座時還是容易冒出來……總之,它隨時隨地找你麻煩,斷除你的修法因緣,所以很可怕。

  

  現在許多修行人,包括經堂裏在座的道友,每個人都想成為好修行人,甚至認為自己的心比較堪能,對治煩惱沒有問題。雖然你有這樣的信心,但過一段時間,各種違緣出現時,你能不能還呆在佛教團體中也很難說,畢竟有些違緣不是像你想得那麼簡單,所以,我們要周密地觀察自相續,依靠對治來遣除一切違緣。就像你有一個如意寶,為了防止被人搶走、偷走,始終都要時時保護。同樣,我們這樣的暇滿人身,為避免遭受違緣的傷損,斷了修行的善根,也要懂得下麵所講的道理,儘量採取種種防護措施,不要被那些違緣控制。

  

  以前的修行人,完全瞭解哪些是違緣、哪些是順緣,一直用正知正念守護根門,所以修法無論遇到什麼障礙,始終不會被束縛,而能做到善始善終。我們今後也要如此,不但對違緣要學會分析,更要時時保持警惕。

  

  無垢光尊者的智慧真的非常高深,道理上的點點滴滴開顯得明明白白,只要是有心之人,肯定會關心這些問題。以後一旦遇到違緣,便會立即認識到,並想方設法遣除所有違品。其實暫生緣的對治方法,在《前行備忘錄》中也有,希望大家抽時間看一下。

  

  下麵詳細解釋暫生緣八無暇:

  

  1、五毒粗重:對怨敵恨之入骨、對親友愛戀貪執等五毒煩惱十分粗重的人,雖然偶爾會生起修持正法的念頭,但大多數時間都被強大的煩惱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煩惱深重之人,儘管位於修法的行列中,但也很難修行。比如說,有些人嗔心極重,一發脾氣就無法控制,好幾個人都拉不住,他面前放著什麼鍋、碗、茶杯,統統都會砸毀,窗戶也擋不住他,跟恐怖分子沒有差別。而有些人貪心熾盛,不論對親友還是財物,一生貪就沒有羞恥心,誠如無著菩薩所形容的:“貪戀親方如沸水,嗔恨敵方如烈火。”此時,上師勸不住,佛法也對治不了,其結果難以收拾。

  

  當然,他們心情好一點的時候,也會有想好好修行的念頭,但因煩惱過於強盛,偶爾生起的修行念頭,猶如半夜的閃電般轉瞬即逝,大多數時間還是被煩惱所轉,根本沒有修行的自由。

  

  個別發心人員也是這樣。本來我對他期望很高,他心情比較好、煩惱平息時,信誓旦旦地說要如何如何發心,講得特別好聽。我也很相信:“可以可以,讓你發心。”但他過段時間就不行了。當然,一次也就算了,誰都能原諒,可是他屢教不改,今天生嗔心,明天又生貪心……這樣的話,自己的事情都解決不了,還發什麼心哪?

  

  不過,這種人也很可憐,畢竟他身不由己,或許是前世業力所致,或許是今生不能對治,總之,強大的煩惱讓他的修行無法圓滿成功。而有些人雖然工作效益低、發心能力不強,但相續中的煩惱不重,即使生嗔心,也不會大發雷霆,不像這種人,一生氣就面目猙獰、怒髮衝冠,別人一輩子都忘不了,不要說是人,魔眾見了也會一逃而光、不敢接近。所以,一個人若煩惱粗重,不論自己修行、還是利益他眾,都相當相當困難。

  

  對治:貪心的對治法是修不淨觀,或如《寶鬘論》所說,用剖析無常和無我來對治;嗔心的對治法是修慈心,或以《入行論·安忍品》裏的教言來觀察;癡心的對治法,則是觀修緣起法……不管怎麼樣,當這些煩惱剛剛萌生時,要以正知正念及時對治,立即根除,以防毀壞自他一切善根。如雲:“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剷除佛子行。”

  

  只要能對治,縱然自己煩惱非常深重,依靠佛法的加持,也能完全變成另一個人。比如,有些人以前被貪心左右,在社會上臭名遠揚,貪欲的生活一刹那也不能離開,但後來深入瞭解了佛教的殊勝道理,覺得所做的一切非常醜惡,從此改過遷善,歸入正道。有些人嗔恨心相當嚴重,身上總別著幾把長刀,每天找人打架,像奔公甲格西在家時一樣,但後來入於佛門,修大慈大悲心,最後即使自身被人砍割,也不會生一瞬間的嗔恨。

  

  當然,每個人的因緣不相同。有些人學佛很長時間,也不一定有什麼感覺;有些人一修法就馬上相應了,如同病入膏肓的患者一吃藥,當下藥到病除、立竿見影一樣,煩惱依靠佛法立即能對治,他的變化別人也看得出來。所以,只要用心去對治,煩惱是可以遣除的。為什麼呢?因為對治之道符合心的實相。

  

  2、愚昧無知:毫無慧光、極其愚癡的人,雖然已經步入佛門,受了居士戒,甚至出了家,但對正法的句義絲毫不能領悟——聽法不懂其句、思維不解其意、修行不悟實相,法與相續互相脫離,這種人沒有聞思修行的緣分,無法品嘗到佛法的美味。

  

  有些人太愚癡了,不要說中觀、大圓滿等甚深法,即便是人身難得,聽完也就忘了,對基本法義一無所知。這種人徒有人的形象,卻沒有修行佛法的能力,即生中難以與佛法結上殊勝之緣。當然這不能一概而論,像周利槃陀,剛開始也很愚笨,但後來依靠殊勝的因緣,及憑著自己的信心,最終獲得了開悟,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對治:要對治愚昧無知,必須進行懺悔。有些人常抱怨自己太笨,什麼都記不住,背了半天,一考試就忘了,其實這都是因為往昔的罪障深重。為此,自己一定要加以懺悔。同時,還要祈禱智慧本尊。八大菩薩每一位都有不同的加持,而文殊菩薩是開發智慧的聖尊,故當誠心誠意祈禱文殊菩薩,念誦他的名號和心咒,若能如此,生生世世必將不離智慧光明。所以,以前上師如意寶曾要求:凡是皈依他的信眾,最少要念一億遍文殊心咒。並保證說:“只要念了,有智慧的人,即生中智慧定會越來越增上;沒有智慧的人,也將於未來生世變成智者。”

  

  其實,愚者更需要求智慧,即生中若再不好好聞思、求知識,生生世世將難以擺脫愚癡的命運。有些人說:“反正我太笨了,聽不聽都一樣,乾脆不聽課吧。”然而薩迦班智達說:“愚者因無智慧故,彼等不願求學問,若善觀察無智故,愚者更應勤求學。”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正因為你“太笨了”,所以更要精進求學。

  

  現在的人很顛倒,覺得自己沒智慧,就不願意去聞法。其實恰恰相反,你沒有智慧的話,就更應該聽法了。就如同有錢的人不急於賺錢,而沒有錢的人才需要賺錢一樣,愚者是因為前世沒有求學,今生才變得愚不可及,為避免後世繼續成為愚昧之人,今生再困難也要精勤地聞法。如雲:“是因前世未求學,今見終身成愚者,因恐後世成愚昧,今生再難亦勤聞。”因此,希望大家利用現在的機會,為來世創造好因緣,否則一旦錯過了,到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3、被魔所持:有些魔知識宣揚前後世不存在、因果不存在等邪見倒行,不管他是什麼形象,出家人也好、外道徒也罷,如果被他所攝受,自心將與佛陀的教法背道而馳,入於歧途而無法趨入解脫正道。

  

  現在世間上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許多佛教徒被魔知識左右,充滿邪知邪見,紛紛對佛法退失信心。這些人卻自認為了不起,覺得見解、修行很不錯,但實際上與佛法的教義一點也不接近,別人勸也聽不進去。

  

  對治:要對治被魔所持,首先要觀察所依止的上師具不具足法相,是魔知識還是善知識?如果是善知識,就要生起歡喜心,並以三喜來依止;如果是魔知識,最初就不能接近他,這是很關鍵的。

  

  當然觀察善知識,並非觀察外在的神變神通等,而要觀察他是否具足菩提心。倘若具足,就可以依止;若不具足,即使他講的法再高妙,也不應該接近。對此,堪布阿瓊等許多上師也持相同觀點。華智仁波切在《竅訣金鑰》中說:“不具菩提心竅訣,濁世多詡學密者,口頭高法漫虛空,縱稱善妙亦魔宗。”意即在末法濁世,很多人不具足菩提心,卻自詡為密宗行人,甚至聲稱已開悟了,但就算他自我標榜的語言漫布虛空,別人對他再讚歎、再恭敬,然由於不具足菩提心,他的法跟魔法也沒有差別。

  

  當然,上師有沒有菩提心,不具備他心通的人很難以徹知,只能從他的行為中略知一二。假設他的所作所為一味地為自己、為自宗,這不一定很好,對其還要觀察;假如他無時無刻不在利益眾生,這樣的善知識就可以依止。所以,斷定魔知識、善知識的唯一方法,即是看有無菩提心。

  

  4、懈怠懶惰:儘管渴望學修正法,但每天都懶洋洋的,絲毫也不精進,這樣懶惰的人明日複明日,對求學一拖再拖,絕不可能實現修法的心願。

  

  對於懈怠,有一本書裏說,西方人和東方人截然不同:東方人的懶惰是每天曬太陽,或一直躺著、臥著,而西方人則是整日忙忙碌碌。但現在,東西方的懶惰幾乎差不多了,都是城裏人以忙忙碌碌而懈怠,山裏人天天以睡懶覺而懈怠,皆不求善法。世間人懈怠還可以理解,但修行人如果很懈怠,對解脫確實有影響。

  

  對治:要對治懈怠懶惰,必須憶念死亡無常。只要一觀修無常,發現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又豈敢輕易懈怠?見別人囉囉唆唆聊些瑣事,自己也會想:“囉唆這些幹什麼?還是修法重要。人生如此短暫,何必浪費時間呢?”所以,無常修得好的人,時間掌握得非常合理;而無常修得不好的人,自己時間也掌握不好,這從他的言行舉止中看得出來。

  

  5、惡業湧現[ii][2]:罪障深重之人,惡業的大海波濤洶湧澎湃,即使兢兢業業地修法,可是自相續卻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這是自己所造惡業的果報,反而對上師和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對治:學法一定要有恒心。像無著菩薩那樣的聖者,在雞足山修學時,六年、九年乃至十二年中,連一個好夢都沒出現,最後萬念俱灰地下山時,因生起悲心才見到彌勒菩薩。我們業力深重的凡夫人,更不用說了。一旦在修行過程中生病了、出違緣了,絕不能認為自己修不成,或對三寶起怨恨之心,而要知道:“正是佛法的殊勝加持,使我來世的惡報在今生成熟了。”誠如《金剛經》所雲:“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iii][3]

  

  所以,我們修行遇到大違緣、大障礙時,不要怨天尤人,應當想到這是在消業,務必對因果不虛生起堅信,進而對以往的惡業進行懺悔。只有這樣,最終才能認識心的本性。千萬不要像有些人那樣,修了很長很長時間,但因業力深重,沒有出現任何境界,就離開道場而斷了法緣。

  

  6、為他所轉:有些人非常可憐,父母不讓學佛,子女不讓學佛,家屬不讓學佛,領導不讓學佛,甚至佛堂也不能擺。(我們藏地不同,只要學佛法,家人會儘量支持,如果不支持,別人還會說他、笑他。所以,家人即使不情願,為了面子,表面上還是會讚歎學佛。)這些身不由己被奴役之人,雖有修法的願望,但由於受到他人控制,而得不到修法的機會。

  

  對治:對被他所轉、無有自由的人而言,必須要找一個良策,力求擺脫這種處境。漢地曾有位法師說:“只要想學佛,辦法總是有的。”確實如此,只要自己有這顆心,平時可偷著學,實在不行,也可以離開那個環境。父母若天天控制你,到一定時候,你就跟他說清楚:“你們這樣逼我,不要後悔啊!你們的恩德,我只有來世再報了。學佛並不是忘恩負義,我會好好地回向給你們。”個別出家人走投無路時,只有用這個方法,給家人默默地回向。許多經論中也說:實在不行的話,就只好離家出走了,去過自由自在的修行生活。

  

  7、求樂救怖:有些人最初步入佛門,是為了今生的溫飽,或者害怕災難臨頭,這種人雖然學佛了,但由於對正法沒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舊習復蘇、故態復萌,又會重操舊業,行持非法。

  

  有些人出家是因為自己出違緣,暫時生起了出離心,但因為對佛法教義沒有深入領會,後來遇到了以前的戀人,便毫不猶豫地破戒或舍戒,又回到了原來狀態。這就是佛法沒有融入心的表現。其實,佛法融入心非常重要,倘若沒有感受到它的美味,你做再多形象上的善法,到了一定的時候,違緣一出現,你還是沒辦法面對。

  

  對治:要對治求樂救怖,就應想盡一切辦法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

  

  8、偽裝修法:貪求資具、名聞利養的人,雖在他人面前詐現威儀、道貌岸然,裝腔作勢地擺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樣,可是自心所追求的目標唯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脫正道有千里之遙。

  

  對治:要對治偽裝修法,必須認識到謀求現世利益的過患,進而予以斷除。

  

  上述這八種人,無有修行正法的機會。

  

  二、斷緣心八無暇

  

  作為修行人,一旦有了斷緣心八無暇的任何一個,那就斷了修行的因緣,三菩提的苗芽就會凋謝,以至於離開解脫種性,為此叫做“斷緣”。從某種程度來講,它比暫生緣更可怕,暫生緣只是偶爾影響修行,斷緣心卻能讓你從此無法修行,從解脫道路上完全退失。所以,我們一定要觀察,看自己有沒有這些違緣,有的話,應立即依靠對治來斷除,同時祈禱上師三寶:以後千萬不要遇到,一旦遇到了,也不要讓它留存很長時間。

  

  有些人極其可憐,雖然很想修法,自己也捨棄家庭而出了家,可是因為業力現前,或者煩惱非常深重,違緣出現時,自己沒辦法面對,最後又被捲入紅塵俗世中。所以,學佛過程中,要經常祈禱上師三寶,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上師三寶的威力和加持不可思議,人沒辦法解決的問題,上師三寶確實有力量。因此,無論你在哪個道場,行住坐臥都要不離上師三寶的光明,這是真正修行人的行為,大家一定要切記!

  

  下麵一一闡述斷緣心八無暇:

  

  1、為今束縛:被今世的財產受用、子女親屬等緊緊束縛,為了他們的利益精勤勞作而散亂度日,荒廢光陰,沒有時間去修法。即使偶爾有修法的念頭,也很快被種種外境所轉,不可能付諸於行動。

  

  許多人從孩提一直到老年,根本沒有修行的自由。誠如麥彭仁波切所言:“孩提時隨父母轉,韶華時隨朋友轉,年邁時隨子女轉,愚者恒時無自由。”我非常喜歡這個頌詞。現在人的確是這樣:孩童時,父母天天都管著,自己也耽著一些玩具,把假像執著為實有,沒有修法的空閒;年輕時,始終被親眷好友捆縛著,修行的時間一刹那也難以空出來;老年時,只有隨著子女轉,對他們言聽計從,更沒機會去修法。總之,自己一輩子都在他人控制下,沒有修行的真實機緣。所以,前輩的高僧大德捨棄今生,將這一切全部拋之腦後,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他們深深地認識到:今生若一直被這些所轉,自己的修行絕對無法成就。

  

  現在大城市裏的人,尤其對感情、美色特別執著,以至於帶來的損害層出不窮,更不要說能去如理修行了。唐代詩人溫庭筠說過:“王孫莫學多情客,自古多情損少年。”然而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有時看到他們的荒唐之舉,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這些人對無實的虛假幻象,竟然耽著得如是強烈,實在可憐!”

  

  若對今世的一切貪執不舍,這個人肯定沒有時間修行,甚至還會為了微薄利益而喪命。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些人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不惜與人勾心鬥角、大打出手;鳥兒為了一個小蟲屍體,也會互相啄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在我們眼裏,這些眾生所追求的,實在是利益微薄、不值一提。可是也沒辦法,“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他們由於執實不悟,只能沉溺在痛苦的漩渦中無力自拔。

  

  對治:我們作為修行人,首先要觀察自己有沒有看破今世。《開啟修心門扉》為主的修心竅訣中,都強調第一要看破今世,原因就是:如果對今生的一切能看破,無論居士還是出家人,修行必定會成功;反之,假如對現世的名利十分耽著,即使你表面上修行特別好,也不一定有很大收穫。因此,每個修行人務必要瞭解輪回的過患,真正生起出離心。

  

  2、人格惡劣:性情惡劣之人,連芝麻許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備,言行舉止沒有絲毫可信度,所作所為始終不會有長進。這種人從頭到腳沒一點好的,就像人們所說:頭頂長瘡,腳底流膿——壞透了!

  

  學佛先要做好人,在好人的基礎上,才能變成好修行人。如果人品下劣、惡行昭著,卻妄圖在佛教中做出一番大事業,這是不現實的。一個人倘若修行好,則一定是好人,因為佛法融入內心之後,與壞人會有很大差別。反過來說,假如壞人的行為一點都不捨棄,那他會不會變成大成就者呢?恐怕很困難的。

  

  古大德在教典中也說:“弟子學識誠可改,秉性下劣實難移。”弟子沒有智慧、比較愚笨,倒不要緊,在老師的督促下,只要他肯學,慢慢也會變成智者。但如果他人格特別下劣,那就無藥可救了,一兩天中你對他教育,可能稍微好一點,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過段時間他又會故態復萌。

  

  以前,博朵瓦格西對前來依止的人,首先要觀察他人格如何:人格不好的,就算智慧出類拔萃,他也不會接納;如果人格很不錯,但智慧有點欠缺,他還是會攝受的。我們上師如意寶的很多教言,比如《勝利道歌》、《教誨甘露明點》等中,也經常提到人格的重要性。我們平時跟眾人接觸的過程中,確實對法王和古大德的這些教言深信不疑。正如《格言寶藏論》所言:“劣者無論再改造,性情不會變賢善,煤炭無論再改造,其色無法變雪白。”人格低劣之人,即便遇到佛陀般具有德相、有無限大悲和智慧的善知識,也難以獲得上師一點一滴的意傳加持,反而會與正法背道而馳。所以,這種人沒有修行的機會,可稱之為轉生於無暇處。

  

  對治:要想對治人格惡劣,有些大德在教言中說,有一定的困難。不過,極個別人由於善根、種姓比較不錯,剛開始時雖然為人很壞,但後來依靠上師的教言和道友的勸導,也能變成善良之人,這種現象偶爾會有。

  

  因此,我們要好好觀察,看自己究竟是不是個好人。凡夫人都有這樣的毛病:每個人相信自己是好人,就算是最壞的人,也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其實假如人人都覺得你很壞,你可能真的是壞人;但若大多數人覺得你不錯,那也許只是有些人看不慣你的行為而已。總之,大家不要對自己太相信了,不要認為“在這個世間上,我跟文殊菩薩沒有差別,只不過個別人嫉妒我罷了,實際上我是個大好人”,也不能這麼想。每個人在所難免都有毛病,故於求法過程中,在上師和道友面前,一定要改正自己的過失。智者常會觀察自己的不足,而愚者只看別人的缺點,所以要想真正變成修行人,必須要有完善的人格,攝受弟子時如是,自己修行時亦如是。

  

  3、無出離心:對於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的劇烈痛苦,或者人間的生老病死、天人的死墮、非天的戰爭之苦,或者生存於世所飽受的種種身心痛苦,如果生不起一絲一毫的畏懼感,還覺得這個世界多麼美好幸福,那根本無法產生作為趨入佛法之因的出離心。

  

  我原來也講過吧,美國一個道友曾給我打電話說:“我們這裏特別快樂!美國三藩市多麼美麗,波士頓如何如何壯觀……”當時我就開玩笑:“你不要天天貪著這些啊,不然,你一刹那的出離心也生不起來。”

  

  的確,現在有些人身體沒有病,地位、事業、家庭各方面不錯時,覺得這個世間還是很美好,卻不知一切有為法皆為痛苦的道理。這些人看三界輪回不像火宅,反而像天堂,由於缺少出離心,根本沒有趨入佛法的機會。尤其是缺乏因果觀念的人,一講起地獄、餓鬼、旁生的痛苦,內心一點感覺都沒有,就像無垢光尊者所批評的,這種人的心真如鐵球,或像石頭一樣沒有心[iv][4],已經斷瞭解脫的因緣。

  

  假如沒有出離心,我們是否會生起更高的境界呢?這很難說。有些人聲稱:“出離心是小乘法,我修的是大乘密法,絕不用靠下乘的出離心。”這也有點言過其實了。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基礎的話,你的高樓大廈不會很穩固。佛陀在《地藏十輪經》裏也說:“無力飲池河,詎能吞大海?不習二乘法,何能學大乘?”意思就是,若沒有能力飲用池水、河水,又豈能吞下整個大海?同樣,假如不修習小乘法,又豈能學習大乘法呢?

  

  現在很多人看不起小乘的出離心、比丘戒、居士戒,一提起這些就頭痛,不願意聽,自認為是大瑜伽士,安住于自然本智中,什麼都不執著。但這些人就像電影裏的壞人一樣,對善法不執著,對惡法卻執著得很,由於自己還要幹壞事,因而對法律一概排斥。其實這是不合理的,以別解脫戒或出離心為基礎,真的很重要。修行人也應該觀察自己,看願不願意從輪回中脫離出來,若連這種心都沒有,那你學法的方向並沒有搞定。

  

  不過,現在大城市裏的人,耽著今生的比比皆是,不說無上密法和大圓滿的境界,甚至一講起出離心,許多人也不能接受。所以,凡夫人最好不要高談闊論、自以為是,平時聽到簡單的教言若都接受不了,那麼更高的見修行果,對你來說更會遙之千里。

  

  華智仁波切的每一句話,希望大家務必要記住。那天學院個別人已發願背誦《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希望你們一定要善始善終,如果真能背下來,我敢保證你會變成很好的修行人。其實能背誦這個的話,裏面所有教言都記得住;如果不能背,光是在書上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其中很深的教言無法深入體會。我經常想:“這每一句所講的,要是能永遠記在心裏多好啊!”二十年前我剛聽這部法時,就這樣認為,現在仍有這種感覺,這裏面的金剛語,跟世間的任何語言都不相同。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書,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寫的,裏面說每天至少要看十分鐘的書,讓自己的智慧充充電,否則,你的思想會停滯不前。既然世間人都這麼認為,希望大家也對出世間這麼好的法——《大圓滿前行》,每天能看一點、記一點,這樣久而久之、長期下來,腦海中就會有非常深的印象。所謂修行,並不是一步登天,而需要長期的熏習,這一點,從那些修行非常成功的老修行人身上,也可以看得出來。

  

  4、無有正信:如果對佛陀的教法、證法,還有給我們傳講真實不虛教言的上師,連一絲一毫的信心都沒有——比如說,《大圓滿前行》的法本來了,你覺得跟一張報紙沒什麼兩樣;給你傳講最甚深法要的上師來了,你就隨便應付一下:“噢,您來了,要不要吃點東西?好,拜拜!”那顯然已封閉了佛法的入門,這樣一來,也就不能踏上解脫正道。

  

  在修行的過程中,信心和智慧相當重要。若沒有智慧,不可能通達一切萬法的實相;若沒有信心,則無法趨入這樣的法門。正如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所言:“具信故依法,具慧故知真,此二主為慧,前行即信心。”有了信心以後,我們才會希求佛法;有了智慧以後,才能通達人無我、法無我,或是佛教中四法印的道理等。而在智慧和信心這二者中,智慧是占主要地位的,因為依此可通達萬法世俗諦和勝義諦的真相。但要入於這樣的境界,必須依靠信心來推動,就像《寶性論》中所說,殊勝的勝義空性也要依靠信心方可證悟[v][5]。如果你點滴信心也沒有,絕不可能入於佛法之門;假如你信心很不錯,像有些老修行人、老居士一樣,那即使不具足通達萬法的智慧,也永遠不會在佛法的光明中退轉。

  

  一個人若對上師有信心,五年前在上師身邊,十年後還會在上師身邊,縱然有時受讚歎、有時挨批評,經歷了各種風風雨雨,但怎麼樣都能挺過去。假如你沒有信心的話,今天上師說你的飯做得不好——“哼,不好?那你就找個做得好的人吧!”馬上背著包就走了。其實,依止上師也好、為眾生發心也好,心眼不要太小了,稍微說一點點,立即就離開,這樣不是很好。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又名具諍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充滿各種爭論、你爭我奪,不比極樂世界每天都是散鮮花讚揚,故要學會修安忍。有些人忍耐力特別弱,別人稍稍說一點,從此再也不理他了,更有甚者,再也不去那個道場了。有些發心人員也如此,別人說他這樣做不好,他馬上甩手不幹了,把工作交待一下就離開。這種人真的很可憐!

  

  要知道,發心或修行十分圓滿的人,肯定會遇到很多很多違緣、障礙,最後之所以他能成功,就是因為忍得下來。像法王如意寶,不管是攝受弟子、建立道場、弘法利生,都曾遇到很多人不理解,甚至無端誹謗、說種種過失,但上師只要覺得自己的原則和方向沒有錯,就不在乎這些。所以,大家今後學習也好、弘揚佛法也罷,有堅強的忍耐心非常非常重要,這也是信心的一種標誌。看過《中觀寶鬘論釋》的人都知道,裏面講了智慧的標誌和信心的標誌,其中,不會離開法、不會離開上師,就是具足信心的標誌。

  

  因此,有信心的人最好不要離開上師,也不要離開法。倘若你今天學這個,明天信心就退了,把法本寄回去,又跑到另一個道場去,如此反反復複、來來去去,終將一無所獲,沒有多大意義,故還是要長期依止,一門深入。所謂一門深入,並不是只看一部《阿彌陀經》,此外什麼都不能看,而是對所依止的法門和宗派不要換來換去。不然的話,你依止一位上師,他的儀軌好不容易學下來了,結果又看見更胖一點的上師——“這個上師多莊嚴、多可愛啊!我閉著眼睛,對他都有無比的信心。今天一定要在他面前,五體投地皈依、祈禱,他是我永遠的怙主!”可一兩年以後,這個怙主又變了,這樣不好。

  

  5、喜愛惡行:喜愛不如法惡行之人,身口意三門桀驁不馴、剛強難化,遠離聞思修行、恭敬供養三寶等一切功德,拒正法於千里之外。

  

  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業力吧,對善法沒有多大興趣,對惡法卻興致勃勃、極有信心,這種習氣很難對治。阿瓊堪布在《前行備忘錄》中也說:“喜愛惡行,無以對治。”這種人真的很惡劣,對行持佛法一點興趣都沒有,整天在社會上造惡業,做些不如法的行為,如上網、打麻將、喝酒、抽煙、殺生,甚至吸毒等等。《格言寶藏論》專門有一個“惡行品”,就講了很多惡劣的行為。

  

  喜愛惡行的有些人,也跟自己的業力有關,今生中怎樣也無法調柔。如雲:“惡人住林亦粗暴,正士住城亦溫順。”惡人住在寂靜的山林也會顯得異常粗暴,口口聲聲說要閉關,跟誰都不接觸,可是一接觸人,就差點把人家吃掉,哪怕在寂靜地方住一萬年,性格也沒辦法變得調柔。而正士即使住在喧囂的城市裏,仍然是溫雅又善良,如同駿馬一樣,縱然身處鬧市也非常溫順。

  

  很多惡人好像沒有善根一樣,所有的罪業、惡行方面,他有能力、有興趣、有歡喜心,而善法方面,一點希求都沒有。按彌勒菩薩《經莊嚴論》的觀點,這種人就是斷絕解脫緣分者,如頌雲:“一向行惡行,普斷諸白法,無有解脫分,善少亦無因。”一心想造惡、喜歡惡行的人,完全斷絕了一切善法,從而沒有解脫的緣分,善法方面一點因緣都沒有。但後來麥彭仁波切解釋時說:所謂“一點因緣都沒有”,只是低劣加否定而已,說明此人距離解脫極其遙遠,並不是他永遠不能解脫,否則就有不具如來藏的過失了。

  

  對治:喜歡造惡業、喜愛惡事的人,哪怕來多少佛陀或者善知識,也很難以救度。對於這種人,有沒有方法對治呢?阿瓊堪布說“無以對治”。我也想不出好辦法來,因為跟這些人怎麼講,他也當成耳邊風,覺得自己喜歡的是最好的,所以善知識說了也沒用,法本看了也生不起興趣,這種人還是很難調伏的。一旦我們轉生成這樣,對佛法肯定無力希求,故也是一種無暇處。

  

  6、心離正法:(剛才是從喜愛惡法的角度講的,此處是從對善法沒興趣的側面講。)對不具備善法功德與正法光明的人來說,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或犛牛面前放骨頭一樣,對聞思修、放生、聽經等正法毫無興趣,一聽上師講這些就興趣索然,結果自相續也不會生起功德。

  

  當然,不信佛教的人,我們暫時不談。而信佛教的人當中,有些得到一個法本,就非常歡喜,好像獲得如意寶一樣,但有些人得到法本時,從表情上也看得出來,他一點感覺都沒有,“沒事,就放那兒吧!”這種人即使活了一百年,恐怕也生不起什麼功德。《法句經》雲:“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意思是說,有些人活了一百歲,但邪見偽裝的不如法行為,不可能產生真實的智慧,倒不如只活一天,一心接受真正的智慧。

  

  有些人活的時間很長,可是每天渾渾噩噩,一輩子沒有什麼實義,這在當今社會上數不勝數。有時候看這些人,一生只是吃飯、睡覺、與人交往,在輪回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一直不斷地流轉,自己卻不知尋求解脫,真的很悲哀。如果我們跟他們一模一樣,這叫做心離正法,沒有修行的機會,即使你修了,也不會產生任何功德,因為一切功德和境界皆依信心、恭敬心而來,這一點很重要。比如說,你今天求密法,若覺得密法是諸佛菩薩宣說的微妙精華,自己有緣聽聞極為難得,有這樣一分恭敬心,那麼依靠傳承上師的加持,你的相續定會有所改變;如果只把它看做一般的教言,則什麼利益也得不到。不要說正法,連世間參加培訓班也是如此,若對老師所講的知識一點興趣都沒有,恐怕你只是混時間而已,根本得不到任何收穫。

  

  對治:大家首先要觀察自心,如果對法信心不大,一定要想方設法對諸佛菩薩和上師的功德產生興趣;假如實在生不起興趣,也要對法產生“這很了不起”的感覺。昨前天有個居士說:“我現在對密法生不起信心,怎麼辦呢?”我說:“《聖行集萃》[vi][6]中有《密宗大成就者奇傳》,還有德欽朗巴的《蓮師刹土雲遊記》,你去看一下。”結果有幾個人看了以後說:“哎,真是很了不起啊!這些上師簡直不可思議!”我告訴他:“如果你對密宗和密宗大德,不是假裝的,而是真正產生‘這很了不起’的一顆心,這就是具足信心的標誌。然後慢慢地,你的境界便會出現。”

  

  現在有些人對佛法的功德生不起信心,若能多翻閱上師們的傳記、多瞭解前輩大德的行為,就會逐漸產生仰慕之情,這個時候你的想法,跟原來的想法是不相同的。否則,你天天看電視、看報紙,腦子裏裝滿世間亂七八糟的知識,這對今生來世沒有任何意義。

  

  7、毀壞律儀:倘若進入小乘後失壞了別解脫戒,或者趨入大乘後退失菩提心,失毀了菩薩律儀,那麼只會墮入惡趣而別無出路,脫離不了無暇之處。

  

  破戒之人今生來世都痛苦,且對將來獲得佛果有障礙。如《沙彌五十頌》雲:“破戒則痛苦,亦障獲佛果。”所以,守一分以上的戒律極為切要。受了戒以後,應當盡心盡力地護持,假如沒有護持好,自相續很容易與惡法相應。

  

  作為凡夫人,一般不願意被束縛,沒有束縛就覺得很快樂,但這並不能成為功德的所依。《心地觀經》中也說:“入佛法海,信為根本;渡生死河,戒為船筏。”如果沒有守別解脫戒和菩薩戒,那麼顯宗共同乘的功德無法獲得;如果共同乘的功德所依都沒有,更上一層樓的密法超勝境界,對你來講更是遙不可及。所以,一個人若毀壞了別解脫戒和菩薩戒,自己又沒有好好懺悔、重新恢復,則也屬於無暇之處。

  

  對治:《前行備忘錄》中說,倘若破了戒律,一定要如理加以懺悔。一開始受戒就沒有失壞過的人,是樹立佛陀法幢者,又是摧毀魔幢者;即使失毀了戒律、但能如理懺悔的人,也是樹立法幢者、摧毀魔幢者。

  

  在這個世間上,有些高僧大德、護法居士,不管是別解脫戒、菩薩戒,一直沒有毀壞過,這種人就像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非常清淨,來世會直接前往清淨刹土。而有些人由於種種原因,戒律有所損壞,但自己有慚愧心、後悔心,後於相關所依面前又再次受戒,這也屬於具戒者。否則,戒律毀壞若一直沒有恢復,就不可能有真實的修行機會。

  

  8、失毀誓言:這是講密乘戒。)自己接受密乘灌頂之後,就有守護誓言的要求。一旦進入了密乘,以對自己有三法恩[vii][7]的金剛上師,及同行道友為對境,而破了三昧耶戒,那麼不僅會自食惡果,而且也將殃及他眾,當然也就斷絕了成就的緣分。

  

  密宗的誓言有千千萬萬,有些教言裏說,把石頭、土粉等執為自相實有也是破誓言。但有些上師認為,不執著的凡夫人是沒有的,如果是這樣,那凡夫人中不會有清淨誓言者。所以,法王如意寶為主的很多上師說,從不嚴格的角度來講,對事物的實有執著不算破誓言。然而,你若對密宗金剛上師有嚴重矛盾,後來一直沒有懺悔,或與金剛道友之間互相抵觸,把他當成不共戴天的怨敵來對待,這就叫做破誓言。

  

  這個一定要注意!雖然密宗有無數的誓言,包括身口意的誓言,還有二十七種誓言、十四種誓言等不計其數,但是法王如意寶每次灌頂、傳密法時都強調,倘若金剛道友之間發生口角,或者不說話,按理來講,沒過夜之前必須懺悔;如果沒有做到這樣,平時若有互相不說話的情況,則不能進入密宗的壇城,或者共同聞受密法。

  

  最近我在學院中,也準備給大家講《大圓滿願文》,在這個過程中,希望道友們應該注意:假如有人互相不說話,情況非常嚴重的話,最好在這之前懺悔,於法師或其他人面前,彼此把事情說清楚;倘若沒有這樣,這兩個人絕對不能進入密宗的壇城和場合中,對此我今天再次重申。因為這兩天就要傳法了,人多的話,會不會有這種情況也不好說。雖然在我心目中,我們這裏的金剛道友和睦相處,應該不會有這種現象,不過有時候也很難講。希望我這次傳密法,最好不要有;一旦真的有,後來被發現的話,要麼我停止傳法,要麼你當場離開,肯定會這樣的。

  

  當然,你跟其他人有沒有嚴重矛盾,這一點也沒必要問別人,自己應該最清楚。如果有,你應親自找他一下:“我們倆是不是不說話?我看見你的時候,你好像經常繞著我走。那天我上來時,你正好下來,一見到我,就從那邊過去了,你是不是對我有意見?假如有意見,這幾天我倆說話好不好?傳完法以後,我們再看看,否則可能聽不到法了。(眾笑)”的確,上師如意寶一再講過,尤其對上師和道友有矛盾的,絕對不能聽密法,歷來都是如此,這個大家一定要記住!

  

  上述這八種無暇遠離妙法,也稱為“解脫燈滅”,一旦具足這些違緣,解脫就沒有希望了。所以,作為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人,務必要仔細觀察,千萬不要讓這些邪行與自相續並存。若能如此,行住臥一切行為都會快樂,不僅今生快樂,乃至生生世世都不會有任何隱患。如佛經中雲:“勿隨邪業,行住臥安,世世無患。”《法華經》亦雲:“長夜安隱,多所饒益。”因此,修行好的人,包括他的面容、語言等,都沒有什麼憂愁,而修行不好的人,始終會有焦慮、痛苦、悲哀、傷心。所以,大家要想盡辦法令佛陀的教誨甘露與自心完全相應,這樣一來,才會過著快樂悠閒、非常有意義的生活。

  

   

 


 



[i][1] 上師仁波切2004年講《前行》時說:以前有些上師對暫生緣的解釋是“暫時、偶然產生”。但實際上,有些人的違緣並不一定是暫時出現,也可能是即生中比較漫長的時間裏出現的。

[ii][2] 這就是所謂的業力深重。業力深重和煩惱深重還是有差別:煩惱深重,指貪嗔癡粗大;業力深重,指往昔造業嚴重,即使今生中沒有造重罪,前世也是在所難免。

[iii][3] 藏文的《金剛經》是:“行持波羅蜜多之菩薩,受到損惱或受極大損惱,此乃未來所受之苦業,於此世成熟。”

[iv][4] 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雲:“雖已如是作開示,然卻毫不生厭離,我心真如巨鐵球,或如石頭無有心。”

[v][5] 《寶性論》雲:“自生諸佛之勝義,唯是依信所證悟。”

[vi][6] 《聖行集萃》:即《顯密寶庫18》。

[vii][7] 三法恩:賜予密法、灌頂、竅訣。

 


上一篇(戒體與戒相 利益眾生 恭) 回目錄 下一篇(嚴禁犯過密宗根本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