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為大乘佛法的不共基礎
出離心是三乘佛法的共同基礎,而菩提心是大乘佛法(包含密乘)的不共同基礎。阿底峽尊者云:大小乘的根本差別,在於是否發起了菩提心。由此可知發菩提心和守持菩薩戒是大乘修法的核心,是從一開始發心乃至成佛間都不能缺少的主要因素。
作為一個修學大乘顯宗或密宗的人,應該觀察一下自相續中有沒有相似及真正的菩提心?若無則肯定不是大乘的修行者,我們知道真正發菩提心遠非僅做個好人、做些好事那麼簡單,但相似的菩提心卻是很容易生起。還應觀察一下自相續,是否通曉菩薩戒的學處?得到菩薩戒體應如何去行持?有多少學處?破此戒過患有多少?若連這些基礎的常識還不了知,還自以為是菩薩,有了菩提心,或自以為有清淨的菩薩戒體,終是自欺欺人而已。
若自相續中無相似及真正的菩提心,而僅僅守持菩薩戒的學處是不夠的,不完善的,故應在大乘善知識前,如理如法地依靠阿捨黎和儀軌的加持,再加上自己的因緣力,發起相似或真實的菩提心,而守持菩薩戒。
發菩提心守持菩薩戒的功德是無量的、不可思議的,這在大乘顯密經續中都有詳細的宣說。佛在《華嚴經》中說,發菩提心、守持菩薩戒就如同太陽一樣,所發出的熾燃光芒能遣除自他黑暗的所知障;又如同清涼的月光一樣,能遣除熱惱的煩惱障,進而成就佛果。
《華嚴經》中彌勒菩薩給善財童子開示的教言中,對發菩提心持菩薩戒有一個非常精當的比喻:一個非常貧窮的盲人無依無靠,過著很淒慘的生活,一天,在他藉以謀生延命的垃圾堆中,意外地找到了一個如意寶,因為如意寶能賜予一切所 需的衣食用具,以及金銀財寶,因此後半輩子已完全有了依靠,其驚喜之情自然溢於言表。在此,窮人比喻無福報的凡夫,目盲表示無出世之勝觀智慧,垃圾堆表示由不淨之業障和煩惱所構成之身體,如意寶比喻菩提心。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將此段經文歸納成了以下偈子:猶如目盲人,垃圾中獲寶,如是我何幸,生此菩提心。
我們前世未廣積善根,故今生業障深重,無勝觀的智慧而無法證悟成就,還為五毒煩惱所役使,非常可憐,然而在偶然的機會中,依止上師三寶,自己的願 力信心和上師的大悲加持相結合,就產生了相似甚至真正的菩提心,這確實是千載難逢的,對此,大家都應生起歡喜心。 關於菩提心和菩薩戒的異同,將在第三部分中闡明。
守持菩薩戒的功德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中說:「佛告海意,若菩薩雖處諸趣,無所妄希,善護戒行,能降五蘊魔;若無我見無依止,善護戒行,能降煩惱魔;若以淨戒令諸眾生出離老死,自護戒行,能降死魔;令一切毀禁眾生皆悉懺悔,安住聖淨戒 中,自護戒行,能降天魔。」無論出家在家修行人在皈依三寶之後,只要如理如法地守護身、語、意三門,守持淨戒,平時經常祈禱上師三寶,一定可以逐漸降伏四魔。
佛在《月燈三昧經》中說:「若具足身戒,於一切法得無礙智;若成就口戒,得佛六十種無礙清淨美妙音聲;若具足意戒,得一切佛法,一切神通,不動解脫。」 如果我們能謹慎守護我們的三門,即身不造殺盜淫等惡業,語不造妄語等惡業,心中不生煩惱,對眾生也有悲心,恭敬心,無論身處何處、何時,功德都會增長,有如上弦月一般。這並不需要很高的見解、甚深的行持,或已是聖者,只要持戒清淨,嚴加守護三門作業,就可得到諸佛菩薩一樣如海般浩瀚的功德。
《大涅盤經》說:「戒律是一切善法的階梯;猶如樹木等依於大地,戒律是一切善法的基礎;猶如入海取寶商隊中的商主,戒律是一切善法的前導。」可見積累福慧二資糧、懺悔業障等諸多方便雖然殊勝,但都必須建立在戒律之上。《入行論》第一品和第三品中講到,在發了菩提心和守持菩薩戒之後,即使終日睡覺、懈怠,各種福德也會增長、成就,並且還以點金劑、珍寶、果樹、勇士、劫末火等為喻讚歎了菩提心的功德。
佛在《梵網經》中說: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其大意為,只要眾生發菩提心守持菩薩戒,一定會得到究竟菩提,且他們在剛得到菩薩戒時,其果位就等同於大覺的佛陀,只是有未圓滿與圓滿之區別,因已真正得到了與佛無二的戒體,故雲其所守的是佛戒,功德不可思議。
佛在《華嚴經》中說,守持了菩薩戒就像打開了佛法和財富的無盡寶藏,能夠遣除貧窮、違緣,直至滿足其成佛的心願。 在《戒香經》中,佛對阿難尊者說:「世有眾香,唯隨風所聞,不能普聞。若持佛淨戒,行諸善法,如是戒香,遍聞十方,鹹皆稱讚,諸魔遠離。」
在《瑜伽師地論》的「菩薩地·菩薩戒品」中說,守持菩薩戒,除了定獲究竟的佛果之外,還可以獲得五種殊勝之利益:第一、常得十方諸佛護念;第二、壽終之時住於大歡喜中,如守持清淨菩薩戒者,臨終時會產生大歡喜心,如一個囚犯 即將被釋放,病人遣除重病一樣,將脫離有漏不淨肉身,解脫六道輪迴而往生淨土;第三、受戒以後,凡所生處常與諸大菩薩為道友,為善知識,這對我們遣除 修法違緣,弘法利生有極大幫助;第四、在今生中成就無量功德,圓滿持戒度,如發心利眾,持清淨菩薩戒,並廣行六度萬行,今生即可得到聖位,圓滿持戒度 而得到二地之果位,因為在五道十地中,二地以上才圓滿持戒度;第五、在後世當中,常能成就自性淨戒等。
釋詞
藏文中三昧耶是「達木策」,意為「聖、燒」。「聖」意為守持三昧耶戒今生就 能得到聖者們的加持、攝受,得到普賢如來的聖果;「燒」意為得到了灌頂,守持清淨三昧耶戒後,所有的違緣、痛苦、魔障及相續中的業障,如同烈火燒柴草一樣,都能燒盡。《金剛續》中說:「諸聖者觀想降下加持,受三昧耶的人受到加持後,並如理受持,則一切違品都將燒燬、淨除。」
無論祈禱金剛上師、誦咒或是修持本尊,都沒有超出三昧耶戒的範疇,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三昧耶只是一個孤立的修法,正如無垢光尊者在《實相寶藏論》中指 出,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所有的大圓滿的修法都已包括在了三昧耶戒範圍之內。
受持三昧耶的功德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宣說了三昧耶的功德。全知麥彭仁波切是真實文殊師利在末法時代的幻化,從小就顯現了無上大圓滿的智慧,與其餘的大成就者不同。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很多的高僧大德如米拉日巴、薩迦班智達、宗喀巴大師、無垢光尊者以及印度的二聖六莊嚴等,他們顯現的都是首先經過很長時間的苦行,清淨業障和積累資糧,然後成就得究竟果位,故全知麥彭仁波切可謂是娑婆世界中最希奇的一個成就者。他老人家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把所有密乘續部如《金剛續》、《三昧耶佈局續》等,尤其是《大幻化網根本續》的第9品和第19品中所宣說的三昧耶的功德,歸納成了七個部 分:
一、 為普賢王手印所印持之故,諸功德不尋自成。聲聞因為還不是如來種姓,故只是如來加持手印所攝持,而不是如來手印所印持;菩薩已是如來手印所印,但要在將來才能成佛,故還不是自成手印攝持;無上密宗中,一切諸法都安住於正覺之性,故是普賢王如來手印所印持,因此一切功德都無勤自成。
二、 因受到諸世間主眷的恭敬,而具有殊勝勢力。梵天、帝釋等對聲聞、菩薩、佛的恭敬程度次第增上,同樣,對持聲聞戒、菩薩戒與密乘佛戒的人,他們的恭敬程度也依次增上。一切的天眾、護法、空行都像聽從佛的命令一樣聽從守持密乘戒人的命令。
三、 諸佛菩薩把清淨守持三昧耶的人看作為自己的兒子、兄弟一樣,故能速得他們的加持。
四、 因為安住於本來大平等、大清淨無取捨的境界中,故一切行為如同佛陀。雖然沒有生起一剎那度化眾生的分別念,但已可任運度化無邊的眾生。其餘二戒,因為分別隨學於聖者阿羅漢與菩薩,故一切行為並未如同佛陀。
五、 因為證悟了一切諸法都本來為普賢剎土,因此對輪迴無有畏懼。就如夢中遭遇洪水,因為已經了知了這只是一個夢,故不會恐慌,並且知道只要覺醒後,就能消除這些迷亂的顯現,因此只要盡力使自己醒來即可。
另外,修密行人在一切時中,都觀想上師即是普賢如來,上師的一切行為都是普賢如來的清淨行為。對上師及密法產生堅定不退的清淨信心,對三昧耶戒非常恭 敬,真正修行無上密法的人,不須幾十年的苦修,即使天天睡覺,也可於極快的時間裏成就如同普賢如來一樣的果位,一切了義與不了義的戒律,都歸屬於自性 之中而轉成清淨。在無上大圓滿中,通達密法的瑜伽士明瞭一切萬法都是覺性的遊舞幻化,故一切了義和不了義的戒律,也都歸屬於覺性而轉成清淨。失壞淨戒後,能自行補戒恢復。聲聞弟子著重身語之執戒,故壞戒後不能恢復,如泥土做成的陶器一樣,破碎後不能復原;菩薩弟子著重心業的持戒,壞戒後依靠善知識能恢復,猶如金器在損壞之後,能工巧匠能修復得更為莊嚴;而密 乘弟子因為觀一切都是覺性的遊舞幻化,故能自力恢復,如凹陷的金銀器,不須工匠,自行即能修復。凡如理清淨守護三昧耶的利根修行人,必能圓滿獲得上述七種殊勝的功德。
佛在《大幻化網續》中云,真正的如意寶不在外境,而是眾生相續中的殊勝福報,如具有殊勝的福報,在其前就會顯現無數如意寶,反之若無福報,縱遇外境上的如意寶,所見的也如土石一樣,毫無用處。
在密宗續部中,佛親口宣說清淨持戒的人會獲得護法的護持。護法有尚未解脫的誓言護法(如75位吉祥怙主)和出世間智慧護法兩大類,他們的職責就是保護清淨持戒的修行人,並且主動為他行持息增懷誅的事業。
三昧耶與別解脫戒和菩薩戒功德的比較
密乘三昧耶戒一方面和大乘菩薩戒有相通之處,但另一方面,小乘和大乘顯宗的戒律都沒有三昧耶要求這麼嚴格。舉例而言,小乘別解脫戒相當於人的手足,菩 薩戒相當於眼根,而密乘戒則相當於命根。對於密乘修行人而言,最為重要、最需要注意、一點點都不能失壞的就是密乘的三昧耶戒。九乘法中最殊勝的頂乘法無上大圓滿密法,之所以今生即可證得普賢王如來的無上菩提果,就是因為它具 有與普賢如來、阿彌陀佛、藥師佛一樣的見解和修行,再加上它的三昧耶戒很細、很多,要求很嚴,從外內密、從發心和行為、從聞思過程中,及之後入定安住於 甚深的本性當中都有相應的規定。無上大圓滿密法的修行精要歸納起來就是守持清淨的三昧耶戒,這是利根者今生要獲得普賢王如來果位的真正的因及最根本的修法。
守三昧耶戒得到的不是暫時的善趣果報和安樂,只要守持清淨的三昧耶戒,就可即生得到究竟的菩提果。守持別解脫戒和菩薩戒的功德非常大,而在無上密乘的三昧耶戒中小乘和大乘持戒的功德都圓滿具足了,我們即生證得普賢王如來的果位全靠守持清淨的三昧耶戒,所以守持密乘三昧耶戒比守持小乘和大乘戒律的功德更為廣大,守持幾千年小乘別解脫戒的功德不如守持幾百年大乘菩薩戒的功德 大,而守持幾百年的大乘菩薩戒不如守持一年三昧耶的功德大。
無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網廣釋》中引用《金剛續》的教言說:守持清淨三昧耶戒有成就普賢王如來無二果位,圓滿獲得所有持明者的加持等很多功德。《金剛續》中說今生能成就開悟的根本因都是全靠守護三昧耶戒,因此大家要注意保護、特別恭敬三昧耶戒。
三昧耶與對上師的信心
在很多金剛上師對弟子的教言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兩點被特別地強調:一、對金剛上師和密法沒有邪見和疑惑,有清淨的信心。二、守持清淨的三昧耶。無垢光尊者所著的《實相寶藏論》以及《上師心滴》中都講了受持清淨三昧耶戒會得到如海一般的功德。因此說修持密法如果能具足對上師的信心,且三昧耶清淨,那麼上師的加持就會如雨一般降臨,無論修什麼法都很容易。就顯宗來說,《毗奈 耶經》等經論都說慧從定生,定從戒生,密宗要得到智慧,首先也要守持清靜的三昧耶,但之後的修行重點並不在禪定上,而是生起對上師強烈的信心,安住於大圓滿智慧中,以此方便能迅速得到上師的加持,圓滿定力,從而獲得勝觀的智慧。在《莊嚴誓言》中也說:由六月不動,信解及恭敬,獲金剛持地……。
其意也是說如果三昧耶戒清淨且具足信心,僅六個月就會得到金剛持地。無論是學舊密或是新密,關於三昧耶學處最重要的續典就是《大幻化網根本續》,《大幻化網根本續》有22品,其中第9品以及第19品中著重講了三昧耶戒。在第9品中說:不壞入精進,六個三十天。
即不失壞三昧耶並如理精進修持,即可在六月之內得到無上普賢王如來的果位。因此如理如法得到真正金剛上師灌頂後,便得到了三昧耶戒,此時,今生得到普賢王如來果位的種子已深種於相續之中了。
又據《傑珍大圓滿》,信心分上、中、下三種:上等信心者即是上根,中等信心者是中根,下等信心者是下根。上根的人,如果三昧耶清淨且因具足真正的上等信心,修此法六月即可得到普賢王如來的果位,法王如意寶在《勝利道歌》中說:甚深妙道光明藏,僅聞詞句斷有根,六月修要得解脫,唯此銘刻於心中。
守持清淨的三昧耶戒,得到了上師的加持,產生信心後,聽聞到無上大圓滿的金剛句都可以斷除輪迴的種子和習氣,而且信心具足的弟子今生在六個月當中就可以得到究竟普賢王如來的果位。
上師通過為我們灌頂,從而賜與三昧耶的方式來加持我們的相續,而有些人認為,受持三昧耶和獲得灌頂不如單獨獲得一個竅訣好。但總的來說,普賢如來和大成就者們都講,上師對眾生最大的慈悲就是給眾生灌頂,使其得到三昧耶戒,否則,想得普賢王如來之果位,根本就是空中樓閣。因此我們一定要知道,給我們灌頂的上師對我們的恩德比十方三世諸佛還大。所以我們在依止具德金剛上師時,經過仔細觀察後,一定要如法依止,依教奉行。
因此我們一定要時時觀察自己的三昧耶是否清淨,是否失壞了根本戒或是支分戒。眾生於無始輪迴中,造業之多不可思議,相續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煩惱與惡念。如果想儘快地調伏自己的煩惱心,那只有修持密法,而且在這業障越來越深重的五濁惡世當中,只有大圓滿的紅日之光方可迅速遣除眾生的愚癡黑暗,因此 在末法時代中,要想得到真正的解脫,得到普賢王如來的果位,就一定要非常清淨地受持三昧耶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