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三階檀陀羅

  下部三階檀陀羅的每一部,包括事檀陀羅、行檀陀羅與瑜伽檀陀羅的不同傳承。這些個別的檀陀羅,都以象徵諸尊為主,同時象徵所有瑜伽傳承。各傳承皆以灌頂過程開始,而灌頂儀軌隨著每部檀陀羅的不同性質,有所改變。

  第一層訓練稱為“有相瑜伽”,靜慮禪修時,包括觀想我們本身與他人的證悟曼荼羅本尊。所有形體變成曼荼羅和本尊,所有的聲音聽起來就像秘咒,所有思想就像神性知覺與知識實體,欣喜交替。

  這種令人忘我的意識與實體組合,所用的正確名詞,會隨著四部檀陀羅而不同,有時候,甚至在一部檀陀羅之內,也有不同傳承。雖然我們在完成證悟中,用到意識層面象徵的本尊,所達成證悟的實際方法,以及作為存在模式的證悟本身,都用到相同主題,但是,所觀想的本尊自性,在每種檀陀羅裏,卻多少有點不同;三部檀陀羅在藏文的意思為“基礎、修行與成就”。

  原注:基礎、修行與成就或稱為根基、修行和成果。這是一個受歡迎的分析方式,幾乎任何的佛學概念,都是依照這樣的脈絡而發展,基於這個原因,我們會在西藏文獻裏面,不斷地看到“基礎、修行與成就”。

  編注:基礎、修行與成就,為大小乘的聞(見)、修、果等三果位,藏傳佛教稱為基道果、根道果以及境道果。根位,指依照佛法教示抉擇正見。道位,指遵循正見從事修行。果位,指因勤于修行而現證菩提。

  在“心識體驗頌”裏,談到修行“有相瑜伽”的本質是:“無論你到哪里、無論做什麼,都要觀想你那似有若無的形體,成為曼荼羅本尊。因此,你居住在無法想像的智慧宅第,將聲音當成秘咒,從本尊自性激發思想。”

  第二層訓練稱為“無相瑜伽”。此時的禪修方式,變成比較無形,而且傾向內在化。

  宗喀巴大師以他的檀陀羅修行經驗,用詩偈來解說修行道次第:

  悉知無上瑜伽檀陀羅
  四檀陀羅之中最殊勝
  其餘三階下部檀陀羅
  若果行者不識分界點

  我的教導淪為無意義
  務必了知修行之次第
  宜先熟練事部檀陀羅
  再入事檀陀羅三族內

  四部檀陀羅的第一部是事檀陀羅(又稱所作檀陀羅),這裏的事檀陀羅三族,宗喀巴大師指的是崇高的毗盧遮那族,也稱為如來族,主要的曼荼羅有文殊師利、最勝佛頂、白傘蓋佛母等本尊。居中的是蓮華族,有觀自在菩薩、度母等本尊。基層是金剛族,含金剛手、金剛持等本尊。所有事檀陀羅傳承,都處於“三族”之任一族裏面。

  編注:三族,又稱為三部,就是佛部、蓮華部、金剛部。演進到時輪檀陀羅時,以金剛薩埵代表的鉞刀部,取代金剛部。

  如同所有的檀陀羅修行,事檀陀羅也以領受灌頂為起始。整個儀式是公開的,在宣佈灌頂儀式地點後進行。曼荼羅本尊受祈請而來。首先是寶瓶灌頂,使信眾情緒高漲,接著是華鬘灌頂、水灌頂、寶冠灌頂。信眾經過這些程式,逐漸熟練精進,便可以進入事檀陀羅瑜伽修行。

  事檀陀羅修行所運用的主要瑜伽,即為著名的“禪定”。

  原注:“禪”在佛教世界,含許多有趣的不同應用法。顯宗用到禪這個字,是指在完全禪修的聲聞狀態,因此,經常把禪翻譯成“禪定”,使禪字成為表示達到“禪定”的禪修技巧。

  大乘佛教有“禪波羅蜜多(或稱禪定波羅蜜)”表示,它是六度之中的第五度(度,意指度生死海的修行德目)。當全神貫注在與真理層次相連接的禪修時,禪定可以提供累積創造性的能量。如果全神貫注於和探究空性主題有關的禪修時,則可以累積智慧。

  它不會很快到達圓滿境地。修行者必須先禪修到證悟菩薩道,而後才能夠覺知完全證悟的佛性。

  一般來說,禪,在四部檀陀羅中的意義,多少有點差別。但是,在時輪金剛教義裏,卻意含著是六覺道次第瑜伽中的第二覺。這裏,我們居住在意識的微細身,第一覺道瑜伽會聚集肉身周邊的能量,“禪定”則類似空性的肉身,是由第一覺道瑜伽所產生。這會導致周邊能量靜止,並準備好進行第三覺道瑜伽,而第三覺道瑜伽的修行,會造成能量進入中脈上。

  編注:六覺道次第瑜伽,簡稱六支瑜或是持輪六支,為時輪金剛圓滿道次第修練“息時,於所緣境進行的六瑜伽,分別是:收攝、禪定、運”或稱行鳳)、特種(或稱持凰)、隨念、三摩地等。佛說一切如來全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土經說的六支瑜伽是:調集、靜慮、調息、執持、憶念、三摩地等六支。

  “佛教檀陀羅指引”闡釋如下:

  “首先是以自我為根本,或以自我的生起作為曼荼羅本尊。這包括本尊(或是生起的道次第作為本尊)的六種禪修:法相、秘咒、種子字、散放形體、手印與持物。

  “接著是以他人為根本,意指產生完整或單尊曼荼羅,向前方的本尊,獻上贊辭與貢品。第三則是以自性為根本,我們靜慮禪修,將心智安放在心臟位置的月輪。最後是以聽覺為根本,專注在月輪上的種子秘咒字母與秘咒念珠,然後念誦秘咒。”

  除了這些瑜伽修行法之外,事檀陀羅還談到在火中禪定。我們觀想自身成為曼荼羅本尊,內心在空性中放光、燃燒起火焰。我們將心智專注於此火焰,秘咒的聲音從火焰中散放出來,這就是禪定音。

  這些是以“有相瑜伽”聞名的修行,為事檀陀羅瑜伽的第一道次第。一旦我們精通於此,就能進行到“無相瑜伽”,致力於入定(靜慮不動)以及宏觀(較高的洞察力),這些是借身心全力忘我所驅使的,是“聲音結束之際,而賦予解脫禪”之修行法。

  原注:“曼怛羅殊勝道次第釋論”中,隆朵喇嘛提出事檀陀羅修行法的解析:主要內容如個所示:

  宗喀巴大師的“密宗道次第”以兩大主題傳授事檀陀羅……,首先討論灌頂儀軌,讓我們擁有合適的器皿,進行事檀陀羅禪修。分析、建立、完成事檀陀羅修行道力量基礎的顯宗經典和承諾。接著下來會有真正的事檀陀羅修行法呈現,讓我們透過修成證悟而受惠。然後,使用事檀陀羅修行法,嘉惠其他芸芸眾生。

  至於修行方法,先討論使用各種技巧的理由,然後介紹真正的訓練過程。訓練過程的主題,包括與秘咒誦結合的禪定修練,及不依賴秘咒念誦的禪定修煉。

  第一種訓練,是要結合秘咒念誦來修行禪定,包括三大主題:如何“準備”致力於四部的念誦?如何真正“進行”四部念誦?接下來如何“完成”此修行法?

  第一個主題又包含四大要項:如何準備禪修的宅第?淨身和進入禪修宅第的方法又如何?怎樣準備祭壇、供物以及執行祈請供養?曼荼羅如何為自己和他人建立保護界域?第二個主題是我們要如何致力於四種念誦的禪修?這包括禪修念誦的派別、念誦本身的內容。首先,要自身生起曼荼羅本尊,然後進行召喚智慧體、獻上供物的禪修,分別以六大道次第來完成。生起主流檀陀羅以召喚完整的曼荼羅本尊、表達印記、獻上供品和頌辭,然後心生懺悔,並禪修四大無與倫比的慈悲喜舍態度。

  至於秘咒念誦,由以上六大過程為基礎而進行。可能用三種不同方式來完成:一是以數念珠的方式,觀想念誦的目標,然後做秘咒念誦。其次全神貫注檀陀羅各層面,並根據秘咒進行觀想。第三,無論是否產生負面情況,都執行秘咒念誦,才能克服負面情況。

  三種方法中的第一種,可以用兩種方式執行:觀想曼荼羅本尊中心的秘咒種子字之字形,來進行念誦,或是觀想我們心中的秘咒來念誦。

  打禪,並不需要利用以下兩種秘咒念誦的修行:在火聲中打禪、在聲音結束時打禪。

  第二種方法,也有二種修行法:釋放聲音的經驗、聲音結束的真正打禪。這些是宗喀巴大師“事檀陀羅釋論”所說的重點,在他的“佛陀金剛持道次第秘密遍處分別(即密宗道次第廣論)”中可以看到。

  另一本他的檀陀羅論述“檀陀羅指引書”,是以頌方式呈現的作品,隆朵喇嘛談到事檀陀羅的修行法:

  事檀陀羅修行之傳承
  含藏四種打禪修行法
  四部念誦及火中打禪
  咒音打禪及結束打禪

  在四大派念誦之禪修
  一為專注自身為基礎
  次為專注交替輪流派
  三為專注心理自性派

  四為專注聽覺為基礎

  通過對事檀陀羅的觀察,提出這樣的看法:

  “透過與各種有相瑜伽、無相瑜伽結合的禪定,我們得到無上、中等或根本成就。並且成為知識的掌握者,而獲得崇高成就。”

  第二部檀陀羅是行檀陀羅或“行為檀陀羅”。宗喀巴大師說:“次檀陀羅叫做行檀陀羅,主要傳承是毗盧遮那阿毗三佛陀的檀陀羅。借著此傳承的訓練,在行檀陀羅的最高點時,我得到明確經驗。”

  依照事檀陀羅分類,行檀陀羅的真正修行,有兩個不同層面,即由有相瑜伽與無相瑜伽所組成。

  再者,行檀陀羅的修行,仍然必須先舉行灌頂。有四種寶瓶灌頂,還要有配合這個過程的基本淨化儀式,在不同的行檀陀羅傳承裏,會有幾個不一樣的名稱。常見的灌頂另外還有水灌頂、冠灌頂、杵灌頂、鈴灌頂以及名灌頂等。

  “佛教檀陀羅指引”,對行檀陀羅修行的性質,簡述如下:

  “行檀陀羅的修行以及所得到的成就,與事檀陀羅傳承很相似。然而,我們自身生起曼荼羅本尊的修行法,在圓滿六大本尊道次第裏,就像事檀陀羅瑜伽所言,並不必要。何況四派的念誦與禪定,有相與無相瑜伽都會用上,這是事檀陀羅沒有的情形。”

  原注:在“曼怛羅殊勝道次第釋論”裏,隆朵喇嘛提出“行檀陀羅”修行法的解析,如下所示:

  行檀陀羅瑜伽修行道次第,包括四大主題:變成禪修此修行的合適器皿。透過領受灌頂,變成合適的器皿,可以觀察到顯宗戒律和誓約。好好觀察誓約,以真正的行檀陀羅精義,訓練如何運用修行的精神力量。

  這四大主題的第一項主題,從一般性論述行檀陀羅修行法即可得知,第二項主題,則如同“根本墮罪釋論”解釋的一樣。第三大主題有二大要項:行檀陀羅瑜伽的分類以及解釋分類的過程。第二項,又包括有相瑜伽和無相瑜伽的分析。有相瑜伽,包括配合外在以及內在四派的秘咒念誦。

  這些是宗喀巴大師論述行檀陀的重點,可以在殊勝佛陀金剛持道次第釋論中看到。

  第三部檀陀羅即著名的瑜伽檀陀羅。宗喀巴大師揭櫫此修行方法說:

  “這是三部檀陀羅主要傳承當中,最重要的、最著名的瑜伽部檀陀羅,為初會金剛頂經與瑜只經檀陀羅。經由這樣的傳承修行,使我體驗到瑜伽檀陀羅的迷人饗宴。”

  瑜伽檀陀羅有很重要的四大元素,它由四項基本執迷產生:三個主要執迷的貪嗔癡再加上慢(即自私)。這些會轉化為四種原智:辨明是非的智慧、平等安定的智慧、成道的智慧和明鏡般的智慧(編注:此即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及大圓境智)。這顯現單一性深奧哲理,與大乘佛教態度(即菩提心)及慈悲、智慧、熱情堅忍等美德,融合運用在一起,所發出的光輝。

  四原智分屬四方如來,明顯的是“金剛界”的如來部、“勝三界”的金剛部、“調伏眾生”的蓮華部、“成事品”的寶部,融合了作與業的本質。作為瑜伽檀陀羅修行的預備訓練,我們必須先領受灌頂,再進入適合個人特質的如來部或哪一部分都行。灌頂儀式的基礎,可以使用沙石、衣服或靜慮的檀陀羅。

  正確的灌頂儀軌是受灌頂者發誓修成菩薩道,向五方如來、上師發誓,然後致感謝的偈頌等。修行者領受灌頂後,歷練將變得更成熟,而有資格進入兩種道次第瑜伽,即有相與無相瑜伽道次第。在“佛教檀陀羅指引”文中,提到瑜伽檀陀羅修行法說:

  “借著曼荼羅和以盛大的、中型的或是精簡的形式,進行崇高修行,培養粗糙的瑜伽成就。首先,我們觀自身為曼荼羅本尊,然後在面前生起本尊,靜慮禪修時,加入完整或單尊曼荼羅。之後,微妙的曼荼羅形成,聚集在鼻尖,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神化的形象現身。同時,和曼荼羅相關的象徵也可以看見。

  “然後,心智固守著這微妙形象,傾全力投身于三部檀陀羅所通用的方法,至此我們完成微妙的有相瑜伽。”

  “接著,我們致力於無相瑜伽,只須將內心專注在空性的淨化境界,以及淨化後的事物,包括自我生起或是面前生起的曼荼羅、本尊和秘咒等等。如此,普通的身語意和業(行為)的法相,可以用肉眼看見。完整與單尊曼荼羅的本尊,成為具體並可碰觸的形體,就是“身大印”。自然地聽到念咒的聲音,即“語法印”。由禪定與觀想共同構成深奧與燦爛的智慧,則是“意三昧耶印”。不淨活動會自動停止出現,只要全神貫注靜慮禪修,即可完成息災、增益、調服與鉤召等四檀陀羅行為,這就是“事業羯磨印”。

  “在此傳承中,據說,有位具有佛形的菩薩,是居住在輪回邊緣第十地的善知識,他應用這四大印,使各方佛陀受到召喚,從三摩地中生起,展現法力及知識秘咒。這位佛形菩薩借著五種淨化(或五次證悟)作用,完成最終證悟。”

  這裏使用許多重要的術語,我們稍後在不同的文章裏還會看到。包括“禪定”這個名詞在次三部檀陀羅文獻內,經常看得到。禪定一詞,雖然有不同意義的解釋,但是,仍為時輪金剛瑜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面提到的四大印,即使內容呈現大不相同,不過仍在時輪檀陀羅檀陀羅傳承裏被廣為討論。

  據說,修行下三部檀陀羅,是進入高等檀陀羅修行的前行,而且有互補關係。原因是理解比較簡單傳承的法門(及其所代表的瑜伽)之後,可以讓人進入無上瑜伽檀陀羅更精緻的環境,反過頭來,更容易欣賞下三部檀陀羅的奧妙。

  談到檀陀羅修行者的基本感覺是:

  瑜伽行者眼中之所見
  世界有如神秘曼荼羅
  眾生悉為曼荼羅本尊
  吃喝之物盡成美佳餚

  一切行為皆化殊勝果
  所有聲音變成金剛誦
  我檀陀羅行者懷大樂
  我檀陀羅行者多積善

  我檀陀羅行者有作為
  傳遞神聖無比金剛誦

 


上一篇(善巧成就大師桑傑耶喜(佛) 回目錄 下一篇(金色梵教法幢盛世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