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 戒
|
釋名
|
染情逸蕩,污穢交遘,名不淨行。與己妻之外一切男女,犯不淨行,是名邪淫。受五戒居士應嚴戒之,又居士若自發心,亦可戒正淫,名梵行優婆塞(期間久暫,隨自發心)
|
制意
|
一、淫欲能系縛眾生,不令解脫。令眾生造種種業,受生死苦。為眾惡之源,生死之本。
二、損自德行故,染心看者,越毗尼罪,何況身犯。
三、業道重故,若犯邪淫,不堪入道。
四、亂靜心故。謂欲火喧心,令失正念正定,不得涅槃,障正菩提。
五、入魔網故。經雲此淫欲者,是眾魔境界。
|
次第
|
菩薩利生,以戒殺為先,因殺生極為違背利生故。自利修行,以戒淫先,因淫念染汙淨心,障生定慧,引生眾惡,受生死苦,極違背自利故。
|
具緣
|
一、是眾生。
二、是正境。
三、有染心。
四、起方便。
五、與境和。
|
輕重
|
就心、境、數,罪報輕重不同:
甲就心,貪心罪重,瞋癡次之。
乙就境,與尊重之人,親人犯淫,罪重。
丙就數:
一、 暫犯即止
二、 數犯乃斷
三、 數犯數斷
四、 犯而久續。
(前輕後重)
|
開遮
|
開緣有三:
一、若睡眠無所知覺。
二、若不受樂。
三、無有淫意。
在家居士為化眾生,心淨如佛,可開方便。
受八關齋戒日或菩薩戒居士。于六齋日應戒正淫。
出家僧眾唯遮無開。若犯手淫,或故意摩觸,皆犯淫戒中輕罪。
|
果〈犯〉報
|
邪淫
一、墮三惡道。
二、若生人中,妻不貞良。
三、眷屬不得隨意。
四、淫欲為因,生死為果。
生死者,包括三苦八苦,即自生至死,一切諸苦。以及死生生死,輪回之苦。
|
果〈持〉報
|
戒淫
一、諸根調順,永離喧調。易修禪定,得真實慧。
二、人天尊敬,諸方讚歎。
三、戒邪淫者,未來生中,父母、宗親、妻子、眷屬、孝有貞順,純潔無雜。
又離于女人無有過失,令諸眾生,無複染愛。
四、戒正淫者,當來成佛,得馬王陰藏相。(佛三十二相之一)
五、解脫生死,早證菩提。
|
妄語戒
|
釋名
|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曰妄語。亦攝惡口(罵詈)
兩舌(離間語)
綺語(華美浮詞,無義利語)
|
制意
|
一、業道重故。妄語之人,不堪入道。
二、誑惑人故。回惑人心,惱害他人,欲造惡業,妄語在先。
三、實語益故。言語正直,心地坦白,易得解脫。
四、鬼神棄故,諸天鬼神,捨棄不護。
|
次第
|
前三為身業在先,此為語業在次。然語業易犯,且分四種,罪報亦重。
|
具緣
|
一、是眾生。
二、眾生想。
三、起誑心。
四、覆實事。
五、言明瞭。
六、前人解。
|
輕重
|
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之分:一、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及破羯磨僧,破轉*輪僧,為逆罪。
二、妄言證聲聞菩薩果位,犯大妄語中重罪。
三、妄言見鬼見神,持戒清淨,能習禪定,善通三藏,證世間四禪八定,犯大妄語中輕罪。以上三種,淆亂正信,害正法眼故為大妄語。
四、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覺言不覺,不覺言覺。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實有言無,無言實有。皆犯小妄語
|
開遮
|
大妄語開緣有三:
一、增上慢人。
二、若說果位不言自證。
三、若戲笑說,謊說。
小妄語開緣:為救護眾生劇苦及性命,或為佛法而自無噁心。
綺語開緣有二:
一、為止息他人悲傷、憂愁、惱怒故。
二、為攝護他人令信佛法故。
|
果〈犯〉報
|
妄語
一、墮三惡道。
二、多被誹謗。
三、為他所誑。
四、言無人受。
五、語不明了。
六、種不得果。
七、口氣惡臭。
|
果〈持〉報
|
戒妄
一、口常清淨,如優缽羅香。
二、為諸世間之所信敬。
三、自心歡喜,人皆欣悅。
四、未來生處,恒聞如意音聲。
五、增自威德,得無礙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