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榮獲八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范道南居士獎學金 ◎李正心

論文摘要

民國八十五年暑假末,西藏佛教寧瑪派(紅教)領袖貝諾法王,曾於其位在新店的白玉中心講解「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又稱普賢王如來上師言教)中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又稱為「四共加行」)第一項「暇滿難得」,在下曾圓滿聽受。法王當時開示,禪修「四共加行」(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諸苦﹑業之因果)可以對治對世間法的貪愛執著。於此前後,在下參加由彌陀世界所舉辦的薩迦派(花教)茶巴法王秋吉崔欽仁波切之法會時,法王開示說「四共加行」乃是修行成就高低的關鍵所在,必須好好修習。八十六年十月開始,薩迦法王遍德仁波切傳受完整的道果教授,在下決定利用此一機會好好研究道果中關於「四共加行」之教授,一方面使自己對於此教授更加熟稔,另一方面若此論文能在《慧炬雜誌》刊登,則對大家有所幫助。於是在下找出許多關於修行道之次第的書,由此來證明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之重要性,再討論《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中關於「四共加行」的結構及內容,最後研究禪修「四共加行」的方法。

研究發現所有談論密宗修行開悟之道的書,一定都會在開始時講到四共加行,除形式有所差距外,其他大致相同。佛陀在經典中也曾開示此教授對大乘行者的重要,其目的在於使行者的心從對輪迴之貪愛轉向於專心佛法的修持,其重要性如同蓋大樓時必須先打好地基一般,沒有地基或是地基不穩,是不可能蓋好大樓的。《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將「暇滿難得」及「壽命無常」合併於「依暇滿人身難得易失生起精進心」之教授中,此外,其排列順序也與一般的四共加行排法不同,也不稱此部分的教授為四種轉心向佛法之思惟或是四共加行,而稱此部分教授為「不清淨見地的教授」。所以,乍看之下還以為它不是四共加行,其實其內容就是四共加行的教授。

對於四共加行的禪修,必須做到將此教授完全融入自己的內心,使自己心中生起此生必當完全用來修習佛法的定見,產生堅固的出離心及精進心,並捨棄惡業勤修善業,完全摧毀對世間的貪著慾望為止,如同古德緊額瓦一般,每思惟暇滿難得即不安眠,因此,惟修善行,終身從不睡眠。傳說他修不動明王咒九萬萬遍,又如密勒日巴終身不下山惟事苦修,最後終能成就佛陀果位。因此可知,薩迦派茶巴法王秋吉崔欽仁波切之語實非虛言。

壹、前言

在進入論文主題之前,首先對論文中的幾個關鍵詞做簡短的解釋。依照《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薩迦派【註一】法王遍德仁波切【註二】之序言所開示,「道果」藏文稱為「蘭最」(Lamdre),意即「包含果之道」,詳細講述成就佛果位的完整次第。此教授建立於畢瓦巴的《金剛乘根本論頌》之上,他是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註三】之一。後來許多薩迦派的傳承祖師們,寫下許多關於《金剛乘根本論頌》的釋論,就稱為「道果」,使得道果成為薩迦派一項特別的主要教法。其中,尊貴的薩迦祖師當巴索南蔣稱喇嘛【註四】(Sonam Gyaltsen,1312-1375)寫下《三現分》和《三密續》兩部論著,將此道果教授分為前行三現分及正行三密續,形成日後傳授道果的主要形式,後來哦千恭秋倫竹【註五】(Ngorchen Konchog Lhundrub 1497-1557)依此寫下詳細的論著,其前行部分即此論文所欲探究的《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三現分是講述三個見地:一、不清淨見地,即世俗見,內容為一般所謂的四共加行,目的在使行者產生出離心。二、實修覺受見,乃行者在修行中所得到的各種覺受經驗,目的在生起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三、清淨見,是究竟佛果的見地,目的在使行者生起大精進心以追求佛果。

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又稱為四共加行【註六】或共同外前行【註七】,是所有西藏教派在正式修密宗法門時,首先必須修習的基本功夫。四加行通常又分為「共」與「不共」兩種,前行分為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內前行,所謂「共」和「共同外」是指共通於一般顯教的教授,「不共」和「不共內」是指不共通於一般顯教的教授,乃是密宗所特有的法門,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分別是「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諸苦」、「業之因果」四項。【註八】

貳、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之重要性

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雖是小乘之教授,卻是大乘顯教與密教的基礎,在《佛說八大人覺經》中,佛陀開示﹕「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易,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要求佛弟子要生起出離心和精進心,這正是四共加行的目的所在,經中也說到「如是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可見四共加行也是大乘的重要教授。此外,由此八種覺悟之排列順序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四共加行被排在前四項,其後四項才談到發菩提心等的大乘教授,可見四共加行為大乘行人的基礎教授,正與四共加行列為一切密宗談開悟之次第道的論典中的第一部分,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在《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中,佛陀開示﹕「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云何為四?所謂念誦,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龍王當知,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由此可見,壽命無常和輪迴諸苦的教授乃四法印之一,可使菩薩早日獲得成就以利益眾生,也正好證明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的重要性,更何況對於講究即身成佛的密宗來講,它當然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

所以,在談論開悟成就之次第道的密宗論典中(例如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無等勝師口傳的〈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岡波巴的《大乘菩提道次第論》、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三處三善引導文》「菩提善道」、止貢法王貢噶仁欽的《大手印五支圓滿道》與陳健民瑜伽士的「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等),一定都在開頭時開示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只不過有一些論典中不以常用的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之形式顯現(例如岡波巴的《大乘菩提道次第論》、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陳健民瑜伽士的「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及《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等)。

倘若對「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沒有深刻的體會,不能遠離世俗名利欲樂的貪愛執著,如救頭燃般地一心修持,想要證得果位,恐怕比登天還難。與密宗同樣強調在此一生中成就果位的中國禪宗,也很重視行者的心必須完全轉向佛法,玄沙禪師有言:「忽然無常殺境到來,眼目譸張,身見命見,憑麼時大難支荷,如生龜脫筒相似,太苦!」又言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且汝是未得安樂的人(指開悟而言),只大作群隊,於他人事,這邊那邊飛走,野鹿相似,但知求衣為食,憑麼爭行他王道!……變將去,土埋將去,業識茫茫,無本可據,如今若不了,明朝後日,看變入驢胎馬腹裡,牽犁拽耙,銜鐵負鞍,水火裡燒煮去,大不容易受。」文偃禪師也說:「快與!快與!時不待人,出息不保入息,他日閻羅王面前,不取你口解說得好!」又說:「莫一似落湯螃蟹,手足忙亂,無你掠虛說大話處,莫等閒空過,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不是小事!」【註九】此外,在歷代開悟的禪師開示之中,也常常可以見到類似的警惕之語。

如果從歷代成就者的事蹟,來驗證轉心向佛法的四種思惟的重要性,將會發現在每個時代中的大成就者,幾乎都是在具足出離心及精進心的情況下才獲得成就。首先是教主釋迦牟尼佛,捨棄嬌妻美妾與王位,苦行六年,方於菩提樹下成正等正覺。密教大祖師第二能仁蓮花生大士【註一○】也是在捨棄妻子王位後求師訪道,精勤閉關修法才獲得殊勝的成就。後來的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每一位也都是在捨棄對世間法的貪愛執著,一心修持上師所教授的口訣而得成就。歷代中國的高僧大德,若在佛法上(非指佛學上)有殊勝成就者,除了極少數禪宗利根言下頓悟者外,沒有一個不是在出離世法精勤修持的情況下證得的,君不見智者大師臨終自言「以帶眾故,生西之果位下降」﹖【註一一】西藏各大教派的偉大祖師,也沒有一個在獲得大成就前,不曾徹底地捨棄一切世間法而一心精勤修持,更何況是後來的行者呢﹖在這個世間誘惑比往昔更加強烈的現代,想要獲得成就的行者,豈能不好好禪修轉心向佛法的四種思惟﹖

參、《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中轉心向佛法的四種思惟之結構

在《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中,作者稱轉心向佛法的四種思惟為不清淨見的教授,乃是三現分所教授的三種見地中的第一項,首先是藉輪迴過患以產生出離心之教授,即轉心向佛法的四種思惟中之輪迴諸苦。其次是依暇滿人身難得而產生精進心之教授,即轉心向佛法的四種思惟中的暇滿難得及壽命無常,其所以合併教授乃是因為兩者的關係有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若只說暇滿難得,不提壽命無常,豈不使人生僥倖之心欲年老時再來修持佛法﹖若只說壽命無常,不談暇滿難得,豈不使人想到可以來生再修﹖所以將兩者合併在一起,以使行者了悟暇滿人身非但難得而且容易失去,以生起精進修持佛法之心。最後是善惡因緣果報之教授,即為轉心向佛法的四種思惟中的業之因果,其排列順序與一般先講暇滿難得與壽命無常不同,差別在於暇滿難得與壽命無常這二者和輪迴諸苦之先後順序,薩迦派遍德法王曾開示以那一種形式來講授都可以。

此外,《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藉輪迴過患以產生出離心之教授,對於輪迴諸苦是以苦苦、壞苦及行苦三類來加以分類講解,而不是以輪迴中的六道來作為諸苦之分類依據,並且在善惡因緣果報之教授中,加入將無記業轉變為善業之教授,這些與常見的教授有所差異。

肆、藉輪迴過患以產生出離心之教授(輪迴諸苦)

此部分的教授將輪迴中的苦分為三類﹕

一、苦苦﹕地獄、餓鬼及畜生三惡道中的無比痛苦。

地獄道之苦有寒地獄、熱地獄、鄰近地獄和其他小地獄之苦。

寒地獄有八種,一個比一個嚴寒,分別為冰雹地獄、裂雹地獄(凍瘡爆裂開,使血膿流出瞬間結凍)、剝剝地獄(此地獄眾生因痛苦而發出剝剝之聲)、灰灰地獄(發出灰灰之聲)、咬牙地獄(身體已凍僵,牙齒不停打顫)、烏巴拉地獄(皮膚凍成藍色且破裂)、蓮花地獄(全身皮膚完全被暴風雪吹裂而剝離,然後鮮肉被撕裂成片片如蓮花瓣)、爆裂蓮花地獄(此地獄眾生非但經歷了前述痛苦,並且身體爆裂成千百片,內臟也碎裂翻騰而出)。

這些寒地獄裡的眾生,他們的壽命在《阿毗達磨俱舍論》中說﹕「滿盈一桶芝麻,每百年取出一粒,待芝麻取盡時,冰雹地獄眾生壽命方耗盡,此後的地獄壽命依二十倍之級數來增加。」

八個熱地獄分別是復活地獄(此處遍地是烈火溶漿鐵汁,受苦情形在《入菩薩行論》中說﹕「往昔所造諸惡業,受報凌遲身心碎,閻王部屬不留情,剝皮復灌溶銅汁,全身穿刺火刀槍,肌膚碎成千百片,鐵板上受烈火烤。」此外,這裡的眾生於死後馬上又復活,一次一次地受苦)、黑繩地獄(除了前述痛苦外,此地眾生身上被畫上黑線,再被鋸子或斧頭切割)、擠壓地獄(此處眾生身體將被壓成粉碎,然後又一次一次地復生受苦)、哭號地獄(逃離擠壓地獄後,躲到一棟房子內,房門自動關上,而受到各個方向烈焰之焚燒,發出慘痛的哭號)、大哭號地獄(與前相似,不過痛苦更甚於前者,所以哭號得更加厲害)、熱地獄(被火紅的矛用力從肛門刺入直到頂門,火焰從鼻子和嘴巴冒出)、大熱地獄(被火熱的三叉戟從肛門及兩旁屁股刺入到頂門,血脂肪火焰從嘴耳冒出)、無間地獄(此地眾生在一個兩萬由旬大的火爐內燒烤著,受到無間斷的痛苦,乃一切痛苦中最可怖者)。

熱地獄眾生的壽命在《阿毗達磨俱舍論》中說﹕「人間五十年是欲界天第一天(四天王天)的一天,此天王天人壽命是其歲月的五百年。欲界中的六天(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壽命則分別相對應於前六地獄眾生的一天。」大熱地獄眾生的壽命是半個中劫,無間地獄眾生的壽命是一個中劫。

最後是近邊地獄和小地獄,關於近邊地獄,《俱舍論》中說﹕「在八個熱地獄的四周有火溝地獄、腐屍泥地獄、刀途劍林和沙馬利(Shamali)劍樹地獄及灰河地獄,因此共有十六個近邊地獄。」此外,在《正法念處經》中也說﹕「八個熱地獄中的每一個地獄,都各有十六個不同種類的近邊地獄。」當在大地獄中的業報已耗盡,他們仍必須到四周圍每一個近邊地獄受其他餘報。此外,還有許多小地獄,其眾生被滾燙的銅漿烹煮,被獄卒強迫吃下熾熱的鐵塊,喝滾燙的銅漿,或是舌頭被拉長到一由旬,並有熾熱的鐵犁在上面耕種,有的身體被燃燒的鐵片包住,並有熾熱的鐵鍊捆綁全身,然後放在燃燒的鐵沙中燒烤等等。即使是人間最大的痛苦,也無法與地獄裡最輕微的痛苦相比擬,而地獄中一切的痛苦都是瞋恨之果報。

三惡道中餓鬼道的痛苦,在經典中談到約三十六種,可分為三類:外在的痛苦、內在的痛苦與痛苦中的痛苦。

所謂外在的痛苦,是指餓鬼將出生於黃褐色沙土及小石子混合組成的地方,完全缺乏水,他們的嘴巴只有如針眼般大小,喉嚨細如一根馬尾毛,但是肚子卻大如山,因而必須忍受巨大的飢渴,而且找不到任何食物。

內在的痛苦,是指餓鬼們若偶然尋找到一滴黏液,但是當他們吃下後,那些食物卻不會經過嘴巴或是食道,即使到了胃裡也毫無利益,因而受到從食物得不到任何利益之痛苦。

痛苦中的痛苦,是指餓鬼們吃下些微食物時,食物卻會變成大火從鼻子和嘴巴冒出來,並受吃食熱沙的痛苦,且互相毆打彼此的臉,因而吃食由喉嚨腫瘤流出的膿血。此外,即使是夏天的月亮也是熱的,冬天的太陽也是冰冷的,若是結有果實的樹和河流,被他們看上一眼就會乾枯掉,如此他們受到痛苦中的痛苦。《俱舍論》說,餓鬼道的眾生壽命五百年,但他們的一天等於人間一個月,其痛苦乃是貪婪、吝嗇及無恥之果報。

至於畜生道的種類可以分為三類,即住在大海者、住在大洲間黑暗中者與住在較高等的世界者。在大海中擁有數量最多的畜生道眾生,牠們共同的痛苦是惡臭,對住所及同伴無安全感,遇到吞食捕獵者的危險,冬寒夏熱,並且有晝熱夜寒的痛苦等。住在大洲間黑暗中的畜生,除了有上述的痛苦外,他們甚至看不到自己的手腳,除了出現在他們面前的食物外,常因為找不到食物而痛苦。生活在較高等世界者,無主的野生畜生,會因皮毛骨肉等被人或其他眾生屠殺;為人飼養者,除了上述痛苦外,並有被奴役毆打等痛苦。畜生道的眾生壽命最長者一劫,最短者須臾即逝,其痛苦乃是三毒中的愚癡(不明白因果報應)之故。

二、壞苦﹕所謂壞苦即三善道的無常變易之苦。

此處之教授又分為三部分,即無常的一般痛苦、人生無常的痛苦、天人及阿修羅無常的痛苦。

無常的一般痛苦可以由〈勸戒親友書〉中的一段話來闡釋﹕「即使成為帝釋天,贏得舉世的尊敬,由於往昔業力,又再次的墮入人間。即使成為轉輪聖王,也會再次在輪迴世間成為侍奉僕役者。即使得到天界欲樂和梵天的無欲之樂,也會再度成為無間地獄的燃料,並且要忍受無盡的煎熬。即使是成為日月天子,能以自己身體照亮世界,也會再落入黑漆的幽暗中,自己甚至無法看到自己向外伸出的雙手。」因此,世間無永久的安樂。

其次是人生無常的痛苦,只有這一部分的痛苦,我們一般人才可以確實觀察到,所以必須特別加以重視。人生之苦包含住母胎時惡臭窒息之苦,母親吃食物時、坐下時、吃喝寒熱食物時所受之痛苦,還有出生時如拉扯過狹小洞穴之苦,出生後如落入荊棘叢中的痛苦,年老時有變醜且精力聰慧消失等苦惱,疾病時有病本身與由生病而產生的各種痛苦,死亡時則有使人失去一切的痛苦。人道中除了生老病死這四大苦無可避免外,另外還有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所不欲臨身等苦惱。

最後是關於天人與阿修羅無常的痛苦,阿修羅常受內心嫉妒之苦,因而與天人爭吵戰鬥,但是因為功德力不及天人,所以總是被打敗,受到肢體砍斷及刺穿的痛苦,最後由於仇恨與嫉妒的惡業而死亡,必然受出生於惡道的痛苦。

至於天人們則有瀕死前五種衰相現前之苦,此時精神上的痛苦遠大於地獄中肉體的痛苦,五種衰相依《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所述:身體的光芒不再,洗澡時水珠黏在身體上,衣服裝飾發出不悅耳的聲音,睫毛抖動,雖本性好動卻滯留於某處。由於以往對慾望強烈貪愛,當死相現前,天人以神力觀察時,發現將墮入三惡道,於是開始在地上痛苦地打滾,然後死亡。雖然色界與無色界的天人不會受到此種痛苦,但是當善業的功德力消耗盡時,禪定力量會消失,因此,他們將產生輪迴之解脫並不真實的錯誤想法,因而,摧毀一切功德而墮入三惡道中。

三、行苦:因緣聚合現象的痛苦。

一個人得到五蘊以後,就離不開痛苦,但是眾生不明白所受的一切其實是痛苦的因,例如吃飯,所吃的不是葷就是素,葷的必由殺生而得來,但是卻無知地歡喜吃它,豈不成未來痛苦之因?吃素食的蔬菜米飯,在種植時也殺害了無數的微蟲,一樣有罪業於其中。所以,五蘊所感受的一切快樂、痛苦或不樂不苦,皆是未來痛苦之因,是為行苦。【註一二】

認識行苦後,我們應該思惟下列三事:

(一)減少對永無止境的工作之貪愛:譬如必須艱苦地完成工作,因此捨棄故鄉、妻子、兒女等,致使我們無心追求善行與解脫,增長我們的貪愛執著,但是完成的工作卻十分輕易地即可摧毀,所以我們應減少此種貪愛。

(二)減少對慾望的貪愛:《大莊嚴經》說﹕「慾望是痛苦的根源,會損害禪修及懺悔,慾望就像飲用鹽水,只會引起更大的口渴。」所以,我們應作如下的思惟:從無始劫以來,沒有一種能引起慾望的東西我們不曾享用過,但是我們不曾滿足。而為了追求對財富女色等各種的慾望,將使人們無知地造下許多惡業,並且失去解脫的機會,也使我們在輪迴中受各式各樣的痛苦。因此,我們必須捨棄所有的慾望,因為它們是痛苦的源頭。

(三)生起追求解脫輪迴的堅定想法:從無始劫以至今,由於業力及煩惱的力量,使我們不停地以各種生命形態在輪迴大海中流浪,沒有任何一種有情眾生我們不曾投生過,我們留下超過須彌山的屍骨。此輪迴就像永遠不釋放犯人的監獄,永遠到不了目的地的旅人,永遠不可能治癒的病人。無論我們在世俗上作什麼,都是痛苦的來源,應了解生命是裝載著許多痛苦的器皿。由於過去對輪迴的錯誤貪著,使我們受到無窮的痛苦,所以應從內心深處發起解脫輪迴的想法,如救頭燃般地去實行,經由對一切事物充滿警覺與專注,視輪迴如牢獄,而解脫如莊嚴的大城,將使我們的所有作為,皆變成對治輪迴痛苦的藥方。

(未完待續)

http://netcity2.web.hinet.net/userdata/tow/mont428-12.htm

相關文章:
《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中四種轉心向佛法的思惟(下) 榮獲范道南居士獎學金 緣氣:(3883)

上一篇(《道果三現分莊嚴寶論》中) 回目錄 下一篇(普賢十大行願)